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毛细管冷媒量的匹配设计。

1.1国家标准GB/T 7725-1996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 7725-200x 房间空气调节器(修订版报批稿)GB 12021.3-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2设计要求2.1制冷系统媒量的确定:在进行制冷系统的匹配时,如何确定冷媒的充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任何制冷系统其冷媒充注量必须合适。

一般制冷系统冷媒的充注量与两器、连接管、室内外风量、压缩机有关,在匹配时往往要根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内容积、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大小、压缩机允许充注的冷媒量来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媒充注量。

2.1.1首先要查一查所用压缩机的最大允许冷媒充注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量不能超过该允许值,如果超过就必须通知压缩机厂对该冷媒量进行确认,要验证压缩机油面、液面是否满足要求。

2.1.2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与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的重量最好满足下列关系: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4如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满足下列关系也可:1)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352)因为当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35时,冷冻机油会被稀释,将不能满足压缩机润滑的要求,会导致压缩机发生故障。

2.1.3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量,要使制冷量、制热量、过冷度、压缩机排气温度达到适当的数值,过冷度要求大于5度,建议压缩机排气温度不超过90度。

但这些要视具体的制冷系统而定,不同的系统之间会存在差别。

2.1.4按一般的经验,往往是参考相近机型,或通过计算两器和连接管的内容积来确定所匹配的制冷系统的冷媒量,但这种方法只能做参考,计算出的结果和实际上的会有较大的误差。

为快速确定所匹配的制冷系统的冷媒充注量,可通过额定制冷功率来判断所充注的冷媒量是否合适,如果额定制冷功率与压缩机规格书规定的输入功率相当且不超过压缩机允许充注的冷媒量,那么所充注的冷媒量就基本上是合适的(对于高效机冷媒量可相应减少),但对于冷暖机还要考虑到制热量,如果制热时蒸发器中部温度较低同时制热量又不足,则可考虑适当增加冷媒量。

制 冷 剂 充 灌 量 与 毛 细 管 性 能 匹 配

制 冷 剂 充 灌 量 与 毛 细 管 性 能 匹 配

制 冷 剂 充 灌 量 与 毛 细 管 性 能 匹 配制冷量空调系统的制冷量是衡量系统能力的主要性能指标,它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冷凝温暖、蒸发温度、过冷度、过热度和制冷剂的循环流量。

影响制冷量的因素很多,除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结构和性能外,还和毛细管的几何尺寸意见制冷剂的充灌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毛细管的几何尺寸一定的时候,若没有储夜罐,制冷量随制冷剂的充灌量增加呈抛物线关系变化,也就是说随着充灌量的增加,制冷量先增加,逐渐达到顶峰,然后有逐渐减少,这是由于换热和流动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充灌量过少时,蒸发温度较低,此时制冷剂的流量很少,增发器出口过热度特别大,因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没有充分利用,导致制冷量很少,若有储液罐,则随着充灌量的增加,制冷量逐渐增加,达到顶峰,然后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储液罐储存了多余部分的制冷量剂液体,使得它们不参与制冷循环的缘故。

当然若充灌量过多而超过了储液罐的储存能力而无法储存多余的液体的时候,制冷量同样也会开始逐渐下降。

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充灌量使得制冷量达到最大值。

耗功率空调系统中的耗功率直接关系到系统能效比的大小,一般说来室内、外风机的耗功率所占的比率较少,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变化幅度也较少,因而空调系统的耗功率主要取决于压缩机的耗功率。

其大小由压缩机的性能、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吸气的过热度和容积排气量所决定。

毛细管的几何尺寸和制冷剂的充灌量直接影响着冷凝压力、蒸发压力、吸气过热度。

当毛细管几何尺寸一定的时候,随着制冷剂充灌量的增加,耗功率也不断提高;当制冷剂的充灌量一定的时候,耗功率随着毛细管的长度的增长而有所减少,特别是在毛细管长度较大而制冷剂的充灌量较小的条件下,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这是因为当毛细管几何尺寸不变时,若充灌量增加,使得制冷剂循环流量增大,进而压比变大,压缩机的耗功率变大,同时压缩机的电机的效率升高,使压缩机的耗功率有减少的趋势,但压比的增大使得耗功率的增加逐渐占优,从而使得耗功率随充灌量的增加而增加。

