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方哲学史

合集下载

2012年到2003年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2年到2003年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每题十分,计五十分)1简述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基本内容2什么是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基本思想(现在应该不会再考)4什么是“唯名论”,主要代表有谁?5西方哲学史上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有哪几种?请简述其中一种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五十分)1请论述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请论述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3休谟关于“因果性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后人比如康德如何回应这一因果性解释的?或者你如何回应?2011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题十六分,共五题)1亚氏是如何批判柏拉图理念论的?2列举中世纪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几种说法。

3列举启蒙运动的几个主题。

4简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5什么是自由意志问题?二、论述题(每题三十五分,共两题)1如何理解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2结合西方哲学史,谈谈你对道德来源问题的看法。

一、简答题(每题十六分,共五题)1亚氏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观2列举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几个主题3洛克两种性质说4列举西方哲学史中的几种身心观5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二、论述题(每题三十五分,共两题)1比较休谟和康德对因果性问题处理的不同进路及各自理据2针对康德的“定言令式”观,席勒曾撰诗嘲讽:“我愿意为朋友效劳,可惜我凭爱好而为之,因此我经常感到懊恼,因为我并非是有德者;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得试着轻视他们,然后怀着厌恶去做义务命你做的事”请结合康德的相关思想,就席勒的嘲讽作一回应。

2009年中山大学61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答(每题15分,共四题)1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2亚氏四因说3中世纪信仰与理性关系说举要4启蒙运动的主题二、论述(每题30分,共三题)1试评述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论问题上的分歧2试评述康德的宗教哲学3试评述西方哲学史中的个人同一性理论2008年中山大学60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述(前五题每题12分,第六题10分,共70分)1亚氏的德行论2安瑟伦本体论证明与康德的批判3洛克两种性质学说4休谟的怀疑哲学5黑格尔“理性的狡计”说6胡塞尔意向性理论(此题不再考)二、论述(每题40分,共两题)1以笛卡尔为例,阐发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2试论述康德的实践理性观2006年中山大学414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释(每题10分,共六题)1启蒙运动的精神2唯名论3唯理论4绝对精神(黑格尔)5苏格拉底辩证法6实体(亚氏)二、分析(90分)一段哲人的话,西方哲学史的历程综述2005年中山大学425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释(每题10分,共五题)1启蒙运动2唯理论3经院哲学4“存在即被感知”5《精神现象学》二、论述(每题30分,共两题)1试比较柏拉图与亚氏的认识论2康德名言: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异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NEW)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405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一部分 中国哲学史1.简述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学内涵。

答:(1)天道①《易传》哲学继承儒家的“修人道以证天道”与“明天道以弘人道”的传统,把天道与人道统一了起来。

②天地阴阳之气使万物得以生、成、长、养;人承接天地之气,继承“道”而参与、赞助天地万物,那就是善;成就天道的事业正是人的本性。

③《易》道即天地之道帮助、促进、贞定万物各自的本性,保存万物的存在,道义正是从这里出来的。

在人性论上,这就寓含有人的善性源自天道,源自宇宙生生之德,同时又强调人的后天努力,效法天道、扩充其性的双重含义。

(2)从天道到人事①三才之道是是顺着天道下贯而来的,是顺天、地、人的性命之理而来的。

②就人之道而言,是义理、是仁义。

道是过程,理是其中的道理。

③人之本性也就是人所以为人之理,按《易传》的讲法,这是乾道下贯的结果。

(3)总结①《易传》的人性论既包含有天赋人性说,即“天命之性”是善的,具有一种超越意义、价值意义;又不排斥材质主义的“气命之性”,即人的材质也在灭地之气的流行中形成,气可以鼓动,气有力量。

这就为尔后哲学史上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理”与“气”之争埋伏笔。

②《易传》认为,人性源自天地之性,人道赞助天地之道。

君子效法天地,具有刚健自强、积极人世的精神,又有承受、宽容、协调、合作的能力,用深厚的德泽来化育人物。

③与天地的大生、广生之德相匹配,《易传》强调人在人事活动中崇德广业、进德修业。

a.推尊人的智慧、德性,发展社会人事的各项事业;讲求忠信,提高品德;修饰言辞,确立在诚实上,以诚信来处理事务。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一本全面而细致的书,表现了西方哲学演进及发展的重要历程。

它包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亚历山大,罗马哲学家塞拉尼,中世纪哲学家阿尔贝尔和托尔马斯,以及文艺复兴的安东尼奥·阿奎那·法莱里等一系列伟大的思想家观点。

本书将这些著名思想家的思想综合整理,以线性方式反映了他们思想的发展过程,每章都有精心选择的案例来详述思想体系的构成和发展,从而得出结论。

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哲学史》梳理了研究哲学的学术系统,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其历史发展序列。

