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投稿:教育期刊与学术发展的历史考察_中美比较的视角
比较教育研究的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比较教育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以中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两国教育体系的异同,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中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概况1.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美国教育体系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特点如下:(1)教育体系较为分散,由州和地方政府负责管理。
(2)课程设置灵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3)教师待遇较高,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大。
(4)教育评价体系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特点如下:(1)教育体系较为集中,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2)课程设置相对固定,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3)教师待遇相对较低,教师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4)教育评价体系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
三、中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比较1.教育管理体制比较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管理体制较为分散,有利于地方教育特色的形成。
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管理体制较为集中,有利于国家教育政策的统一实施。
然而,过于集中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教育的发展。
2.课程设置比较美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灵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相对固定,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然而,过于固定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待遇比较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待遇较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
云学习时代中美高教在线教育教学比较研究

作者: 陈玢;彭石玉
作者机构: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出版物刊名: 教育学术月刊
页码: 96-10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8期
主题词: 云学习时代;高教在线教育教学项目;社会效应;经济效益;发展空间;发展途径
摘要:通过比较中美相关调查数据,文章提出云学习时代中美高等教育中的在线教育教学学历(学位)项目不仅具有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缓解高等教育供给不足、满足终生学习的社会需求等社会效应,而且给那些提供在线教育教学学历(学位)项目的高校和企业带来了颇丰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网络教育企业强势发展的云学习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在线教育教学学历(学位)项目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高校可以通过五种途径,大力开发优质在线教育教学学历(学位)项目,再创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辉煌局面。
美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的发展——以民国时期为例

美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的发展——以民国时
期为例
杜莹
【期刊名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13)4
【摘要】民国时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杜威、孟禄、克伯屈、麦柯尔等一批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受邀访华.他们来华后,在中国高等教育界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把北高师和南高师作为教育学术活动的主要阵地,促进新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传播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高等教育界的学术思想交流,同时也促进教育社团的蓬勃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学术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术发展史上书写了崭新的一页.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杜莹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4.5
【相关文献】
1.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高职教育学术研究团体--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建会二十年 [J], 李宗尧
2.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指标体系研究——以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变迁
为例 [J], 康宁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暨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J], 侯晓磊;杨大伟;吴航
4.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指标体系研究——以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变迁为例 [J], 康宁
5.第二届中国交通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第二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 [J], 孝文;苗建;金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巫阳朔【摘要】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学科体系.从1986年至今,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到1995年时期以区域性研究起步的奠基阶段,1996年到2005年时期以"借鉴"为特征的拓展阶段,2006年至今以"分析"为特征的深化阶段.以区域研究起步,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介绍和借鉴,进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力量,试图以此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特殊性,有效实现美国经验的"本土化".【期刊名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6页(P127-132)【关键词】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区域性研究【作者】巫阳朔【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比较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后者的发展对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发展趋势依托于、取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与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作为参照进行划分。
“从1984年至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到1995年时期以区域性研究起步的奠基阶段,1996年到2005年时期以“借鉴”为特征的拓展阶段,2006年至今以“分析”为特征的深化阶段。
”[1]以此为参照,结合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到1995年、1996年到2005年、2006年至今。
由于“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域性研究起步的”[1],所以对美国的比较研究稍晚于整个学科的研究,大约于1986年左右起步。
历史教学中的学术期刊

第5题:学术期刊1、《炎黄春秋》办刊宗旨: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栏目设置:特稿、一家言、群言堂、他山石、亲历记、求实篇、怀人篇、殒星篇、英杰谱、往事录、深思录、春秋笔、人物志、海外事、古镜台、编读窗。
近年成果:《炎黄春秋》共出版文献量6952篇,综合影响因子为0.119,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龙源期刊网等收录。
2、《文史春秋》办刊宗旨:《文史春秋》旨在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历史研究服务。
报道历史见证人的亲身经历,既有详实的史料性,又有可靠性。
栏目设置:人物春秋领袖剪影将军轶闻名人写真史海钩沉内幕秘闻外军传奇委员风采等。
近年成果:荣获第四、五、六届“广西优秀社科期刊”称号,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杂志。
3、《文史博览》办刊宗旨:致力于理论研究和关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人民政协的理论探索和履行职能新鲜经验的研究成果,介绍评析中外学术界最新发展动态、观点和论著的文稿。
栏目设置:史历文学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社会变迁等近年成果:《文史博览》是湖南省一级期刊;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首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湖南期刊优秀装帧设计二等奖;全国百种优秀期刊进连队期刊。
4、《纵横》办刊宗旨:以“存史、资政、育人”为宗旨栏目设置:纵横视点政要忆旧辛亥百年口述历史史事经纬人物春秋往事追忆图文小记名人故居文史书摘近年成果:先后入选中文历史类核心期刊和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双效期刊”,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5、《中国教育学刊》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栏目设置:教育基本德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法制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近年成果: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美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历程50年的回顾与反思

