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练丨中考语文词语辨析类真题汇编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三 词语辨析---解题指导、过关演练、答案解析(题201-题220)

中考语文:专题三  词语辨析---解题指导、过关演练、答案解析(题201-题220)

中考语文专题三词语辨析(题201-题220)解题指要中考对近义词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其形式主要是填空题和选择题。

近义词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意义相近、部分语素相同,比如“逐步”和“逐渐”。

这一类中还有一种特殊现象,即同音近义词,例如“化装”和“化妆”。

二是意义相近而语素完全不同,比如"把戏"与“伎俩"。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下面分别从词语的具体意义、附带色彩、语法功能,以及词语所处的语境四个方面对近义词的辨析方法作一个简要的归纳。

一、从具体意义方面辨析1.词义的范围不同这一般是同义的名词表现出的一种细微差别。

语义相近的词语,就意义所表达的范围而言,有的较大,有的较小,彼此的意义范围有交叉。

因此,使用的时候须注意意义范围的大小,以免大词小用或者小词大用。

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所指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再如“事情”“事件”“事故”,“事情”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事故”则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意义范围最小。

另外,词义范围的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或抽象概念,有的词则指事物的个体或具体概念,前者一般不可数,后者则往往可数。

如“人口”与“人”,“书籍”与“书”,“想头”与“想法”等。

2.词的语义轻重不同这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

语义相近的词语,往往语气有轻有重,意思有深有浅。

如“损坏”“破坏”“毁坏”,三者都表示因为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义要轻,程度要小,而“破坏”“毁坏”则层次升级,程度加重。

“他损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三者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

再如“请求”“恳求”,“轻视”“蔑视”,“失望”“绝望”等词语在语义的轻重上也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使用时得细细斟酌。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库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库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库1. 请根据以下词语,判断它们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聪明、智慧、智力、智能。

2. 请分析“实在”和“实在在”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3. 请解释“的确”和“的确是”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4. 请判断“其实”和“实际上”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5. 请分析“但是”和“然而”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6. 请解释“而且”和“并且”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7. 请判断“不但”和“不仅”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8. 请分析“因为”和“由于”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9. 请解释“所以”和“因此”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10. 请判断“如果”和“假设”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11. 请分析“尽管”和“虽然”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12. 请解释“然而”和“但是”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13. 请判断“只要”和“只要只要”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14. 请分析“不但”和“不仅”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15. 请解释“因为”和“由于”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16. 请判断“所以”和“因此”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17. 请分析“如果”和“假设”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18. 请解释“尽管”和“虽然”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19. 请判断“然而”和“但是”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20. 请分析“只要”和“只要只要”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21. 请解释“不但”和“不仅”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22. 请判断“因为”和“由于”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

23. 请分析“所以”和“因此”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24. 请解释“如果”和“假设”这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用法。

2023年中考语文成语辨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成语辨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成语辨析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探索浩瀚的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B.40余年改革开放,深圳从边陲小镇变为国际大都市,开荒精神是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最深刻的人文印记。

C.现如今,在利益的驱使下,骗子殚精竭虑,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变化,电信网络诈骗版本不断“升级”。

D.纪录片《南京之殇》,为人们再次审视那场人类文明史上惨绝人寰的浩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A.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B.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半岛核问题延宕几十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对此应有理性预期。

D.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天经地义。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同学的作文以别有用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获得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B.刑罚可以阻止罪犯再次侵害公民,刑罚的威慑力能够告诫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C.现代瓷器艺术品的造假技术可谓无与伦比,令许多投资者步步惊心。

D.路政部门在管理窨井盖时,要多一些细节上的吹毛求疵,多一些人性化举措。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战友们接连出现的高原反应,让专注于高原医疗研究的年轻军医吴天一忧心忡忡。

B.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个食品企业,其食品生产的卫生状况让人张目结舌。

C.赛前的落选事件将老将王明娟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她住压力最终夺得女举金牌。

D.事件在网络传播,当事人声誉受损却鲜为人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舆论的中心。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匪徒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他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B.现在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手段只高明,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九年级词语辨析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词语辨析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词语辨析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他一点也不(简单/简易)。

正确答案:简单。

2. 下列词语中,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重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正确答案:重要。

3. 下列词语中,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出发时,他(错误/弄错)了出发时间。

正确答案:弄错。

4. 下列词语中,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那位老师经验(丰富/广泛),教学水平非常高。

正确答案:丰富。

5. 下列词语中,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他从不(回避/逃避)自己的责任。

正确答案:回避。

二、填空题1. 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关注)在于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关键。

2. 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他对这个议题的态度非常(积极/主动)。

正确答案:积极。

3. 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对于这个事情,他毫不(在乎/在意)。

正确答案:在乎。

4. 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这个问题我已经(明白/懂得)了,不需要再解释。

正确答案:懂得。

5. 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是: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果/结果)。

正确答案:成果。

三、简答题1. 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并造句:(1)刺激与鼓励刺激:激发动力,促使进步。

