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当小三被原配活活整死的明代女诗人是谁?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故事-“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简介 柳如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简介 柳如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简介柳如是怎么死的?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际,著名歌妓才女、诗人,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因为其才名和气节,更是被后世之人尊为“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虽然身在泥潭,但却有名士气节,其强烈的爱国情怀,一直以来都为人称道,赞颂不已。

柳如是,本名杨爱,号影怜,又号我闻居士、河东君,浙江嘉兴人。

柳如是自小就极为聪慧好学,可惜幼年不幸,因为家中贫穷,从小就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

说是“养女”,实际上就是当做“瘦马”教养的。

何为瘦马?即是讲贫穷人家有姿色的姑娘,从小买到院里圈养起来,从小调教,不仅要识字读书,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待这些基本功掌握后,又要学待人接物,站姿坐姿,一颦一笑。

方方面面,将这个姑娘培养成有学识的女人,最后再卖个好价钱。

所谓“瘦马”,实际上就是高级妓女。

崇祯四年,柳如是十四岁的时候,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入府中,最开始是侍俾,伺候周府老夫人,很得老夫人欢心,后来周道登强索其为妾。

周道登妻妾众多,柳如是为妾不到一年,便在群妾的陷害中,差点失了性命。

还是周老夫人念及当初情谊,遂救其一命,将其出周府,卖于娼家。

崇祯五年,柳如是坠入章台,改旧名为柳隐,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在乱世风尘中飘零。

柳如是极有才气,又自有一股气节,长相更是美艳无双,不多久百年成为秦淮名姬。

据说柳如是当年,最爱身穿儒服男装,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谈论时事,比诗作赋,很受名流士子追捧。

虽然有许多人想要求取她,但是柳如是择婿标准极高,在众多文人墨客中,她只看中了陈子龙。

陈子龙是复社领袖,在交往中,两人情投意合。

可惜的是后来陈子龙在抗清中不幸战死,此段情缘便就此终结。

崇祯十四年,柳如是嫁给了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

钱谦益娶了柳如是之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据说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中国古代才女:明代篇《秦淮八艳之陈圆圆》

中国古代才女:明代篇《秦淮八艳之陈圆圆》

中国古代才女:明代篇《秦淮八艳之陈圆圆》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中国古代才女:明代篇《秦淮八艳—倾国名姬陈圆圆》陈圆圆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

明末清初苏州名妓。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传闻,莫过于陈圆圆、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的纠缠,“冲冠一怒为红颜”讲述的就是这段传闻。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

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

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后来田畹将陈圆圆献给崇祯。

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

陈圆圆又回到田府,后被吴三桂纳为妾。

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著名作家朱千华在其地理人文著作《中国美女地理》中,对陈圆圆的身世有详细记述。

奔牛镇走出的绝色美女陈圆圆出生于明朝晚期,即天启末或崇祯初,大致在1625年至1628年间,她是常州奔牛镇人。

奔牛为江南著名古镇,久远历史,产生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传春秋时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即发生于此,1958年我考入奔牛高级中学就读,母校东围墙外仍有小河沟及石桥,我常去该处散步,镇民称此即“伯牙渎”和“子期桥”,河沟中有一种小鱼称“琴鱼”。

此外,奔牛镇还有孙权建的射虎亭、梁武帝的遗迹传说,陆游为奔牛闸所赋诗篇及能仁寺、金牛山、奔牛八景、乾隆驻跸叶家码头等掌故。

据《奔牛镇志》叙述:陈圆圆老家在离镇东北方约八里的陈巷村,此地处于大运河北面。

圆圆家世代务农,3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陈玉郎收养。

陈玉郎是位穿村走巷的生意“货郎”,他生一子,名叫陈士进,比陈圆圆小2岁,陈圆圆无兄弟,故与堂弟陈士进情同亲姐弟。

圆圆自小肌肤凝脂如玉,五官端正,身材姣巧,且伶俐可人,颇得叔父珍爱。

她8岁时江南大水,禾稼绝收,陈玉郎带全家逃荒至昆山圆圆姑母处。

姑父邢阿山在油坊当厨师,生计无愁,夫妇俩膝下无后,见圆圆漂亮可爱,遂将她留下为养女,从姑父姓改称邢婉芬,教授其女红刺绣、裁剪缝衣技能。

一日,县衙要陈圆圆等去缝制衣服,知县杨永言夫人喜欢上这个来自常州的寒女,遂将其留在衙中给女儿伴读,陈圆圆凭聪慧天姿也学得很快,不仅知书识字,还会作诗填词。

历史趣谈秦淮名妓董小宛和顺治帝的董鄂妃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趣谈秦淮名妓董小宛和顺治帝的董鄂妃是同一个人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秦淮名妓董小宛和顺治帝的董鄂妃是同一个人吗
导语: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