冷媒配管规范

冷媒配管规范

12冷媒管道规范12.1.冷媒管道选择FSN 系统设计时考虑到各种安装情况的适应性,日立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冷媒分配管道形式: 并列分流式分支系统、集流管式分流分支系统和混合式分支系统。

12.1.1.冷媒管道工作范围管道选择和分配必须遵从以下原则:!液管和气管应具有相同管长并且铺设线路必须相同。

在通往室内机的分支处必须安装分歧管(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备选附件)。

室外机在室内机之上时,在室内机与室外机间的气管上每10米设置一个回油弯。

然而,当室外机位于室内机之下时,无需设置回油弯,系统中的润滑油可依靠回油控制系统回到压缩机。

■ FSN 系统项目适用范围 室外机到最远室内机的管道长度(L)实际长度 ≤150m 当量长度≤175m第一个分歧到最远室内机的管道长度 ≤40m 第一个分歧到所有室内机管道长度之和(Li)≤300m 分歧管到室内机的管道长度≤30m 室内机与室外机间的高差(Ho-i) (室外机在上/室外机在下) ≤50m/≤40m 同一系统内室内机间高差(Hi ) ≤15m 回油弯设置高度(Ht )≤10m12.1.2冷媒管道长度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冷媒管须按以下规则设计:使设计点保持在下列图表中的黑色区域内,下列图表显示了不同管长对应的室、内外机高度差。

!1.管道:管道尺寸如下所示(*条件)。

2.DSW:室外机PCB板上的DIP开关。

(如果室外机的高度低于室内机如下所示的高度差,并且需要使用较长的管道时,应该设置DSW3开关)!1.当总管长较长且室外机位于室内机之下时,如果高度差超过限制,应依据指示对DSW开关进行正确设置。

2.假如室外机安装于室内机之下并且高度差超过下图所示的灰色区域时,请依据指示将液管尺寸改变并将DSW 开关设置至正确位置。

12.1.3管道系统采用独特的同径化管道系统,冷媒主管道尺寸相同,使得施工极其简化。

同时,为了降低管道造价,也可采用缩减的管道尺寸。

如下表所示,室外机为335~900型时,推荐选用缩减配管尺寸系统。

制冷系统中毛细管的长度怎么设计

制冷系统中毛细管的长度怎么设计

制冷系统中毛细管的长度怎么设计?毛细管的计算法制冷系统中一般称内径0.5~2mm左右,长度在1~4m左右的紫钢管为毛细管。

在内径及长度已确定后,毛细管的流量主要受进、出口两侧即高、低压两端压力差大小的影响,与来液过冷度大小、含闪发气体多少以及管弯曲程度、盘绕圈数等也有关。

因此机组系统一定时,不能任意改变工况或更换任意规格的毛细管。

据有关实验表明,在同样工况和同样流量条件下,毛细管的长度与其内径的4.6次方近似成正比,即 L1/L2=(d1/d2)4.6当环境温度升高或制冷剂充加量过多时,冷凝器压力变高,毛细管流量增大会使蒸发器压力及蒸发温度随之升高。

反之,当环境温度降低或制冷剂充加量不足时,冷凝器压力变低,毛细管流量减小会使蒸发器压力及蒸发温度随之降低,导致制冷量下降,甚至降不到所需的温度。

因此,采用毛细管的制冷设备,必须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制冷剂的充加量。

例如200L左右的电冰箱加R12量在150克左右,上下偏差不大于5克。

一般系统的首次充液量M 可近似按下式确定: M=20+0.6V (克)式中:V?蒸发盘管内容积(cm3)一般冰箱用内径为0.5mm、长度3m的紫铜毛细管。

一般空调用内径为1.42mm、长度450mm的紫铜毛细管。

计算冰箱冷柜毛细管的公式1 . 毛细管长度的试验方法将工艺管打开,高压管连接压力表,毛细管的一端连接干燥过滤器,另一端暂不焊接,启动压缩机,如果压力表的压力稳定在0.98-----1.177Mpa左右,可以认为合适,压力过高就要割断一小段,压力过小时就加一小段,反复试验直到合适为止,然后将毛细管和蒸发器连接好。