例如:这场比赛的失败刺激了他更加努力训练。

鼓励:给予支持和勇气。

例如:老师的鼓励使得他敢于尝试新的挑战。

(2)困难与挑战困难:不容易解决或完成的问题或情况。

例如:学习困难并不意味着无法克服。

挑战:一种需要努力和勇气去应对的任务或情况。

例如:参加比赛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解释以下词语的异同之处:(1)准确与精确相同之处:都表示准确、精确度高。

不同之处:用法上稍有差别,"准确"更常用于形容结果或判断的正确程度,"精确"更常用于形容数据或测量的精确程度。

例如:"他的回答非常准确"vs "这个仪器的测量结果非常精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词义辨析类选择题专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词义辨析类选择题专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突破:词义辨析类选择题专练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在冬天的森林中,荒野向我展示了的力量。

面对这种暴风雪,我才意识到自己过于而单薄,并不具备对抗这一切的能力。

这就是贪婪的结果,对自然缺少敬畏的人类终要为自己的付出代价。

A.可怕脆弱无知B.可怕软弱无知C.强大软弱大胆D.强大脆弱大胆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

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为了减少这种浪费,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曾采取过很多措施,但这种大吃大喝的“”,屡禁不止,可见,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能够遏制浪费的有力,才能减少浪费。

A.警训给予剩宴保证B.教训给予盛宴保障C.警训赋予剩宴保障D.教训赋予盛宴保证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疫情防控阶段的线上学习,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自律,高质量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面对每一节课,我们都不能________,应该是以________的诚恳态度对待,否则,疫情结束回到校园,成绩一泻千里真的不是________。

A.不以为然不胜其烦骇人听闻B.不以为意不厌其烦耸人听闻C.不以为意不厌其烦骇人听闻D.不以为然不胜其烦耸人听闻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正确的一组是()(1)今天早晨,我看到学校的公告栏里贴了一张寻物。

(2)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细细消化。

(3)三峡水库蓄水后,人们看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

(4)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我们珍惜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A.启示品尝景观激励B.启事咀嚼景观激发C.启事品尝景致激发D.启示咀嚼景致激励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站在长沙音乐厅旁,我们便可以领略到湘江和浏阳河二水汇合..的壮观。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库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库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库1.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轻视B. 轻视C. 轻视D. 轻视句子:小明轻视()别人,总以为自己是最棒的。

2.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推崇B. 轻视C. 敬重句子:小明推崇()科学家,立志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3.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容忍B. 宽容C. 忍受D. 忍受句子:小明宽容()别人的缺点,从不斤斤计较。

4.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寂静B. 寂静D. 寂静句子:夜晚,村庄里一片寂静()。

5.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平静B. 平静C. 平静D. 平静句子:湖面平静(),倒映着蓝天白云。

6.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坦白C. 坦白D. 坦白句子:小明犯了错误,坦白()地承认了。

7.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危险B. 危险C. 危险D. 危险句子: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得非常危险()。

8.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B. 险恶C. 险恶D. 险恶句子:这个地区地形险恶(),交通不便。

9.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险恶B. 险恶C. 险恶D. 险恶句子:这个地区地形险恶(),交通不便。

10.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险恶B. 险恶C. 险恶D. 险恶句子:这个地区地形险恶(),交通不便。

11.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险恶B. 险恶C. 险恶D. 险恶句子:这个地区地形险恶(),交通不便。

12.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A. 险恶B. 险恶C. 险恶D. 险恶句子:这个地区地形险恶(),交通不便。

13. 请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目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目

中考语文词语辨析题目篇一:中考语文词语使用辨析复习专题训练上传中考语文词语使用辨析复习专题训练上传: 陈菲更新时间:2012-5-21 20:16:59九年级词语使用辨析复习1.下列句中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充分表现出设计者真是巧妙绝伦。

b.她的强聒不舍使大伙都很反感,最后只好用手堵住耳朵,公开表示厌烦。

c.这孩子确有绘画天赋,但玉不琢,不成器,还得要内行指导,从基本功练起。

d.磨刀不误砍柴工,考试之前要多补充睡眠,不要一味熬夜复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a、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b、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c、对于俄罗斯“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销声匿迹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d、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留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3、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近年来,我们与大自然这个朋友的关系日益恶化。

罪恶的黑手一次次戕害着与我们休戚与共的大自然,无穷的索取让原本美丽的家园变得伤痕累累。

b、他之所以拿这些问题说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c、他们两人都很健谈,海阔天空,聊起来没个完。

d、有经验的羚羊的跳跃能力要比年轻的羚羊的跳跃能力略逊一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了杀身之祸。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骛八极,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沁园春雪》中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十几天的追踪调查,原本扑朔迷离的案件现在终于水落石出。

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轮复习:词义理解与辨析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中考对于考生的语文词汇基础要求非常重要,其中包括词义理解和辨析。

这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必考的内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下面是一些词义理解和辨析的专项练习题,供考生练习和巩固。

