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如下: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神奇的计算工具”。

本节课主要介绍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并能够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算盘的历史,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能够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够理解算盘作为一种计算工具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算盘的基本操作和利用算盘进行计算,难点是理解算盘作为一种计算工具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算盘作为教具,每个学生也会发放一个算盘作为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历史,引发学生对算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算盘的基本操作,包括如何拨动算珠,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

3. 示范:我会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 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将算盘的基本操作和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算盘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利用算盘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算盘的基本操作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算盘,还有哪些计算工具,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和计算工具的变迁。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算盘的基本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算盘作为一种传统的计算工具,其操作方法与现代化的电子计算器有所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来熟练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算盘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如算珠的拨动方式、定位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加深对算盘使用的理解和记忆。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百分数和百分数的概念;2.掌握百分数的转化方法;3.掌握常用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4.能够应用常用计算工具进行复杂计算。

2. 教学重难点1.掌握百分数的转化方法;2.能够应用常用计算工具进行复杂计算。

3.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尺子、直尺、三角板等常用计算工具;2.准备相关练习题;3.准备百分数转化方法的教学素材。

4. 教学过程4.1 热身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例如:3 × 4 ÷ 2 等;2.通过热身活动让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4.2 学习重难点1.百分数的转化方法:常用的百分数转化方法包括:•小数转百分数:把小数乘以100,再在后面加上%。

•百分数转小数:去掉百分号,除以100。

•分数转百分数:分子乘以100,分母不变,在后面加上%。

•百分数转分数:去掉百分号,分子就是这个百分数,分母是100。

2.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计算器:用于简便的数学计算,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百分数等运算。

•尺子:用于直线的测量。

•直尺:用于在平面或直线上作图,辅助绘制直线和角度。

•三角板:用于绘制和测量角度。

4.3 练习1.给学生分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2.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工具,例如: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4 总结1.让学生归纳总结百分数的转化方法和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教学反思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活动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例如:游戏、竞赛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同时,在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时,可以总结一些重要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复杂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本章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功能,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基本操作以及计算器的使用规则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使用计算器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操作不熟练、对计算器功能认识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规则,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器的使用规则以及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2.运用示范法,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若干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手操作。

2.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3《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计算工具”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工具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使用计算工具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难点:计算工具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工具的神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算盘等)。

2.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计算问题,引发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好奇心。

例如,展示一道复杂的计算题,然后用计算工具迅速得出答案。

学生会对计算工具产生好奇,想了解它是如何得出答案的。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工具的种类,如计算器、算盘等,并通过PPT展示各种计算工具的图片。

接着,教师讲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如何开机、关机,如何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如何得出答案等。

《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三篇(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三篇(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计算工具的应用及实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工具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工具的种类和用途;2.掌握数字的正常顺序规律;3.掌握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4.提升学生计算速度及准确度。

2. 能力目标1.能运用手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2.能使用计算工具检查自己运算结果的正确性;3.能体验到数字计算的规律性和便捷性;4.能参与小组活动,发挥协作意识。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计算工具的好习惯;2.发掘计算工具中的应用潜力;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2.数字顺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计算工具加、减、乘、除的应用;2.规律和运算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情景教学法,配合讲解、练习、出题、讨论等方法开展。

五、课程安排环节时间内容导入5分钟通过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兴趣讲解10分钟讲解计算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练习20分钟完成课本配套练习,练习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出题10分钟小组合作完成课后自主出题,自主解答讨论10分钟班级分组讨论和展示答案练习5分钟完成评价自己练习情况的表格六、教学准备1.课本、计算工具;2.课后自主出题和评价表格。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实践中,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对运用计算工具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学生切实掌握了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技能。

同时,小组合作、大班讨论等形式也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体意识。

但教学中,我们还需加强计算过程的讲解,以提升学生对规律和运算的结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索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认识一些功能键。

由学生来说明。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尝试练习。

计算25×4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②999×99999×999999×9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反馈计算结果。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运算技能。
3.通过对计算工具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计算工具的学习热情。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而有的学生则相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b.分步骤教学:将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分解成若干个步骤,逐一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
c.多样化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设想:
a.分层次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计算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定期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调整学习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计算工具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包括算盘、计算器和电脑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但对于计算工具的使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计算工具带来的便利,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计算工具的熟练运用和计算技巧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工具实物、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引入计算工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总结计算技巧。

