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核心价值观的本色与力量

合集下载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承始于古代,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智慧。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圣贤文化和经典著作,如《中庸》、《大学》等。

这些经典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孝悌、忠信、诚实、正义等。

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和深化。

在现代社会,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

例如,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相继被加入到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中。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展现了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和包容性。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更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

坚持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也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当代中国的重要课题。

面对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价值观的碎片化,需要通过教育、法治、文化等多种手段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

这也需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弘扬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共同建设美好的中国和世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布局和组织方式,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来呈现其定义、起源、重要性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体人民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引领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方面构成。

其中,每一项价值观都体现了国家的基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的理性利益。

首先,富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富强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在国家、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的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和奋斗,富强为这一切提供了核心支持。

其次,民主体现了人民在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对整个社会体制的根本要求。

人民专政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了保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水平,是新时代走出去和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文化底气。

文明是国家和人民固本之策,是人类社会持久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此外,和谐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是国家、社会、个人的互动与协调,是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自由体现了人民民主和人权的本质要素,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新之一。

自由是人的尊严、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前进的基本保障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平等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平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是现代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信息时代,平等更是人权保障和发展基本底线。

公正体现了社会合理和公正。

公正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正正义的普及实践,是社会公信力的关键因素。

法治体现了社会现代化和全面法治。

法治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本保障。

爱国体现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复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

敬业体现了国家和个人的责任担当。

敬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

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

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追求,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优秀品质和文明传统。

它具有极高的普遍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为核心,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引导性。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接班人,要时刻传承和发扬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首先,“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其次,“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要团结互助。

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保持良好的合作精神,强调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利益,共同追求集体的目标。

只有团结互助,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要求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指引。

我们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要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核心价值观”的宣讲要求我们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宣讲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把它融入实践之中。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

我们要做到“学思践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2012.06.19 00:00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汉俊字号:【大中小】当今世界,文化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

不同的语言在同一个讲坛上对话,不同的肤色在同一个舞台上翩跹。

人类的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人类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地扩张与延展,生存与毁灭的轮番上演也从来没有如此的频繁与惨烈。

是谁,支配着这个世界的风云际会?是文化。

19世纪的德国思想家们认为,文化是包括价值、理想和一个社会更高级的思想艺术性、道德性,它不包括技巧、技术和物质的因素,后者是文明。

这种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年代。

但也有思想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把一些原始的、一成不变的、非城市的社会,界定为文化,而把更为复杂的、发达的、城市的和动态的社会,界定为文明。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态,是文化的结晶体。

文化是文明的初级形态、原生态,只有经过提炼的固化的成分才是文明。

文化是动词,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文明是名词,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

文化的本色是什么?文化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财富,也创造文化;人是经济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主体,创造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

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人类在适应自然中形成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建设文化。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歌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先民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这种文化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曙色。

西方神话与东方神话塑造了不同的众神形象,古希腊神话、古埃及神话、古罗马神话与古代中国神话各有千秋,各成风景,构成不同的文明源流。

依山而居,择水而生,文化在定居年代里生成相对稳定的形态;游牧渔猎,南去北归,文化在迁徙岁月中发生流变与融合。

文化相对稳定,稳定中有积淀、固化,也有分化、剥落;文化需要融合,融合中有碰撞、对抗,也有裂变、嬗变,在聚与分、动与静、作与息的劳动过程中,文化得以生成和升华。

文化是思想的结晶。

黑格尔指出,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

简述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简述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1. 引言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社会、一个团体或一个个人中,被认为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最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些原则和价值观念。

它们是人们对于正确行为准则的共同认识,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石。

2.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核心价值观在一个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核心价值观可以提供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使得社会成员在行动时能够有所依据。

其次,核心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此外,核心价值观还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3. 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

这些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3.1. 富强富强是指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力的增强,同时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富强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3.2. 民主民主是指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享有平等权利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民主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人民才能真正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