一、辨析词义1. 他的书法有神韵,字里行间透着他深深的_______。

a. 爱意b. 忧伤c. 意境d. 味道答案:c解析:神韵是指一种特有的感觉,常指艺术作品中表现的独特精神气息。

意境强调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它所营造的氛围和感觉;而爱意、忧伤等则与这个句子的语境不符。

味道指口感、气味等,也与这个句子无关。

2. 我后来才知道,他那种不肯屈服的_______,是无法改变的性格。

a. 保守b. 固执c. 倔强d. 自卑答案:b解析:不屈服的性格特点为节操、不服输,意味着坚定的信念和观念。

而“保守”更多地体现为思想观念上的偏保守;“倔强”着重单纯表现一个人脾气蛮横,抗拒改变;“自卑”则与这个句子的意境无关。

3. 他的小说充满了深深的_______,读来让人心灵与情感都受到了触动。

a. 情感b. 爱恨c. 观念d. 思考答案:a解析:题意中提到了“触动”,提示读者应该选择一个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词语。

而“爱恨”更多的是情感的极端,体现了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情感;“观念”与情感无关;“思考”虽然与情感有密切联系,但不符合题意。

4. 他的演讲语言生动,不仅富有_______,而且蕴含着那种无形的影响力。

a. 艺术b. 韵味c. 故事d. 生气答案:b解析:生动并富有韵味的语言会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而“艺术”听起来过于自我标榜;“故事”和“生气”则与语言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5. 这个题目的意思很简单,只要稍微_______一下就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

a. 阅读b. 查看c. 看一眼d. 思考答案:b解析:稍微查看一下就能够得出答案,而“阅读”、“看一眼”只是强调一下例句而已,不是很精准;“思考”则表明了太过复杂和困难,与句意不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周一练中考语文词语辨析类真题汇编
1. 2020·连云港卷
下列各句中标红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B.连云港籍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阔大开展,气韵沉雄,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间风云变幻的百年秘史,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C.着眼薄弱环节,注重查遗补漏,我市完善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未雨绸缪打响城市防汛战,确保港城安全度过汛期。

D.麦收时节,我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2. 2020·常州卷
下列选项括号内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五一假期,万达广场终于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客流高峰,商场里生意兴隆,人满为患。

(“万达广场”“生意兴隆”结构相同;“人满为患”表示人多,贬义词褒用)
B.她会爬树,一扯一扯的,跟猴子似的,爬得飞快。

(“扯”“爬”是动词,准确生动;“跟猴子似的”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
C.开学前一天,市教育局有关领导一行三人莅临我校,视察开学工作准备情况。

(“莅临”是敬词,此处表达得体)
D.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公民个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

(这是一个单句,缺宾语的中心语)
3.2020·南通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江海大地,人文荟萃。

五千年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中国近代第一城在这里崛起。

今天,江海儿女正用智慧和汗水,绘就南通发展的绚丽篇章。

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南通青年更
应 A (勇立潮头/锐不可当)、奋发有为,与家乡共成长,用奋斗与担当写下最美的青春诗行!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

4. 2020·泰州卷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解说:本句中标红的词都是代词。

B.报纸杂志雄伟壮丽表扬与鼓励
解说:这三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解说:本句中标红的成语使用正确。

D.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解说:本句没有语病。

5. 2020·无锡卷
下列句子中标红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到节假日,朝阳市场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B. 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C. 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它矗立在蓝天下,晶莹夺目。

D.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6.2020·扬州卷
【老师寄语】
你们中间若有人坐着轿子、吹着和煦的风去过千座山,看过千种风景,这样的学生我不欣赏:没有一座山是他真正认识的,千种风景也会①。

我欣赏这样的学生;他在登山时流过汗,②,这就胜过你们对千种风景的一知半解。

我说的山,是指你被荆棘伤过、在山路上跌倒过,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风nà喊的山。

(1)给标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煦()nà喊()
(2)横线①处填入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
B.刻骨铭心
C.转瞬即逝
D.根深蒂固
(3)横线②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便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
B.即便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
C.如果只看过一种风景,他也做好了去登所有山的准备
D.如果只登过一座山,他也做好了去了解所有风景的准备
(4)以下直接解释“老师寄语”含义的一项是()
A.要想欣赏最美的风景,就要去攀登最高最险的山。

B.享乐是进取的敌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甘于寂寞。

C.“学则须疑”,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怀疑,善于质疑。

D.只有亲身实践,历经磨砺,才能体验收获真知的快乐。

参考答案
1.D(“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对象错误。


2.A(A项中“万达广场”是偏正短语,“生意兴隆”是主谓短语,结构不相同。

“人满为患”是贬义词,强调人多的坏处,此处错用为表示人很多)
3.勇立潮头(根据前文“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可以看出此处“勇立潮头”更适合语境。


4.D(修饰语的顺序不当,应该为:这是一件妈妈从北京买来珍贵的礼物。


5.B(“身临其境”是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不符语境,用“设身处地”更恰当。


6.(1)hé 呐
(2)A
(3)B
(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