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气”“煤改电”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动影响

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动影响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在许多国家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开始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政策调整力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动对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影响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一、产业发展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普遍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
这将导致煤炭行业面临投资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局面。
许多煤矿可能会被迫关闭或减产,从而导致行业内就业岗位减少。
另一方面,政策变动可能也将鼓励煤炭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技术创新。
二、环境保护方面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可能会加强对燃煤电厂和工矿企业的排污标准和监管力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推动煤矿绿色回采和高效燃煤技术的运用。
这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但可能会使部分企业面临技术升级的挑战。
三、经济影响方面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动也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减少煤炭的使用,一些国家可能会减少对煤炭的进口量,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
这对于煤炭生产国将是一种压力,可能会导致该行业的产值和收入下降。
同时,政府可能会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吸引更多投资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促进经济增长。
对于煤炭行业,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一方面,政策的变动将促使行业实施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加大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为煤炭行业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和绿色的未来。
总结起来,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动对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政府需要关注行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确保煤炭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并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引导。
全面总结!2023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效果到底如何?

全面总结!2023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效果到底如何?。
我们需要明确2023年能源政策的主要措施,以及规划的目标。
其中,“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油”政策是节能减排的重头戏。
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逐步淘汰高排放、高能耗的能源,提高能源的效能和清洁度。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设立节能补贴、推广新能源车辆等,进一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污染。
从目标来看,2023节能减排政策确立了能源低碳发展的战略方向,要求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以及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油的同时,同时要提升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和使用比例,提高新能源电力占比。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时间,政策的效果也可以理解为目标的完成情况。
那么在实施成效方面,我们需要对2023节能减排政策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
一、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油在煤改气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目前我国已累计完成煤改气工程1600多个,累计完成煤改气户数达到2.9亿户,这在改善空气质量、减排上都有显著的效果。
另外,煤改电、煤改油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渐取代传统的高排放、高污染的燃料,从根本上遏制能源消耗的增长。
二、新能源新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之一,在2023年能源政策中得到了重视。
目前我国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技术逐渐成熟,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和占比不断增加。
据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这意味着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将逐步取代传统能源,未来的能源消耗将更节约、更环保。
三、关于协同发展截止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
同时,工业的发展也持续加速,其中经济增长带来的地方排放是无可避免的。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未来的能源使用将更加丰富,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将助力建立更高效、更理性的能源体系。
煤改气可行性研究报告

煤改气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围绕煤改气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煤炭资源、环境保护、能源结构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论证了煤改气的可行性。
