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1
实验探究11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

实验探究11 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瓶温度升高,乙瓶不变种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甲瓶蜡烛熄灭,乙瓶正常燃烧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1.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常用实验方法(1)滴加碘液,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2)选一叶片,部分遮光,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3)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典例01】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D.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答案】B【详解】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其原因是该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典例02】如图为相关实验的部分实验装置图。
请认真观察,据图分析并作答:(1)装置甲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此装置必须放置在的环境中。
(2)装置乙可以用来验证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
(3)装置丙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原料是。
(4)以上四个装置甲、乙、丙、丁中,实验前要必须进行暗处理的是。
(5)装置丁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填A或B)装置的塑料袋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而另一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没有观察到小水珠,说明了植物进行此生理作用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答案】氧气有光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浑浊二氧化碳丙 A叶【详解】(1)甲装置常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光下。
11实验十一槐花的质量检验

实验原理二
• 槐花中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其代表性化合物为芦
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本品 按干燥品计算,含无水芦丁(C27H30O16)槐花不 得少于6.0%;槐米不得少于15.0%。
槲皮素-3-O-芸香糖苷
1. 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
为鉴定黄酮类化 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反应机理认为是因生 成阳碳离子缘故。 2. 与铝盐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常可与铝盐、铅盐、 锆盐、镁盐、锶盐、铁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 色络合物。与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反应, 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 及定量分析。
mg/ml
序号
V(ml)
1
1.0
2
2.0
3
3.0
4
4.0
5
5.0
6
6.0
M (mg)
A510
含量测定
•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重量
(μg),计算即得。
C V 含量% 100% W
思考题
1. 先用乙醚连续回流提取的目的是什么? 2. 本品与镁粉-盐酸反应鉴别的化合物
的类别是什么?反应原理是什么?
实验十 槐花的质量检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中药分析检验常用的方法与特点; 2. 熟悉连续回流提取法; 3.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及比色法含
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一
• 槐花 (Flos sopuorae)
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 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取本品粉末0.1g,加乙醇10ml,加热5分 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 酸2~3滴,即显樱红色。
大学物理实验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整理仪器】
拆线,整理整齐放在右手边抽屉里 工作电源关闭 检流计关闭 限流电阻RP归零 把仪器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在十一线板前面 盖上桌布
15
16
电池一定要正
+
极对正极、负
极对负极。
11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内容】
2.定标:E固定10V左右,闭合K1, K2倒向ES, 固 定AD点的位置(2.000m——6.0000m),调节 RP (逐渐靠近法调节电阻), 使IG=0。记录E、 Rp、LAD。 3、测量EX:E、Rp 保持不变,改变AD点到新的位置 (先粗调找范围再细调),使IG=0。记录 LAD 。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xxx
1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1.掌握电位差计的补偿原理 2.学会用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测量电
池的电动势。
2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1.提出问题
高中: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x,测出的电 压值为
U Ex I r
电路。
问题:怎样才能得到可调电动势的电源E0?---电位差计
4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3.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
电位差计共有三个回路: 上半部分为工作电流回路 (E- RMN-Rp-E)
工作电流回路
5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
E0的获得
插头A:整米改变
LMN=11m
1m
触头D:毫米改变
这就是电位差计测电动势的工作原理。
9
xx交通学院物理实验中心
11个在家也能做的科学小实验

