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史古镇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范文

合集下载

古镇旅游开发方案

古镇旅游开发方案

古镇旅游开发方案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古镇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古镇以其古老的历史、独特的传统文化、保存完好的建筑群和独特的风景吸引着许多游客。

为了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古镇旅游的开发方案应注重保护与传承。

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古镇的保护是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确保古镇的原始风貌得以保留。

同时,要加强对古镇建筑、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传统技艺传承得以延续。

其次,古镇旅游的开发要注重整体规划。

在进行古镇旅游开发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古镇的整体布局和环境。

合理规划古镇的道路、公共设施、景点位置以及宣传推广活动,并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同时,要注重保护古镇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游客在享受乡村风光的同时,对环境不造成破坏。

第三,古镇旅游的发展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古镇需要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服务。

这包括建设更多的旅游设施,如停车场、餐饮、住宿等,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需要培训和提升古镇的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接待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第四,古镇旅游的发展需要注意平衡。

古镇旅游虽然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但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环境破坏、文化消失等。

因此,在古镇旅游开发中,要注意平衡游客数量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避免给当地居民带来不适和负面影响。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票价和游览时间,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游客过度拥挤。

第五,古镇旅游的发展需要注重宣传推广。

良好的宣传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通过强化网络推广、举办文化活动和参加旅游展会等方式,将古镇的特色和魅力传达给更多的人。

同时,要加强与旅行社、媒体、网络平台的合作,提高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在保护与传承、整体规划、服务质量、平衡发展和宣传推广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范文3篇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范文3篇

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范文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范文精选3篇(一)[项目名称]旅游项目开发策划书[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目前该地区的旅游业还未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与当地特色和需求相结合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项目内容]1. 项目名称:根据项目目标和特色,命名为“X旅游探险项目”。

2. 项目特色:(1)自然探险: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并打造各种探险活动,如山地徒步、河流漂流、野外露营等,让游客能够体验到与众不同的自然探险体验。

(2)文化体验: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当地风味美食品尝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3. 项目规划:(1)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如游客接待中心、酒店、餐厅、交通运输等,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环境。

(2)活动开展:按照项目特色,规划和组织各类自然探险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并建立完善的活动运营管理体系。

(3)宣传推广: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计划,包括线上线下渠道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目标客户的关注和参与。

4. 项目投资:(1)预估建设投资:XXX万元。

(2)预估运营投资:XXX万元/年。

(3)投资回报预测:根据市场研究和收费模式,预计项目的回报周期为X年。

[项目实施]1. 项目组成:组建项目实施团队,包括项目经理、市场推广专家、设计师、技术人员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2. 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和特点,分阶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执行,包括前期准备、建设和运营阶段的工作。

3. 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伙伴招募工作,与当地旅行社、酒店、交通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项目的发展和运营。

4. 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旅游景区开发建议书

旅游景区开发建议书

旅游景区开发建议书尊敬的领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作为旅游业的一环,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旅游景区的开发提出建议,并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一、背景介绍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然而,有些旅游景区在开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规划不合理、设施老旧、服务水平低下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

二、发展目标1.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改善景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提高景区的品质,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2.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

3.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业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景区的开发应当注重对当地经济的促进和带动。

三、建设内容1.合理规划景区布局:根据景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合理规划景区的布局,使游客能够方便地游览和体验景区的特色。

2.提升景区的硬件设施:改善景区的交通、通信、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条件给游客。

3.优化景区的软件服务:提高景区导游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游客的解说和引导。

同时,加强景区的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4.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控制游客的数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5.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合理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实施步骤1.制定景区开发规划:根据景区的地理、文化和资源优势,制定景区开发的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优先发展方向。

2.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应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支持和引导,提供必要的投资和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景区。

3.与市场主体合作:景区开发过程中需要与景区相关企业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景区的发展。

旅游项目建议书

旅游项目建议书

旅游项目建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写信是为了向您提出一个新的旅游项目建议。

我们计划在本
地区开展一个名为“探索自然之美”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
客来到这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是因为本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包括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等等。