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能源发展情况和政策导向,提出了煤改气的相关建议。
一、研究背景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加剧了我国的环境负担。
因此,煤改气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形式备受关注,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煤改气的概念和技术路线煤改气是指利用煤炭资源生产天然气,主要包括煤基合成天然气和煤炭气化两种方式。
煤基合成天然气是指通过煤炭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制备成合成天然气;而煤炭气化是指将煤炭在高温条件下气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这两种技术路线都能够实现将煤转化为天然气,从而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三、煤改气的优势1. 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行煤改气;2. 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我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煤改气能够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提供新的途径;3. 减少环境污染:煤改气可以降低煤炭燃烧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4. 推动产业升级:煤改气产业链涉及煤炭开采、气化、合成天然气等多个环节,对相关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煤改气的挑战1. 技术成熟度:煤改气技术相对成熟,但依然存在成本较高、能耗大、设备大、投资周期长等问题;2. 经济效益:煤改气项目的经济效益受到煤炭和天然气价格波动的影响,需要有稳定的市场保障和政策支持;3. 环保要求:煤改气项目需要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对废气处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要求较高;4. 资源约束:煤改气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面临资源约束的挑战。
五、政策支持我国《煤改气行动方案》提出了煤改气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能源价格政策等多种方式支持煤改气项目,为煤改气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煤改电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煤改电政策的分析与建议摘要:目前对煤改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取暖方式、负荷特性及接入电网的规划方法等方面,对煤改电相关政策的研究则较少。
虽然国家、省、市不同管理层级在宏观政策、企业补贴、设备补贴等不同方面制订了煤改电补贴政策,但缺少对各个政策的系统性梳理,缺少全面和综合性分析,因此尚难以从政策补贴角度提出有利于清洁取暖改造的实施建议。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以煤改电政策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国家层面及周边省市的相关政策,提出下一步煤改电实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改电政策;分析;建议1引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电能是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源供给方式,“煤改电”是调整能源结构和转变能源使用方式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电煤比重与居民电气化水平偏低,散烧煤的大量消耗是造成严重雾霆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分散燃烧相比,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并进行集中排污治理具有更优的环保效果,因为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中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的提高,电锅炉采暖以其安全、环保、便于调节的特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煤改电”工程已经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开始推广。
在终端用能环节实施“煤改电”工程,有助于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2煤改电政策现状我国目前大力推广低温新型空气源热泵等系统,强调其环保效应、节能效应和经济性。
国内民众对于新型采暖系统的直接环保特性持肯定态度,但对于其整个运行周期的环保特性(间接环保性能)、节能和经济性持有怀疑态度。
他们一方面认为新型供暖系统同传统的采暖系统相比初投资高,运行费用也高,是不划算的;另一方面认为这些新型供暖系统依靠电网电力进行工作,我国电力以燃煤发电为主,燃煤电站所释放空气污染物有可能比常规燃煤供暖系统(如大型燃煤锅炉采暖系统、区域锅炉采暖系统等)还要严重。
浅谈煤改电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煤改电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低碳节能是现代社会永恒的话题。
节约能耗、降低资源浪费、降低废弃排放和雾霾治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和政策的重点。
北方正全面推进“煤改电”采暖改造,南方分户采暖兴起,新式采暖产品蓬勃发展,构建起国内采暖市场新格局。
随着我国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和能源日益紧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一方面强力推行削减“燃煤”行动,不断出台“煤改电”支持政策,另一方面还面临天然气等有机能源涨价、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突出问题,清洁能源代替燃煤、燃油锅炉供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届时,集中供热小区采暖、新开发小区的采暖、燃煤锅炉改造等成为电力应用的新场所,这注定电力采暖市场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近年,国家电网实施“电能替代”计划,其中,“以电代煤”是其最重要的部分,其宗旨是把工业锅炉、居民取暖厨炊等用煤改为用电。
然而围绕特高压的争议,一直成为“煤改电”布局的阻力。
但随着国网公司12条特高压外送通道被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电从哪里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于特高压主推者国家电网公司来说,电源获得保障,将使电能替代战略今年全面开工,“煤改电”迎来了全面提速。
然而,相比“煤改电”政策相对完善,市场相对成熟的居民用户、工业企业市场似乎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之势,这背后,体现出了经济下行对企业积极性的冲击,以及政府在“煤改电”与“煤改气”间抉择的一系列博弈。
