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
南阳城镇化进程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提出,要实施城乡建设3年行动计划,5年完成城镇建设任务,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城镇化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50万的目标。
目前,南阳市的城镇化建设无论从农业基础、工业基础,还是城镇化指标体系看,都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快南阳城镇化进程正当其时。
对如何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强中心城市,做大主导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把南阳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南阳市提出,要突出抓好6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以规划为先导,以空间布局为引领,构建现代市域城镇体系。
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为基础、以中心镇为支撑的现代市域城镇体系。
按照“白河为轴、两岸并举、一体两翼、组团发展、区块突破”的总体思路,打造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借助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南阳新区获河南省政府批准的机遇,启动新区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力争把南阳打造成为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把县城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提升建设标准,提高承载能力,实现农村人口就近转移。
按照连点成线、集群发展、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根据乡镇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引导有条件的建制镇发展成为中心城镇。
重点抓好全市50强镇建设,精心打造312国道、豫01线、高速公路沿线、省际边缘等主要交通干线、旅游专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建设。
第二,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城镇的综合实力。
做强做精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
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加快14个产业集聚区发展步伐。
到2012年,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和发展区要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三到位”。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第二节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 (4)第三节城市规模 (5)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第一节区域协调 (6)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7)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1)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8)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第八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4)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25)第一节空间布局 (25)第二节居住用地 (27)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8)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1)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33)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36)第七节城市交通 (39)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44)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0)第十节环境保护 (54)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56)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58)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0)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62)第六章附则 (64)附表 (65)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南阳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编制《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针对南阳人口大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环境重点地区的特点,着重加强城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统筹协调。
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实力和区域综合影响力,打造中原崛起的新支点,引领豫西南及周边地区快速、稳步、高效地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2020年。
南阳市中心城区城综合体规划初探

南阳市中心城区城综合体规划初探【摘要】本文从建筑用能角度入手,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建筑节能方面的优势。
并分别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以及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方式,提出建筑师在设计中应该充分了解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设计的关系,选择合理有效的利用方式,以提高建筑的美观和物理性能。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建筑用能;建筑设计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实施是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
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它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功能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建筑群体。
城市综合休的每种功能有其特定的运行时间范围,城市综合体将不同的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使其保持24小时的繁荣,提高了建筑群体综合使用效益。
1 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的意义1.1 由于城市综合体是现代城市生活功能的有效组合和高效利用,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和便利的工作、生活设施及休闲娱乐场所。
因此,城市综合体可以拉动一个区域土地价值和住宅价值的提升,以有区域公共交通系统的升级,会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加速器。
1.2 从现实意义上讲,一般一个城市综合体的投资至少需要二三十个亿,这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同时,它也时一个拉动城市消费力的引擎。
1.3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品质人居环境及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它不仅能为一般居民的社区生活带来便利,而且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岗位。
1.4 城市综合体的建成必将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象征性符号,它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物质文明,而且也能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
2 南阳中心城区规划实施城市综合体的优势2.1 区位优势南阳位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都市的中心位置,中心城区足豫鄂陕毗邻地区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发展综合性商业贸易理想场所;焦柳铁路与宁西铁路、二广高速公路与沪陕高速公路交汇处,交通十分便捷,具有发展物流业的优越条件,为发展城市综合体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支持。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一、总那么为标准南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保障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开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南阳市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
二、城市总体规划1. 编制程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包括规划的调研、编制方案、方案的公示和听证、审议、批准和发布等环节。
2. 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开展的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绿地系统、环境保护等内容。
其中,城市开展的定位应明确南阳市的定位与开展目标,空间布局应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交通布局应注重公共交通的开展,绿地系统应保护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3. 规划编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遵循科学、公正、民主、参与的原那么,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三、区域规划1. 编制程序南阳市区域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程序与城市总体规划类似。
区域规划的范围可以是全市范围、区县范围或特定地区的范围。
2. 规划内容区域规划主要包括该区域内的城市用地、道路、绿地、水系等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区域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保持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相应的功能分区。
3. 规划编制要求区域规划的编制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同时注重保护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区域内各方利益的平衡,促进区域内的协调开展。
四、详细规划1. 编制程序南阳市详细规划由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程序包括规划的调研、编制方案、方案的公示和听证、审议、批准和发布等环节。
