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润滑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浅谈车辆维护保养十大误区

还要检查行程余量 ,是因为柱塞的行程余量与柱 塞、 套筒的磨损有关。柱塞与套筒磨损后 , 柱塞要
往上多运动一段才能开始供油 ,从而使供油开始 时 间推迟 。 当拧 出调 整螺栓 或换 用较 厚 的调整 垫 块、 垫片后 , 柱塞的最低位置上移 , 使柱塞的行程 余量减小。所以, 在维护调试喷油泵时 , 首先应检
护 实践 , 总结 了如 下十大误 区 , 供参考 : 仅 涂黄油 ,当气缸盖螺栓拧 紧时 ,一部 分黄 油就会 被 挤压 到气 缸水道 和 油道
中, 留在缸 垫 间的黄油 在气 缸工作 时 , 由于受 高温 影响 , 一部 分会 流人气 缸燃 烧 , 另一部 分则 残 留在
机油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 起润滑 、 、 冷却 清洁等作用 。 因此 , 很多驾驶员都会 注 意检查 润滑 油 的油量 , 并按标 准添 加 , 是 常常 但
忽 视 了润滑油 质量 的检 查和对 已经 变质 机油 的更 换 ,导致 一些 发 动机 的运动机 件 总是在 较差 的润 滑 环境 中运转 , 而加 速各机件 的磨损 。 正常情 从 在
角减小 , 螺栓 联接 的 自锁性 能变 差 。 因此在 轮胎 的 螺 栓 和螺 母 上绝 对 不 要涂 润 滑 脂 或滴 上润 滑 油 。 这样 做 , 而会使 螺母松 动 , 至酿成 事故 。 反 甚 3 缸 套和活 塞新 品不经选 配即 安装 .
况下机油的损耗并不大 , 但是却很容易污染 , 从而
的 同时 , 要注 意装前 检验 缸塞 间 隙 , 了保 证装 还 为
些修理工在安装气缸垫时 ,就会在气缸垫上涂上 层黄 油 , 为这样可 以增 加柴油 机 的密 封 陛。 认 殊
一
不知 , 这样做反而影响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气缸 垫是 柴 油 机缸 体 与缸 盖 之 间最 重 要 的密 封 件 , 它 不但能密封气缸 内所产生 的高温高压气体 ,而且 还能密封气缸盖和缸体 内的冷却水和润滑油 , 所 以在拆装气缸垫时, 都要特别注意它的密封质量。
在修理过程中润滑油脂使用的20个误区

在修理过程中润滑油脂使用的20个误区1.安装汽缸垫时涂黄油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喜欢涂一层黄油在汽缸垫上,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众所周知,汽缸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重要的密封材料,它不但要求严格密封汽缸内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而且必须密封贯穿汽缸盖和缸体内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水和机油,因而要求在拆装汽缸垫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质量。
如果在汽缸垫上涂黄油,当汽缸盖螺栓拧紧时,一部分黄油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留在缸垫间的黄油在汽缸工作时,由于受高温影响,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造成发动机漏气。
因此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黄油。
2.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同样在高温、高压、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来制作,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来制作,但这些材料的抗腐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的炼制过程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成片剥落的不良后果,机油也会很快变脏,并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发生。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炼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抗氧化的添加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地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不加这种添加剂,因为呈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驾驶员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的误区

