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深圳数学初三上册章节

深圳初三上册科学章节内容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第2节酸的性质
第3节碱的性质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第5节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变化和存在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的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3节常见的材料
第4节材料的发展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第3节认识简单的机械
第4节动能和势能
第5节物体的内能
第6节电能的利用
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
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
第1节食物与摄食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能量的获得
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深圳初三上册数学章节
第一章证明
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证明
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2
3
4
5
6
出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生: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教师指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师: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演示实验1: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问: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有
7
8
9
10
11
12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2 个
13
14
15
问题:根据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科学探索者中的一副图:
介绍:绣球花是一种天然指示剂,能显示亮粉红至蓝的一系列颜色,它生长在灌木丛的酸性土壤中
活动: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课前准备)个别实验,课后继续课外探究:花的颜色除了和色素有关以外,和土壤的酸碱性是否有一定的关系?
(三)布置作业
1、作业本第2节第一部分。
2、预习下课时的内容。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3
个
16
17
18
19
20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4 个
21
22。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1.1 物质的变化◆☆◆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图片展示:课本中图l—l下雨,图1-2木材燃烧,图1—3植物光合作用,图l—4瀑布下落提出问题四幅图描述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变化?分析归纳:(1)图1-1中水汽遇冷凝结成小雨滴过程中发生的是水的__________变化,_______新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1—2中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___________。
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3)图l—3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__和水制造有机物和_________的过程。
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4)图l-4中水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是化学变化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做一做: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C.动植物腐败D.山体滑坡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砂纸擦去铁器上的铁锈B.木材燃烧C.液态水沸腾变成蒸气D.氢气球升空后胀爆展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提问:通过微观角度判断水电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构成水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化。
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人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下列是关于某些物质产生变化时的现象描述
1、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2、CuO粉末在稀硫酸中逐渐消失
3、硫酸滴入氢氧化铜中,蓝色沉淀消失
4、碳酸钠遇到盐酸产生气泡
5、锌粒加入硫酸中,锌粒周围产生气泡
酸 的
1.酸6、能硫使酸酸钠碱溶液指中导滴剂入变氯色化钡生成白色沉淀 2.酸78、、能镁铁与条丝某在放些氧入气硫金中酸属燃铜反烧溶应液生中成,表盐面和附氢着气红色铜
10、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产生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12、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盐的化学性质
4、碳酸钠遇到盐酸产生气泡
(盐与酸反应)
6、硫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 (盐与盐反应)
8、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附着红色铜 (金属与盐反应)
12、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盐与碱反应)
换 (H前面)(稀HCl或稀H2SO4)
反 金属1 + 盐溶液:→ 新金属2 + 新盐 应
类
型
条
件
金属1比金属2活泼
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四种情况及产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
四种情况
酸与碱反应
(中和反应)
酸与盐反应 碱与盐反应 盐与盐反应
反应物条件 酸需可溶
酸需可溶 两者均需可溶 两者均需可溶
生成物条件
生成水或 沉淀或气体
沉淀 沉淀
现有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
Na2CO3、NaCl、Na2SO4溶液,请 用所提供的AgNO3、BaCl2、HNO3 试剂将它们进行鉴别。
请根据所描述的现象填写相应的反应物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酸、碱与指导剂反应 2、酸+金属=盐+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酸+新盐 6、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新盐+新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而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定义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但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需要注意的是,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
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例如,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3HCl+Al(OH)3 → AlCl3+3H2O。
又如,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H2SO4 → CuSO4+2H2O。
4.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例如,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 → 2FeCl3+3H2O。
又如,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XXX → CuSO4+H2O。
5.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例如,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2HCl →FeCl2+H2↑。
需要注意的是,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又如,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 → ZnSO4+H2↑。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例如,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加盐酸):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常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
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3、酸 + 碱—-—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4、金属氧化物 +酸——-—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5、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 FeSO4 +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②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 AgCl↓ + HNO3 (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 BaCl2 ====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或两种离子都有 )7、酸的个性1)浓盐酸(HCl)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因此打开瓶盖可以看到白雾(注意不是白烟),闻到刺激性气味。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知识点复习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中肯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熔化是物理变化)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气味等。
