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病理学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等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规律。
2. 组织学 (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来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变化过程。
3. 形态学 (Morphology)形态学是研究事物形态、结构和大小等方面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形态学研究疾病时对病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大小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4. 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包括细胞的增生、萎缩、坏死、变性等,以及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等。
5. 细胞学 (Cytology)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异常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来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异常情况。
6. 病理诊断 (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变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过程。
通过病理诊断,医生可以帮助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7. 炎症 (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渗出、增生和炎症细胞的聚集等。
8. 肿瘤 (Tumor)肿瘤是指细胞非正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生长快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9. 癌症 (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由于机体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异常增殖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可以发生于几乎任何组织和器官,其生长速度快且有侵袭性。
10. 标本 (Specimen)标本是指从患者身体中取得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样本。
在病理学中,医生通过对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来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1、假性肥大: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结缔组织与脂肪细胞增生,造成器官与组织体积增大。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
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得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另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所代替得过程.5、细胞水肿:又称水变性,细胞内水钠聚集过多,引起细胞体积重大,胞浆疏松,透明淡染。
6、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与四氯化碳中毒时,干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
7、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其她细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在严重贫血时,常在心内膜下,尤其就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出现红黄相间得条纹,如虎皮斑纹。
9、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在HE染色情况下,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质内出现易红然、均质、半透明、无结构得玻璃样物质。
10、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细动脉持续性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均匀红染玻璃样物质。
11、脂褐素:积蓄于包浆内得黄褐色细微颗粒,本质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得细胞器碎片残体。
12、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情况下,骨与牙以外得组织内有固体钙盐得沉积.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在变性坏死得组织中或异物内。
14、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与/或血磷升高,钙盐沉积于未受损得组织中。
15、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16、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还形成含有液体得腔。
17、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脂质较多,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8、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得腐败性变化,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得过程中产生大量得硫化氢,并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得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致使坏死组织臭而发黑。
19、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她异物血凝块血栓及渗出物等得过程。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发病机制和病变过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理学名词的解释:1. 病理:指疾病的异常状态或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2. 病因: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或诱因,可以是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
3. 发病机制:指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理、生化、免疫等变化的过程。
4. 病变:指疾病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的异常形态、结构或功能改变。
5. 病程:指疾病从发生到恢复或进展的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程。
6. 病理学家:指专门从事病理学研究和诊断的医生或科学家。
7. 细胞病理学:研究疾病与细胞改变之间的关系,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
8. 组织病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组织级别的变化,包括组织的结构、细胞组成和炎症反应等。
9. 病理诊断: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标本的病理特征,确定疾病种类、性质和分级。
10. 病理报告:病理学家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撰写的对患者疾病情况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11. 免疫组化:利用抗体与疾病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用于识别、定位和鉴定病理标记物。
12. 遗传学:研究基因和遗传信息在疾病发生和遗传传播中的作用。
13. 分子病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水平的分子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包括DNA、RNA、蛋白质等。
