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级高中地理重要地理分界线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分界线是如何划分的?地理分界线划分规则

高中地理分界线是如何划分的?地理分界线划分规则

高中地理分界线是如何划分的?地理分界线划分规则 高中地理是高考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地理知识点很多,小编整理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关于地理分界线的知识点。

供大家参考。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高中地理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高中地理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高中地理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高中地理】需要牢记的10条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需要牢记的10条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需要牢记的10条地理分界线需要牢记的10条地理分界线由地理网资料整理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高中地理10条分界线解析汇总

高中地理10条分界线解析汇总

高中地理10条分界线解析汇总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四、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地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

高中常用的各种地理界线的重要性总结:(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人为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高一地理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复习知识点高一地理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复习知识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下面是带来的高一地理中国十大重要地理分界线复习知识点。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级高中地理重要地
理分界线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一、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六、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七、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八、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九、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C等值线。

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十、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十一、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
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