再抽真空、充注制冷剂。

2.工厂大部分采用测试的方法来判定毛细管的长短,需要的设备有:高压瓶、流量计、液压测量和气压测量等条件,而在维修当中由于条件的制约,就有些困难; 下面介绍一种方便的测量方法:在需要更换毛细管的冰箱的冷凝器输出端换一个双尾干燥过滤器,焊接好冷凝器的接头和工艺管(工艺管选择直径5毫米的铜管和三通压力表架,在选择一条基本上与原毛细管差不多直径的毛细管,长度在可根据压缩机的功率估计,一般在2.0米-2.8米之间,一端焊接到干燥过滤器的输出端,插入深度一般在0.5~1厘米左右不能太深,过深会触到干燥过滤器的过滤网上造成堵塞,也不能过短,太短会使赃物堵住毛细管的口径,焊接无误后,切开压缩机的工艺口,开启压缩机观查接在干燥过滤器上的压力表的压力,根据所用的制冷剂的不同选择压力的大小,如压力过高可截短一些毛细管,反之要加长,当基本上符合下面提供的压力范围内即可。

家用空调制冷剂充注量与毛细管长度的匹配

家用空调制冷剂充注量与毛细管长度的匹配
摘 要 :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空调器制冷剂充注量与毛细管长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 , 得出了相应的试验曲线 ,找出了最佳匹配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毛细管长度与制冷剂 充注量影响空调性能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 空调器 ;制冷剂充注量 ;毛细管长度 ;最佳匹配 中图分类号 : TB 61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26138 (2005) 0120015205
P1
T1 降低 ,而压比
P2 / P1 和绝热
指数几乎不变 ,所以排气温度 T2 降低 ,如图 4所示.
±0. 2℃,室外干 /湿球温度 : 35 ±0. 2℃ /24 ±0. 2℃)
条件下进行.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 1 吸 、排气温度随制冷剂充注量的变 化
如图 3所示 ,随着充注量的增加 ,蒸发器中的制冷 剂量增加 ,出口过热度减小 ,压缩机吸气温度也就随之
强 ;另一方面 ,传热温差减小 ,使换热效果变差. 正是
这两种因素 ,使得在 1 050 g之前 (流量等因素为主
导 ) ,当毛细管减短时 ,制冷量增大 ;在 1 450 g之后
(温差等因素为主导 ) ,当毛细管减短时 ,制冷量反
而下降.
随毛细管增加 ,制冷量极值点向右偏移. 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毛细管长度增加 ,阻力增大 ,冷凝器
图 1 试验机制冷系统图
图 2 焓差测试系统原理图
1、室内蒸发器 2、室内加热器 3、室内加湿器 4、室内循环风机 5、室外循环风机
6、室外加湿器 7、室外后加热器 8、室外蒸发器 9、室外前加热器 10、被测空调室外机
11、被测空调室内机 12、混合箱 13、风量测量箱 14、调零风机 15、空调出风取样与测量

毛细管的设计

毛细管的设计

毛细管的设计一、 毛细管影响到系统的制冷量及流量匹配,是靠其流动阻力沿管长方向的压力变化来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保持蒸发器与冷凝器的压力(流量匹配)。

当一定过冷度的液体制冷剂进入毛细管后,会沿着流动方向发生压力状态变化,过冷液体随压力降低变成饱和液体称液相段,其压力降基本上成线性变化。

二、 确定毛细管长度和制冷剂充灌量的最佳组合才能取得最大的能效比(即节能)。

三、 当制冷剂充灌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毛细管长度的增加,制冷量增加,并达到一个最大值,其后随着毛细管长度的增加而制冷量降低。

当毛细管长度不变,而制冷剂充灌量增大时,过冷度增加,过热度减小,制冷剂流量增大,制冷量先增大后减小,而功率逐渐增大。

因此,当制冷剂充灌量增大时,系统的能效比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大值。

四、 模型的设计:一些说明:毛细管的长度L ;毛细管的管径D ;制冷剂质量流量m ;制冷剂流速V ,制冷剂密度;(过冷度:凝汽器中汽轮机排汽饱和温度与凝结水温度之差。