11个在家也能做的科学小实验,放假长知识!科普书中经常会附有一些“科学小实验”,科普书看得多了,儿子对实验也很向往。
于是,在儿子上中班以后,我就留意给他“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这些小实验,没有昂贵的科学器材,全部取自生活,这样做也是想让他知道科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1、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1、接一杯自来水,放冰箱冷冻两小时;2、把冰箱冷冻的水取出,观察水的变化;3、把冰放入锅中煮,观察水的变化;在大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水的三种形态”的实验,孩子全程兴致勃勃。
最后高呼“我把水变没了”,然后他兴致不减地又做了一遍。
做完后,都不用我多说,他便把“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记牢了。
2、化石和考古在暑假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儿子巴巴地看着有券的小朋友在挖化石,羡慕不已。
回来后,我便给他买了挖化石的玩具。
儿子大爱,立刻就动手。
没想到的是,儿子整整花了一个星期,才把骨头从石膏模型中全部剔出。
原因是,儿子第一次使用“锤子、凿子和刷子”等工具,没有掌握个中的使用技巧,靠着蛮力乱敲乱打,颇废了一番力气。
在敲出所有骨骼后,还按照图纸把恐龙拼接了起来,顺便把头骨、脊椎骨、尾骨什么的术语也学会了。
在完成这项工作后,儿子不禁感叹:“考古学家挖化石真辛苦啊!”3、密度和浮力这个是受百科全书中“死海”的启发。
在洗澡时,拿出一堆东西,让孩子猜猜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猜完后,就开始实践。
然后,从这个引出了“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他记住了“密度大的物体容易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有浮力”。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容易接受这些看似复杂的概念。
类似的还有,鸡蛋,放在淡水中会沉下去;而放在浓度较大盐水中则会浮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浮力比淡水大。
做完了这个实验,顺便还给儿子科普了下“海水不易结冰”及“冬天撒盐防止路面结冰”的小知识。
4、根吸水实验在完成学校的扎染作业后,留下大半瓶染料,想着扔了可惜,我便又设计了个简单小实验给儿子做。
实验十一 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11-3 测量并计算得到结果 图11-2 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十一 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中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原理:将实验装置中的光电门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测定摆锤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动能,同时输入摆锤的高度,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重力势能,进而研究势能和动能转化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朗威®DISLab 数据采集器、光电门传感器、DISLab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铁架台、计算机。
►实验装置如图11-1。
►实验操作一、专用软件1、架设好DISLab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
如图11-1,将光电门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第一通道。
2、点击教材专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动能势能转换”,打开该软件。
3、测量DISLab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摆锤的直径Δs 及其质量m ,将数据输入软件窗口下方的表格。
4、将磁铁夹固定在DISLab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的A 点,依次将光电门固定在D 、C 、B 点。
固定光电门和磁铁夹时为达到精确定位,需使用测平器(测平器的使用方法参见用户手册)。
5、点击“开始记录”。
在A 点释放实验器的摆锤,摆锤通过光电门传感器的速度就显示在表格中。
6、变更光电门的位置,得出光电门传感器在D 、C 、B 三点时的数据(图11-2)。
7、点击“数据计算”,得到摆锤通过B 、C 、D 各点时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值(图11-3)。
8、根据实验结果,可见在误差范围内,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通用软件图11-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装置图图11-4 通用软件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数据1、架设好DISLab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
2、点击教材通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动能势能转换”,打开该软件。
3、增加变量s ,h ,m ;添加公式v=s/t2,Ek=(m*v^2),Ep=m*g*h ,E=Ek+Ep 。
4、将磁铁夹杆水平固定,依次将光电门固定在D 、C 、B 、A 点。
实验十一葡萄糖酸锌的制备

1、完成本次实验报告
2、了解葡萄糖酸锌的质量分析方法。
课后总结分析
1、硫酸盐的检查
取本品0、5g,,加水溶解使成约20 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成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25mL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标准硫酸钾溶液2、5mL,置25mL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2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2mL,用水稀释至25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如发生浑浊,与标准硫酸钾溶液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5%)。
1、葡萄糖酸钙与硫酸锌反应时间不可过短,保证充分生成硫酸钙沉淀。
2、抽滤除去硫酸钙后的滤液如果无色,可以不用脱色处理。如果脱色处理,一定要趁热过滤,防止产物过早冷却而析出。
3、在硫酸根检查试验中,要注意比色管对照管与样品管的配对;两管的操作要平行进行,受光照的程度要一致,光线应从正面照入,置白色背景(黑色浑浊)或黑色背景(白色浑浊)上,自上而下地观察。
(2)葡萄糖酸锌的制备 取0、1mol葡萄糖酸溶液,分批加入4、1g(0、05mol)氧化锌,在60℃水浴中,滴加葡萄糖酸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5、8,搅拌反应2h,此时溶液呈透明状态。过滤,滤液经减压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1/3,之后加入10mL95%乙醇,放置8h使之充分结晶。然后真空干燥,得白色结晶状葡萄糖酸锌粉末。称重,计算收率,测熔点。
实验十一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实验十一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实验十一葡萄糖酸锌的制备第11次课4学时实验项目实验十一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实验性质验证实验内容掌握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离子交换操作的方
实验性质
验证
实验内容
实验十一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十一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1881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Michelson)为测量光速,依据分振幅产生双光束实现干涉的原理精心设计了这种干涉测量装置。
迈克尔逊和莫雷(Morley)用它一起完成了在相对论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的“以太”漂移实验。
迈克尔逊干涉仪设计精巧、应用广泛,许多现代干涉仪都是以它为原型衍生、发展出来的。
一、实验目的1、掌握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2、调节和观察迈克耳逊干涉仪产生的干涉图,以加深对各种干涉条纹特点的理解3、学会用迈克耳逊干涉仪测光波波长二、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如图11-1所示。
图11-1A和B是材料、厚度完全相同的平行板,A的一面镀上半反射膜,M1和M2为平面反射镜。
M1是固定的,M2和精密丝杆相连,使其可移动,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钉可调节其方位。
光源S发出的光射向A板而分成(1)、(2)两束光,这两束光又经M1和M2的反射,分别通过A的两表面射向观察处O,相遇而产生干涉。
B作为补偿板的作用是使(1)、(2)两束光的光程差仅由M1、M2与A板的距离决定。
由此可见,这种装置使相干的两束光在相遇之前走过的路程相当长,而且其路径是相互垂直的,分得很开,这正是它得主要优点之一。
从O处向A处观察,除看到M1镜外,还可通过A的半反射膜看到M2的虚像M2’,M1与M2镜所引起的干涉,显然与M1、M2’引起的干涉等效。
M1与M2’形成了空气“薄膜”,因M2’不是实物,故可方便地改变“薄膜”的厚度(即M1和M2’的距离),甚至可以使M1和M2’重叠和相交,在某一镜面前还可根据需要放置其他被研究的物体,这些都为其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方便。
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束经干涉仪的等效薄膜表面M1和M2反射后,相当于由两个虚光源S1、S2发出的相干光束,如图11-2所示。
图11-2若原来空气膜厚度(即M 1和M 2之间的距离)为h ,则两个虚光源S 1和S 2之间的距离为2h ,显然只要M 1和M 2(即M 2)足够大,在点光源同侧的任一点P 上,总能有S 1和S 2的相干光线相交,从而在P 点处可观察到干涉现象,因而这种干涉是非定域的。
实验十一混沌实验讲义