这些自然景观不
仅美丽壮观,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
展这个项目,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来到这里,欣赏这些美丽的自然
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具体的项目内容包括,组织登山活动,让游客有机会登上本地
区最高的山峰,俯瞰整个地区的壮丽景色;举办徒步旅行,让游客
可以在森林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开展河流漂流活动,让游客可以在清澈的河水中畅游,体验水上乐趣;还可以组织露营
活动,让游客可以在大自然中露营,感受大自然的原始之美。

我们相信,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
到这里,增加当地旅游业的收入,还可以提升本地区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让这个项目尽快得以实施。

最后,我们真诚地希望您能够审慎考虑我们的建议,并给予支持。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个项目一定会取得成功,为本地区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谢谢!
此致。

敬礼。

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五篇材料)

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五篇材料)

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五篇材料)第一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XX漂流项目开发建议书一、基本情况XX位于岳西店前镇境内,在中华禅宗佛教第一山——司空山下。

XX长约5公里,河面宽达800米以上,且河道较直,水流量大,两岸风光秀丽,视野开阔。

二、XX历史背景1954年以前,XX是重要的水运航道,竹筏长年运行,上至马过水,下至石牌、安庆,专为店前街商家运输,沿河有许多古渡口,名人碑刻,至今依然存在。

三、项目开发有利条件(1)该项目交通便利,上游在店前镇区边,四级柏油路从边而过,下车后即可登筏漂游,下游同样在公路旁,司空山——太湖花亭湖,风景区的旅游线路沿河而建,十分方便。

(2)沿途风景迷人,经过千亩桑园基地,店前农家乐山庄和百亩桃园、梨园。

四、投入概算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利交通条件,只需投入150多万元便可开发,且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

投资主要添置竹筏、救生等设施。

五、市场前景该项目投入小,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明显,开发潜力大,是商家投资的最佳项目。

六、效益分析该项目在中华禅宗第一山下,在风景秀丽的花亭湖的上游,近几年来,海内外游客不断来此观光拜佛,香客不绝,根据近几年来到店前旅游的人统计,项目建成后每年约2万人次,来此漂流游玩。

(1)门票收入 2万人次×30元/次=60万元(2)服务及餐业收入20万元(3)年收入合计 80万元(4)管理费 80万元×3%=2.4万元(5)利税 80万元×5%=4.0万元(6)年纯收入 80-2.4-4=73.6万元第二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XX漂流项目开发建议书一、基本情况XX位于岳西店前镇境内,在中华禅宗佛教第一山——司空山下。

XX长约5公里,河面宽达800米以上,且河道较直,水流量大,两岸风光秀丽,视野开阔。

二、XX历史背景1954年以前,XX是重要的水运航道,竹筏长年运行,上至马过水,下至石牌、安庆,专为店前街商家运输,沿河有许多古渡口,名人碑刻,至今依然存在。

关于旅游的项目建议书

关于旅游的项目建议书

关于旅游的项目建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感谢各位对我们旅游项目的重视和支持。

在这里,我代表整个项目团队向大家提出关于旅游的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旅游项目建议,旨在为游客提供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二、项目概述我们的旅游项目以深度游为主题,通过践行生态保护理念,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项目中心是一个位于山区的生态园区,包括观光、休闲、文化交流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元素。

同时,我们将提供特色餐饮和民宿服务,让游客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地道的当地文化。

三、项目优势1.自然环境优势:该地区山清水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2.文化底蕴优势:当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习俗,可以为游客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

3.团队能力优势:我们汇集了一支由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包括旅游规划、项目运营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能够保证项目的高质量运营。

4.市场需求: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目前市场上对于深度旅游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我们的项目填补了这一空白。

四、项目实施1.市场推广: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推广我们的旅游项目,包括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与旅行社合作等。

2.设施建设:我们将投资建设观光设施、文化展现区、休闲娱乐区等,确保游客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

3.人员培训:我们将培训员工提升专业素养,包括导游培训、服务态度培养等,以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开展这个旅游项目,预计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2.社会效益:这个项目将推动当地文化传承和保护,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维护,增加社会和谐稳定度。