一、我国煤改电现状1.目前我国的发电企业生存的环境比较的特殊,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不同时期的煤与电的应用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国家也在加强供暖行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也随着到来。
针对新型的电力改革制度进行研究与分许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关于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正在逐步的问题化。
煤一体化的运用也有着天生的缺陷,那就是是无煤的担忧以及对市场的担忧。
但是近几年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价格一路走低,而煤电一体化项目发电企业的煤价并未跟着市场煤价及时调整,原来成本占比最大的电煤价格优势不断减小甚至出现优势转化为劣势的局面,发电企业隐性承担了煤炭企业的部分经营压力。
煤改电与煤改气竞争性分析

煤改电与煤改气竞争性分析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煤改电”与“煤改气”竞争性分析1、背景相关数据表明,春夏秋三季,京津冀区域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但是一进入冬季,55%左右的污染源来自供暖的散煤,所以治理散煤是核心。
散煤能否真正压缩下去,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地区压减燃煤计划能否顺利完成。
在各种减煤换煤行动中,“煤改电”与“煤改气”具有使用便捷、见效快的显着特点。
某工程例会上,华北区域市场人员提出河北省近期在力推“煤改电”政策,担心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加大,“煤改电”会成为“煤改气”的阻力。
关于“煤改电”事宜,研究院调研了煤改电国内发展现状和各地实施情况,对河北省煤改电与煤改气市场的竞争性进行了分析。
2、煤改电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经调研,开展“煤改电”试点较早的城市是北京,近期发布“煤改电”试点政策的省份是山西省和河北省。
北京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1)发展现状北京市“煤改电”于2001年开始试点,历时长达十六年。
北京市环保局是“煤改电”工程的牵头单位。
“煤改电”工程使北京冬季的燃煤污染得以部分缓至2015年,北京市“煤改电”用户总数已达到万户。
其中,北京市核心区基本实现取暖无煤化,31万户城区居民享用到更加清洁、方便、安全、实惠的电采暖;还有万户农村居民使用电采暖过冬。
为实施“煤改电”,历年来北京市初始投资达数百亿元,并逐步完善补贴等各项政策。
其中,初始投资包括房屋修缮、设备占地搬迁、电力设施铺设费用;十几年来,政府的配套补贴政策几经调整:例如,蓄能电暖气由最初的居民全部承担,改为政府补贴一半,直至今日的补贴2/3;低谷电价时段从24时至次日6时,调整为22时至次日6时,延长了两个小时(低谷时实际用电量每度元的补贴,北京低谷电价为元/度,居民低谷用电实际为元/度,是正常电价元/度的二折左右);为加强平房保暖,政府补贴资金修补破损房屋(每个采暖季每平方米15元的补贴)等。
煤炭资源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煤炭作为传统的能源之一,一直以来在支撑着全球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燃烧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煤炭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1. 煤炭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煤炭资源的开采是矿业活动的一部分,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土地退化:煤炭开采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进行露天开采或井下开采。
这导致大量植被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采煤过程中还会产生废石和尾矿,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1.2 水资源污染: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资源,而且煤矿废水中富含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酸性物质等,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
1.3 大气污染: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尘埃和气体排放物,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炭尘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不仅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还会对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产生不利影响。
2. 煤炭利用和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除了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外,煤炭的利用和燃烧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1 温室气体排放: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煤炭中还含有甲烷等温室气体,它们的释放也加剧了温室效应。
2.2 空气污染: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它们会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问题。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2.3 废弃物处理:煤炭的利用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气,如煤灰和烟气脱硫剂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了应对煤炭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采取以下解决方案:3.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煤炭企业和相关利益方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推动绿色煤炭生产。
3.2 提高煤炭开采技术: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占用,降低环境影响。
“煤改”对能源与环境的意义

47清洁供暖一头是人民群众的温暖,一头是蓝天白云。
在我国北方,冬季供暖是头等大事之一,加快散煤治理,调整能源结构,推进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
此消彼长,以可再生能源填补散煤等化石能源用能空缺,为供暖方式转型提供多样热源选择,无论是源头还是末端,“煤改清洁能源”项目逐步实现整个供暖系统的清洁高效。