文明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形成和谐共处的良好风尚。

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只有实现了真正的文明,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3.4. 和谐和谐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寻求平衡点,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和谐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和谐,社会才能更加稳定。

3.5. 自由自由是指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自由选择、自由发展和自由行动的权利。

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只有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3.6. 平等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在法律保护下享有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平等是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基础,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平等,社会才能更加公正。

五点核心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五点核心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五点核心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以下内容:引言部分将对五点核心价值观进行简要介绍。

核心价值观是指作为一个社会和个人行为准则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是人们共同追求和信奉的一种价值理念。

这五个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科学发展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我们应当坚定爱国之心,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其次,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形成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局面。

第三,社会公德是指个体对社会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一项重要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五点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本文将围绕这五个核心价值观进行详细阐述,深入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些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关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整体框架的组织方式,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2. 正文部分:2.1 第一个要点介绍第一个核心价值观,并深入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我们将重点分析该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同时,我们将提供相关案例和事例,以更好地阐述该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2 第二个要点详细介绍第二个核心价值观,并探讨其背后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说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说词

导语: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目标核心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最大梦想,也是当代中国人民最广泛的价值共识,这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条最坚实的精神纽带,一个走向复兴的——中国。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改革红利由全体人民共享。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中国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国魂]上海自贸区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发展走向富强的强大引擎•[国魂]深圳的发展是中国走向富强的有力见证•[国魂]刘金婷一家珍藏的照片见证了中国走向富强的历史性转变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塑造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着社会整体文明素质提高。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国魂]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国魂]让普通百姓同样能享受到高雅音乐的魅力•[国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目标从延安时期的“豆选”到如今遍布广大乡村的“海选”;从各地“民主恳谈会”到全国政协“双周座谈协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在一个个具体、真实、鲜活的细节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魂]两会期间来自全国的企业家就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协商•[国魂]山西榆次柏林头村每月一次的征求意见会将要举行•[国魂]曾香桂东莞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和谐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这就是热爱大自然最好的回报。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2012.06.19 00:00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汉俊字号:【大中小】当今世界,文化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

不同的语言在同一个讲坛上对话,不同的肤色在同一个舞台上翩跹。

人类的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人类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地扩张与延展,生存与毁灭的轮番上演也从来没有如此的频繁与惨烈。

是谁,支配着这个世界的风云际会?是文化。

19世纪的德国思想家们认为,文化是包括价值、理想和一个社会更高级的思想艺术性、道德性,它不包括技巧、技术和物质的因素,后者是文明。

这种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年代。

但也有思想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把一些原始的、一成不变的、非城市的社会,界定为文化,而把更为复杂的、发达的、城市的和动态的社会,界定为文明。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态,是文化的结晶体。

文化是文明的初级形态、原生态,只有经过提炼的固化的成分才是文明。

文化是动词,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文明是名词,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

文化的本色是什么?文化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财富,也创造文化;人是经济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主体,创造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

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人类在适应自然中形成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建设文化。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歌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先民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这种文化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曙色。

西方神话与东方神话塑造了不同的众神形象,古希腊神话、古埃及神话、古罗马神话与古代中国神话各有千秋,各成风景,构成不同的文明源流。

依山而居,择水而生,文化在定居年代里生成相对稳定的形态;游牧渔猎,南去北归,文化在迁徙岁月中发生流变与融合。

文化相对稳定,稳定中有积淀、固化,也有分化、剥落;文化需要融合,融合中有碰撞、对抗,也有裂变、嬗变,在聚与分、动与静、作与息的劳动过程中,文化得以生成和升华。

文化是思想的结晶。

黑格尔指出,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价值观的本色与力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武士碰到一个和尚。

武士拦住和尚,很不礼貌地说:“唉,告诉我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和尚没理他,继续往前走。