14.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异常生理过程,以及机体对疾病的适应和代偿。
15. 病理解剖学:通过尸检等方法,研究疾病对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并探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16. 病理变异:指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病程中,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
以上仅是病理学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病理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涵盖范围广泛,还有许多其它专业术语和概念。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栓塞:在循环着的血流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其随血流运行至某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相应大小血管腔阻塞的过程。
2:渗出:炎症灶内血管中的血液成分(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3: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4、MSOF:即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或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衰竭。
5、结核结节:由中央的干酪样坏死物,周围大量类上皮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外周少量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样病灶6: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和其它异物的过程。
7:梗死:由于动脉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8:肉瘤:是指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9: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
10:桥接坏死:相邻的两个肝小叶之间或肝小叶与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相互连接的坏死带。
1;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静脉血淤积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使局部组织和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
2: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所构成的,其间含有不等量炎细胞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3: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若久治不愈则可能转变为癌。
4;肺心病:由各种严重肺疾病、胸廓畸形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一种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为主的心脏病。
5:应激:机体受到各种强烈或有害的刺激后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1、梗死: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2、蜂窝织炎:为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
3、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4、风湿小体:为由中央的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成团的风湿细胞及数量不等的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所构成的一种梭形小体。
5:氮质血症:是指肾小球病变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水平增高。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1.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实质是细胞数减少,细胞体积缩小。
2. 肥大: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引起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3. 化生(metaplasia):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4. 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鳞状上皮。
5。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原因,造成心肌内不同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不一样,重者呈黄色.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称虎斑心。
6。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
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 坏死: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9.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比较结实的凝固体,称为凝固性坏死。
10. 液化性坏死:有些坏死组织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液体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11。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组织分解较彻底,并含较多脂质,因此坏死组织微黄色,质软似奶酪,不易吸收。
12。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3。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的过程.14。
凋亡(apoptosia):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不发生质膜崩解,结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5 . 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内的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16 . 水变性: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的实质细胞胞浆.表现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成囊泡状。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成为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改变称为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
7、玻璃样变性:是指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细动脉壁或细胞内在HE 染色切片中呈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8、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9、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10、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半有炎症细胞浸润。