同时,清洁供暖对促进煤炭等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实现低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散煤治理到2017年年底取得怎样的成果?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气候部副主任冯相昭表示,首先来看“大气十条”成绩单,2013~2017年,散乱污整治和散煤治理对京津冀地区PM 2.5平均浓度下降分别贡献了27%和21%,北京下降35.6%。
2013年北京PM 2.5是90(按照89%算)。
截至2017年底,“2+26”城市共完成“煤改气”、“煤改电”300多万户,替代散煤1000多万吨,提前、超额完成清洁取暖目标。
河北共完成“煤改气”、“煤改电”253.7万户,实现减少散煤燃烧634.25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4.06万吨,氮氧化物1.27万吨,烟尘7.14万吨,对我国空气质量改善贡献率占30%左右。
紧锣密鼓行动后的回报显而易见,也为“煤改清洁能源”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
大气污染表现在天上,根治在地上,究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而一直以来,我国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工作,着眼全局、源头治理。
如今,空气能、地热能、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变得妇孺皆知,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抢占”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市场。
暖通行业作为与能源、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在经济能源协调、循环发展生态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比例。
就“煤改电”在能源转型方面的作用而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强调,“电采暖助力电力系统发展,可解决热电比在供给侧和消费侧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改善电网灵活性,应对电源侧和负荷侧峰谷差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期(总第428期) 2019年7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7(General Serial No.428)July,2019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李少林1,2,陈满满1(1.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摘 要:本文选取2003 2015年中国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新闻报道次数转折点来衡量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实施节点,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分析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实施前后空气质量㊁能源效率和居民能源消费的变化㊂研究结果表明,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对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减少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影响显著;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不显著;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对居民人工煤气㊁天然气用气人口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人工煤气㊁天然气家庭供气总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影响不显著㊂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应避免一刀切式执法,根据各地能源禀赋结构和消费结构特征,循序渐进推进禁煤区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㊂关键词:煤改气;煤改电;绿色发展;能源转型;DID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9)07⁃0049⁃08一㊁问题的提出为应对严重大气污染频发和重度雾霾现象等问题,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相继开始实施 煤改气” 煤改电”(以下简称 煤改气㊁电”)政策,通过该政策减少散烧煤取暖所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㊂然而,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的过程并不十分顺利,核心禁煤区时常发生散煤燃烧报警,该政策的实施体系并不完善, 煤改气㊁电”政策究竟能否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㊂对于 煤改气㊁电”政策效果的评估显得十分重要,如评估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空气质量㊁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有何影响?为此,评估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对于 煤改 收稿日期:2019⁃02⁃1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政府补贴㊁绿色发展与能源安全:基于 禁煤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研究”(19YJA790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城镇化进程中 碳锁定’的形成机理㊁风险测度与解锁策略研究”(71403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煤改气㊁电’㊁绿色发展与能源安全:一个准自然实验”(2018T11017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能源供给侧改革对绿色发展的驱动机制与风险管控研究”(2018M630247);东北财经大学校级优秀科研创新人才项目 自贸区背景下境外清洁能源企业CDM项目在中国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DUFE2017R03)作者简介:李少林(1986-),男,湖北襄阳人,副研究员,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政府规制等方面的研究㊂E⁃mail:lishaolin0506@05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第7期 总第428期气㊁电”政策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为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和绿色发展提供直接的政策依据和参考㊂煤改气㊁电”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大幅减少人口密集地区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优化配置全国环境资源承载力㊂当前各地实施 