武士拔出佩剑再次拦住和尚说:“你对我这么无礼,不怕我杀了你吗?”和尚看了武士一眼,平静地回答:“阿弥陀佛,这就是地狱”。

那武士一愣。

他虽然有些粗蛮,但悟性挺高,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赶忙向和尚道歉并表示感谢。

这时候,和尚微微一笑,又说话了:“阿弥陀佛,这就是天堂”!有时候,天堂和地狱只是一念之差。

这一念是什么呢?主要是善恶之念、美丑之念。

而善于恶、美与丑是两者截然相反的价值理念。

当善和美的价值理念落户灵魂的时候,人间就会像天堂,当恶与丑的价值理念困扰人心的时候,人间就会更像地狱。

党的十八大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写进大会报告,并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究竟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它有何作用?怎样把“三个倡导”落到实处?……这些问题是本次讲座将要与大家讨论的内容。

一、价值观的本色(一)价值观是什么?它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从学术角度来看,可以说“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

通俗的解释就是:1、价值观是一种认识和判断事物的价值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对某些事物或对象发表看法,评论他们是否重要、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可取、是否真善美、是否符合我们的意愿和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对我们是否有用,等等。

我们作出这方面评价时所采用的内在的价值标尺,就是价值观。

比如,当一个过路的青年义无反顾地跳入池塘去抢救失足落水的儿童时,有人说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举动很傻;也有人说他很勇敢、很善良,也很美,值得赞扬;还有人不置可否,悄悄躲开不加评论。

三种不同的态度或对待方式,就隐含了三种不同的价值观。

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拿外在的事物、对象和行为与自己内心的价值标准作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判断。

不管他们站在哪种立场上,都运用了自己内心的个人价值观。

2、价值观是指路的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人们的行为受自己内心的价值观的指引。

著名组织行为学家罗宾斯说过:“价值观通常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通俗地说,价值观就像是指引个人和群体行动的明灯,照亮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道路;也像一架天平,是人们用以衡量某种对象、事件、人物或行为的价值是大是小、是对是错的衡器。

按照价值观的指引,当面对某种选择时,人们从内心深处就知道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知道怎样做是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

因此,从一个人所持有的价值观,我们就能对他的思想、情操、信仰和行为等做出判断,就能够知道支持他从内心做出决定的那个重要价值支点是什么,知道他信奉什么价值、采用什么样的标准。

(二)价值观的形成。

有人可能会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因素在价值观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有人可能会说,“文化即人格”,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在价值观形成中起到了支配下的作用;还有人们会把目光投向政治的、经济的或者其他因素,强调它们在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价值观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两大类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说,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家庭的、社会的和学校环境中来自父母、长辈、教师和同辈的生活影响,也有个人所获得知识积累、文化观念和思想启迪,还有来自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的思想、政策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不会只有少数几种因素在其作用。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会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不会轻易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在特定的环境下是价值观也是可以改变的,如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等,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发生。

如李连杰在马尔代夫发生的那次惨绝人寰的大海啸中遭遇,促使他重新对人生的价值进行了思考,促成了以后“壹基金”的诞生。

(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价值观紧紧地和人及其思想结合在一起,渗透在人们的言语、思想、行为和生存活动之中。

特别是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基本上是和人们的生活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平时人们不经意的日常生活都体现着某种价值理念。

1、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存习惯,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采用了小纂作为统一的字体,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在以后的民族交融中,各地人的语言也慢慢融汇了,慢慢出现和巩固了能体现中国人共同价值观的普通话和方块字。

普通话和方块字是经过历史上的方言和字体的慢慢演化而形成的,里面包含着各地人的贡献,包含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认知,因此,我们说语言文字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存习惯,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国家”二字在中国古文字中所分别蕴涵的意义,即“一个持戈的士兵守卫着一个由人口和土地构成的疆界”和“片瓦屋檐下的猪豕生活的地方”。