11、充血:由于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2、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3、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14、虎斑心:是指心脏脂肪变性时,脂肪变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看起来,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的心肌的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5、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6、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血管腔溢出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
1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18、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液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预防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20、感染: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通常称为感染。
21、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
肥大:细胞体积的增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增生: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
萎缩:实质细胞细胞物质的丢失而体积变小。
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废用性萎缩: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致的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下肢运动神经元损伤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的萎缩。
压迫性萎缩: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的萎缩,有营养不良和废用性萎缩的作用。
脂褐素:自噬泡内某些细胞碎片不能被消化而以膜包绕的形式存于细胞质内,称为残体,即光镜下所见的脂褐素。
假性肥大:在实质萎缩的同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间质纤维和脂肪组织的增生,以维持原有器官的正常外观。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
变性:在一定限度内损伤引起的改变是可逆的。
自噬:细胞吞噬自身成分并同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消化降解吞噬成分的过程。
虎斑心:脂变的黄色条纹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
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深入,心肌受压而萎缩。
黄色瘤:吞噬大量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呈泡沫状,可成团出现于皮下,形成瘤样物质。
RUSSELL小体:浆细胞合成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中,使内质网明显扩张形成大的均质的嗜酸性包涵体。
淀粉样变:细胞外间质内出现淀粉样物质的异常沉积。
淀粉样物质为结合黏多糖的不同蛋白质,遇碘时被染成赤褐色,再加硫酸成蓝色。
玻璃样变:HE切片中细胞内细胞外组织变成均匀红染,毛玻璃样。
又称透明变。
黏液样变:间质内有黏多糖和蛋白质。
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为HB代谢的衍生物。
红细胞或HB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通过溶酶体的消化,来自HB的Fe3+与蛋白形成在电镜下可见的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为光镜下可见的金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具有折光性。
心力衰竭细胞:长期反复发作的心里衰竭的患者,肺内持续充血,漏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外逸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下来。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应用、损伤、修复第三节复习思考题1、A样选择题(1)、水样变性是细胞损伤最常见的一种早期的表现,请指出下列因素中那一项与水样变性的发生无关?()A. 脂蛋白合成障碍B.ATP产生减少C.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D.线粒体损伤E.细胞内钾离子外逸(2)、下列关于“营养不良性钙化”的陈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钙盐主要沉淀在组织内B. 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钙盐主要沉淀在变性、坏死组织内C. 体内的钙磷代谢正常,钙磷主要沉淀在正常组织内D. 体内的钙磷代谢正常,钙盐只要沉淀在变性、坏死组织内E. 由全身钙、磷代谢失调所致(3))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称之为()A. 转化B.分化C.退化D.化生E.再生(4)、位于皮肤或黏膜的坏死灶,脱落后可形成缺损。
若缺损深达皮肤下或黏膜下,则称之为()A. 肝脂肪变性B.高脂血压C.急性胰腺炎D.糖尿病E 脂肪心(6) 、肠上皮化生是指()A. 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粘膜上皮B. 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C. 肠粘膜上皮转变为其他上皮D. 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粘膜上皮E. 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粘膜上皮(7) 、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器E.核仁(8) 、急性肠扭转最可能引起()A.干性坏死疽B.湿性坏疽C.气性坏疽D.脂肪坏死E.钙化(9) 、Mallory小体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器有关()A.核蛋白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E.以上皆不是(10) 、组织创伤由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称()A.优化B.完全性再生C.不典型增值D.不完全性再生E. 异性增生(11) 、肉芽组织中一般没有()A.单核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神经纤维D.胶原纤维E.外源性异物(12)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差的是()D.肾小管上皮细胞E.脂肪细胞A. 脂肪的质不同B.脂肪的量不同C.脂肪D.脂肪的质和量不同E.以上皆不是存在的部位不同(14)、下列组织未见发生化生的是()A. 胃肠道B.子宫颈C.中枢神经系统 D.结缔组织E.泌尿道上皮(15)、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可发生()A.脓肿B.空洞C.梗死D.坏疽E栓塞答案:1-5ADDCC 6-10DCBED 11-15CBCCD(三)试卷二1、A型选择题(1)、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化生,属于何种变化()A. 分化不良B.异型增生C.不完全再生D.适应性改变E.癌前病变(2)、下列哪一项不引起营养不良性钙化()A.肺结核坏死灶B.深静脉血栓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肝血吸虫病(3)、关于干性坏死疽正确的是()A.阑尾坏死伴腐败菌感染B.实质脏器凝固性坏死后的细菌感染C. 肢体动脉闭塞,静脉回流受阻D.糖尿病所引起的肢端坏死E.肺组织坏死伴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4)、“虎斑心”是指()A.心肌脂肪浸润B.心肌细胞脂肪变性C.心肌发生水样变性D. 心肌脂褐素沉着E.心肌坏死(5)、一般不会出现肉芽组织的病变是()A.脓肿壁B.陈旧性心肌梗死C.化生病灶D.结核空洞E. 动脉粥样硬化(60)、不同病理条件下,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玻璃样物质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