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别看刺绣属于工艺制造行业,可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

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

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很多人以为董小宛和顺治帝的董鄂妃是同一人,而且野史更言之凿凿地这样描绘道董小宛是秦淮名妓,她的色艺双绝,最后连顺治皇帝都听说了,于是把她抢入皇宫,称为董鄂妃。

但这时的董小宛已是才子冒辟疆的夫人了,于是宁死不从,并且以死抗争。

孝庄皇太后怕伤及皇帝儿子,而且由于祖训“汉女不得入宫”,便将董小宛缢死,顺治心灰意冷之下,便出家为僧。

因此,顺治的孝陵里是没有棺椁的。

这种传说广泛流传,许多小说、影视作品中都可见它的痕迹。

看得多了,许多人也就认为董小宛就是董鄂妃,而顺治皇帝正是为了她才不做皇帝的。

生活常识分享。

人称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生有哪些男人

人称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生有哪些男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人称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生有哪些男人导语:柳如是人称秦淮八艳的她,一生蓝颜知已众多。

较为有名的有明代词人宋征舆、学者陈子龙以及最后嫁予为妻的钱谦益等人。

柳如是于公元1632年...柳如是人称秦淮八艳的她,一生蓝颜知已众多。

较为有名的有明代词人宋征舆、学者陈子龙以及最后嫁予为妻的钱谦益等人。

柳如是于公元1632年,以十四岁之龄被当时的大学士周道登所强占。

等到周道登死后,柳如是被赶出家门,重新流落风尘,正式拉开了她人生的大幕。

柳如是与词人宋征舆相识在十六岁,两人同龄。

刚接触时,宋征舆便被柳如是的才情所倾倒,认为当时的女子能写出如此的诗词已是难得。

更是被其的温柔可人,善解人意所感动。

两人的感情日益增长,但是好景不长,宋征舆的家人开始反对两人的来往。

宋征舆力争家人的同意,但奈何家人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柳如是与宋征舆情感的破裂出现在松江政府的人口政策上,当时的松江政府正在整顿人口,驱逐不是本地人口的。

而柳如是不幸正是驱逐的对象,但因宋征舆的性格过于懦弱,让柳如是离开松江。

惹得柳如是大怒,与其断交。

在之后的日子里,柳如是邂逅了当时着名的才子陈子龙,两人一见如故。

柳如是仰仗陈子龙的才情,陈子龙爱慕柳如是的可人与聪颖,不久便在松江南楼里开始了同居生涯。

两人终日在楼里吟诗作对,写诗作画,活的好不快活。

然而世事无常,陈子龙已有正妻陈张氏,一日,陈张氏带人大闹松江楼,激烈反对两人来往。

无奈之下,两人分道扬镳。

终于,在柳如是于公元1638年即明代崇祯十一年,嫁于明代大文学家,当时正赋闲在家的钱谦益为妻,两人当时恩爱非常。

婚后,两生活常识分享。

娇痴不怕人猜,可惜,生错年代——记大才女朱淑真

娇痴不怕人猜,可惜,生错年代——记大才女朱淑真

娇痴不怕人猜,可惜,生错年代——记大才女朱淑真大概大家都听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脍炙人口的句子来源于《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关于词的作者到底是谁一直很有争论一说是北宋欧阳修所写一说是南宋朱淑真所写现在也不知道学界的结论是什么而学界的结论会否是错误的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们先聊聊这段公案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生查子》这首词,在欧阳修的《庐陵集》和朱淑真的《断肠集》都有收录。

关于此词究竟属欧阳修还是朱淑真作,自明朝就争论不休。

明朝杨慎的《词品》在品词评人物的时候,说是朱淑真所写,当然,在卫道士的眼里,写出这样描述男女夜间约会的女人,不是良家妇女。

小编对杨慎此举,不耻之极,谈词就谈词作好坏,谈论人家人私生活和人品,太没气度。

同样的男欢女爱,男人书写是风流,女人写就是品行不端。

朱淑真元夕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邪。

《词品》清朝《四库全书》编写的时候,认为是北宋欧阳修所写。

说杨慎是为了诬陷人家妹纸品行不端,用这首词作为伪证。

就这点而言,给当时的编辑点个赞,至少没有在朱淑真的身上继续抹黑。

“此词今载欧阳修《庐陵集》第一百三十一卷中,不知何以窜入朱淑真集内,诬以桑濮之行(指男女幽会)。

慎收入《词品》既而不考……《四库全书总目》卷百九十九直至现代,争论尚未平息。

季工著文说《生查子·元夕》词为朱淑真作,而胡云翼、俞平伯、姚奠中等人则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这场“官司”不知打到何时方能结束!额外说两个小故事,佐证一下这个争端这首词,邓丽君认为是朱淑真所做百度汉语,认为作者是欧阳修生错年代的文艺女青年那首名传千古的《生查子》,是谁所写的,争议很大。

