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

合集下载

去表法识别电路

去表法识别电路
去表法识别电路技巧
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1、如图所示:L1、L2、L3是三盏相同的灯泡,电压表V1的示数为 6V,电压表V2的示数也为6V,问: (1)L1、L2、L3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2)电压表V1、电压表V2分别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电压? (3)电源的电压值为多大?
亲: 该出手时就出手 先把电压表扔了吧
I I 1、 2,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的示数
L2 L1
V1测L1两端电压(U1) V3测L2两端电压(U3) V2测电源电压(U2)
串联电路
L2 L1
U2=U1+U3 I1=I2
come on , 再接再厉
3、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进行试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电流表A1的 示数
去表法识别电路 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去表法识别电路 电压表相当于断路
1、如图所示:L1、L2、L3是三盏相同的灯泡,电压表V1的示数为 L3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2)电压表V1、电压表V2分别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电压? (3)电源的电压值为多大?
答案:D
答案:C
电流表A2的 示数
电压表V1的 示数
电压表V2的 示数
(1)由0.图5A可知,L1、0L.52的A 连接方式是7.5V
4.5V
(2)由表中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可以得出串结联论
(3)由表中电压表V1、 电串压联表电V路2中和各电处压的表电V流的相等 示数可以得出结论
电压表V的 示数
12V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 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那怎么办呢?
• 去表法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 先将电压表去掉,然后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 最后再将电压表逐个接到原位置,分析电压表与哪

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一、辨别串、并联电路:“擦来擦去法”:擦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其它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这些用电器串联;若其它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用电器为并联.1.简单正规的电路图的判断:2.形变类的电路图的判断:3.开关变化引起电路图的变化判断:例 1:在图中,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为:串联B.A.C. 并联D. 串联后与并联解析:假设把灯拆除,当闭合开关 S1、S2时,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出经 a 点、开关 S1到达c 点,在 c 点分为两股,一股流过到达d 点,另一股流过经到达d 点,最后在d 点汇合成一股流回电源负极,都能正常工作;同理拆除后,其余两盏灯均能正常工作,因此是并联的。

所以答案为 C。

二、有电表类的电路辨析:如果电路中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则可以去掉它们。

去掉的方法为:电压表所在位置视为断路(因电压表内阻很大,几乎无电流通过---相当于开路);电流表所在位置用导线连接起来(因电流表内阻很小,电阻可视为零---相当于一根导线)。

例2:请分析下图中电路的连接方式。

解析:将电压表“擦除”,用导线代替电流表,则电路的等效图为:这样很方便的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了。

三、判断电流表的测量对象:1.断开电流表,用电器因断路不能工作例 3:如图,试判断电流表分别测量哪些灯泡的电流。

解析:当断开 A3时,L3断路,故 A3测的是 L3的电流。

当断开 A2时,L2、L3均断路,故 A2测的是 L2、L3并联的总电流。

当断开 A1时,L1、L2、L3全都断路,故 A1测的是 L1、L2、L3三灯并联的总电流。

2.断开电流表,用电器因短路不能工作例 4: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和,则通过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解析:首先判断出三个灯泡是并联的,再依次断开各电流表判断其所测电流。

当断开 A1时,三灯断路,故 A1测的是三灯并联的总电流。

当断开 A2时,如下图,L1、L2被短路,故 A2测的是L1、L2两灯并联的电流。

判断电路故障的五种方法及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判断电路故障的五种方法及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判断电路故障的五种方法及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1.观察法:通过观察电路的表现和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比如,电路中是否有明显的闪光、过热或燃烧的迹象;电路中的器件是否正常工作等等。

2.测试法:通过对电路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来判断其是否存在故障。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测量设备,对电路的电压、电流、阻抗、频率等参数进行测量和比较。