冷凝温度:是指物质状态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临界温度)建立模型:建立如图1毛细管微圆模型:1. 对于稳态流动,即工质流经毛细管是一维绝热均相流动,流动处于紊流区,且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状态变化是连续的,连续性方程为()0d V ρ=;式中:ρ— 制冷剂密度,kg/3m ;V-制冷剂流速,m/s ;2.能量方程:21()02dh d V += 式中:h-制冷剂比焓,J/kg (焓=内能+压强*体积);3.动量方程:22dL V dp f VdV Dρρ--=;式中:p-压强,Pa ;L-毛细管管长,m ;D-毛细管内径,m ;制冷剂流体进入毛细管,开始处于过冷区,比容不变,焓值也不变,由4.动量方程式积分得:22()in f sc sc sc D p p L G f v -=;式中:G-质流密度,2/()kg m s •;下标sc — 过冷区参数;下标f — 饱和液体参数;下标in — 毛细管进口参数;随着制冷剂在毛细管中继续流动时,压力逐渐下降,焓保持不变,流动变为两相流,根据假设对上述方程离散化,则连续性方程为:1212V A V A m v v ==;式中:-制冷剂质量流量,kg/s ;V-制冷剂的比容,3/m kg ;A-毛细管过流截面积,2m ;则能量方程为:2212121000100022V V h h +=+; 则动量方程为:21221()2m V l p p f G V V D v∆--=-;当V/v=G 是常数时, 则有:222m m m m V V L L f f G D v D ∆∆==;再由上述动量方程得出:12122[()]mm D L p p G V V f GV ∆=---; 上式中的焓、比容由下式确定,则: (1)f g h h x h x =-+,(1)f g v v x v x =-+;m V 速度取1,2点间的平均值,即122m V V V +=;x-制冷剂干度;下标g 表示饱和气体参数。

毛细管设计计算与分析

毛细管设计计算与分析

精心整理毛细管的设计计算与分析毛细管一般指内径为0.4~2.0mm 的细长铜管。

作为制冷系统的节流机构,毛细管是最简单的一种,因其价廉、选用灵活,故广泛用于小型制冷装置中,最近在较大制冷量的机组中也有采用,如我公司10匹柜机采用了,甚至在更大的单冷系统也有用到,某公司40KW 的水冷柜机机组中也有采用。

目前公司使用的毛细管的规格有:1.24mm 、1.37mm 、1.63mm 。

定制的毛细管规格有:1.8mm 、2.1mm 、2.4,还有6mm 、8mm 的铜管也可做较大系统节流用等。

1 23从毛也会出2、毛细管长度对系统的影响1) 吸、排气压力灌注量一定时,随毛细管长度的增加,吸气压力降低,排气压力升高。

增加毛细管的长度,则通过毛细管的质量流量下降,向蒸发器供液减少,开始时压缩机质量流量不变,导致蒸发器内工质减少,蒸发压力下降,冷凝器内工质增多,冷凝压力上升。

随着吸气比容开始上升,压缩机质量流量下降,高低压压差增大,使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下降,加大压缩机质量流量的下降趋势,同时随压差增大,毛细管节流量又有所回升,最后当毛细管和压缩机两者的质量流量相等使,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这时,蒸发压力和吸气压力下降,冷凝压力和排气压力上升,系统质量流量减少。

2)功率和电流空调器的功率主要由压缩机和风机电机两部分组成,其中风机电机的功率很小且基本不变,主要是压缩机随运行情况变化。

压缩机的指示功率为:可以看出,指示功率与质量流量、高低压比成正比。

压缩机功率主要受质量流量的影响,随灌注量的增加,压缩机质量流量增大功率上升。

灌注量一定,随毛细管减短,质量流量增加,冷凝压力下降,蒸发压力上升,压比减小。

根据上式,随质量流量的增加,功率有增大趋势,而随压比减少,功率又有减少的趋势,这两者相互制约。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实验范围内流量的影响起决定作用,即毛细管的减短,流量增大,功率上升。