3.展示:学生代表演示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分享计算技巧。

4.练习: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计算工具的种类2.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3.计算技巧的掌握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学生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结果,评价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连平县第一小学冯志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运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和使用。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要求功能简单一些的,不要太复杂)。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
活动一:逐一出示口算题卡,以抽签游戏形式导入(老师手上有一沓口算题卡,我设置了几个红色的地雷,我们来玩抽签游戏,要小心抽到地雷哦!) 70+20= 90-50= 25×4=
7.6+2.4= 7.6×2.4= 2100-2100÷7=
1000+125×8= 532×78= 416000÷128=(红色部分题目为“地雷”).
(设计意图:通过在口算过程中出现一些口算困难题目,532×78=? 416000÷128=?贴小纸条出示题目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工具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能想个法子来又快又准的解决这个困难吗?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学生可能回答:算盘、计算器。

师:“对,算盘,计算器都是计算工具,它们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地运算,那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计算工具呢?
活动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课件出示(设置了图文超链接功能、动画效果),逐一简单介绍:算筹、算盘、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器等。

着重让学生感受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算速度之快。

师:“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4902万亿次,怎样?很神奇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活动三:认识计算器
(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当老师,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计算器在生活中各种场景使用的情况。

(运用超链接功能)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器。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课件动画效果、视频展台功能)
(2)请一生介绍上台自己的计算器(利用视频展台进行实物操作投影)
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课件展示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名称,介绍运算符号键、小数点键的用法。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

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ON关机按off。

2.学习计算器的操作:(设置了动画效果)
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如125×4,先输入1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故意按错数,抛出问题:“如果输错了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认识“CE”清除键的功能。

如果输入错了,按 CE 键(设置了放大镜)清除后重新输入,继续计算。

活动四:扫雷勇士。

(用计算器解决刚才口算困难的题目。


活动目标:1.巩固计算器的操作;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3.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1.你学会了吗?能帮同学们把刚才口算中的困难题目解决掉吗?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设置了板中板)出示:532×78=416000÷128=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两道题的。

4.谁来汇报计算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学生演示(实物投影)
5.老师点评:注意在输数时应该从高位输起,可以先估一估结果。

二、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算出括号的数。

(设计意图:在巩固计算器使用方法时也复习了加减乘除的验算。

)(设置了动画、蒙层、橡皮擦)
()+2151=10355
()-5729=41265
428 ×()=240108
229313 ×()=329
2.任选一个自然数,用计算器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设置了蒙层、橡皮擦)()×878-765×2+2000-470÷1756=( )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多次计算、验证、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任选一个
数,在代入以上算式中的最后计算结果还是得原来的那个数。


3.北师大版教材36页第3题。

(详见教材)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经历较大数目的几步计算,复习第一单元的知识,并在此题中渗透节约、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计算的习惯。


4.数学游戏:计算接龙,我说你算。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男女)合作,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设置了蒙层、橡皮擦、计时器)
(1)()+245=()+3194=()-2943=()。

(2)()×83=()-840=()×29=( )。

5.拓展练习:用计算器算算,再仔细观察式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币奖励)(答案设置了动画效果)
25×3=25×6=25×9=25×12=
25×15=25×18=25×24=25×36=
25×48=25×72=25×96=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并小结: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设置了动画效果)
三、回顾小结
1.师:用计算器计算与口算、笔算相比你有什么体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当运算数据特别大、计算比较复杂时,我们才借助于计算器进行快速运算,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2.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 轻松一刻:学校组织数学考试,允许学生们使用计算器。

在考场上,同学们都奋笔疾书,用计算器演算着各种试题。

这时突然从考场的一个角落里传来了一声惊呼:天哪,我怎么把家里的遥控器带来了!(设置了动画效果)
四、课堂作业:教材第36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发展:算筹、算盘、电子计算机、计算器。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内容不多,所以在讲科组教研课之前,我总觉得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常见,照着计算器按就是了,没有什么好讲的,让学生自学、多多操作实践也就会了。

但当我用心地去查阅资料,挖掘教材时,才发现这一课大有讲头、而且学校老师也没有什么现成的课例,抱着试一试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课的课堂秩序不是很好掌控的,为了避免在课堂上拿着计算器当玩具摁个不停,我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在没有计算任务时要把计算器放在课桌的右上角,不可随意拿出来玩。

因为事先打好了“预防针”,所以整节课的课堂秩序都能做到有条不紊。

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以抽签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创设“埋地雷“教学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为下一环节“扫雷”埋下伏笔。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势,通过设计一些口算和大数目的计算器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要联系实践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不能过度地依赖计算器。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创设了“轻松一刻“数学小笑话这一环节,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得到了做事要认真细心的教育启示。

课件制作方面我用的希沃白板5,在练习的设计上,我由浅入深、有梯度地进行训练,比如四则运算的练习,我先出示数目较小的题目后、紧接着出示了加减乘除的验算,再出示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计算器的同时,既复习了验算,又能感受到学习计算器所带来的快乐。

当然也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最后一道题的课件没有达到与实际教学同步,出现了一点故障,我居然没有发现,真是很不应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