3.分解法:将复杂的电路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电路,然后逐个进行分析和测试。

通过确定每个子电路的工作状态,可以帮助确定整个电路的故障。

4.替换法:将怀疑存在故障的元件或设备替换为正常的元件或设备,然后观察是否解决了问题。

如果替换后电路恢复正常,那么可确定被替换的元件或设备存在故障。

5.逐步排查法:从整个电路中的一些点开始,逐步排查可能存在故障的组件、连接或环节。

通过一步一步的排查,最终确定问题所在。

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1.直连连接:电路中的两个元件或设备直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路径,电流可以直接通过。

2.串联连接:电路中的两个元件或设备按照顺序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路径。

电流通过第一个元件,再通过第二个元件,以此类推。

3.并联连接:电路中的两个元件或设备同时连接在电源的两个不同极性上,形成一个并行的路径。

电流可以选择通过其中一个路径流动。

4.串并联混合连接:电路中的元件或设备既存在串联连接的部分,又存在并联连接的部分,形成复杂的连接方式。

5.开关控制连接:电路中的元件或设备通过开关控制,可以将其接入或断开电路,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功能。

这些连接方式在电路设计和故障排查过程中非常常见,了解和正确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判断电路故障和设计电路的关键。

电路识别的六种方法

电路识别的六种方法

电路识别的六种方法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是电学计算的基础,现将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介绍如下:一、直观法对一些简单电路可以通过直观的表象识别其串、并联。

如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R1与R2是并联的。

二、电流路径法按电流的方向分析,如果电路中有一条路径,而没有分支,则为串联;如果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则为并联。

如图2,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后,在A点分为两条路径,各通过R1、R2后在B点汇合为一条路径,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故R1、R2是并联的。

三、开关断开法主要通过控制某电阻的开关断开时,其它电阻是否有电流通过;若有电流通过,则为并联,若无电流通过,则为串联。

如图3,控制电阻R1的开S断开时,R2中仍有电流通过,所以R1与R2是并联的。

四、分汇点法分汇点法就是通过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的分汇点来识别串、并联的一种方法。

如果电路中有电流的分汇点,则为并联;如果没有分汇点,则为串联。

如图4,电路中有电流的分支点A和B,汇合点C和D,故R1、R2、R3是并联拉。

五、去电压表法若电路中有电压表,则去掉电压表,更容易识别其连接方式。

如图5,去掉电压表后变为图6,由图6可知,R1、R2、R3是串联的。

六、等效电路法从复杂电路中分解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即等效电路,更容易识别串、并联。

如图7,当S1和S2都断开时的等效电路为图8,当S1和S2都闭合时的等效电路为图9,由图8和图9可知,当S1和S2都断开时R1与R2串联,都闭合时R1与R2并联。

总之、以上几种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有时,识别电路会同时用到几种方法。

“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

“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

“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石河子第十中学唐琼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电流表电阻特点“去”电流表2、能根据电压表电阻特点“去”电压表3、能判断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4、会用“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过程与方法:1、以视频方式,根据事实、规律,引入去表的原则2、根据滑动变阻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研究不同连接方式下,接入电路的电阻3、通过例题,完成规律的实践和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循序渐进的分析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了电学后,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含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动态电路的问题,大家有没有觉得苦恼呢?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二、新课教学活动一:如何“去”电流表教材中,有这样一幅图片,文字中告诉我们:“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观看视频一:《电流表试触电源两端》。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电流表试触电源两端时,产生了很大的电流。

这电流能造成什么危害呢?这说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可以看作“导线”。

活动二:如何“去”电压表观察视频二:《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两节干电池的电压为3V,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电源电压。

观察视频三:《测电压表与电源直接连接时的电流大小》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没有变化,仍然为3V,电流表却没有示数。

这说明:电压表的电阻非常大,可看作“断路”活动三:判断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电阻的接入电阻首先,我们看一下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如下图:结构示意图如下:连接方式有如下六种:常用的后四种连接方式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可总结为:滑片P与接入电路的下接线柱间电阻接入电路。