化学性质:物质的酸性、碱性、可燃性(H2、CO2、CH4、酒精、汽油)、助燃性(O2)、氧化性(O2、CuO等)、还原性(C、H2、CO)等2、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①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②物质混合时会产生沉淀;(化学变化)③物质颜色的变化;(化学变化)④物质变化时有气体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都有可能)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状态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3、CuSO4 ·H2O =CuSO4+H2O(晶体:蓝色) (粉末:白色)CuSO4+H2O = CuSO4·H2O白色粉末遇水变蓝,此变化用以检验某些反应生成物中是否有水生成,检验蛋白质的存在,重金属铜的中毒,农药波尔多液【Ca(OH)2、CuSO4】杀虫剂。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1、生活中常见的酸:食醋里含有醋酸,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2、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酸碱性酸碱(大约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磊试液遇酸变红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色酸碱度(确定值):PH试纸(比色卡)或PH计4、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Al(OH)3+ 3 HCl = AlCl3 + 3H2O5、盐酸能使鸡蛋壳变软:2HCl +CaCO3= CaCl2+H2O +CO2↑6、盐酸与铁锈反应:6HCl + Fe 2O3= 2FeCl3+3H2O7、盐酸与氧化铜反应:2HCl +CuO = CuCl2+H2O 8、Zn + H2SO4= ZnSO4+H2OFe2O3+H2SO4=2FeSO4+H2OCuO +H2SO4= CuSO4+H2OCu(OH)2+H2SO4= CuSO4+2H2OBaCl2+H2SO4= BaSO4↓+2HCl9、酸的共性:①酸能使指示剂变色;②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③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④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⑤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酸碱盐知识点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一、电离:某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电离方程式:NaCl === Na+ + Cl- H2SO4=== 2H++SO42- NaOH === Na+ + OH -注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二、酸的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注意:1、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H+ 2、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酸:胃酸(盐酸)、食醋(醋酸)、汽水(碳酸、柠檬酸)、水果(有机酸)三、酸的鉴别1、pH试纸pH<7,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 =7,中性 pH>7,碱性(越大,碱性越强)2、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四、酸的通性: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五、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液,混合物),(2)浓盐酸易挥发,瓶口冒白雾。
(白雾: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2、盐酸的化学性质:(1)盐酸和指示剂反应: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与某些金属(H前金属)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Fe2O3 + 6 HCl = 2FeCl3 + 3 H2O (4)与碱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5)与某些盐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六、硫酸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挥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为了建立酸的概念,要把学生从初一学习的酸性物质的概念引到酸的概念,很自然地从物质组成角度对物质归类进行研究。
酸的性质教材以思考的问题引路,用实验进行探究,以同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盐酸为例,对酸的性质进行研究,在教学中学生接触大量的化学反应,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变化,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在实验演示的操作中,教师有必要对实验操作方法加以规范。
在酸的个性教学中,盐酸的个性应突出挥发性,浓硫酸的个性应突出脱水性、吸水性和氧化性,硝酸突出腐蚀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什么是酸,知道常见的酸。
2. 知道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会选择酸碱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 了解酸的主要性质,能举例说明酸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
4. 了解强酸的使用注意事项,了解盐酸、硫酸、硝酸的个性。
5. 了解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
(二)情感目标:1. 通过强酸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学习,培养规范操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实验室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实验安全教育。
2. 通过酸的共性和个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3. 通过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科学天地。
(三)技能能力目标:1. 会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 会使用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间)的性质试验。
3. 通过酸的性质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 通过酸的个性、共性,用途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从分析物质结构,了解物质性质,从性质推出,用途的能力。
5. 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调查当地酸雨情况以及农作物和建筑物的影响”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 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
2.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共性)以及常见、重要的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 硫酸、盐酸的使用注意事项。
4. 盐酸、硫酸、硝酸的重要个性。
(二)难点:1. 有关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方程式书写。
2. 重要酸的个性差异。
四、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第1课时:什么是酸、酸碱指示剂第2 课时:盐酸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酸的共性第4课时:酸的用途,酸的个性五、教学准备:1. 投影片、电脑积件2. 稀盐酸、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硫酸、浓硫酸、硝酸、食醋、紫色石蕊试液,蓝色、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鸡蛋壳、生鸡蛋、生锈的铁钉、黑色铜化铜粉末、锌片、新制的氢氧化铜(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铁、碳酸钠粉末、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蒸馏水3. 烧杯、试管、滴管、玻璃棒、量筒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复习:1. 用纸、火柴可以发生哪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如何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有无发生?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判断物质变化的证据:是否有沉淀生成、是否有气体产生、是否有颜色、形状、温度、状态的变化。
3. 现有食盐、硫酸、氢氧化钠,可以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类?根据酸碱性对它们进行分类,食盐是盐、硫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