实验十一 非线性混沌实验研究非线性科学和复杂系统的研究是二十一世纪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在给定的参量和初值后,依照一定的决定性关系用计算机按迭代法对其演变进行数值计算。
其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在电子学、数学、物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和描述运动时,大多只局限于线性动力学描述方法,即确定的运动有一个完美确定的解析解。
但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既不是完全确定的,也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在相当多情况下,非线性现象却起着很大的作用。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Lorenz 在分析天气预报模型时,首先发现空气动力学中混沌现象,该现象只能用非线性动力学来解释。
于是,1975年“混沌”作为一个新的科学名词首先出现在科学文献中。
世界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他们都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有序的,有序等于有规律,无序就是无规律,系统的有序有律和无序无律是截然对立的。
这个单纯由有序构成的世界图象,有序排斥无序的观点,几个世纪来一直为人们所赞同。
但是混沌和分形的发现,向这个单一图象提出了挑战,经典理论所描述的纯粹的有序实际上只是一个数学的抽象,现实世界中被认为有序的事物都包含着无序的因素。
混沌学研究表明,自然界虽然存在一类确定性动力系统,它们只有周期运动,但它们只是测度为零的罕见情形,绝大多数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既有周期运动,又有混沌运动,虽然并非所有的非线性系统都有混沌运动,但事实表明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普遍行为。
混沌既包含无序又包含有序,混沌既不是具有周期性和其他明显对称性的有序态,也不是绝对的无序,而可以认为是必须用奇怪吸引子来刻划的复杂有序,是一种蕴涵在无序中的有序。
以简单的Logistic 映射为例,系统在混沌区的无序中存在着精细的结构,如倒分岔、周期窗口、周期轨道排序、自相似结构、普适性等,这些都是有序性的标志。
所以,在混沌运动中有序和无序是可以互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使用与编程。
• 2、掌握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 1、将字符数组c1中下标为单号(1,3,5….) 的元素值赋给另一个字符数组c2中,然后输出 这两个数组中的内容。
2、将一个字符串中的字母全部变成大写的,输出 改变前的字符串和改变后的字符串。 3、输入两个字符串(China 与 good),将它们连 接起来,分别使用和不使用strcat函数来实现。 打印输出连接前后的字符串。 *4、编程实现将字符数组中的字符串逆序存放。 *5、有一篇文章,共有3行文字,每行80个字符。 要求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大写字母、英文小写字 母、空格、数字和其它字符的个数。
三、实验要求
1.掌握运行C程序的环境与方法; 2.掌握字符的输入输出格式的使用。 3. 记录实验内容的实验数据。 4. 运行程序,输入三种不同的数据,记录输 出结果。
四、实验设备 1.硬件要求:每个学生每次上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使用 一台计算机。 2.软件要求:Visual C++6.0 或 Turbo C 2.0 五、程序代码与输入输出结果
六、实验小结 1. 主要错误 2.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