即:图中的彩色部分的电阻接入电路总结以上三个活动:1、电流表------------导线2、电压表------------断路3、滑动变阻器--------滑片P与接入电路的下接线柱间接入电路活动四:用“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下面,我们就用以上三个规律,来分析动态电路的连接方式例一:根据规则,上图可简化为:例题二:根据规则,上图可简化为:小结:“去表法”判断电路连接方式规则:1、电流表------------导线2、电压表------------断路3、滑动变阻器--------滑片P与接入电路的下接线柱间接入电路同学们,你学会了么?。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串、并联是电路中最基本的连接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

下面就介绍4种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一. 电流法此方法是:顺着电流的方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支电路之间为并联;如果独立的路径只有一支,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例1. 试判断图1、图2的两个灯泡L1、L2是串联还是并联。

图1 图2分析:在图1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流出后没有分支,顺次流经L1和L2,回到电源负极,因此两灯为串联。

在图2中,S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到达a点分成向上和向左的两条支路,分别通过L1和L2,到b点后汇合流回电源负极,所以两灯为并联。

二. 开路法此方法是:使电路中某用电器与电路断开,再看其它用电器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若有电流通过,则为并联;若没有电流通过,则为串联。

例2. 指出图3中R1、R2、R3是采取何种方式连接的。

图3 图4图5 图6分析:当开关S闭合后,假设R1处开路,这时没有电流通过R1,如图4所示,但此时电流仍可以经导线AC到达C点,再从C点分成两条支路,分别经R2和R3流到D点,回到电源负极,也就是说R1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并不影响R2和R3的工作。

同样的分析方法可知,R2不影响R1和R3的工作,如图5所示;R3不影响R1和R2的工作,如图6所示。

所以R1、R2、R3是并联的。

三. 等效电路法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点。

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个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其简化的等效电路图,然后确定其连接形式。

例3. 试判断图7中各电阻的连接情况。

图7 图8分析:在图7中,A 、B 、F 、G 是同一点,C 、D 、E 、H 是同一点,也就是说,三个电阻连在共同的两点G 、H 之间,于是电路可简化成如图8所示的电路。

这样,R 1、R 2、R 3并联在电路中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电路的识别与设计

电路的识别与设计

电路的识别与设计考点 考查规律电路的识别 串并联电路的认识和识别电路的设计 根据要求考查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设计合理电路 【知识链接】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工作特点开关控制1条用电器同时工作,相互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与位置无关两条或两条以上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解题技巧】1、电路识别的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有“路径法”、“拆除法”、“去表法”等等。

“路径法”——按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画出电流路径,看有几条。

判断的依据是: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路路径,并联则有多条。

“拆除法”——即拆除电路中的某个用电器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正常工作,依据是: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工作相互影响,并联电路则能够独立工作。

“去表法”——电压表所在位置视为断路(因电压表内阻很大,几乎无电流通过);电流表所在位置可视为导线(因电流表内阻很小,电阻可视为零)2、电路设计方法及技巧:(1)用电器串并联:用电器互相影响的,一般设计为串联电路;用电器互不影响的,一般设计为并联电路。

(2)开关的串并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关同时闭合,用电器才能工作的,开关一般设计为串联;无论闭合哪一个开关,都能控制用电器,开关一般设计为并联。

(3)开关与用电器的关系:开关只能控制某个用电器,开关与用电器串联;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开关设计在干路上。

