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病虫害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病虫害【点拨高考】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病虫害多发,威胁农业生产及人类其它活动,近几年,病虫害问题出现较多,部地区分高考对病虫害的关注较多。
该知识点和农业、气候等关联较多,考查试题综合性较强,往往结合世界、中国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综合考查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知识。
故一定要结合当地环境分析病虫害的原因及危害、治理措施。
【知识梳理】一、病害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病害发生的原因:(1)不良环境: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过度潮湿易引起小麦锈病、稻瘟病,干旱易引起小麦白粉病;(2)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二、虫害和鼠害1.虫害的常见类型: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
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2.鼠害及其危害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①繁殖快,适应能力强;(内因)②适宜的气候条件;(外因)③自然或人为造成天敌减少。
(外因)人为因素:土壤水肥条件改善、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长期使用化学农药。
三、农作物病虫害少的原因(1)虫源:种植农作物的环境较为封闭,不易受外来病虫的影响。
(2)气候:气温低,病虫害少;气候干旱,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细菌和害虫的繁殖。
(3)紫外线:紫外线较强或照射的时间较长,灭杀了大部分的细菌和害虫。
粮食安全现状与对策

3.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
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 上升,农民种粮成本大幅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被 削弱。
目前,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已超过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板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黄箱”综合支持量不超过农业总产值8.5%的 规定,对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的补贴已接近承诺上限,种粮补贴的空间十 分有限。
豆类, 0.04, 3%
薯类, 0.06, 4%
其他, 0.02, 2%
小麦, 0.43, 31%
玉米, 6.50, 37%
小麦, 3.54, 20%
亿亩、%
2021年全国粮食面积分品种构成
玉米, 0.55, 40%
水稻万, 亿斤、% 0.27, 20%
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分品种构成
安全现状
2021年,全国人均 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 斤左右,比1949年新 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 了131.1%,2008年达 到400公斤的国际粮食 安全标准线。
近10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万人)
20.4
20.2
20.0
19.8
19.6
19.4
19.2
19.0
18.8
18.6
2013
耕地面积 20.275
2014 20.259
2015 20.250
2016 20.238
2017 20.232
2019 19.179
2013年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情况(亿亩)
2.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并存
安全现状
18.0 17.8 17.6 17.4
亿亩
万亿斤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相关推荐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通用5篇)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总结1今年我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化农业、市场化农业的推进,从适应市场农业要求着眼,增强服务职能,提升防治档次。
整体工作按照防治指导可视化、用药无害化、服务市场化、测报、检疫、防治协调一致化的工作目标,结合今年病虫发生实况,重点开展了水稻病虫、蔬菜病虫等项防治工作,有效保证了我乡农业生产安全,对保障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今年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一、防治任务完成情况今年我乡病虫发生总体呈中等发生年份,全年病虫草鼠累计发生面积达10万亩次,完成防治面积10万亩次,其中实施统防统治面积8万亩次,完成水稻病虫防治面积10万亩次,蔬菜病虫1万亩次,化学除草5万亩次,其它病虫3万亩次。
二、重大病虫防治实施情况在防治工作中,我们瞄准重大病虫实施了三个战役。
1、稻田除草战役:今年我乡分冬闲田、直播田、抛秧田、移栽田,分类指导、组织针对性非常强的有效药剂,做到了安全高效地防除杂草。
并在《响塘农业技术资料》上详细介绍了除草剂使用技术,直接推动了全乡的科学除草工作。
全乡水田化除面积达到9万亩次,防效达到90%以上,没有出现草荒和药害现象。
2、水稻病虫防治战役:我乡害虫应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为重点,兼治二化螟、三化螟,加强稻水象甲和稻螟蛉害虫防治;病害应以稻瘟病、纹枯病为重点,兼治稻粒稻曲病、黑粉病等后期综合性病害。
在秧田带药下田的基础上,一般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遵照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发布《病虫防治通知》进行防治。
针对我乡水稻病虫发生规律,提出稻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要因地制宜、适期防治,特别要抓住幼虫初孵蚁螟期进行防治,选择氯虫苯甲酰胺类、甲维盐类、阿维毒类、灭幼脲类等高效低残毒化学药剂,注意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花垣县中稻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及对提升水稻单产的启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4期试验研究花垣县中稻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及对提升水稻单产的启示龙坤志1,朱秀秀2,秦小晖3,黄纯勇4,彭万兴1,王学珍1,石 梅1(1.花垣县农业农村局,湖南花垣 416400; 2.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湖南长沙 410006; 3.湘西自治州植保种子工作站,湖南吉首 416000; 4.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湖南花垣 416400)摘要:为科学评估病虫草害对花垣县水稻生产的影响程度和植保措施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水稻单产提升提供参考。
2023年,花垣县植保植检站开展了水稻病虫草害防与不防、科学防治与其他防治处理的对比试验,测算出花垣县病虫草害防控对水稻总产的贡献率为18.72%。