它以精确的语言分析和彻底的论证,向读者阐明思想史上经典的思维体系,细致体现了思想的变迁和演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哲学历史。

《西方哲学史》不仅是一本文学传记,更是一本思想家长辈传承给下一代的理性思维方法,帮助年轻人解决实际问题,调整和重构自身头脑架构,更好的运用马克思、列宁的人本观念。

《西方哲学史》着实丰富了我对思维、学术的认识,进一步打开了一扇视角严谨而细腻的窗口,让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古典再到现代思想变化的宽广历程,加深我们对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及其实践价值的认知,促进西方哲学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NEW)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901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901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4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4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4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4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4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501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论述题(每个30分共150分)1、为什么柏拉图要划分两个世界?两个世界的划分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答:“分离学说”是柏拉图主义的要义,它肯定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推理如果不同的能力在本性上与不同的对象相联系,并且意见和知识是彼此不同的能力,那就应该说,知识的对象无法等同于意见的对象。

①大前提:不同的认识能力与不同的认识对象相对应;②小前提:意见和知识是不同的认识能力;③结论:意见的对象和知识的对象是不同的。

(2)总结从哲学史上看,柏拉图的区分调和了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矛盾。

柏拉图得出的结论意思是,可感领域不是真正的是者,但也不完全是非是者;真正的是者是知识的确定对象,属于理智的领域。

可感的与理智的是两个分离的领域。

2、为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是最大的幸福”?答:亚里士多德认为,为了满足“原欲”的生活是一种动物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也并非反对享乐,只不过他认为不必要去追求肉体的快乐,因为肉体的快乐是放纵的快乐,放纵就是过度或者过分,不能称之为善,反倒是可以被称之为一种恶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本性高贵和喜好活动的人选择荣誉,因为总体上人们确实可以把荣誉称之为政治生活的目标。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1哲学考研真题

2012年真题原题第一部分中西哲学史第一单元中国哲学史(四选三)1、阅读以下两段话,回答下述问题:子曰:“孟之反不伐。

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老子》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孟之反、伐、奔、殿”。

(2)试结合《老子》说明孔子想表达什么样的精神。

2、简述老子与庄子思想的差异。

3、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4、论述张载的“横渠四句”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单元西方哲学史(五选三)试从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出发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理论和质料与形式的实体观。

试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比较霍布斯、卢梭和洛克的异同。

为什么说笛卡尔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思想基础。

康德:“形而上学是一种完全孤立的、思辨的理性知识,它完全超越了经验的教导,而且凭借的仅仅是概念;尽管形而上学比其余一切科学都更为古老,……但迄今为止命运还不曾如此惠顾它,使它能够选取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

”在康德看来,与自然科学相比较,形而上学的危机表现在哪里?对康德来说,形而上学如何能够走上科学的可靠道路?黑格尔说:“在时间上最后的哲学是所有以前的哲学发展的结果,因而必定包含着所有以前的哲学的各个原则;所以,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必定是最发达、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

”请就哲学的性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讨论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并作出相应论证。

第二部分哲学综合——科学技术哲学(四选三)汉森认为“观察渗透着理论”,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和可靠性?2、有人指出,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技术的善恶取决于使用者,与技术本身无关。

请针对此观点,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

3、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

只要少做一点就成了,做多了却无用,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爱用多余原因来夸耀自己。

”这一观点的内涵是什么?是否有局限性?4、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星期四交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星期四交

现代西方哲学论文学校:安庆师范学院院系: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 2011级自动化(1)班姓名:尹海罗学号:0803110012012年5月31日这一部分是近代哲学开端,也是许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

但是更多的是问题的解决。

另外就是这个时期基本上是人物思想为主线所展开的,这种人物主线就形成了,这个部分意见后面部分思想脉络。

从走入近代哲学以后,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每个哲学家都有一套自己解释世界的体系,而且基本上都是自成体系的。

在分析和发现别人解释世界体系有问题后,那么就是自己搞一套,从而形成不同的哲学体系,这些哲学体系,最终构成了哲学丰富的内涵是思想方法。

根据传统的分法,近代哲学之父是笛卡尔,因为笛卡尔开启近代哲学的大门,为近代哲学的奠定了主体性基础,也为近代哲学留下难以解决的二元论的困难。

这可能就是近代哲学的主旨。

另外近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受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力图用科学和技术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或者说是将哲学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这就引出了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是近代哲学另外一个主旨。