肾小球肾炎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的玻璃样小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相互融合的胶原原纤维B.积聚的免疫球蛋白C.吞饮的血浆蛋白D.聚集的细胞内角质蛋白E.沉积的抗胰蛋白酶(7))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器D.细胞核E.细胞核仁(8)、区别坏死组织与组织后死后自溶的可靠依据()A.溶酶体膜破坏,霉释放到胞质B.细胞器溶解C. 周围有无炎症反应D.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E.是否保存细胞轮廓(9)、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E.雪旺氏细胞(10) 、细胞水肿好发生于肝、心、肾器官,这是由于这些脏器()A.实质细胞富于胞质B.实质细胞富于高尔基体C. 实质细胞富于内质网D.实质细胞富于溶酶体E.实质细胞富于线粒体,代谢旺盛(11) 、下列哪项不属于玻璃样变性的是()A.Russell 小体B. Mallory 小体C.细动脉硬化D.陈旧的瘢痕组织E.慢性消耗疾病(12)、转移性钙化时()A.不伴有咼血钙B.伴有高血磷C.原有组织存在病变D.伴有癌细胞转移E.钙磷代谢障碍(13) 、不属于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是()A.含铁血黄素B.脂褐素C.褐色素D.胆红素E.黑痣(14) 、下列正确的是()A. 干性坏死疽多见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B. 气性坏疽的坏死组织干燥C. 湿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D. 干性坏疽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E气性坏疽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15) 、不属于瘢痕组织危害的是()A.瘢痕收缩B.瘢痕性粘连C.瘢痕疙瘩D.树胶肿E. 蟹足肿第2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第三节思考复习题 (一)试卷 1.A 型选择题(1)、慢性淤血所引起局部组织的改变,下列哪项除外? ()A. 水肿B. 漏出性出血C.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甚至坏死D.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E. 为克服淤血引起的缺氧,组织细胞代谢增强(2)、梗死常为液化性坏死的器官是 ()(3)、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 E.免疫球蛋白(4)、心力衰竭细胞是由于 ()A.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色素颗粒B. 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纤维样坏死物C. 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D. 心衰时巨噬细胞集聚在红细胞周围答案:1-5DCDBC6-10CDCAE 11-15EEEDDA.脑B.肠C.心D.肺E.肾D.纤维蛋白E. 心衰时肺泡腔内红细胞析出含铁血黄素(5) 、混合性静脉血栓对机体造成最严重损害是A. 血栓脱落后引起栓塞B. 阻塞血管引起局部淤血C. 阻塞血管引起血管局部坏死D. 血栓形成是消耗大量凝血因子造成机体出血E. 原位阻塞血管引起梗死 (6) 、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 ()A.血栓栓塞B.气体栓塞C.羊水栓塞D.脂肪栓塞E.肿瘤细胞栓塞(7)、下列哪种血栓形成后可诱发引起全身广泛性出血()A.动脉内延续性血栓B.红色血栓C.白色血栓D.心室附壁血栓 E.透明血栓(8) )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落后最有可能引起以下哪个C. 脾梗死D.肾梗死E.心肌梗死B. 慢性肝淤血伴肝细胞脂肪变 D. 肝细胞萎缩伴纤维组织增生 器官的梗死 () A.脑梗死 B.肺梗死 (9)、槟榔肝镜下可见() A.急性大片肝细胞坏死C.肝细胞淤胆伴假小叶形成E.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 (10) 、出血性梗死一般不出现在()B. 二尖瓣狭窄时淤血的肺脏(11)、白色血栓可见于()A.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B.DIC时的毛细血管内C. 心室内附壁血栓D.急性风湿性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E. 动脉血栓的体部(12)、血栓通常不会发生()A.化生B.机化C.阻塞血管D.溶解E.钙化(13)、慢性肺淤血时最经典的症状是()A.咳粉红色泡沫痰B.呼吸困难C.发绀D.咳铁锈色痰E. 心悸(14)、引起肺动脉肺塞的栓子通常来自()A.上肢静脉B.下肢静脉C.门静脉D.盆腔静脉E.脑静脉(15)、脾梗死的坏死类型为()A.液化性坏死B.脂肪坏死C.纤维素性坏死D.凝固性坏死E.干酪样坏死答案:1-5EADCA 6-10AEBBC 11-15DADBD(三)试卷二1.A型选择题(1)、妊娠后期的妇女往往出现或足背皮下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是()A.下肢动脉生理性充血B.下肢血管的炎症性充血C.下肢动脉的减压后充血D.下肢静脉的淤血E.该孕妇患有肾炎(2) 、有关梗死灶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肾梗死一地图状B.肺梗死一条纹状C.肠梗死一节段D. 脾梗死一类圆形E.心肌梗死一楔形(3) 、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血小板D.纤维素E. 嗜酸性粒细胞(4) 、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二尖瓣瓣膜上出现一黄豆大的赘生物,次赘生物脱落后一半不会引起以下哪个器官的栓塞?()A.肺动脉栓塞B.肾动脉栓塞C.脑动脉栓塞D. 肠系膜动脉栓塞E.脾动脉栓塞(5) 、下列哪个器官是最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 心B.肾C.肝D.脾E.肺(6)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A.冠状动脉血栓形成B.冠状动脉栓塞C.冠状动脉受压闭塞D. 动脉痉挛E.剧烈运动(7) 、沉箱病是指()A.氧气栓塞B.氮气栓塞C.二氧化碳栓塞D.脂肪栓塞E. 羊水栓塞(8) 、下列哪项不会引起肠出血性硬死()A.肠套叠B.肠扭转C.嵌顿疝D.肠系膜动脉栓塞E.肠穿孔(9) 、死后血凝块的特点不包括()A.湿润B.有弹性C.与血管壁粘连D.均匀的暗红色E.所在的血管无明显变化(10) 、慢性肺淤血时,通常不会出现()A.出血B.实质细胞增生C.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D.心力衰竭细胞E.间质纤维组织增生(11) 、下列关于混合血栓的描述,错误的是()A.波浪状B.表面湿润C.灰白与暗红条纹相同D. 无光泽E.与血管壁粘连紧密(12) 、混合血栓通常不见于()A.静脉内B.扩张的左心房内C.动脉瘤内D.室壁瘤内E. 微循环内(13) 、肺动脉栓塞不会引起()A.肺动脉高压B.猝死C.间质性肺炎D.肺硬死E.右心室扩张(14) 、下列关于血栓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透明血栓常见于微循环小血管B. 红色血栓与血凝块无异C. 混合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体部D. 心瓣膜上的赘生物为白色血栓E. 红色血栓及静脉血栓(15)、光镜下诊断羊水栓塞的主要依据是()A. 小动脉内有血栓B. 小静脉内有血栓C.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毳毛、皮脂等胎儿成分D. 毛细血管内有透明血栓E. 小静脉内有中性粒细胞答案:1-5DCCAE 6-10ABECB 11-15BECEC第3章炎症第三节复习思考题1、A性选择题(1)、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变属于变质性炎?()A.急性肾盂肾炎B.伤寒C.急性阑尾炎D.急性重症肝炎E.小叶性肺炎(2) 、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称为 ()A.糜烂B.溃疡C.窦道D.瘘管E.空洞(3) 、蜂窝织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B.淋球菌C.结核杆菌D.溶血性链球菌E.伤寒杆菌(4) 、过敏性疾病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A 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5) 、可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 ()A. 组胺B.缓激肽C.前列腺素D.补体E.阳离子蛋白(6) 、肉芽肿性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C.淋巴细胞A.中性粒细胞 D.浆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7)、过敏毒素是 ()A.C3a 禾口 C5aB.LTB4 禾口 LTE4C.阳离子蛋白D.前列腺素E •氧自由基(8)、某患者发病时寒战、 高热,近日出现中毒性休克,三次血细菌培养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