但,说朱淑真是文艺女青年,估计没人会提出异议她是现存作品最多的,唐宋两朝的女作者,足有185首朱淑真(约1135~约1180)年轻时候嫁给一个小官吏新婚的时候,有过浓情蜜意有个小故事作为佐证有一次,朱淑真的丈夫出差在外。

秦淮八艳陈圆圆

秦淮八艳陈圆圆

秦淮八艳陈圆圆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

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陈圆圆曾属意于吴江邹枢,也曾嫁于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为妾,因不为其正妻所容,而贡修龄见到她之后说:“此贵人!”所以离开了贡府,贡府也未追究当初为其赎身的重金。

后陈圆圆与冒襄私定终身,但两人最终错过,而陈圆圆也被劫入京城。

陈圆圆进京之后,在田宏遇府上当歌姬,后被献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对其甚是宠爱,但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后,陈圆圆被李自成军中权刘宗敏掳走。

吴三桂本欲投农民军,但得知陈圆圆被劫,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转投清军,重创李自成,找回了陈圆圆。

其后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独占云南后,想封陈圆圆为云南王妃,但陈圆圆借故推辞,后吴三桂另娶正妃,且府中多有宠姬,陈圆圆逐渐失宠,遂削发为尼。

吴三桂后在云南独立,康熙帝派兵征讨,不久吴三桂病死,昆明城破,陈圆圆在吴三桂死后自沉莲花池,后被葬于池侧。

陈圆圆是明清的秦淮八艳之一,不仅貌美才艺还出众,可谓是美名远扬的一位歌妓。

陈圆圆还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主角,可见其美貌吸引人之处,在嫁给吴三桂之前,陈圆圆还因貌美被宫中之臣相中献给皇上,可惜当时明思宗因国家的内忧外患无心享乐并没有宠信陈圆圆。

而自古以来一直在赞叹陈圆圆的貌美惊人,但是我们却不知道陈圆圆的真实面貌是如何。

所幸的是在2021年的时候,在昆明发现了一个陈圆圆像的石碑,是已故的画家齐熙耀的作品。

这个画有圆圆像的石碑经过风吹雨打甚是破败,正如她的结局一样“明眸皓齿无人惜”,经过专家的还原,圆圆的真实画像得以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也是隔了这数百年,我们能更接近于陈圆圆的真实面貌,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位美人的美貌。

画中的圆圆安静而优雅,弯弯细眉,明亮的双眸,高挺的鼻子,还有那绝美的红唇,无不在演绎着一位女人最美的样子。

历史趣谈明朝一代名妓陈圆圆的悲剧一生

历史趣谈明朝一代名妓陈圆圆的悲剧一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明朝一代名妓陈圆圆的悲剧一生导语: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曾说到:“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

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

”而就是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曾说到:“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

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

”而就是这样的色艺冠绝,成就了陈圆圆悲剧的一生。

大才子冒辟疆途经秦淮,对这位名满江南的绝丽佳人一见倾心,而就是这样的一见钟情,却成为了圆圆多舛一生的起点。

两人原本相约一生相守,不离不弃,却因为冒父的离任调职而劳燕分飞。

一日,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大舅子田弘到江南游玩,在妓院里碰见了正值二八佳龄的红歌妓陈圆圆,陈圆圆不但歌舞出色,诗画俱佳,更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神韵,绝非一般美女可比。

当即被她的美丽容貌和甜美歌声所吸引,就半带强迫地把她买了下来。

那时专宠后宫的贵妃妹子一病不起,靠裙带关系坐享容华的田弘担心人走茶凉,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竟别出心裁地把陈圆圆作为进贡的礼物奉献给崇祯皇帝。

可那时正值明朝末年,内有起义军风起云涌,外有满人虎视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摇摇欲坠。

崇祯皇帝被折腾得焦头烂额,没有兴趣在女人身上下功夫,对陈圆圆只是欣赏,没有收纳之意。

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两三个月,终究没能投入皇帝的怀中,田弘只好打发她返回了田府。