煤改气㊁电”政策情况不一,实施效果也各有不同,虽然各种评价其优缺点和实施效果的相关新闻报道很多,但对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见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实施不仅能够改善环境和提高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㊂以天然气或电取暖代替煤炭取暖能够减少污染和能耗,从而减少雾霾天气,特别是电取暖可以消化多余的电能,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㊂但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天然气造价比煤炭高,而且中国天然气资源紧缺,需要大量进口; 煤改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电网企业的线路改造㊁供热企业的用电价格以及供暖设备的应用㊁维护㊁保养等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主要依赖补贴政策来推动,而成本高㊁补贴重又制约着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实施㊂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天然气供应紧张㊁冬季供暖迟到㊁设备成本过高不能一步到位㊁政策一刀切和执行操之过急等,所以对于 煤改气㊁电”政策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基于此,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 煤改气㊁电”政策效果进行评估,选取2003 2015年北京㊁天津以及河北㊁山东㊁山西的地级市等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对比实施 煤改气㊁电”政策地区和未实施 煤改气㊁电”政策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㊁能源消耗变化情况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评估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效果㊂本文试图对 煤改气㊁电”政策效果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这对于 煤改气㊁电”政策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㊂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将研究样本控制在中国主要禁煤区大省的地级市层面,大样本数据使得可以在更细致的范围内讨论 煤改气㊁电”的政策效果;二是引入新闻报道次数作为本文重要数据指标进行政策评估;三是首次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评估 煤改气㊁电”的政策效果,为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㊂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一) 煤改气㊁电”政策㊁能源结构与雾霾治理煤改气㊁电”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雾霾天气的治理方面㊂Meadowcroft[1]认为,从长期来看,能源系统的转型将被认为是一个混乱㊁冲突和高度脱节的过程,并强调了政治角色对保障环境持续发展监管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㊂Cambini和Rondi[2]研究了1997 2007年欧盟能源设施的不同规制手段与能源投资的关系,认为规制手段可能降低了私营企业与公众企业投资能源领域积极性的差异㊂马丽梅和张晓[3]认为,从长期来看,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㊂王书斌和徐盈之[4]从企业投资偏好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认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投资偏好的雾霾脱钩效应影响不同㊂王波和郜峰[5]认为,应该创新雾霾环境责任立法㊂邵帅等[6]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对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进行研究,发现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U型关系㊂中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政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消耗量还将继续增加,因而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久持续的重要任务㊂天然气和电属于清洁能源,将燃煤取暖改为天然气或电取暖可以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也能节省煤炭消耗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的起因是冬季多地区出现重度雾霾现象,空气质量恶化,大面积能见度过低,不仅对人们的出行产生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产生很大危害㊂冬季多地区尤其北方部分地区燃煤取暖是造成重度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燃煤所产生的污染不可忽视,它已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㊂为了减少冬季燃煤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多地政府开始实质性推进 煤改气㊁电”工程,即宜气则气㊁宜电则电㊂雾霾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二氧化硫㊁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目前经国家环保机构认定的燃煤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㊁硫氧化合物㊁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㊂煤改气㊁电”政策直接通过化石能源的替代来实现,由于农村地区散煤燃烧依然普遍性存在,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减少偏远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很可能不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市辖区工业燃煤受到严格监管,将直接降低工业烟粉尘排放量; 煤改气㊁电”政策并未实现清洁能源消费的占比提高,预期对降低单位GDP 能耗无显著影响㊂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㊂假设2: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㊂假设3: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单位GDP 能耗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㊂(二) 