驾驶员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的误区润滑油使用误区汽车所使用的润滑油包括机油、齿轮油和润滑脂等3类,它们在工作中起着减磨、密封、冷却、清洗和防锈等多种重要作用。
但是有的驾驶员在润滑油的使用上存在种种误区,例如在粘度选择上“宁大勿小”,在数量上“宁多勿少”,都是不科学的:误区一:润滑油粘度越高越好。
有的驾驶员认为粘度大的机油压力高,可以减少磨损。
润滑油必须有足够的粘度,以便在各种运转温度下,都能在运动零件间形成油膜,防止运动零件间接触面磨损。
但润滑油的粘度不得高于影响发动机启动的程度,并要求在持续运转条件下产生的摩擦最小。
使用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会增加机件的磨损,这是因为:⑴发动机润滑油粘度过大,流动缓慢、上流慢、油压虽高,但润滑油通过量不多,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
特别是在低温启动时,由于机油在低温时流动性较差,不能及时进入很小的摩擦间隙,更容易造成磨损。
⑵高粘度润滑油会增加机械摩擦损失,由于润滑油粘度大,机件摩擦表面间的摩擦力增大,不容易启动,功率损失增加,油耗上升。
如果使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便可以减少油液内部的摩擦消耗,而机件的磨损并无增加。
据试验,机油的粘度降低一个级别,发动机的节油率为1%—3%。
⑶润滑油粘度大,油的循环速度也就慢,其冷却与散热效果就差,易使发动机过热。
⑷由于润滑油循环速度慢,通过润滑油滤清器的次数就少,难以及时将磨损下来的金属末屑、炭粒、尘埃从摩擦表面中清洗出去。
因此,不要使用粘度过大的发动机润滑油,更不能认为粘度越大越好。
在保证润滑的条件下,根据使用时的气温范围在保障润滑的前提下,应该使用粘度较低的11 润滑油。
但对磨损已比较严重、间隙已比较大的发动机,可适当选用粘度稍大的润滑油。
误区二:加油宁多勿少。
发动机润滑油过少的危害是大家所共知的。
因此有些车主怕缺油烧瓦,认为多加润滑油总比少加好,因此,常常不按规定加油,使润滑油超过标准。
其实润滑油过多有许多危害:⑴汽车行驶时曲轴搅动,使机油泡沫变质,增加曲轴转动阻力,因此不仅会增加发动机油耗,还会降低发动机功率,造成油温升高,油封漏油。
润滑油的使用误区-论文

有 足够的黏度 , 以便 在 各 种 运 转 温 度 下 , 都 能在 运 轴 瓦 的腐 蚀 , 并 提 高 其耐 磨 性 能 。 由于 汽油 机润 滑
磨损 . 这是 因为 : ①发动机润滑油黏度过大 , 流动缓 故 的发生 。另 外 , 柴 油 的含硫 量 比汽 油大 , 这种 有 害
能 材料 来 制 作 , 但 这些 材 料 的抗 腐 性 能较 差 。为此 在 柴 油机 润 滑油 的炼 制过 程 中 ,要 多 加些 抗 腐 剂 , 以便 使 用 中能 在 轴 瓦 表 面 生 成 一 层 保 护 膜 来 减 轻 油没 有 这 种 抗 腐 剂 , 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 , 轴 瓦 在 使 用 中 就容 易 出现 斑 点 、 麻坑 , 甚 至 成 片剥 落 的 不
油。 减 少不 必要 的浪 费 。 盲 目选择 润滑 油
国产 车盲 目使 用进 口润滑 油 有 些 车 主认 为 进 口润 滑 油 一 定 比 国产 润 滑 油
润滑 油起 着润 滑 、 冷却、 清 洁 和密封 的作 用 。润 好 .因此在 国产 车特别 是 新 车上 使用 进 口润 滑 油 。 滑 油质 量 的好 坏 , 直接 关 系 到发 动机 使 用 寿命 的长 殊 不 知 , 这样 做 往 往 得 不 偿 失 , 会 有许 多 弊病 。例
润滑 油 时 , 既 要 重视 质 量等 级 , 也 要 注意 黏度 等级 。 首 先 应按 压 缩 比 、排 量 等 进 行 使 用 性 能 级 别 的 选
择; 然后按 照气 温 、 负荷 进行 黏度 级别选 择 。在选 用
德士力润滑油使用的十大误区

德士力合作项目润滑油使用的十大误区1国产车盲目使用进口机油有些车主认为进口机油一定比国产机油好,因此在国产车特别是新车上使用进口机油。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会有许多弊病。
例如,进口机油大多粘度较低,不能适应国产汽车对机油粘度的要求。
加上国产发动机各种配合部件的材料受热膨胀系数及配合间隙较进口车大,而且大多数国产气车发动机没有装置机油散热器,若盲目采用进口机油,会因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是发动机磨损加剧。
2机油发黑就是机油变质发动机机油是在较苛刻的高温条件下工作,容易氧化变质,产生酸性物质并叠合成高分子沉积物,以致破坏润滑。
另外,燃烧的废气窜入曲轴箱也会促使机油氧化变质。
因此,使用一定时间后,机油通常会发黑变质,失去其应有的润滑作用。
但随着润滑油的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稠化机油的推广使用,机油变黑并不一定意味着机油变质。
这是因为稠化机油中加入的洁净分散剂使机件上的沉积物分散于油中,使机油颜色变黑。
是否变质,应进行各项指标的化验,实行定期按质换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如添加了发动机保护剂的机油,使用一定时间后,同样也会发黑。
因此发动机机油发黑不等于变质。
3 盲目选择润滑油润滑油起着润滑、冷却、清洁和密封的作用。
润滑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不要盲目选择发动机机油。
新型汽车对润滑油要求十分严格,选用什么润滑油、何时更换、如何更换等都应按照厂家的规定进行。
选用发动机机油时,既要重视质量等级,也要注意粘度等级。
首先应按压缩比、排量等进行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让后按照气温、负荷进行粘度级别选择。
在选用机油质量时应宁高勿低。
质量好的机油能保证发动机润滑良好、减少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换油周期、减少维护和修理的频度和难度。
在选择机油粘度时,除气温条件外,应在保证发动机润滑与密封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粘度机油,以便节约燃料。
润滑油使用的20个误区

