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合集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1. 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 收入分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5. 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包括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社会救助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6.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 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维稳工作,创建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8. 军队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这些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第6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6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电
节约资源,我们还可以做。。。。
• 低碳生活
•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 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 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 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 动。
作业
•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应该说,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 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 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标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由温饱迈向小康
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
•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 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 得到丰富和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
•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们
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我们心中的小康社会
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
• 覆盖的人群全面
全面
• 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总体规划
具体设想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六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 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看
华 西 村 一 瞥
南京市的变化(宏观看)
河西奥体中心
南地铁
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山 区 落 后 的 教 育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 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 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 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 显增强。
算一算: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民币,基 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 世界第6位,提高到 第 3 位,仅次于美、日两国。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开放型经济体系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 5
“ 小 康 ” 的 提出 什 么 是 小 康 社会 小 康 社 会 “ 三步走 ”的发 展战略 “ 三 步 走 ” 的发展 战略取 得成果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会 的目标 小 康 社 会 基 本标准 2 0 1 6 年 小 康新 标准 “ 小 康 社 会 ”之未 来
6 7
8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位一体
1 2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生活更加殷实
3 4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5
并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六、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012年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准则:
CONTENTS
一、“小康”的提出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
概念。
1981年邓小平又提出了“小康社会”。

1987年,邓小平又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20世纪末达到 1000美元;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二、什么是小康社会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 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 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 好过。”——邓小平
三、小康社会重要阶段“三步走”
三步走战略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小康社会,指的是国民经济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文明进步、社会和谐的社会形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具体目标是在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体现在经济建设上。

经济发展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要追求经济总量的逐步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一体化等。

目标是实现总体上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包括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追求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和社会风气的良好。

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建设宜居宜业的环境。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要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全领域的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标准主要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

以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准和指标:1. 经济标准: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收入水平:农村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明显增长。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就业率:实现城乡居民就业稳定,基本消除贫困人口。

2. 社会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面,质量提升。

基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延长预期寿命。

建设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全民。

解决低保人口、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困难。

3. 环境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空气、水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资源保障: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

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4. 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共同发展。

5. 创新和科技水平: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数字化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字中国。

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和指标在不断调整和更新中,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这些标准的达成需要长期的努力、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奋斗。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民生产总值 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基本实现现 代化
“十九大” 速递
新征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 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幸福生活哪里来?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当今“小康社 会”概念是邓 小平同志在 1984年3月对 日本首相中曾 根康弘的谈话 中首先提出。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步 1980-1990
第二步 1990-20世纪末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 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 的统筹。
2006.3.徽县5岁儿童被电击昏,截掉左手,验血铅严 重超标,经检查共有368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儿 童149人.污染源为该县有色冶炼公司 被黑灰覆盖的树叶
5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 到57.3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哪一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入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发展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最明显的新特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入党90年那么会,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进行了精辟发言,提出了构建和谐文明,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大的指导思想,把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高度。

2018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潘建伟总书记以“持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宣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国家政治任务,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广阔舞台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个里程碑,是社会中所有国家共同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严格把握党的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祖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努力。

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实施切合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国家和民族有更多发展机遇和期待,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梦想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的由来
随着中国步入现代化建设进程,“小康”概念的内涵也
开始发生变化,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 高逐渐深化和充实,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战略蓝 图。 党中央提出:“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 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 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再到“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 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 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吃的变化
居住条件的变化
交通的变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幸福生活梦想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其实为 老百姓描绘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的小康生活梦想,即十八中报告中所描述的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 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幸福生活梦想

首先,描绘了经济小康梦想,让老百姓拥有 富裕的生活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只有推动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 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幸福生活梦想

其次,描绘了民主小康梦想, 让老百姓拥 有自由的生活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照 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做到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 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司法公信 力不断加强,法制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充分 的尊重和保障,这是对政治建设提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幸福生活梦想
第四,描绘了社会小康梦想, 让老百姓拥有 安全的生活保障。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的教育、 就业、社保、医疗、住房、文体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累计达到了12.7万亿元,年均增幅26.3%;九年制 义务教育已经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人口;廉租房、公租房、棚 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这是一张温暖的民生清单。 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 生活。
The E梦想

第三,描绘了文化小康梦想, 让老百姓拥 有快乐的生活情趣。让老百姓享有健康丰富的精 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 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的作用。
“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
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早增长一倍,人民 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衣着的变化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小康历史渊源
“小康”一词最早源出《诗经.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礼记.礼定》中 得到较系统的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 社会模式。 "小康生活"寄托了普通老百姓对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但在古人眼里的 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 产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