据此测算,2023年,通过病虫草害防控,全县挽回稻谷损失1 510.9万kg,采取严格防控措施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可以再提高水稻单产22%~35%,植保措施对减少病虫草害损失,提升水稻产量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植保贡献率;单产0 引言2023年,花垣县水稻种植8 793 hm2,2019~2023年,按照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统一部署,在花垣县组织开展了中稻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测算中稻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水稻品种为泰优390,化学除草剂为33%苯·苄·异丙甲、2%苄·乙,防治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15%茚虫威、50%呋虫胺、5%虱螨脲、5%甲维盐、11%阿维·三氟苯、35%苯甲·吡唑酯、32%春雷·溴菌腈、10%春雷霉素、碧护(赤·吲乙·芸苔)。
1.2 试验方法1.2.1 不同处理设置。
设置五个处理,大区对比,统一播期,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机插。
处理一:严格防治。
设置大区花垣镇3.53 hm2、吉卫镇1.6 hm2,精准测报,对症施药,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严格采取种子处理、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防治措施;处理二:统防统治。
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考要求列举虫灾和鼠害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一、我国的虫灾1.虫灾类型(1)农作物害虫:主要有蝗虫、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等。
(2)森林害虫:主要有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
2.蝗灾(1)发生省区: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10多个省(区、市)。
(2)危害: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威胁当地农牧业,使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蝗灾的形成、危害及蝗区的类型1.形成: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发性生物灾害,以飞蝗的成灾率最高。
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
下面利用因果联系图分析蝗虫的生长环境。
2.危害: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特别提示]我国灭蝗的措施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
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材料二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
上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
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
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

大蜡螟对中蜂危害情况的观察大蜡螟,一种常见的昆虫,对蜜蜂家族中的中蜂品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探究大蜡螟对中蜂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和实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蜡螟对中蜂危害的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
在春夏之交的傍晚,我们来到一处中蜂养殖场。
养殖场的经营者告诉我们,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中蜂数量急剧减少,而蜂蜜产量也相应下降。
通过初步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中蜂翅膀残缺不全,身体瘦弱,甚至有的已经死亡。
这些症状引起了我们的警惕,让我们开始怀疑是大蜡螟对中蜂造成了危害。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测,我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和研究。
我们首先了解了大蜡螟的生物习性和中蜂的生活习性。
大蜡螟是一种以蜜蜂为食的昆虫,而中蜂是蜜蜂家族中的一种,以采蜜和产蜜为主。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大蜡螟会寄生在中蜂的身体上,通过吸取中蜂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生存。
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
大蜡螟的寄生会导致中蜂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大蜡螟的繁殖会占用中蜂的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使得中蜂数量减少。
大蜡螟还会传播一些疾病,使得中蜂容易感染并引发大规模死亡。
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证实了大蜡螟对中蜂确实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养殖户应该定期检查中蜂是否受到大蜡螟的侵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通过养殖其他品种的蜜蜂来分散大蜡螟的注意力,减少其对中蜂的危害。
加强蜂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加强防治和预防措施,保护中蜂资源和其他蜜蜂品种的生存环境。
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了解大蜡螟和中蜂之间的生态关系,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在防治大蜡螟对中蜂的危害过程中,我们应注重采用综合手段。
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外,我们还应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手段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大蜡螟的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来控制其数量,同时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提高中蜂的抗病能力和生存率。
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2018,44(3):24- 30Plant Protection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杨清坡%刘万才,黄冲(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北京100125)摘要2007 — 2016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近三年均超过753万hm2,种植制度调整、观赏型油菜与高产型油菜间隔种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我国油菜病虫害总体处于重发状态,防控压力大。
近10年油菜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721. 18万〜881. 74万hm2次,防治面积在686. 18万〜982. 28万hm2次,通过防治年均挽回油菜损失98.34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7. 25%;年均实际损失28. 09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2.07%。
影响全国油菜生产的最为重要的10种病虫害依次为油菜菌核病、油菜蚜虫、油菜霜霉病、小菜蛾、油菜甲虫(叶甲科和露尾甲科甲虫,下同)、油菜茎象甲、油菜病毒病、地下害虫、菜粉蝶和油菜白锈病,以总损失计,比例分别为55. 60%、23.44%、9. 51%、2.87%、2. 43%、. 69%、. 58%、. 53%、. 86%和0. 50%。