1.安装汽缸垫时涂黄油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喜欢涂一层黄油在汽缸垫上,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
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众所周知,汽缸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重要的密封材料,它不但要求严格密封汽缸内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而且必须密封贯穿汽缸盖和缸体内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水和机油,因而要求在拆装汽缸垫时,要特别注意其密封质量。
如果在汽缸垫上涂黄油,当汽缸盖螺栓拧紧时,一部分黄油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留在缸垫间的黄油在汽缸工作时,由于受高温影响,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在高压高温作用下,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造成发动机漏气。
因此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黄油。
2.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同样在高温、高压、高速和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柴油机的压缩比是汽油机的2倍多,其主要零件受到高温高压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不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来制作,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来制作,但这些材料的抗腐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的炼制过程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成片剥落的不良后果,机油也会很快变脏,并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发生。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炼制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抗氧化的添加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地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不加这种添加剂,因为呈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发动机润滑油使用中的误区

发动机润滑油使用中的误区在汽车维护和保养中,发动机润滑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减少发动机零件间的摩擦,提高机油冷却效果,清洁发动机内部,延长发动机寿命等。
然而,在使用发动机润滑油的过程中,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使用高性能机油就可以提高发动机性能。
很多车主选择使用高性能的合成机油,以期望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然而,实际上发动机的性能并不只受到机油的影响。
车辆的性能还会受到废气系统、点火系统、供油系统等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机油是重要的,但不能单纯依靠高性能机油来提高发动机性能。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定期更换机油可以延长发动机寿命。
很多人认为只要定期更换机油就可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寿命。
但实际上,更换机油只是保证了机油的新鲜度和质量,而不能解决发动机内部杂质的问题。
发动机内部还会有一些污垢和积碳,如果不清洁,也会影响发动机工作效率和寿命。
因此,定期更换机油只是维护发动机的一个环节,还需要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清洁和检查。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润滑油不会变质。
有些人认为只要机油没有被使用过,就不会发生变质,可以一直保存下去直到下次使用。
然而,润滑油也是有寿命的,即使没有使用,也会受到空气、湿度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机油中的抗氧化和抗磨损添加剂逐渐降解,失去原来的性能。
因此,即使是新鲜的机油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不要长期保存。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机油颜色越深表示机油质量越好。
很多人认为机油颜色越深表示机油中的添加剂含量越高,抗磨损性能越好。
但实际上,机油的颜色主要受到机油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积碳等污染物影响。
颜色越深并不代表机油质量越好,反而可能表示机油中的污染物越多,需要及时更换。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添加更多机油可以提高润滑效果。
有些人认为只要往发动机内添加更多的机油,就能够提高润滑效果,减少发动机零件的磨损。
但实际上,添加过多的机油会导致机油泡沫化,影响机油的流动性能,甚至造成发动机异常运转。
润滑油和润滑脂使用中的12个误区