煤改气㊁电”政策㊁能源补贴改革与居民消费多数文献从能源补贴改革方面评价能源效率和影响,由于中国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不足,所以需要改革能源补贴政策以为节能减排提供经济激励㊂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价格和补贴机制的缺陷导致补贴的低效或无效,林伯强等[7]通过估计不同收入群体获得的电力补贴,说明中国目前无目标的居民电力补贴机制缺乏效率和公平㊂毛其淋和许家云[8]基于补贴强度 适度区间”视角对政府补贴与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坚持补贴的 适度区间”原则能够更大程度发挥补贴对创新的激励作用㊂林伯强和刘畅[9]认为,中国仍然存在严重的居民部门交叉补贴㊁环境外部成本能源补贴等现象,提出在能源补贴改革过程中要减少无效能源补贴,增加有效能源补贴,由于能源是以富人消费更多为特征,因而大部分补贴最终流入到不需要补贴的高收入人群,而贫困人群获得的补贴却很少㊂Lin 和Jiang [10]初步估计了中国化石能源补贴规模,但由于未考虑到外部成本,低估了补贴数量及其宏观影响㊂李虹和谢明华[11]认为,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对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㊂Acharya 和Sadath [12]分析了印度能源补贴改革的福利影响,结果表明补贴改革导致的总体价格水平提高将使实际收入减少,并将对印度的福利产生影响㊂姚昕等[13]认为,如果将化石能源的部分补贴同时投入清洁能源部门,对宏观经济有正影响,能抵消部门取消化石燃料补贴产生的负影响㊂实际上, 煤改气㊁电”的补贴政策也是属于能源补贴之一,所以能源补贴改革相关的研究能够为政策实施提供参考㊂McKitrick [14]认为,世界各国政府通过削减能源补贴达到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减少环境外部性的目的,然而补贴的定义及其测量难度较大,尤其是将未定价的外部因素定义为补贴会产生误导的结果,补贴应当存在且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㊂从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方面来看,居民生活中对水㊁电㊁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不可或缺,能源需求量变化情况也能间接反映居民生活变化情况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主要是以天然气或电来代替燃煤取暖,这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活用气量和用电量产生影响㊂由于农村与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的差异性, 煤改电”很可能更为容易实施,由于燃气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加之 气荒”引起的供应短缺,预期 煤改电”将成为主流模式,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用气总量的影响很可能不显著㊂假设4: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人工煤气㊁天然气用气人口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㊂假设5: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人工煤气㊁天然气家庭供气总量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㊂假设6: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㊂三、研究设计(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北方地区部分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包括北京㊁天津以及河北㊁山东㊁山西的地级市共41个城市,样本区间为2003 2015年,构成了本文的面板数据㊂只选取几个北方省份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是为了减少干扰因素,由于中国地广辽阔,每个城市地势高低和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环境有所不同,或者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导致能源消费习惯的不同,这些差异很可能会影响到空气质量和其他环境相关的质量问题,如北方平原和南方山区在空气质量方面会有很大不同㊂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㊁‘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河北省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统计局等㊂(二)变量说明本文分别从空气质量㊁能源效率和居民能源消费维度引入6个变量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全面15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25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第7期 总第428期评价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效果㊂1.被解释变量空气质量维度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初衷是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㊂借鉴朱平芳等[15],本文关于空气质量维度的变量包括二氧化硫排放量(isude)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ismde),单位均为万吨,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后,仍有散煤燃烧预警,且雾霾天依然挥之不去,因此,研究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于评估和改进 煤改气㊁电”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㊂能源效率维度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从煤炭消费转为天然气和电力能源消费,对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直接影响,由于不同的能源消费类型具有差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亦即能源效率存在差异性, 煤改气㊁电”政策在对能源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的同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㊂借鉴魏楚和郑新业[16],本文采用单位GDP能耗(ecpgdp)衡量能源效率,单位GDP能耗使用各城市能源消费总量除以地区生产总值得到,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㊂居民能源消费维度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使得能源消费主体改变能源消费类型,通过补贴等形式引导居民能源消费向天然气和电力转变㊂由于各地级市煤炭消费数据可得性的限制,借鉴林伯强[17],本文采用人工煤气㊁天然气家庭供气总量(tdgs),人工煤气㊁天然气用气人口数(pagng),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urrpc)衡量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由于统计指标变更的原因,部分年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以城镇生活消费用电量代替㊂2.