六、项目实施计划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并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旅游项目建议书

旅游项目建议书

旅游项目建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谨向您提出一项旅游项目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认可。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旅游的品质和
体验。

因此,我建议我们开展一项新的旅游项目,以满足人们对于
独特、丰富的旅游体验的需求。

首先,我建议我们开发一些特色旅游线路,包括文化、自然、
历史等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

这些线路可以涵盖不同的地域和景点,让游客可以在短时间内领略到当地的特色和魅力。

其次,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特色旅游活动,如民俗体验、手工艺
制作、当地美食品尝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
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加旅游的趣味和吸引力。

最后,我建议我们在推广和营销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渠道
和手段向更多的游客宣传我们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
中。

总的来说,我相信这项旅游项目将会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让这个项目尽快得以实施。

谢谢!。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策划书3篇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策划书3篇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策划书3篇篇一《旅游景区项目建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旅游景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本策划书旨在提出一系列创新的项目建议,旨在打造一个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旅游景区。

二、项目目标1. 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创意1. 引入主题公园概念,打造特色主题景区根据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如“童话世界”、“历史文化园”等,让游客在景区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主题文化的魅力。

2. 开发特色旅游项目(1)建设高空玻璃栈道,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刺激和惊险。

(2)推出民俗文化表演,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3)开展亲子互动游戏,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合作与周边的酒店、餐厅、购物场所等进行合作,推出联票或套餐,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4.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游客体验(1)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游客在景区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生动的旅游体验。

(2)利用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导航和讲解服务。

四、项目实施1. 市场调研与分析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市场趋势,为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提供依据。

2. 项目规划与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和分析的结果,进行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确保项目的创意和可行性。

3. 项目建设与运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进行施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项目评估与调整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游客的反馈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的内容和运营策略,以确保项目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背景一、XXX概况XX地处XX省西南部,XX市西北部,位于北纬24°13′~25°02′,东经99°31′~100°13′。

东与大理州巍山、南涧县相连,南与云县毗邻,西与永德县交界,北与昌宁县接壤。

县城距省会昆明520公里,距临沧市驻地103公里。

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总面积33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

境内最高海拔3098.7米,最低海拔919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有雨热同季和干凉同季的特点。

全县辖13个乡镇、183个行政村、4个社区,常驻人口46万人,一直世居着彝、苗、白、回、佤、傣、畲、布朗、傈僳、拉祜等二十三种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9%。

各民族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风情民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审美观及特有的自然、古朴、豪放的性格。

至今仍保存着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传统的劳作方式。

XXX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世界滇红”之乡、“滇红”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悠深古远、闻名海内外。

全国第二大水电站——小湾电站位于凤庆县和南涧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

小湾电站的建成,自然形成了澜沧江百里长湖生态旅游观光带,世界目前最高的双曲拱坝更是引人瞩目,鲁史古镇就矗立在澜沧江伴,与小湾电站遥相呼应,与凤山A级旅游景区、滇西第二大孔庙、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万祥寺、莲净庵、石洞寺、云岩双阁、似人似物的巨石奇景、红龟山文笔塔、燕子岩瀑布群、灵应山寺、琼岳大寺遗址、大兴温泉、观音阁、百里长湖生态旅游区、“三宫仙洞”、“玉砚塔”、“尖山寺”,四十八道河原始森林公园及澜沧江、黑惠江自然风光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线。

护国大将军(护国之神)赵又新、明代户部上书龚彝、著名翻译家罗稷南、清代书法家罗筱池等历史名人出身于凤庆和鲁史古镇,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古镇旅游品茶,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曾到古镇考察和指导种植、研制优质滇红茶,并在凤庆建茶厂。

二、古镇概况鲁史古镇距凤庆县城80公里,距澜沧江百里长湖,亚洲深水高桥40公里,古镇座南朝北,依山而建,由“三街七巷一广场”构成,三街七巷以四方街为集镇中心,古建筑主要以“四合五天井”的四合院和“三房一照壁”的三合院建筑风格构成,古镇现有居民住户624户,三街七巷沿街面居住138户,历史保留下来的大户遗址七处,分别是骆家大院、甘家大院、宗家大院、李家大院,字家大院,张家大院,乐家大院,七家大院的牌匾保存完好,三街七巷的四合院、三合院、青瓦、古道、小巷、人家等古镇风貌及规模依旧。

