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韵律的整体性研究

合集下载

态度(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论)

态度(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认知失调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

平衡理论假定‎P-O-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并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

这种紧张消除‎仅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恢复平衡状态‎时才竟其功。

综合言之,海德尔的平衡‎理论考虑的是‎一个人会在自‎己的认知架构‎内,组合彼此间对‎人和对物的态‎度。

申言之,海德尔所感兴‎趣的一致性是‎在人对他们与‎其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看法‎简介海德的平衡理‎论(Heider‎'s Balanc‎e Theory‎),原则上与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即海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力‎。

示例例如:P为学生,X为爵士音乐‎,0为P所尊敬‎的师长。

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听到0赞美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皆为正‎号,P的认知体系‎呈现平衡状态‎。

如果P喜欢爵‎士音乐,又听到O批判‎爵士音乐,P—0—X模式中,三者的关系二‎正一负,这时P的认知‎体系呈现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体系‎发生变化。

用处平衡理论的用‎处在于使人们‎可以用“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使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

在一定的情境‎中,它能以简练的‎语言来描述认‎知的平衡概念‎,使它成为解释‎态度改变的重‎要理论。

编辑本段海德的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海德认为,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

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的焦‎虑,从而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和谐的‎方向转化。

显然,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汉语是一种语言,其特点包括韵律、词法和句法。

以下是对汉语韵律、词法和句法的简要解释:
1.韵律(Prosody):韵律是指语言的音调、声调、音节长度和重音等语音特
征。

在汉语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韵律成分,它可以改变词义。

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除了声调,汉语还有轻声,即不带声调的音节。

韵律对汉语的表达和语意都有很大的影响。

2.词法(Lexicon):词法是研究词的形态和构词法的学科。

在汉语中,词法
主要关注词的结构和词义的变化。

汉语中的词是由单个或多个字构成的,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义。

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可以形成不同的词,这些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或其他的构词法进行变化。

3.句法(Syntax):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汉语中,
句法是指句子的构造方式、语序、成分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汉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序,即主语通常放在句首,谓语动词位于主语后面,宾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

汉语的句子通常没有严格的词序,因此可以根据语境进行灵活调整。

句法规则对于理解和表达汉语的句子结构和意义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是构成汉语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决定了汉语的语音特点、词汇形态和句子结构,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韵律的书

关于韵律的书

关于韵律的书韵律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词的音节、音调、抑扬顿挫等方式来使诗歌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在写作诗歌或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韵律的规律和技巧,对于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非常重要。

关于韵律的书籍有很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些相关参考内容,带你系统了解韵律的知识和应用。

一、基础理论篇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问答》(龙文出版社):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文学艺术的内容,其中对于韵律的讲解也非常详细,尤其是针对中国古代的诗词韵律进行了深入介绍和解读,对于理解和掌握韵律的基本要素和形式有很大帮助。

2. 《诗词韵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学理论,从音韵学、语言学的角度,对韵律的起源、演变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理解韵律的原理和构成有很深入的阐述。

二、创作技巧篇1. 《韵律与诗歌写作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本书主要从创作的角度来讲解韵律的应用,以诗歌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来创造韵律的效果,同时还结合了大量的诗歌实例,对于提升诗歌创作的韵律感和音乐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2. 《音韵韵律与诗意》(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本书从音韵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韵律与诗意的关系,如何通过韵律的运用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对于想要写出具有独特诗意和艺术性的作品的人来说,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籍。

三、实例分析篇1. 《中国古诗词韵律解读》(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一本专门解读中国古诗词韵律的书籍,通过对经典的诗词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韵律特点和规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非常有帮助,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应用于现代诗歌创作的技巧。