润滑油和润滑脂使用中的12个误区正确合理地选用润滑油和润滑脂可以保证车辆的动力性,提高车辆的工作可靠性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对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存在许多误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1 柴油车使用汽油车机油机油有汽油机机油和柴油机机油之分。
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均在高温、高压、高负荷条件下工作,但两者仍有较大的区别。
首先,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的大一倍多,其主要零件受的压力冲击要比汽油机大得多,因而两者有些零部件的制作材料有所有同。
例如,汽油机主轴瓦与连杆轴瓦可用材质较软、抗腐蚀性好的巴氏合金,而柴油机的轴瓦则必须采用铅青铜或铅合金等高性能材料,但这些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较差。
为此,在柴油机机油中要多加些抗腐剂,以便使用中能在轴瓦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减轻轴瓦的腐蚀,并提高其耐磨性能。
由于汽油机机油没有这种抗腐剂,如果将其加入柴油机,轴瓦在使用中就容易出现斑点、麻坑,甚至会成片脱落,机油也会很快变质。
另外,柴油的含硫量比汽油的大,这种有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硫酸或亚硫酸,连同高温高压废气一道窜入油底壳内,加速机油的氧化与变质,故在柴油机机油中需要加入抗氧化剂,使机油呈碱性。
若有酸性气体窜入,可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不致使机油过快氧化变质。
而汽油机机油则未加这种添加剂,因此为中性,若将其用于柴油机,会因上述酸性气体的腐蚀很快变质失效。
因此,柴油车必须选用柴油机机油而不能用汽油机机油代替。
2 国产车使用进口机油现在有些人认为进口机油一定比国产机油要好,因此在国产车特别是新车上使用进口机油,这样做往往产生很多弊病。
例如,进口机油大都粘度较低,不能适应国产车对机油粘度的要求,加之国产发动机各种配件材料受热膨胀系统及配合间隙较进口车的大,而且大多数国产车发动机没有装置机油散热器,若采用进口机油,会因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润滑的需要,使发动机的磨损加剧。
3 盲目选择润滑油的等级润滑油的润滑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长短,尤其是新型车辆对润滑油要求十分严格,选用什么润滑油、何时更换、如何更换等都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周到是车辆维护保养的基本技术要求,是车辆换油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加强车辆的润滑,可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保证运输任务的完成,同时减少车辆的磨损,提高车辆的
一完好率。
各类车辆虽都有润滑清理图表、用油要求等润滑工艺规程,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
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机油量宁多勿少”。
我们都知道机油量少,会使供油不足,润滑不良,可能造
成机件加速磨损甚至烧轴承。
所以,在加油时总怕油量不足,宁可多加。
实际上,油量过多,不仅使曲轴转动阻力增大,增加动力消耗,而且油液易生泡、乳化和溢漏,同样会造成润滑
不良。
误区之二:“钻度大的机油比勃度小的机油对发动机更有利”。
润清油勃度等级选得过高,
会造成机油泵输送性差,流量减少,使启动性、润滑性、洗涤性和散热性变差,易使机件产
生半干摩擦和干摩擦,引起烧瓦、抱轴等故障。
误区之三:“用高黏度机油可解决发动机工作无力和窜机油问题”。
发动机无力、费机油和
窜机油现象是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坏的外部特征,用高黏度机油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是不足的,而且还会使发动机启动吸力增大,润滑性能恶化,机件磨损加剧。
误区之四:“一成不变地按车辆换油要求的用油等级选油”。
车辆换油规定的用油是针对一
般工况而言的,在车辆的换油保养实践中,还要考虑实际使用条件,如比规定使用条件苛刻,则应通过试脸,选用高一级的油品或适当缩短换油周期。
误区之五:“润滑油变黑就说明润滑油变质”。
现代润滑油为改善其润滑性能,都添加有各
种适量的添加剂。
加有清净分散剂的内燃机油在使用不久后,颜色变黑是正常现象,不能认
为油已变质而轻易更换;加有添加剂的润滑油,往往会使轴承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变黑等,这
些都是正常现象。
因此,我们要确定在用润滑油是否变质,不能单凭视觉因素,要综合分析。
有条件时,应对油料进行检测化验,做到按质换油。
误区之六:“满毂润滑比空毂润滑效果好”。
在组织车辆换油保养、车辆维修工作时,我们
常能看到,在将轮毂轴承涂满润滑脂后,将轮毂的空腔也都用润滑脂填满的现象,这种加脂
法习惯上叫满毂润滑。
实践证明,车辆轮毂轴承以空毂润滑方式最好。
所谓空毂润滑,是将
轮毂轴承涂满润滑脂,而轮毂内腔仅薄薄地涂上一层油脂防锈。
满毂润滑不仅浪费油脂,而
且由于油脂过多,内摩擦增大,轴承温升提高,使润滑脂流失。
严重时流失的润滑脂可能渗
透到制动装置上,使制动失灵,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