这一部分的学习,基本上能学到许多新的科学思维的方法。

可以对以前那些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垃圾进行清理。

这样我们才能进入世界文明的主流意识。

其实我们接受垃圾的思维模式在格式化我们的头脑后,进行清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只有清理,才能接受。

才能读懂今天现代化的语言。

否则只能用垃圾的思维和观念对这个世界进行误解并进行错误的行动。

西方现代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

唯名论与实在论西方现代哲学的主题是人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则偏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两极。

“科学主义”偏重于自然,崇尚科学、经验、逻辑,认为科学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对自然只是一种认识关系,哲学要研究的只是认识方法的问题,而人对自然地改造,自然作为人的异化和对人的束缚问题被排斥在哲学之外。

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1.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6)2015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 (6)2015年北京大学628综合考试二(现代西哲+中哲)考研真题 (7)2014年北京大学850西方哲学史二考研真题(回忆版) (8)2014年北京大学84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9)2013年北京大学860西方哲学史二考研真题(回忆版) (10)2012年北京大学861西方哲学史二考研真题(回忆版) (11)2012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12)2.中山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13)2015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13)2014年中山大学62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16)2012年中山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17)3.江西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3)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3)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4)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5)4.河南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6)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84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6)2013年河南师范大学84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7)2012年河南师范大学84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8)5.其他院校历年考研真题 (29)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29)2014年清华大学64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33)2014年四川大学96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34)2014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 (38)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3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43)2014年西北政法大学701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4)2014年同济大学86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5)2014年兰州大学630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6)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85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7)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85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8)2013年武汉理工大学88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49)2013年武汉大学842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50)2013年深圳大学91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51)2013年山东大学802西方哲学史(从古代至德国古典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52)2013年吉林大学801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3)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4)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3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5)2012年清华大学647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6)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9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7)2012年武汉大学844西方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58)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59)2012年燕山大学B27西方哲学史考研复试真题 (60)2012年西北师范大学801中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1)2012年华侨大学879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62)2012年河北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63)2012年同济大学618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4)2012年兰州大学633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5)2012年深圳大学904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66)2012年山东大学802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67)1.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2015年北京大学629西方哲学史一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德性是知识2.流溢说3.能动的自然和被动的自然二、论述分析题1.柏拉图理念论中“分有说”的困难2.分析贝克莱的“物质”概念3.笛卡尔的“我思”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异同2015年北京大学628综合考试二(现代西哲+中哲)考研真题现代部分一、简答题:1.本体论承诺2.范式3.在世之在4.逻各斯中心主义5.公平与正义二、论述题:1.尼采的永恒轮回说2.胡塞尔的生活的世界中哲部分一、论述题:1.荀子正名学说2.张载太和及诚明学说一、简答(10*5分)1.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2.四因说3.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4.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因为一切用以认识和领会蜡的本性或别的物体的本性的理由都更加容易、更加明显地证明我的精神的本性”(笛卡尔)5.《利维坦》6.真观念(斯宾诺莎)7.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普遍同意这个论据本来是被利用证明天赋原则的,在我看来却正好证明了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全人类普遍同意的原则。

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①相论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界是对立的。

相是一,具体事物是多,相无生灭,是单一、不可分割的,同一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变化无常、变动不居的,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相是不可感知的,只能凭借思想(理性)去把握,而具体的事物则是可感知的。

柏拉图的上述看法与他对数学和道德的研究相关。

⑵两种认识与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知识与意见、理智与感觉与两个世界相对应,柏拉图也区分了两种认识:知识和意见,以及两种认识能力:理智和感觉。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且真实的,所谓确实可靠,就是不容许有矛盾、有错误,能明确表达;所谓真实的,就是永恒不变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按照此标准:感觉对人人都是特殊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如生病的苏格拉底和健康的苏格拉底,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感觉并不符合柏拉图知识的标准,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而只能产生意见——意见的对象介于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是与非是)之间,如果是非存在的话,那么就是无知,而不是意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 州大 学 2012年 读硕士 学位研 究生 招收攻
初试科 目代码 :“3Fra bibliotek考试试 题
提醒:答 案请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 在试题上一律无效。
初试科 目名称:西方哲学史
一、 概念解释 (每 Is分 题 ,共⑾ 分) 1、 具理性 工 2、 维特根斯坦 3、 自由 4、 洞穴 比喻 二、 你读过亚里士多德的哪些著作 ?你怎样评价亚里士 多德在西方哲学中的思想地 位 ?(sO分 ) 三、 请陈述 2o世 分析学派哲学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 纪
要思想和主要影响 (3o分 )
四、你读过海德格尔的哪些书 ?他的主要 思想是 什么 ?怎样理解他在 ⒛ 世纪 哲学 家 中的地 位 ? (3o分 ) l

第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