2. 《中国古代诗韵律简史》(浙江文艺出版社):这本书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韵律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诗词进行比较和分析,剖析了古代诗韵律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中国古代诗歌韵律的发展和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国内传统英语韵律特征研究综述——兼及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国内传统英语韵律特征研究综述——兼及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
研 究 的 比较 , 笔 者 发 现 国 内研 究 存 在 的主 要 问 题 : 数 量 虽在 2 0 0 6年 后 呈 显 著 增 长 , 但 较 之 于 国外 , 仍相对较 少; 实
证 性研 究凤毛麟 角; 韵律与 句法 、 韵律 与程式语 、 韵律与语 用学等跨 学科跨领域 的研 究较 少。这 些均应 引起 学界 的
语文 学刊 ・ 外 语教 育教 学
2 0 1 5年 第 1 期
国 内传 统 英 语 韵 律 特 征 研 究 综 述
— —
兼 及 与 国外 相 关研 究 的 比较
。韩敏 吴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江南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 1 9 9 5 年以来二十年间( 1 9 9 5 — 2 0 1 3 ) 国内学者对英语韵律特征的研究进行统计和分
研究 , 即 侧 重 于 未 经 隐 喻 化 衍 伸 的 韵 律 特 征 研 究 。 为 简 便 起
国内传统韵律特征研究主要可分为 两大块 : 理 论研究 和
实证研究 。
( 一) 理 论 研 究
1 . 韵律特征与 句法 的关 系。 国内不少学 者对 韵律 特征 与句法 的关 系进行 了研究并达成共识 , 认为韵律 对句法歧义 具有消解作用 。 【 ] l g 盯 句 法歧义 通常 表现为 两个 句子 在表层结构 上相 同 , 但在深 层结 构 上不 同。 ‘ 6 。 在语 言加 工过程 中, 听者 可借 助 于句法 和韵 律边界 ( p r o s o d i c b o u n d a ・
o d y / p r o s di o c f e a t u r e ” 为关键词在 G o o g l e S c h o l a r 和E B S C O 文 科 数 据 库 中 检 索 相应 时 段 的 文 章 , 所 得结果 分别为 3 6篇 和

浅析韵律特征和话语之间的关系

浅析韵律特征和话语之间的关系

浅析韵律特征和话语之间的关系作者:苏姗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0期摘要:韵律特征包含语调、重音和停顿等几方面,主要体现在话语交谈中。

韵律特征和会话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话语交谈中,韵律特征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

因此韵律特征和话语之间的关系不容忽视。

关键词:韵律特征;话语韵律,指的是语言的韵律特征。

它在有声话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韵律特征简述韵律特征指的是语言的韵律特征,是一种音系结构,它在有声话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的自然语言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韵律,而且在不同的语言中,韵律同样具有相似的特点,具有很多共同特征。

比如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重读、停顿等韵律特征。

一般来说,韵律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语调,指的是音高变化曲线,个别的音节的音高以及不同音高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其次是重音,它由音高、响度和时续三方面的变异综合构成,是人类能够感知到的。

意群,是通过停顿,加速来实现的,减速来切分和表现话语“分块”结构;体现的是语言风格的总体变化。

韵律特征是语音在除了音质之外的其他三方面即音高、音强、音长上的变化表现,是它们的综合表现在不同的感知平面造成的不同的语音感知效果。

二、韵律特征与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对于话语分析来说,韵律最重要的作用是切分。

也就是说,会话人利用韵律,将语流切分成基本信息单位,这些信息单位由一串词语组成,单位内的词语各有不同的相对凸显度,有的还成为与相邻单位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标志。

那些韵律方面凸显的词语被称作“调核”,其余的部分被称为“调头”或“调尾”,不同的调核会使话语获得不同的含义。

我们在推理和理解信息单位的会话时,一般要从三方面去进行分析:声调组,调核位置,曲调类型。

在会话时,要遵守韵律的规约模式,如果不遵守的话,就会造成歧义,使新的会话含义产生。

超音段特征及话语的其他表面特征对于判断一则对话的内容来说通常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认为超音段特征能够把富有表现力的暗示附加在话语的基本意义上,也就是说,听话人据以辨认弦外之音的被认为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