陈圆圆进宫时满载着希望,如今却一无所成地回来了,田弘当然心中不快。

陈圆圆在田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贬到歌舞班中充当歌舞姬。

随着明廷内忧外患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李自成的势力已越过宁武关、居庸关,直逼京师;满清军队也从东北面发起进攻。

危急关头,明朝廷。

【诗人大全】揭秘:因当小三被原配活活整死的明代女诗人

【诗人大全】揭秘:因当小三被原配活活整死的明代女诗人

【诗人大全】揭秘:因当小三被原配活活整死的明代女诗人?导读: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有着许多古老美丽的传说,位于西霞岭的孤山脚下,有两座孤坟,这两座坟墓里分别埋葬着古代的两位绝色才女,一个是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十九岁病逝,另一个是建文帝时期广陵太守的女儿冯小青,十八岁的时候,哀怨而死,此女天资过人,聪慧美貌,绝非一般的女子可比,后因家门不幸,流落异地,嫁给了一位姓冯的公子为妾,谁料,那冯公子的原配崔氏竟是个母夜叉泼辣的很,与冯小青水火不相容,几经刁难,终将冯小青赶出了冯家与丈夫不得相见,可怜的冯小青从此孤苦无依,终因整日的思念丈夫冯公子成殇,抑郁而亡,芳龄刚有十八,便香消玉损。

《女才子书》中小青卷雪庐主人曰: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

这样的小青怎么会不引起众多人的怀念呢。

冯小青是16岁时被武林(杭州)名士冯千秋从扬州买回杭州作小妾的,她因为嫁充侧室,被其凶悍的原配幽禁在三面临水仅有一线陆路可通的孤山放鹤亭边,不许与丈夫谋一面,因而她养成了那种自身恋爱的畸形现象。

她往往乐于驻足池旁以观看自己倒映水中的倩影,入晚,她面对孤灯一盏,形影相吊,唯以《牡丹亭》一书自遣,因而在她极少传世的诗篇中有一首《读牡丹亭绝句》,可以从中仿佛看到她那时的思想轨迹。

她是这样写的,“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一天,她到孤山上的尼姑庵去面对观音大士默占一诗,“嵇首慈航大士前,不生西土不望天,愿祈一滴杨枝水,遍洒人间并蒂莲”。

这就是说,她个人无所要求,但愿大士慈悲为怀,普施甘露,让那些原应配成一对对的天下男女们终成眷属。

当冯小青香消玉殒的不久以前,她描绘了三幅自身的画像,常焚香献祭以寄其不胜自怜之慨。

这个年轻的女诗人读了《牡丹亭》后自叹身世以至于压郁得病而夭折的,埋葬在杭州西湖孤山玛瑙坡旁,墓碑上刻着“明诗人小青女史之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因当小三被原配活活整死的明代女诗人是谁?
导语: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有着许多古老美丽的传说,位于西霞岭的孤山脚下,有两座孤坟,这两座坟墓里分别埋葬着古代的两位绝色才女,一个是南齐
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有着许多古老美丽的传说,位于西霞岭的孤山脚下,有两座孤坟,这两座坟墓里分别埋葬着古代的两位绝色才女,一个是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十九岁病逝,另一个是建文帝时期广陵太守的女儿冯小青,十八岁的时候,哀怨而死,此女天资过人,聪慧美貌,绝非一般的女子可比,后因家门不幸,流落异地,嫁给了一位姓冯的公子为妾,谁料,那冯公子的原配崔氏竟是个母夜叉泼辣的很,与冯小青水火不相容,几经刁难,终将冯小青赶出了冯家与丈夫不得相见,可怜的冯小青从此孤苦无依,终因整日的思念丈夫冯公子成殇,抑郁而亡,芳龄刚有十八,便香消玉损。

《女才子书》中小青卷雪庐主人曰: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

这样的小青怎么会不引起众多人的怀念呢。

冯小青是16岁时被武林(杭州)名士冯千秋从扬州买回杭州作小妾的,她因为嫁充侧室,被其凶悍的原配幽禁在三面临水仅有一线陆路可通的孤山放鹤亭边,不许与丈夫谋一面,因而她养成了那种自身恋爱的畸形现象。

她往往乐于驻足池旁以观看自己倒映水中的倩影,入晚,她面对孤灯一盏,形影相吊,唯以《牡丹亭》一书自遣,因而在她极少传世的诗篇中有一首《读牡丹亭绝句》,可以从中仿佛看到她那时的思想轨迹。

她是这样写的,“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一天,她到孤山上的尼姑庵去面对观音大士默占一诗,“嵇首慈航大士前,不生西土不望天,愿祈一滴杨枝水,遍洒人间并蒂莲”。

这就是说,她个人无所要求,但愿大士慈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