从“國”字的解释中,人们知道了国家有疆域,有人口,必须有士兵来守卫疆土,从而获得了一种土地和人口上的认同感,获得了对国的保卫意识和边界意识。

从“家”字的解释中,人们知道了家乃是人和家畜共同生活在一片屋檐下,使人产生一种温馨、温暖和祥和的家园感。

这种文字中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思想和传统,同时也是中国人关于国和家应该具有的基本价值观。

2、饮食服饰。

前不久,有一部反映中国各地饮食和烹调艺术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China)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很多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都被片中所介绍的中国人的烹调智慧、中国各地的美食和中国人饮食的背后所包含的生存智慧、生活经验、精湛技艺和价值观念所触动。

在中国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美食之中,有着中国人百年来流淌着的情感、思维和价值观。

饮食如此,服饰也同样如此。

旗袍、唐装、中山服;开襟、水袖、大马褂潜藏着风俗习惯与文化追求,也裹挟和包藏着价值观。

3、在建筑景观、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中同样也展示了人们的价值观。

城池、宫殿、庙宇、寺观、佛塔、民居、园林;儒家、道家、佛教;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它们与语言和饮食服饰一样,都是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某些方面作出的价值思考和价值判断的写照。

价值观是抽象的、潜在的,只要留心留意,它就在生活中,就在人们身边,并最终通过人们的言行而表现出来。

二、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代表着价值观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观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也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

通俗的解释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排序或价值选择中,排在第一位或前几位的价值。

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价值排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命、爱情和自由对任何人都是极为宝贵的核心价值,如果这些核心价值发生矛盾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核心价值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裴多菲选择了自由。

核心价值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他主编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的前言中叙说了一件事: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浏览了加纳和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经济统计数据,惊讶地发现两国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致相等,产业结构也十分相近,两国接受的经济援助水平也差不多相等。

但30年后,韩国成为一个经济小巨人,而加纳依然落后。

为什么两国有这么大的差距?原因有多种。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人珍视节俭、投资、勤奋、教育、组织和纪律等价值观,文化内蕴的价值观是韩国经济实现腾飞的重要推手。

(一)核心价值观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内在的思想力。

“思想力”简言之就是“思想的力量”。

有思想才有思想力。

思想与思想力不同,思想是人的大脑的思维及其结果。

而思想力是思想的一种功能。

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广告语: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

任何一种软实力资源,之所以能够生发出凝聚、感召与同化人心的魅力,即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能够启迪、激励人对共同价值理想的向往与追求的强大的思想力。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提出了优于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并付诸实现。

相对于以封建剥削和宗法等级为核心内容的封建主义价值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以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并力图辅之以资本主义制度加以实现。

对此,黑格尔曾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是“一次壮丽的日出。

一切能思维的生物都欢庆这个时代的来临。

”但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实质代表的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0页。

)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思想的“幽灵”才由此在欧洲徘徊最终形成一场规模浩大、绵延不绝的世界性运动并由此创造了一个崭新世界。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深刻的教训,忽视核心价值观层面的软实力建设是其深层原因之一。

(二)核心价值观内在思想力外化表现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内的文化引领力。

即在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分清是非、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团结人民群众或民族的成员为国家或民族共同的理想而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具有文化引领力:一方面是因为文化具有群体性特性。

文化总是为一群人所共同享有。

文化的群体性特性导致其对群体的个体具有约束性以至强制性,个体则对群体的共同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作用是巨大的。

比如春节要回家团聚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2011年广州有个摄影展,这个被称为如同好莱坞大片的摄影展,展示的是一个摄影记者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在广州开往各地的春运列车上拍摄的100幅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不禁让人惊叹,中国人春节团聚信念之强大。

实际上,正是春节团聚、孝敬父母、望子成龙等诸多文化理念,将中华民族各色人等凝聚在一起。

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化凝结着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蕴含的思想价值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引领功能。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坚实的思想基础,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与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理想的感召力,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指向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极强的向心力和生命力,是抵御文化分化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支撑社会主义文化的道德规范,它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道德规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