音乐古代音乐的特点与韵律

音乐古代音乐的特点与韵律

音乐古代音乐的特点与韵律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和风格。

在古代音乐中,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韵律,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音乐古代音乐的起源古代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通过打击、摩擦或吹奏物体产生音响,并且很快发展出了简单的旋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乐器和组合方式来创作和演奏音乐。

在古代,音乐被广泛用于宗教儀式、庆典仪式以及社交活动。

它不仅在个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了国家文化的一部分,代表着民族的特点和传统。

二、音乐古代音乐的特点1. 强调韵律和节奏:古代音乐注重韵律和节奏的表达,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来创造出旋律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强调韵律和节奏的特点在许多古代音乐中都有体现,例如古埃及音乐中使用的鼓和铃铛。

2. 多样化的乐器:古代音乐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包括打击乐器、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等。

每一种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和表现力,可以用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古代中国的古琴、古筝和笛子等乐器,它们在古代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声部的运用:古代音乐中常常使用多声部的编曲,通过不同音部的和声和对位来营造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这种声部的运用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复杂度,也让音乐更加丰满和动听,特别是在古代宗教音乐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4. 强调情感表达:古代音乐以情感表达为主旨,通过音乐创作和演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情感。

这种特点在古代希腊音乐中尤为明显,诸如史诗般的大气和宏伟的旋律,以及悲剧中表达的悲伤和痛苦等。

三、音乐古代音乐的韵律古代音乐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不同于现代音乐的多样化和变化。

古代音乐的韵律往往基于简单的律动和固定的模式,通过不同的音符和音长的排列组合来创造出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

例如,古代中国音乐中常常使用的四字节小令旋律,通过固定的音符排列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此外,在古代音乐中常常使用规则的重复和变奏来创造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汉语韵律结构和功能语调

汉语韵律结构和功能语调

研究韵律短语和韵律词, 我们用了两个语料, 作了两个 试验。两个语料都取自一语料库(Zu, 1999) ,符合 Pijper & Sanderman (1994)提出的作韵律研究的两个要求。这些句 子短的包含两个语法词, 最长的有九个语法词。 一个语料是 发音人 F00 念的 44 个语句(utterance) ,另一个语料是三位 发音人念的 49 句(M00 和 M01 各 21 句,F00 的 17 句) 。 发音人 F00 念的 44 个语句,用于第一个试验,其目的是为 确定韵律短语的边界特点。第二个试验用三位发音人念的 49 句,让听音人判断韵律词的边界。 本研究请没有语言学知识的人参加听辨试验, 由她们判 断语句中的韵律词和韵律短语边界。 她们没有任何听力上的 毛病。 虽然她们没有语言学专门知识, 但她们至少都具有中 学文化水平, 都用过词典。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听音人把词 汇知识带入听辨判断,以达到比较准确划分韵律词的目的, 听音人事先不知道我们做的研究跟词汇有关, 我们要求听音 人作大小间断的判断。 参加第一个试验的听音人共 52 位, 香港的 17 位, 北京 的 35 位,他们的任务是确定语句的大小间断,给出语句中 韵律大短语和韵律小短语的边界位置。 参加第二个听辨试验 是 20 位北京年轻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参加过第一个试验。 听音人在第二个试验中要确定的是语句里哪些音节是连在 一起的。 这两个试验相隔一年半。 听音人对本研究目的一无 所知。从间断(break)观点看,零级间断指话语中的“附 着群”(Beckman & Ayers, 1994),它里头词与词之间没有任 何间断,从音联学说看,闭音联(close juncture)指话语内 部音段与音段之间的紧密过渡。 把紧密连在一起的几个音节 的语音片段称为韵律词,跟零级间断和闭音联定义相一致。