第二章项目优势一、人文优势护国大将军、又称护国之神的赵又新、明代户部上书龚彝、著名翻译家罗稷南、清代书法家罗筱池等历史名人出身于鲁史古2镇,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1693年曾到鲁史古镇旅游,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曾到古镇考察和指导种植、研制优质滇红茶,并在凤庆建茶厂。

目前,鉴于古镇的保存完整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前来旅游、拍摄影视、采风的人较多,有利于旅游的进一步开发。

二、区位优势鲁史古镇与澜沧江百里长湖,亚洲深水高桥、诗礼乡古墨村特色乡村、小湾电站大坝、小湾电站观景台、石洞寺、文笔塔、文昌宫、凤庆孔庙、香竹箐古茶树、小湾电站、四十八道河、黄草坝、干沙坝等县内旅游线路相连,与旅游城市大理接壤。

本地气候宜游,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7-28℃,历史记载的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8℃,宜游期长。

目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项目建成后,可贯通大理、迪庆、保山、东南亚旅游线路,并起到桥梁作用。

三、自然环境优势本项目区植被资源丰富,主要植被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和人工培育核桃、茶叶林。

自然灾害对本旅游区不构成制约性影响。

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中共凤庆县委、凤庆县人民政府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鲁史古镇旅游项目的提出,就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突出—3—地方特色。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凤庆人民脱贫致富,以及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重大举措,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凤庆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经济属农业型的结构,虽说近几年县委、政府尽了最大努力重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山区大、土地贫瘠等诸多原因,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仍是十分有限。

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旅游业,将为凤庆提供新的产业支柱。

(二)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当前,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尚、健康、高雅舒适、多层次、多内涵的休闲与旅游正成为一种时代气息,回归大自然、了解历史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三)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需要凤庆的发展仅仅依赖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利用、不开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大众消费的旅游区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二)项目的基础牢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风险系数小。

与其它的旅游专线不远,客源充足,用作公务接待、避暑、度假的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其电力、水资源和通讯生活设施为项目开发提供保障。

(三)与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

追求文明、向往高品位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这样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从市场经济发展上来讲,项目的开发克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只要抢得市场先机,一定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腾飞。

综上所述,只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正确开发有效资源,它将成为投资见效快、风险系数小、可持续发展的好远景项目。

第四章主要景点地处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东北部的鲁史,原称阿鲁司,系历史上土著民族语演化而来。

鲁史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有名的历史古镇。

明万历二十六年在此设“阿鲁司巡检”,辟为街场。

民国2年(1913)设区团,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于澜沧江北的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

交通便利,过往鲁史马帮商旅与日俱增,鲁史成为顺宁通省驿道和茶马古道上澜沧江、黑惠江之间的重要驿站。

—5—鲁史古镇是滇西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从总体上看,街场的布局及民宅的建设风格都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特点。

同时,鲁史古镇地处茶马古道要塞,历史悠久,南来北往的人到此定居经商,街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形成了“三街七巷一广场”的集众家之长的独具一格的格局。

以四方街为集镇经纬线的中心点,呈圆状分布。

民宅建筑主要以仿效北方四合院和江浙风格的三合院为主,一楼一底三格三厦屋面,泥瓦封火墙。

四合院有花园,三合院有花台,并绘有壁画、诗句、对联,求其家宅方圆,藏风聚气,暖和兴旺。

同时,民居建筑模式受到大理白族文化的影响,也兼具南诏风格的建筑群落。

走出凤庆县城,一路向北,在郁郁葱葱的山脉间绕行,这其间,中途将越过澜沧江。

80公里的里程,沥青路面,两个小时后,脚下踩着的已是鲁史的土地。

1693年,徐霞客用他的文字记下了自己的游踪:蹑冈头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阿禄司。