解释变量煤改气㊁电”政策(pol)㊂由于各地区尚未出台明确的 煤改气㊁电”政策文本,本文创新性地以‘中国经济新闻库“的关键词搜索为依据,查询各地区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社会舆论与关注度,以新闻报道次数近似衡量政策力度,通过观测新闻报道次数出现明显转折点的方法,来确定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的时间节点,在实施时间节点之后的实验组城市赋值为1,在实施节点之前的实验组城市则赋值为0㊂3.控制变量针对被解释变量的三个维度,借鉴沈坤荣等[18],本文主要选取人均GDP(gdpp)㊁人口密度(pd)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tavsigdp)和城镇化率(ur)等控制变量,各回归分析拟加入的控制变量依据经济理论分别加以确定㊂人均GDP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居民对空气质量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人口密度直接影响能源消耗主体的规模,对空气质量和能源消耗的影响起着基础性作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反映了地区产业结构状况,对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也具有刚性影响;城镇化率反映的是人口和污染源的空间转移,将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产生直接影响,城镇化率是由非农业人口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衡量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㊁人均GDP㊁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指标均采用市辖区数据,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㊂由于统计年鉴和数据库中一些统计指标的变换或缺失,造成个别城市个别年份统计指标数据缺失㊂对于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为:对于部分无法直接找到数据的指标通过其他指标数据替代;对于一些地区个别年份缺失的数据采用该年份前一年和后一年数据平均值得到;对于连续几年数据缺失的指标则采用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取前两年数据平均值㊂通过上述对数据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降低数据误差对实证分析结果的影响,各绝对值变量均取自然对数㊂(三)模型设定本文选取双重差分(DID)方法来评估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效果,该方法近年来在政策效果评估的应用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㊂李楠和乔榛[19]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来评估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效果㊂肖浩和孔爱国[20]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波动的影响机理㊂刘瑞明和赵仁杰[21]基于双重差分方法对国家高新区是否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研究㊂通常DID方法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以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为基准,对比政策基准时间后实施与未实施政策城市的变化情况来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㊂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在通常所用的DID方法上进行拓展,主要将政策实施的实验组(实施政策的城市)和对照组(未实施政策的城市)中空气污染物排放量㊁能源消耗情况及居民用电㊁用气量和用气人数进行比较,主要以 煤改气㊁电”新闻报道次数所形成的折线图的一个拐点年份为基准,对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来评估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效果㊂本文主要是从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空气质量㊁能源效率和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政策效果的评估㊂根据中国经济新闻库的关键词搜索,结合新闻报道次数的走势转折情况,确定2010年为政策实施节点㊂由于北京㊁天津㊁石家庄㊁济南㊁青岛㊁太原和大同7个主要城市具有较好的实施 煤改气㊁电”的条件,率先实施 煤改气㊁电”政策,因而本文选取北京㊁天津㊁石家庄㊁济南㊁青岛㊁太原和大同为实验组城市,河北㊁山东和山西的其他城市为对照组城市㊂本文将政策实施的实验组(基准年份后实施政策的城市)和对照组(基准年份前未实施政策的城市)中空气污染物排放量㊁能源消耗情况及居民用电㊁用气量和用气人数进行比较㊂因此,设定双重差分模型为:y it =α0+α1pol it ×treat it +α2pol it +α3treat it +γX it +βi +λt +εit 其中,y 为被解释变量,即上述一系列反映政策效果的变量;α0为常数项;treat 为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虚拟变量,实施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城市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X 为上述一系列控制变量,γ为相应的系数;λ为时间固定效应;β为城市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㊂本文主要关注的变量是α1,即 煤改气㊁电”政策的效果方向㊂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㊂表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 量样本数均 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lnisude 5332.1740.553-1.7604.250lnismde 5331.3180.908-1.0906.250ecpgdp 5331.6380.8680.0604.680lntdgs 5337.9651.4151.39011.830lnpagng5333.7971.287-1.6307.280lnurrpc 5331.6351.093-1.4305.160pol×treat 5330.0790.27001lngdpp 5331.3020.874-10.7703.170lnpd5336.9260.8224.9309.350tavsigdp 5330.5150.1160.2000.860ur 5330.4840.3020.0106.590四、实证结果及分析(一)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效果的DID 