3)系统加,长,31)受t k要发生变化。

图32)毛细管几何尺寸毛细管几何尺寸包括内径D、长度L和管内壁粗糙度e。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目录1管路设计工艺 (1)4.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 (1)4.2管路通用工艺 (2)4.3焊接工艺要求 (6)2管路尺寸标注 (8)5.1标注总则 (8)5.2零件图 (8)5.3装配图 (9)5.4参考尺寸 (9)5.5公差 (9)3配管设计要求 (10)6.1管路设计选型 (10)6.2配管减振设计 (16)6.3配管间隙要求 (18)6.4 配管固定要求 (18)1管路设计工艺1.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紫铜因为其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焊接性能成为制作制冷管路的优选材料,根据其硬度分为TP2M(软态)和TP2Y(硬态)两种,其中TP2M硬度较小,适合用于连接管,TP2Y 硬度较大,适合用于换热器集管等。

目前现有的紫铜管规格见表1。

对现有机型及新产品应选用优选规格之铜管(见表1),若有新增工艺(如Locking压接)或其他结构件尺寸限制,可以选用优选规格之外的其他规格,但要尽可能少。

若后续新产品要引入新的铜管规格,则外径在12.7以上的统一使用公制尺寸,12.7(含12.7)以下统一使用英制尺寸。

表1 现有铜管原材料规格汇总1.2管路通用工艺1.2.1折弯管4.2.1.1同一根管的折弯半径应一致,以避免频繁换模。

4.2.1.2原则上可以一次折弯成型的管尽量避免拆成两根管(除非装配需要)。

4.2.1.3折弯设计必须满足折弯端部留有足够的管口直线段长度;各规格的最短直线段长度(不包括弯位的等效长度)不小于其弯管半径。

(见图1)4.2.1.4各种规格的弯管半径见表2,其优选弯曲半径是常用折弯半径,其它弯曲半径工段也可以加工。

4.2.1.5管径在φ45以上(含φ45)的铜管只能加工弯位数不超过2个的平面折弯(即半自动)。

*L为最短直线段长度图11.2.2管端成型4.2.2.1管端成型包括扩口、缩口、打定位点、墩口、锥口、管端封口和管端切弧等(见图2),其中管端封口和切弧为冷冻水大管径的制造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细管及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毛细管冷媒量的匹配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国家标准
GB/T 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2.2企业标准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QJ/MK02.003-2005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J/MK08.001-2004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J/MK08.004-2000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J/MK08.005-2004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J/MK08.007-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J/MK08.015-2006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J/MK08.017-2003 长途运输试验规范
QJ/MK08.036-2003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J/MK08.037-2003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J/MK08.038-200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Q/MDL006-2000 变频式房间空气调节器
3设计要求
3.1制冷系统媒量的确定:
在进行制冷系统的匹配时,如何确定冷媒的充注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任何制冷系统其冷媒充注量必须合适。

一般制冷系统冷媒的充注量与两器、连接管、室内外风量、压缩机有关,在匹配时往往要根据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内容积、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大小、压缩机允许充注的冷媒量来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媒充注量。

3.1.1首先要查一查所用压缩机的最大允许冷媒充注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量不能超过该允许值,如果超过就必须通知压缩机厂对该冷媒量进行确认,要验证压缩机油面、液面是否满足要求,同时追加长配管试验(分体机15m、柜机20m、天花机30m、定制机另算,分别按规定配管长度做GB-7725-2004要
求的可靠性试验,主要观察压缩机在各种工况下油位、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压缩机在压缩机厂规定的允许范围内运行)和高落差试验(分体机5m、柜机10m、天花机15m,分别按规定高落差做长期运行,主要观察压缩机的油位,其油位要确保压缩机能可靠运行)。

3.1.2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与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的重量最好满足下列关系:
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4
如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满足下列关系也可:
1)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35
2)因为当压缩机注入的冷冻机油重量/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重量<0.35时,冷冻机油会被稀释,将不能满足压缩机润滑的要求,会导致压缩机发生故障。