开关与用电器并联,开关闭合后用电器不工作,开关断开后用电器工作——局部短路。

【例1】与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是()A B C D【例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是否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其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接错的导线是()A.导线1 B.导线2 C.导线3 D.导线4【例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1、S 2,电流表、灯泡L 1和L 2均能正常工作。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S 1、S 2都闭合,灯泡L 1和L 2并联B .开关S 1闭合,S 2断开,电源外部电流流向为a→b→c→dC .开关S 1、S 2都闭合,通过灯泡L 1的电流一定大于通过灯泡L 2的电流D .闭合S 1、S 2中任意一个开关,都会有灯泡发光【例4】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S 1、S 3断开,S 2闭合时,灯L 1、L 2串联B .S 1、S 3闭合,S 2断开时,灯L 1、L 2并联C .S 1、S 2闭合,S 3断开时,灯L 1亮D .S 2、S 3闭合,S 1断开时,灯L 1亮【例5】小明为养鸡场设计报警器电路,养鸡场的前、后门分别装有开关S1、S2,动物闯入时开关会自动闭合,要求:只要动物闯入任意一个门,电铃都能响起警报,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A B C D【例6】有人发明了“感应照孔门把手”只有在夜间且有人摸门把手时,锁孔旁的灯才亮,从而方使夜间开锁,它利用感应开关S1(有人摸门把手时,S1闭合;无人摸门把手,S1断开)以及光敏开关S2(天暗时S2闭合,天亮时S2断开)控制电路,达到目的。

动态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动态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动态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技巧诀窍:去表判连接,恢复断所测,动态综合看,电表示数定。

浅释:定性分析动态电路的解题思路分三步:第一步:采用“去表法”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流表内阻很小,可视为导线;电压表内阻很大,可视为断路;电压表可连同它两端的导线取走以简化电路结构,方便进行电路分析,这种方法叫做去表法。

第二步:将电表再恢复来判断电表测量对象。

第三步:动态分析,确定电表示数的变化。

简记:去表判连接,恢复断所测,动态综合看,电表示数定。

详解:欧姆定律是电学的重点,也是中考出题的方向,动态电路是它所衍生的知识板块之一。

动态电路变化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量的变化;二是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量的变化。

一、滑动变阻器类分析思路顺口溜:一看电路串并联,二看电表与谁连,三看滑片移哪边,总阻随着变阻变,要问电表怎么变,欧姆定律来实现。

先电流,后电压,电压分析有技巧,定值电阻要先看,滑阻电压源压减。

注释:“欧姆定律来实现”,是指综合运用欧姆定律或分压分流原理等规律,抓住题中不变的量,如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阻值不变等,把动态电路变成静态电路来处理,从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滑阻电压源压减”,即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减去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滑阻=U电源-U定阻。

1.串联第一步:分析总电阻R总变化情况,找到总电流I总的变化情况(一般地,U总不变,根据I总=U总/R总,得出电流I总与总电阻R总变化情况相反);第二步:根据电流变化情况,找到阻值不变的部分的电压变化情况(由U定=IR定,可判断出阻值不变部分的电压与电流变化情况相同);第三步: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找到阻值变化部分的电压变化情况(由U变=U总-U定,可判断阻值变化部分电压变化与阻值不变部分电压变化情况相反)。

(在实际解题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串联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先判断出变化部分的电压与此部分电阻变化情况相同;进一步判断其他阻值不变部分电压变化与阻值变化部分电压变化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表法”判断电路的连接
江西永新芦溪中学 曾雄明
有的电路中接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电路的判断,因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的计算法则不同,若电路判断错了势必导致一错皆错,所以电路的判断至关重要,那么又如何不使电流表或电压表不干扰我们对电路的正确判断呢?那就是“去表法”。

初中物理中规定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可视为开路,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可视为一根导线,所以遇到电压表时可把电压表去掉,遇到电流表时可用导线代替。

请看如下几题:
题一:如图一,三个电阻阻值相等都为5Ω,电源电压为15V ,试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各为多少?
分析:从现有图中我们很难看出电路的连接方式,若去掉电压表如图二,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三个电阻是串联,可把它画成如图三,并添上电压表和电流表。

(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题二:如图四,A 1的示数为0.2A,A 2示数为0.5A,R 1=10Ω,求V 表的示数和R
2的阻值。

题三:如图六,V 的示数是6V ,A 1的示数是1A ,A 2示数为2A ,求R 1和R 2的
思考题:若把图四和图六中的电压表换成电流表,而把图中的电流表换成电压表,
同学们不妨采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电路的连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