这里的“阿禄司”即为“阿鲁史”,后史书文字记载中简称“鲁史”至今。

鲁史古驿道开辟于1328年,清乾隆26年(1761年),澜沧江青龙桥建成,商旅与日俱增,鲁史成为顺宁通省驿道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住宿驿站,在这近7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不知有多少马帮来来往往,由北到南运进丝绸,运进百货,运进中原的文化,又从南到北运出茶叶,运出药材和山风野俗。

其商品贸易的发达,使人们又赋予了它凤庆“小上海”的美誉,外地商人在此集结,休集马队,当地人则从获利中支出,修建起一幢幢繁6复的宅院民居。

历史的积淀使这座被重重大山围住的僻远小镇,具有了一种异于其他古镇的神韵。

南来北往的马帮穿梭于鲁史的盛景已然遥远,只留下楼梯街这深凹的蹄印。

内有大江之险,南北有大江之隔,鲁史直到1958年还没有一寸公路,内外运输全靠驿道马帮,马帮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现虽已通公路,但村寨之间,仍有马帮往来,四方街上,依旧能听到叮叮当当马帮过往的铃音。

像历史残存的一个切片,鲁史就这样孑然遗留在群山的背面。

楼梯街的深凹蹄印、四方街的斑驳戏楼、繁复雕花的老宅、在树荫下聊天的老人们,演绎着时光倒流的往事,它的存在,给了我们一个怀旧的据点。

鲁史至今保存着临沧最古老、最好的民居与建筑群。

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庭院格局,层次富于变化,房向大多坐南朝北,屋顶多用青瓦铺盖。

古镇的楼房浑然一体,均呈青灰色,随山峦起伏而高低错落。

全镇以四方街为中心放射,有时能看到细密的台阶在楼房之间的逶迤,又如蜿蜒的天梯从天而降,这座古镇清幽静谧,弥漫着神秘的旧时代的暗香。

这种清幽之气发自一幢幢普通的古老居宅中的木雕木刻线条之间,发自一条条幽静绵长曲折的石板路之间。

老屋的外墙全是岁月浸润的痕迹,上面的裂缝与雨痕,使每一面墙都呈现出不同的写意。

时日交织的农家小院,墙面在岁月的熏染下暗淡,深深浅浅的苔印晕染出不同的效果,任你站在哪个角度端详,眼中尽是饱经沧桑的墙垣。

全镇的房屋大都堂上有匾,门旁有联,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一览无余。

—7—宅院里,鲁史人家长里短的市井生活,零碎而可亲。

好地方是值得慢慢逛的,一直走,走到一个宽敞的广场,这是当年整个江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四方街。

东边一道门楼透着戒备森严,这是衙门,上下两层,都是木制的门窗。

南墙外,黄灿灿的炮长花缀满墙面。

遛跶到北边的戏楼,简陋的房檐门窗让人难以想像这儿曾有过的热闹。

空留一副躯壳的戏楼,已被久远岁月抹去,藏在风尘里,留些残垣断壁,供人想像而已。

顺着南面的石阶慢慢向上攀爬,是安静的文魁阁。

没有人,但可以从头顶缭绕不绝的香火及塑像前新鲜的供品,看出这间庙宇的昌盛。

由于历代名人辈出,鲁史人重视教育,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

往西走,是原鸡足山高僧永明和尚筹建的兴隆寺遗址,如今尚存正殿、配殿,其形制色泽,让人欢喜,只物是人非了。

那里枝叶如盖,人坐那儿,山风袭来,身凉了下来。

和树下歇凉的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说些鲁史的过往,竟不想走了。

回程,往下走,来到大水井旁,和那些前来担水的居民打声招呼。

大水井被镇上的人常年祭祀着,他们认为只有侍奉好井神,才能让这井水一直源源不断地流着。

鲁史就是这样,宗教与生活极好地融合在一起。

他们并不认为宗教是一种虚妄,并借助信仰规避了被现代文明驯化的命运。

大水井滋润鲁史千百年,鲁史仍能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安详与宁静,在这里,做豆腐、熬酱油、手工榨油、印甲马、刺绣等鲁史人依旧坚持着古老的手工制作方式,日复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