3.1.3匹配时所充注的冷媒量,要使制冷量、制热量、过冷度、压缩机排气温度达到适当的数值,过冷
度要求大于5度,建议压缩机排气温度不超过90度。

3.1.4按一般的经验,往往是参考相近机型,或通过计算两器和连接管的内容积来确定所匹配的制冷系
统的冷媒量,但这种方法只能做参考,计算出的结果和实际上的会有较大的误差。

为快速确定所匹配的制冷系统的冷媒充注量,可通过额定制冷功率来判断所充注的冷媒量是否合适,如果额定制冷功率与压缩机规格书规定的输入功率相当且不超过压缩机允许充注的冷媒量,那么所充注的冷媒量就基本上是合适的(对于高效机冷媒量可相应减少),但对于冷暖机还要考虑到制热量,如果制热时蒸发器中部温度较低同时制热量又不足,则可考虑适当增加冷媒量。

3.2制冷系统毛细管的匹配:
制冷系统毛细管的匹配,一般是在压缩机、两器、室内外连接管、室内外风量、冷媒量已确定的情况下来匹配的。

毛细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在相同的进出口压差条件下,毛细管内通过的制冷剂流量,液体的比气体的大,过冷状态的比饱和状态的大,当进出口压差增大时,毛细管内通过的制冷剂流量相应也增大,但当毛细管内通过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达到音速以后,流量就不能再增大。

随着毛细管进出口压差的变化,毛细管内通过的制冷剂流量相应也在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毛细管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但调节范围有限,制冷系统负荷变化范围宽时就不适用了。

3.2.1毛细管内径和长度的确定:
毛细管内径和长度的确定,要视具体的制冷系统来定,一般是先参考相近的样机,然后再根据实验情况加以调整。

3.2.2确定毛细管内径和长度的一般要求:
3.2.2.1以流量为准,其内径和长度仅供参考,但当实际长度与标称长度相差超过100mm,需重新测试
确认。

3.2.2.2选择毛细管的规格时,要考虑到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一般毛细管内径越小且长
度越短时,生产过程中毛细管的流量就越难控制,出现的误差就越大,相反,毛细管内径越大且长度越长时,生产过程中毛细管的流量就越易控制,出现的误差就越小。

因此,尽量选择大内径的毛细管,以便于生产控制,确保毛细管流量的精度,同时也可以减少系统脏堵的几率,当然毛细管的长度也不宜过长,同时也得考虑成本。

3.2.2.3一般建议毛细管的长度控制在500mm至1000mm较合适,如果毛细管长度太长或太短,在流量
不变的条件下,可通过调整毛细管的内径来改变其长度,使毛细管的长度更加合适。

流量相同,不同内径和长度的毛细管的转换可参考公式(1):
L1/L2=(d1/d2)4.6 (1)
其中L1、L2分别表示毛细管1、毛细管2的长度,d1、d2分别表示毛细管1、毛细管2的内径。

3.2.3毛细管匹配的要求
3.2.3.1制冷系统毛细管的匹配,一般是在压缩机、两器、室内外连接管、室内外风量、冷媒量已确定
的情况下来匹配的。

3.2.3.2在毛细管的入口处的制冷剂,必须保持100%液体状态,一般要求冷凝器中部和出口的温差必须
大于5度。

3.2.3.3毛细管匹配是否合适,可根据标准工况下,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来判断,建议按下列数值进行
设计:
表1 R22系统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
3.2.3.4对上述数值,若高压误差在1kgf/cm2G以上,低压误差在2 kgf/cm2G以上,可按下列方案对整
机进行调整:
表2 高压/低压偏差的调整方案
1)状态A:压缩机可能选的过大,可选择小一型号的压缩机。

2)状态B:压缩机可能的过小,可选择大一型号的压缩机。

3)状态C:冷凝部分的干球温度可能太高、冷媒可能太多、冷凝器的流路分流可能不合适、冷凝侧的风机转速可能太低。

4)状态D:蒸发器部分的湿球温度可能太低、冷媒可能不足、冷凝器的流路分流可能不合适、冷凝侧的风机转速可能太高、毛细管流量可能太小、导致蒸发器的过热度可能太大。

附加说明:本设计规范由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设计规范由技术研发中心国内产品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设计规范主要起草人:吴加生。

本标准于2006年12月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人:吴加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