崛起成 为世 界 的超级 大 国 , 美苏对抗 的格 局促使 教 育规 划也 成 为 国际 竞争 的一 部 分 。6 0年代 到
9 O年代 的冷 战 时期 , 国的 比较 教 育研 究持 续发 展 , 是 其发 展 初衷 仍 在 于美 国 的“ 国” 维 美 但 大 思 和“ 国际竞 争” 策略 , 0年代 以后 , 9 比较 教 育者们 逐渐摆 脱 了冷 战 思维 , 与世 界银 行 等 国际组 织 开 展合作, 帮助 第三世 界 国 家解 决 贫 困和教 育落后 等 问题 , 增进 发 达工 业 国家与 第三世界 国家的相
学 的威 廉布 里克 曼 和哥 伦 比亚 大学 的乔 治 杰瑞 迪 分别 就 任第 一任 协 会 主 席 和 期 刊 主 编@。美 国 比
较教育 学术 团体 的成立 源 自一 批具 有 先 见 洞察 力 的教育 家 , 们通 过直接 、 入 的对 前 苏联 、 国等 他 深 德 国教育 的亲 身考察 , 与他 国的学 校和社 会 的 比较 在 中促成 了对美 国教育制 度 内在问题 的深刻 理解 , 因
的“ 国” 美 痕迹 , 是在 随后 的发展 过程 中越来 越壮 但 大, 越来 越具 有 国际性 , 至今 , 比较 与 国际教育 协会
美 国 比较 教育 是 历 史 最 悠 久 、 展 最 成 熟 、 发 在
世 界 范 围内影 响也最 大 的 比较 教 育分支 之 一 , 文 本
已经 拥 有 超过 2 0 0 0名会 员 , 中三分 之 一 的会 员 其
而 认 识 到 比较 视 角 在 教 育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性 。虽 然
以来 ①, 国 比较 教 育 协 会 纷 纷 加 入 , 为 其 成 员 各 成
协会 , 开始 了越 来越 多 的交 流与 沟通 , 赋予 “ 比较 教 育” 以真 正 国际 化 的 内涵 。近 年来 , 国 比较 教 育 我
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学术背景之比较

未来研究方向
扩大样本范围
01
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数量,涵盖更多中美研究型大学的校长
,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深入分析影响
02
进一步探讨校长的学术背景如何影响其领导风格和大学的学术
表现,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传递和被感知。
考虑地域差异
03
研究可以关注不同地区和类型大学的校长在学术背景和职业发
展方面的差异,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
在选拔校长时,应制定明确的学术和领导力标准,并确保这些
标准与学校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
多渠道选拔
02
除了传统的内部选拔方式,还应积极从学术界、产业界和社区
等外部渠道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候选人。
公开透明
03
选拔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候选人都有公平的
机会参与竞争。
加强学术背景与领导力之间的关联
要点三
美国情况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校长则更加注重在 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他们通常与国 际同行合作,开展前沿性的跨学科研 究,并取得更多的引用次数和影响因 子。这些成果也反映了美国校长在学 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
04 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学术 背景比较的启示与建议
完善校长选拔机制
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
01
校长需要具备领导力、决策力、协调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实现学校的目标和 愿景。
学术背景对校长领导力的影响
学术背景对校长领导力具有重要影响。校长的学术背景可以为其领导工作提供学术支持和专业认知,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指导 教师和研究人员。
学术背景也可以为校长提供学术资源和人脉,增强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同时,校长具备学术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教 师和研究人员的学术需求和困难,更好地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
近二十年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考察——以《教育研究》等三种教育学术期刊论文为例

169近二十年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考察——以《教育研究》等三种教育学术期刊论文为例李宜江 吉祥佩【摘要】基于近二十年来公开发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的中国教育史学术论文,对发文数量、指向的时期和主题分布这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一阶段的发文数量呈现出逐步递增、增速回落并保持稳定的趋势;研究指向的时期,以论文数量论,由多到少依次是晚清民国、现当代、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研究主题不仅关注人物思想、教育制度等传统研究领域,更是深入拓展到了对教育史学建设与发展、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史等各类问题的细化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教育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二是微观史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三是教育史学科基础性作用不断受到重视。
最后,针对近二十年来的研究现状与特点,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近二十年;中国教育史研究;考察【中图分类号】 G40-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6660(2020)02-0169-14教育理论是在长期的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教育史是教育理论的重要源泉。
a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层的种族,其历史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不仅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给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是不可忽视的史实。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们如果对教育史知识茫然无知,就会对教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甚至中心问题,始终无法求得科学上的客观性,甚至出现种种不可置信的事情。
”b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地总结我国教育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国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中国教育史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经过前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相比教育学领域的其他分支学科,教育史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2020年第2期/总第6期Vol.2,No.2,2020Educational History Studies基金项目: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资助项目(2018H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