模型回归分析表2是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效果的DID 模型回归结果㊂从表2可以看出,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回归系数为-0.100,但并不显著,表明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影响不显著,假设1得到验证㊂可能的原因在于 煤改气㊁电”政策执行主要局限于市辖区等重点监管的工业和城市家庭,而偏远农村地区的散煤燃烧则屡禁不止,导致 煤改气㊁电”政策并未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回归系数为-0.394,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 煤改气㊁电”政策能够减少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假设2得到验证㊂可能的原因在于 煤改气㊁电”政策主要着力于市辖区的工业用煤替代,直接减少了由于燃煤引起的工业烟粉尘排放量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单位GDP 能耗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当前 煤改气㊁电”政策没有提高能源效率,仅仅是传统能源内部的替代,未对能源消耗结构产生优化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人工煤气㊁天然气用气人口数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减少了人工煤气㊁天然气用气人口数,假设4得到验证㊂可能的原因在于由于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差异性, 煤改电”具有较35 煤改气” 煤改电”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45财经问题研究 2019年第7期 总第428期强的可行性,农村由于缺乏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呈现出以 煤改电”为主的特征,导致了用气人数下降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居民用气量的影响不显著,假设5得到验证㊂可能的原因在于 煤改气㊁电”政策导致了 气荒”等问题,最终导致政策实施对供气总量的影响不显著㊂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对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假设6未得到验证㊂可能的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习惯转变存在着较大的障碍,这也是引起燃煤燃烧预警的重要原因㊂表2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效果的DID模型回归结果变 量lnisude lnismde ecpgdp lnurrpc lntdgs lnpagng pol×treat-0.100(0.115)-0.394**(0.176)0.241*(0.144)0.209(0.148)-0.067(0.185)-0.224*(0.132) pol0.161***(0.563)0.845***(0.087)-0.668***(0.067)-0.013(0.076)0.122(0.946)0.377***(0.617) treate0.514***(0.085)0.527***(0.145)-0.110(0.123)0.880***(0.122)0.271*(0.162)0.476***(0.115) lnisude 0.022(0.061)-0.083(0.064)-0.047(0.850)0.352***(0.587) lnismde 0.353***(0.036)0.033(0.040)0.056(0.152)-0.126***(0.344) ecpgdp0.231***(0.031)0.585***(0.495) -0.350***(0.425)0.257***(0.553) lntdgs 0.073***(0.025)-0.030(0.349) 0.482***(0.237) lnpagng 0.390***(0.457)0.938***(0.045) lnurrpc 0.047(0.048)-0.387***(0.036) -0.037(0.055)0.325***(0.345) lngdpp0.054*(0.032)-0.054(0.049) lnpd0.124***(0.028)0.189***(0.043) 0.132***(0.320) tavsigdp1.281***(0.211)-0.281(0.324) 0.705**(0.346)-0.184(0.248) ur0.037(0.077)-0.050(0.118) 0.083(0.885)常数项0.038(0.256)-1.231***(0.393)1.484***(0.183)0.946***(0.203)3.612***(0.250)-2.266***(0.303)样本数533533533533533533R20.1890.2970.4860.6620.6840.806注:括号内为标准误,***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的水平上显著㊂(二)共同趋势假设检验运用DID模型进行准自然实验的关键前提是必须满足共同趋势假设检验,亦即如果不存在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变量应具有同样的变动趋势㊂运用Stata14.0软件生成 煤改气㊁电”政策实施之前年份与处理虚拟变量的交互项,通过比较不加入控制变量和加入控制变量的pol×treat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可以判断出是否满足共同趋势假设检验,如果在加入控制变量进行DID模型回归的情形下,pol×treat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且政策实施之前年份的交互项并不显著,则表明通过了共同趋势假设检验,否则未通过共同趋势假设检验,需进一步基于PSM-DID模型进行分析㊂本文对表2的DID模型回归结果进行了共同趋势假设检验,变量lnismde和lnpagng满足共同趋势假设检验,符合检验标准,可以采用DID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解释,而变量ecpgdp不满足共同趋势假设检验,需要对ecpgdp进行PSM-DID模型分析以克服变量不满足共同趋势假设检验的缺陷㊂(三)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的PSM-DID模型回归分析为了克服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的变动趋势存在的系统性差异,降低 煤改气㊁电”政策对单位GDP能耗影响的DID估计偏差,进一步采用PSM-DID模型进行重新估计㊂协变量对处理变量的Logit回归结果显示,变量lntdgs和lnurrpc在1%的水平上显著,显示出协变量对处理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㊂各协变量的倾向得分匹配结果如表3所示,所有变量在匹配前(未匹配)均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匹配后均变得不显著,且匹配后的标准化差异百分比大致均在10%以内,协变量的均值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㊂也就是说,协变量平衡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各协变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变得均衡,满足协变量平衡性要求,表明采用PSM-DID模型进行估计是合理的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