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节奏表现形式
节奏可以通过字音的轻重、快慢、长 短和间歇等变化来体现,如平仄、押 韵、对仗等手法。
韵律与节奏关系探讨
韵律与节奏的密切联系
韵律和节奏是诗歌语言中相辅相成的两个要素,韵律的声韵和律吕需要通过节 奏的强弱、长短来体现,而节奏的规律性和变化性也需要韵律的配合和支撑。
韵律与节奏的区别
韵律主要关注声韵和律吕的运用,而节奏则更侧重于诗歌语言的整体节奏感和 音乐性。
构思过程中韵律与节奏把握
确定诗歌形式
在构思阶段明确诗歌的形式,如自由诗、格律诗等,以便更好地 把握韵律和节奏。
选择韵脚与音步
根据诗歌内容,选择合适的韵脚和音步组合,营造出优美的韵律感 。
注重节奏变化
在构思过程中注重节奏的变化,通过长短句、快慢节奏的交替运用 ,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修改润色阶段注意事项
重音与轻音处理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诗句中的重音和轻音,以凸显节奏 感。
停顿与连读
合理安排诗句之间的停顿和连读,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整体节奏。
默读法体会内在韵律美
内心默读
在默读时,要用心感受诗歌的内在韵律,体会其 独特的美感。
想象与联想
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诗歌中的韵律美与现实生活 相联系,增强感受力。
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2-04
contents
目录
• 诗歌韵律与节奏基本概念 • 诗歌韵律分析方法 • 诗歌节奏感知技巧 • 不同类型诗歌韵律与节奏特点 • 韵律和节奏在诗歌鉴赏中作用 • 韵律和节奏在诗歌创作中应用
01
诗歌韵律与节奏基本概念
韵律定义及作用
韵律定义
仿写练习
通过仿写经典诗歌作品,学习并掌握其节奏和韵律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整体性思想相对的是“还原性”思想,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可还原为各部分。

(69)
2.整体性思想不是将系统分解或还原为孤立的元素或部分,而是把系统首先作为一个整体,从总体上去揭示
和研究整体运作的规律(参见梁战军2006)。

也就是说,一个系统具有它的组成部分所不一定具有的性质,而且这种整体性不能从它的组成元素或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组成元素的行为中加以预测。

因此,从整体性出发去考察和研究系统的特性必然会得到仅仅从研究其组成部分所得不到的新发现。

(69)
3.整体性的相关概念,诸如突现、层级性和上/下向因果力。

(69)
4.在系统科学中,“突现”指的是系统整体出现了其组成部分或组成的前身所不具有的性质、结构和规律
性等特征,而“层级性”主要是指系统具有层级性结构这一特征。

H. A. Simon将系统的层级结构总结为系统层级原理(system hierarchy principle):“复杂现象是在层级中被组织起来的,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是由若干个整合系统建构起来的。

”(Simon 1973)
事实上,“突现”与“层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相互规定的方面,一方面,突现不是指一般的所谓量变到质变或简单的部分整合为整体,而是相互作用的部分与突现出来的整体处于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类型;另一方面,这里所说的层级并非一般的分层(strata或layer),而是突现的结果,是突现形成的一个序列的表现(颜泽贤范冬萍等2006: 98)。

(69)
5.系统科学认为,在一个系统内部至少存在有两种因果力。

由于突现,高层次的系统出现了低层次的元素所不具有的实体与属性、结构与功能及其特有规律,但这些性质与规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由低层次的组成元素经相互作用和动态演变发展起来的。

而在形成高层次系统之后,这些元素相互作用,依然对高层次的运作有某种决定作用。

这种作用力叫做上向因果力。

在系统内部
还存在着一种下向因果关系。

“所谓下向因果关系原理,就是处于层级的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

”(Donald Campbell 1974)也就是说,高层次对低层次的选择力和控制力是下向因果力的主要形式(颜泽贤,范冬萍等2006: 104)。

例如,态度韵律作为一个整体,首先对评价系统贡献上向因果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又受到其下向因果力的作用。

(70)
6.既然态度韵律是人际意义在语类(genre)层面的结构,那么就需要从这一层面入手来展示其特征。

(71)
7.
8.
9.
10.
11.
12.
13.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