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排序

合集下载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

说明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说明性文章,完成各题。

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重现人间马思嘉①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贺兰山东麓古代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贺兰山苏峪口生态保护区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大量闪着神秘光泽的细白瓷碎片,以及部分从流沙中浮现的窑炉遗迹。

②a据调查,瓷窑遗址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13处窑炉。

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围绕1号和2号窑炉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开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出土大量精细白瓷产品和各类窑具,并在窑场周围发现开采瓷土、石英、煤、石灰等制瓷原料与燃料的矿坑。

③专家介绍,两座残高逾两米的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历经千年风雨,保存完好的风道、火膛、窑室、烟囱等遗迹揭示了当时高超的窑炉建制。

b作坊遗迹还包括瓷土粉碎、贮存、拉坯、上釉、晾坯等痕迹,反映了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④今年2月15日,c国家文物局将这一考古新发现作为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

2月22日,宁夏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据考古专家推断,这一窑址始建于西夏早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⑤d苏峪口瓷窑址项目负责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朱存世说,窑址废弃后就被山上流沙掩埋,后期人类破坏极小,因此是全国瓷窑址作坊遗迹保存最好的窑场之一。

(选自《半月谈》2023年第8期,有改动)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发掘苏峪口瓷窑完整作坊遗迹的时间是2017年。

B.现已发掘的两座马蹄形半倒焰馒头窑高两米,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C.考古专家认为,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建于西夏早期,是国内最早的西夏瓷窑址。

《中考语文》专题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

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 B.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C.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 D.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3.填在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项是()—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1)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2)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3)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1)(3)(4)(2) B.(2)(1)(4)(3)C.(2)(4)(3)(1) D.(3)(1)(4)(2)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

B.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一提起电影明星赵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那双扑朔迷离....的大眼睛。

D.纪录片《汉江一桥》,精美的画面与地道的襄阳话相得益彰....,情趣横生。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句子排序、衔接与句式变换(含答案)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句子排序、衔接与句式变换(含答案)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06:句子排序、衔接与句式变换4. (2018•益阳市中考)将下面的四句话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为了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大师往往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直接的揭露,;;。

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

①最聪明的读者还要进一步联想其他类似作品的情况,体悟其奥秘②一般的读者觉得有意思,但是没有动脑筋③粗心的读者迷迷糊糊地放过去了④真正细心的读者却感到了这里有名堂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④②①③5. (2018•梧州市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

A.②①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6. (2018•铜仁市中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③②⑥⑤C.④①③②⑧⑤D.④③②①⑥⑤5.(2018•柳州市中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谈到桔梗花,朝鲜族人民对其特别有感情①我国的很多地方用桔梗花制作腌菜,颇具风味,并深得人们的喜爱。

②在中医的眼里,桔梗花还是一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

四川省18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排序和连贯

四川省18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排序和连贯

四川省18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排序和连贯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①③⑤②④B.⑤②④③①C.②④③⑤①D.⑤③①④②【答案】8.B【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的能力,这种题型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还是能够快速锁定正确选项的,即节省时间,又能保证准确。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休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排列句子,语感检验。

此题可秒杀答案为B,首句是⑤论题---尾句是①论点。

快速扫描五个句子,很明显是议论性文字,论题是:让中国优秀传統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中心论点是:“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②④是举例论证;③①是对比论证。

⑤是总起句,也是本段文字的论题,放第一位,排除AC。

①为总结性的句子,是中心论点,点明了怎样オ能使中国优秀传統文化融入音乐创作,故应放在最后,排除D。

故选:B【考点解析】语句排序快速解题技巧语句排序快速解题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有这样的一类题目——语句排序,虽说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大部分考生认为这类题型耗时长而且正确率很低,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语句排序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语句排序,语句排序即一个文段以句子为基础进行打乱并标有数字序号,让考生重新排列恢复原文顺序。

其次我们要掌握很重要的解题技巧:一、结合选项,确定开头我们要结合选项,关注首句,排除不适合做首句的选项。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

“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B【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专题04 语句衔接与排序(解析版)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4 语句衔接与排序(解析版)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语句衔接与排序(解析版)1.【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语言文字的错误看起来无伤大雅,实际上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不能马虎。

________。

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等等,无不启示我们,对语言文字应该保持应有的敬畏和认真。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B.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C.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D.今人在这方面不如古人【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通读整个语段可知,C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中的“在这方面”,指的是上文“既关系到民族语文的纯正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句中的“向古人学习”引出下文“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和韩愈‘推敲’用字的故事”和“吕不韦‘悬书城头改一字赏千金’的典故”,即C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选C。

2.【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

要实现劳动育人目标,就要上好每一节劳动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②好的劳动课注重实践,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③一堂好的劳动课,还要注重教育效果④上好劳动课,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⑤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A.②③①④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③①⑤②D.②①③⑤④【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衔接排序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衔接排序
5.C
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2020·重庆中考A卷)4.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解答】这个语段主要阐述的是诚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从人际关系来看,诚信是人和人在社会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道德品质”,接下来“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处的基础,其关键就在于诚实守信”指出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关键,然后“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进行总体概括,“待人真诚,言而有信的个性品质导致人际吸引……”从正面论述讲诚信的意义,“而自私自利、虚伪狡诈……”从反面来论述不讲诚信的危害。可见,这句话放在C处恰当。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因为 ②所以 B.①如果 ②就
C.①不是 ②而是 D.①不仅 ②更
(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5.(1)D(2分)
(2)示例一: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示例二: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④①③②
新型冠状病毒
(2020·贵州黔东南州中考)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解析版)

专题04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1.(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小华同学对“海晏精神”的解说词,按要求完成任务。

海晏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无数先烈隐姓埋名来到这里,只为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的那惊天一爆。

现如今,原子城纪念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地下指挥中心、二分厂、爆轰试验场等红色旅游景点,提醒后人牢记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勿忘那些鞠躬尽瘁的先烈,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班级准备为“红色青海”主题研学活动挑选标语,请你选出更合适的一条()A.悟海晏精神·惜今日美好B.走和谐之路·创海晏名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标语拟写。

A.标语应该切合解说词的内容。

根据“海晏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现如今,原子城纪念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地下指挥中心、二分厂、爆轰试验场等红色旅游景点,提醒后人牢记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勿忘那些鞠躬尽瘁的先烈,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可知,解说词主要体现的是感受海晏精神,珍惜现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比较选项,A项标语“悟海晏精神·惜今日美好”更切合;故选A。

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学校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邀请了一位校外专家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

听完报告,同学们纷纷与专家交流。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您讲得很有趣,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

期待您再次光临!B.您有今天的成就,定与家父家母当年的教导分不开。

您一定要再来!C.您的讲座很精彩,让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期待您再次光临!D.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

您一定要再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带有居高临下的评价类语气,没有尊敬的语气,不合适;B.“家父家母”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是谦辞,用在此处不合适;D.“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此处是专家做报告,聆听的应该是学生,故表达不合适;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