引入: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那么什么是酸?引出课题探索酸的性质新课:一、什么是酸:问题1: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酸味的物质吗?举例说明。
学生:胃液(反酸)、食醋、发酸的面包、水果、可口可乐……问题2:为什么像胃液、食醋、水果等不同的物质,都会有酸味?学生:胃液里有胃酸——盐酸、食醋里有醋酸、可口可乐里含碳酸、柠檬、柑橘等水果里有柠檬酸简单介绍:1. 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讲述:食盐氯化钠固体,钠离子和氯离子紧密排列,不能自由移动,当氯化钠受热熔化和溶解到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变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的条件使溶解于水,与通电无关。
(2)溶液不显电性。
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阴、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
(3)物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酸碱盐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讲述: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
式子的左边写被电离的物质,右边写电离出阴阳离子。
2. 电离方程式NaCl=Na+ + CL-CaCl2= Ca 2+ + 2CL-(1)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
(2)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不改变。
(3)离子符号前的化学计量数等于化学式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
(4)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写出盐酸、硫酸和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从中发现了什么?思考、讨论,书写电离方程式并回答问题:HCl =H+ + CL-H2SO4 = 2H+ + SO42-HNO3 = H+ + NO3-问题:盐酸、醋酸、柠檬酸等不同的酸会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析: 从电离结果可知,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带正电荷的氢离子(H+),同时生成带负电荷的酸根离子。
每个酸分子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就是该酸根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读图:P7图1—11 常见的酸归纳: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举例: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等。
(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的溶液。
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有些盐的溶液,如NaHSO4溶液, NH4Cl溶液也呈酸性。
)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如NaHSO4 == Na+ + H+ + SO42-补充:碱的概念和盐的概念。
写出氢氧化钠、碱石灰、氢氧化钡水溶液电离方程式NaOH Na++OH—(出示实物)Ba(OH)2Ba2++2OH—Ca(OH)2Ca2++2OH—.提问:上述电离方程式有哪些共同点?回答:阴离子全部都是OH-。
.引导、总结碱的定义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碱。
如Cu2(OH)2CO3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强调:要领中的三个含义:①阴离子②全部③OH-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巩固练习:下列各组离子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A. H+、SO42-、Na+B. OH-、Ca2+C. H+、SO42-D. Na+、Cl-回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学生: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指出:象石蕊、酚酞等不同的酸碱性溶液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探究:石蕊、酚酞试液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分别显示什么颜色?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获取结果?实验:1. 用pH 试纸分别测定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的pH2. 用石蕊试液分别测定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的酸碱性。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3.酚酞试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4. 蒸馏水稀硫酸NaOH 溶液5. 蒸馏水 稀硫酸 NaOH 溶液 归纳: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过渡:酸碱指示剂可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有强和弱,如何知道物质酸碱性的强弱,测定物质的酸碱度呢?(利用PH 试纸来测定物质的PH 值)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①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测定②酸碱度───用PH试纸测定pH值的范围:0—14 测定溶液中pH值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70——————————————14中性酸性增强碱性增强pH值=7时,溶液呈中性。
pH值>7时,溶液呈碱性。
pH值<7时,溶液呈酸性。
问题:现有自来水、酸果汁、白醋、盐酸,你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实验: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许水、酸果汁、白醋、盐酸,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注意:不能把pH试纸浸泡在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
不能把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滴待测液,以免待测液变稀,测pH不准。
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自来水呈中性,酸果汁、白醋、盐酸呈酸性。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不选用酚酞试液?分析: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显无色,不能辨别。
巩固练习:1.胃酸中含有的酸是( )A.盐酸B.硫酸C.硝酸D.碳酸2.胃液的PH( )A.>7B.<7C.=7D.不确定3.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可用______,即______或_______,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则常用__________,当_____时,溶液呈碱性, ________时溶液呈酸性,_________溶液呈中性。
4.一些食物的PH近似为:A.海菜:3.2-3.6,B.葡萄:3.5-4.5,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其中呈碱性的是( )5.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成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为色.6.下列溶液中,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NaOH(B)NaCl(C)Na2SO4(D)HCl第二课时(实验现象方程式结论)思考: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那么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发生的颜色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析:酸碱指示剂是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酸和有机碱,在酸碱浓度不同的溶液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
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引入: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除此之外,酸还有哪些性质呢?让我们以盐酸为例,一起来探究酸的性质。
三、酸的性质:(一)盐酸的化学性质: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1:描述现象:无色 蓝色 紫色( 红色)思考:反应中的紫色石蕊试液起到什么作用?(显示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 H 2O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病,为什么“胃舒平”能医治胃酸过多症? 解释:“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都是碱,与胃液——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从而减弱胃酸过强,医治胃酸过多症。
化学方程式:O H Cl Al HCl OH Al 2333333)(+=+++ 完成:Cu (OH )2 + 2HCl = CuCl 2 + 2H 2O归纳:2. 盐酸 + 碱 → 盐 + 水 过渡:酸和碱生成盐和水,,那么,酸和盐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回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原料?反应原理?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实验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描述实验现象:有气体生成,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