详细规划的范围可以是街道、小区等特定区域。
2. 规划内容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具体建筑物的布局、道路网络、绿地、设施配套、交通组织等内容。
详细规划应与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保持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相应的功能分区。
3. 规划编制要求详细规划的编制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标准进行,保障建筑物的平安和环境的可持续开展。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区位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
处于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区位图二.编制背景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
期间,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分别征求了南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厅级离退休老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意见。
2018年3月29日,《南阳新城区总规》成果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目前已完成《南阳新城区总规》(草案)的编制。
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五.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发展条件一.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与资源地形地貌: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气候气象: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资源: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

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南阳新城位于南阳城区东侧,北至南阳北绕城高速、南至秀海湖生态廊道、东至兰南高速和___、西至白河,是宁西发展走廊与焦柳发展走廊的交汇处。
本轮规划修编立足于新时代、新需求,围绕“新动能、新空间、新标准”三大亮点展开,对标雄安新区的先进理念,实现空间精明增长和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为全面贯彻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南阳“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好地诠释“满城绿色半城水”主旋律,达到“独树一帜、刮目相看”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___委托___开展《南阳市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以下简称《南阳新城区总规》)。
规划范围: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商务中心区南边界、东至兰南高速和郑万高铁、西至白河,规划面积95.76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南阳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面积约为7225平方公里。
近期为2018-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气候属于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
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以上为南阳新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的规划背景和发展条件部分。
增长13.5%。
南阳市经济发展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77.30亿元,同比增长8.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27.4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97.04亿元,增长10.2%。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南阳市规划局公告为了把南阳中心城市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根据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报经省政府同意,我市决定调整修编《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为此,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过多方考察,聘请建设部直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南阳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并在广泛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城市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全方位比较分析,研究制定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并顺利通过国家、省专家组评审。
现将规划(纲要)简介予以公示,恳切希望社会各界、广大市民抱着对南阳城市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可能吸纳到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中,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特此公告南阳市规划局2006年9月15日为了进一步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给南阳带来的发展机遇,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有效地保护南阳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南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报经省政府同意,组织对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现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如下:一、规划总则(一)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整合和节约资源,合理配置各类要素,繁荣地方经济,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名城特色,构建和谐社会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今后30年~50年,至本世纪中叶左右。
(三)规划范围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三个层次,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市域。
市域范围为南阳市辖的一市、两区、十县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
南阳市最新规划实施方案

南阳市最新规划实施方案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其规划实施方案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促进南阳市的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划实施方案,以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目标。
首先,针对南阳市的交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计划。
未来,南阳市将建设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市区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区域,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其次,规划实施方案还将重点加强南阳市的城市绿化工作。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带,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此外,南阳市规划实施方案还将加大对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城市居住环境。
通过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小区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高城市整体居住环境质量。
另外,规划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南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提升南阳市的文化旅游品质和吸引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规划实施方案还将加强南阳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南阳市最新规划实施方案将着力于促进城市交通建设、城市绿化、城市居住环境改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南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遇。
希望南阳市的规划实施方案能够顺利实施,为南阳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论文南阳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院系: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市规划年级:1202B学号:************: ***指导老师:***时间:2016年7月南阳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摘要】: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可让一个城市进入一个良性发展,反之,则会让城市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阻碍城市快速发展。
本文就是以南阳市为例,对南阳市城市基本情况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阻碍城市发展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对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