对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是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蚜虫。
本文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油菜主要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为油菜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病虫害;危害损失;暴发危害中图分类号:S 436.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 16688/j. zwbh. 2017340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oilseed rape losses caused by main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recent 10 yearsYANG Qingpo, L IU Wancai, HUANG Chong{D ivision o f Crop Pest Forecasting, N ational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 entre, Beijing100125, China)Abstract The planting area of oilseed rap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past threeyears, with more than 7.53 million hm2. Over the past 10 years, oilseed rape has suffered from severe diseasesand pests with the adjustment of planting system, interval planting of ornamental rapeseed an enhance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nd abnormal climate. Average affected area ranged from 7.211 8 m^iion to 8. 817 4million hm2per year, a nd the controlled area ranged from 6.8618million to 9.822 8 million hm2. Annual savedcanola output reached 983.4 thousand to n s accounting for 7. 25% of national total canola output. Annual actualcanola loss was 280 . 9 thousand tons, accounting for 2 . 0 7% of national total canola output . There are 10 diseasesand pests which always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canola . They accounted for 55 . 60% , 23 . 44% , 9 . 51% , 2 . 87% ,2.43%^169%,1.58%^153%,0 .86%and 0 .50%of the total loss, respectively . Rape sclerotiniose and aphidscaused the most s erious damage among all the canola diseases and pests .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occurrence and canola l oss caused by canola diseases and pests using abundant data, whi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ap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Key words oilseed rape;disease and pest;damage and loss;outbreak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因其产油效 率高,菜籽油成为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
城固县2023年油菜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

城固县2023年油菜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报告摘要:近年来,农作物病虫防治随着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技术的持续深入推广,植保防灾减灾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科学评估病虫害防控在农业生产中的植保贡献率,本文通过试验设置油菜科学严防田、统防统治田、农户自防田和完全不防对照田。
经后期试验测产和全县多点调查,油菜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在科学严格防控的情况下为39.92%,统防统治条件下为28.55%,农户自防情况下为18.57%。
本研究对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植保贡献率进行了科学评价,以期为陕南油菜病虫害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油菜;病虫害;植保贡献率;评价分析陕南油菜是陕西省油菜最佳适生区和主要产区[1],城固县常年种植面积10000hm2左右,以油(麦)~水稻两熟轮作栽培为主。
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客观反映病虫害防控效果,进一步科学评估病虫害防控在农业生产中的植保贡献率,不断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切实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本文通过试验调查,对油菜病虫害防控效果与植保贡献率进行了试验评价。
1 试验区概况试验田位于城固县文川镇文星村3组国家油菜绿色革命示范区内,地形平坦,土壤条件一致,水肥管理正常。
油菜品种为邡油777(抗耐病高产品种,由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提供),前茬作物为水稻,移栽期为上年10月2~7日之间,栽植密度均匀。
2 试验设计2.1 科学严防田(处理1)户主张庆国,面积1.1亩,重复3次,每个小区面积66.7m2。
该处理严格科学防控,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各类防控措施,突出油菜主要病虫害,抓住防治关键时期施药防治[2],推广应用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1)科学配方施肥,增施磷、钾、硼肥,开好三沟,降低田间湿度,油菜播种或移栽前,进行深耕深翻,清洁田园,铲除田地周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和集中堆放病残体的地表土,降低菌核残留量;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栽培,增强抗(耐)病能力和抗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作者:夏莉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科学研究发现,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
所发生的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也存在一定的规律。
通过对一定时间内的病虫害的情况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各种病虫害的规律掌握,有助于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本文将就近10年农作物发生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的情况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高现阶段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
关键词:农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危害情况;统计分析
从2006年起,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情况较为严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
发生病虫害的情况不论是从发生面积还是从发生次数来都较为严重。
造成巨大的粮食损失。
这些粮食损失能够占到粮食总产量的17%左右,已经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
因此,对这十年来发生农作病虫害所造成的危害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各种粮食作物近10年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五种。
通过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这五种农作物受到病虫害的危害情况也不尽相同。
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病虫害的产生造成损失最大的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在这三种作物中,水稻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小麦占到第二位,受影响最小的是玉米。
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损失,其中由于水稻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在近些年的防治工作中效果也最为显著,挽回损失的比例占到55%。
而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晚会损失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1%、18%、2%、3%。
但就除去挽回损失以后剩余的损失比例来看,大豆和马铃薯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2.11%和5.79%。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近些年来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不断下跌,国内种植大豆的面积不断下降,因此所造成的损失所占的比例也会较小。
同时,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同样也发现,与大豆种植情况相反,近年来由于国际粮食价格不断攀升,国内种植水稻的面积在不断升高。
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视使得其造成的损失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就说明通过治理是可以起到明显效果的。
对于小麦而言,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较为复杂。
虽然由于进行防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但是总体而言所造成的损失情况还是在逐年上升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玉米。
由于玉米加工技术的提高使得玉米产生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渐扩大,同时近些年各种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也使得农业生产者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不断升高。
这就造成了玉米种植面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扩大。
但是,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就会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各种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比例也会相应升高。
从这10年中获得的平均数据来看现阶段玉米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水稻的损失。
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分析
根据对近10年的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危害情况进行统计以后可以发现,每年通过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实现粮食产量的极大提高。
平均每年由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使得粮食产量提升约1亿吨左右。
这个重量能够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左右。
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发布了通过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实现农作物由于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14%,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10%,草害造成的损失降低11%的结论。
通过对实际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后产生的效果同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情况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
这可能是由于在进行统计过程中对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种植区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农作物病虫害情况较为严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农业减产。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严重程度。
这就说明在调查过程中我国病虫害防治产生的措施产生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而且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实际上每年由于病虫害的原因,我国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两千万吨以上,这个数据占到全国每年粮食产量的4%左右,同我国农业部门规定的病虫害损失不得超过总产量的5%较为接近。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地区由于采取的防治措施存在不足使得大多数由于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要高于5%,这表明在进行统计过程中对病虫害的危害情况存在估计不足,造成对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这需要通过进一步改进统计方法才能实现精确度的提高。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近10年中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危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在近些年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较为严重。
同时对于不同的农作物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实现农业减产情况的缓解,但是产生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还需进行相应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曹雄,梁晓红,黄敏佳,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5(11).
[2]张美,杨立红,颜风友.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4,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