分析南阳市自身优势,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发展模式,促进南阳市城区快速良好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问题,自身优势Nanyang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abstract】:In citi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nd combination constitutes the urban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A reasonable city spatial structure allows a city into a benign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city will be made into a vicious circle of "circle", which hinder the fast urba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in nanyang, for example,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nanyang city spatial structure,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so as to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handling of unhealthy phenomenon effectively. Analysis of nanyang advantages for its "tailored" a set of development mode, to promote the goo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nyang city. 【Key words】: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Development issues,Their own advantages1.南阳市概况南阳地处中国大陆中部,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之间,淮河之源头,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地势呈阶梯状向南开口与汉江平原相接,历史上取“中原(南山)之南,汉水之北,居地阳”而得名。
市域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060万。
南阳处于由暖温带向亚热的过渡带,属季风性大陆半温润气候,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水资源量70.35亿立方米,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均居中原地区之首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源头就在南阳市淅川县陶岔。
南阳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中药材品种之多,品质之优,驰名中外。
南阳也是我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现已探明各类矿品种84种,共有矿产地460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居亚洲第一,蓝晶石、金红石储量居全国第一。
“独山玉”被誉为“南阳翡翠”,为我国四大美玉之冠。
南阳自古就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因地跨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适宜农作物生长,素有“中原粮仓”之称,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棉种植地。
另外南阳草场牧坡面积大,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品系之首,历年出栏和存栏头数均居全国首位。
南阳由于位于中原地区通往湖广和云贵川、联结关中平原与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陆路驿道和水路码头相接,自古商贾云集,手工业发达。
在战国时期是当时的治铁中心,西汉时与洛阳、邯郸、临淄、成都一起称为五都,到明清时更是会馆林立,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在此交易,行销全国甚至海外。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312国道(上海—伊宁)横贯东西、焦枝铁路(焦作—枝江)纵穿南北,南阳成为豫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医药、机电、建材、电力和粮食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先后组建了近50家企业集团,其中天冠、金冠、新纺、二胶、河南油田进入国家重点企业名录,所生产的印刷PS版、防爆电机、合金变压器等13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乙醇汽油被列为国家“十五”试点推广项目。
南阳在逐步建立现代化工业经济的同时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主要培育发展小辣椒、黄牛、蔬菜、烟叶、猕猴桃、大枣等六大枝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加工、市场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初步形成现代化农业格局。
南阳历史源远流长,南北东西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春秋战国时,楚国早期都城设于淅川境内的丹阳,这里也是中国楚文化的摇篮。
秦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南阳郡便居其一。
科技、医学、手工业非常发达,画像石刻和画像砖是艺术珍品,浑天仪和地动仪举世闻名。
涌现出了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等许多伟大历史人物。
南阳中心城区北靠独山,南面白河,非农业人口60万人,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
南北向的白河在城区折向正西,随后继续向南。
南阳地势北高西低,从西到东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温凉河、邕河依次由北向南贯穿市区汇入白河。
市区段的白河经过三级橡胶坝的拦蓄,开阔清澈水面烟波波浩淼,天一色。
南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06%,绿化率达31.2%,形成了以公园、游园为点,干道绿化为线,庭院居住区绿化为面的园林体系。
整座城市“城中有林,楼在林中”,常年山清水秀、花木葱笼。
2.南阳城市发展的综合分析2.1.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2.1.1.城市化动力的不足作为豫西南地区唯一一个核心城市,同时也是河南省市辖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1060万,南阳理所应当担负起拉动河南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的作用,南阳却显得力不从心。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一部分能力较强的人选择郑州、西安、武汉、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求发展,很大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继续留在农村保持低水平的发展状态,而作为中间层次的南阳积聚和辐射能力相对不足,归根结底是南阳的城市发展缺乏现代产业经济的有力支撑。
据统计,南阳市区非农业人口仅占市区总人口35%,远远低于襄樊的85%,十堰82%,洛阳72%的水平,工业从业人数分别更低于信阳3个百分点、平顶山 15个百分点。
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于乡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业发展本身创造的就业岗位以及伴随其发展的各层次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岗位。
南阳在持续的稳定、低速城市化过程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低于城市化速度,并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南阳的城市发展必须以坚实的产业为基础。
2.1.2.区域中心功能薄弱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的历次规划都将南阳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但从在市域范围内所占的份量方面与周边和东部发达地区同等级城市的比较可以看出南阳的自身规模实力和不足。
市区非农人口占全市人口5%,而洛阳和十堰市区非农人口占全市人口达16%和12%;南阳市建成区面积占全市面积0.1%,而襄樊、平顶山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达0.3%和0.6%。
其次,南阳第二产业的行业优势不突出,主要是内向型、资源型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是低端的商业服务业,同时还出现了市域内县(市)区外联系大于区内联系的趋势。
比如在社会消费方面形成了与省会郑州的密切联系,而生产方面形成了襄樊的密切联系。
南阳市下辖的各县(市、区)经济实力都普遍较弱,这表明南阳作为中心城市,自身尚处在早期的向心阶段,对于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2.1.3.城市规划建设相对滞后近5年来,以白河两岸综合开发为代表的一批项目使南阳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南阳目前没有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心,商贸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沿城市主要道路匀质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提高层次,也不得于形成有效的级差地租逐渐蚕食,同时还影响到城市产业、居住和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
南阳的城市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城市用地呈现四周蔓延、总体失衡的倾向;城市快速干道建设不成体系,发展脉络不清;无序的开发导致人气的缺失,无法实现城市新亮点,缺乏正气通畅的城市发展轴。
老城区人口、建筑密度过高,交通拥挤,停车难,行路难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城市的吸引力下降,新区建设力度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未能形成城市功能凝聚点和增长极。
在生态建设方面,城市公共绿地方面还存在着绿地总量还显不够,布局不甚合理等问题,白河的综合整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城市内部的水系还亟待展开,城市的外围生态防护林地建设也还有待加强。
2.2.城市发展的四大优势资源2.2.1.丰富的水资源南阳丰富的水资源成为其重要优势。
一方面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南阳在进行产业选择时比其他中原城市具有更大的范围和优势,有可能发展一些对水量和水质有较高要求的产业,同时南阳也有可能承载更多的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水也是组织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
近年来“滨水经济”被人们所认识,滨水区的开发成为国内外各城市建设的聚焦点,事实证明依托滨水空间,形成一个令人振奋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形象和一个具有制高点意义的城市功能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最有力武器。
未来南阳白河的发展将不仅仅是沿河土地和景观的整治,而必须是基于整个南阳整个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考。
2.2.2.独特的交通区位条件南阳位于中国南北交汇、东西相接的中心位置,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从目前经济区位条件看,南阳位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都市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地带,与这三个大都市的距离都在300—400km之间,大都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在这里微乎其微,南阳实际上被排斥在了大都市经济圈之外;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南阳又位于陇海和长江两条东西向国家战略发展轴之间,同时国家主要交通动脉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又从其东部的驻马店、信阳通过。
从这个角度看南阳是一座偏离经济带的城市,“大边缘,小中心”可以说是南阳目前区域位置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