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在长期使用下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是当前临床医学中维持血液透析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1]。在患者进行首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时,由于患者首次穿刺,血管比较脆弱,血管内压力较高,容易造成内瘘损伤、出血情况,从而会导致内瘘使用寿命减少[2]。为探讨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及护理要点,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和使用寿命,本文选取我院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21�D78岁,平均年龄(41.5±1.6)岁。内瘘建立时间6�D13周,每周透析2�D3次。

1.2方法

穿刺针消毒后,用16G的穿刺针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迅速将穿刺针固定好,避免穿刺针出现滑脱移位现象,并将患者穿刺肢体安放好,其安放位置要以患者舒适为宜。限制患者的活动,在穿刺完成以后,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适当压迫,并留下观察30min左右,为患者逐渐放松弹力绷带,交代患者事后注意事项[3]。观察4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和内瘘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 结果

本组40例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患者,38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5.00%,有2例患者穿刺失败,延期2周后使用内瘘。

3.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对于首次实施动脉内瘘穿刺的患者来说,由于对穿刺不了解,难免会存在紧张、不安以及恐惧的心理,这样就会使得血管出现收缩的情况,会影响到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护理人员对此要引起重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对患者讲解穿刺的方法、紧张情绪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跟患者讲解其他的事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赖,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2 穿刺前的准备

护士为患者实施动脉内瘘穿刺之前,需要对患者动脉内瘘建立的时间进行了解,确定好患者血管和部位的走向,了解患者内瘘是否通畅和成熟程度[]。在穿刺之前要查看患者穿刺部分的皮肤是否完整,内瘘血管震颤是否明显,内瘘处血管杂音是否响亮。在确定以上因素无误后,才可以实施下一步的操作。

3.3 穿刺位置的选择

穿刺点选择正确与否,也是影响穿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护士在选择穿刺点时,首先需要选择近心方向的静脉进行穿刺,再从后远心方向穿刺动脉;其次,静脉和动脉之间的穿刺点之间的间距要在10cm以上,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不得低于3cm,最好控制在5cm�D6cm。其次,动脉和静脉选择要选择不同的血管,以免发生血液再循环现象,从而影响到血液透析的效果。最后,穿刺首选应该是阶梯式或者是纽扣式,不可以采用定点穿刺的方法,穿刺时针尖深度应该适中,不能过深,两穿刺点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cm左右。在穿刺时要不断的变化穿刺点,可以使整条静脉血管动脉化,避免造成动脉硬结和瘢痕等现象[4]。

3.4 穿刺技巧和注意事项

对于首次动脉内瘘穿刺的患者来说,其内瘘应该在6周以上才能开始使用,确保血管走向的清晰度和杂音响亮,在穿刺前,需要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确认后才可以实施穿刺。在穿刺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穿刺点,并对穿刺点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的时候,消毒范围不少于7cm。对于首次实施穿刺的患者,容易引起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穿刺时,不能随便选取穿刺点,应该尽量选择远离造瘘口的肘部,应该选择接近肘部动脉化静脉做向心穿刺血端,并选择下肢静脉出作为静脉回路,待内瘘进一步成熟以后,再将穿刺点往下移,以免穿刺失败造成患者皮肤出现血肿、渗血等现象,应该尽量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紧张情绪。如果在穿刺中出现了穿刺失败的现象,护士人员不能在同一个穿刺点进行穿刺,避免造成血管损伤,确保血液透析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新内瘘,其在穿刺的时候,首先应该穿刺静脉后,才进行动脉穿刺,在穿刺时要掌握好进针的角度,一般和皮肤保持25°左右为宜,利用左手的中指和食指将患者血管近心端压住,利用右手持针进行穿刺。在穿刺时,可以采用顺流穿刺的方法,这样不仅省力,也比较容易进针,且可以保证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首次穿刺的血流量一般应该控制在180ml/min�D210ml/mi,血流量不可过高,禁止强制性的提高血流量,造成瘘管长时间塌陷。

3.5 透析过程中的观察

在透析中,应该加强观察,每隔20min左右巡视1次,观察穿刺针是否固定妥当,患者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现象。尤其是老年患者,其皮肤比较松弛,再加上皮下脂肪少,容易出现针从血管中脱出的现象,护士人员在巡查中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检查。在巡视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对于出现血压低的患

者,应该及时纠正。在为患者透析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患者的肢体活动,避免穿刺针头损伤患者血管内膜,引起血肿。

3.6 穿刺后的护理

在穿刺针拔出后,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并做好内瘘维护工作。在拔针时需要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部位,将针头缓慢的拔出,在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进行压迫止血,并用弹力带包扎止血。让患者将患肢抬高,减少静脉回流的阻力,从而起到加快止血的效果,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min�D30min左右,在止血后轻轻为患者揭开弹力带,并观察针眼处有无出血情况,如果有出血情况仍需要对其进行压迫止血。 3.7 健康教育

在穿刺后,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告知患者在穿刺前、穿刺中以及穿刺后的注意事项,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教会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自我监控方法,让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和监测。

4.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5],要确保首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穿刺成功,不仅需要建立成功的血管内瘘,还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护理人员要掌握好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相关技巧,在对患者实施穿刺的过程中,要做好快、准、稳,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增强患者对护士人员的信赖感[]。在穿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穿刺中存在的意外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穿刺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自我监控方法,才能够有效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本研究中,对动静脉内楼首次穿刺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穿刺前护理、透析过程护理以及穿刺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本组40例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患者,38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

95.00%,有2例患者穿刺失败,延期2周后使用内瘘。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和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透析的充分性。

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透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肾内科龚立峰 动静脉内瘘从196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优点为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活动方便。制作内瘘一般从左到右、从远到近,先上后下、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既然内瘘对透析患者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说是病人的生命线),就应该倍加爱护和珍惜。 1. 对需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来说,首先要保护好造瘘侧的肢体皮肤的完整与清洁,保护好造瘘侧肢体血管,不要在其肢体上行动静脉穿刺。 2 . 造瘘术后应适当抬高肢体约30度,保持其血流通畅避免受压,注意保暖。 3. 触摸手术部位是否有血管震颤,监听血管杂音。内瘘处不要包扎过紧,同时注意观察内瘘处有无血肿及瘀斑、局部有无渗血。 4. 术后第2天进行功能锻炼:可反复交替进行握拳动作或反复挤压握力球或间断热敷内瘘以上的静脉,每天3-4次,以促进血管的扩张。但注意功能锻炼开始时动作应轻,握拳力度应由小到大慢慢增加。 5 . 内瘘侧肢体禁止测血压、输液、抽血,衣袖不可过紧,避免提重物。 6 . 内瘘最好在术后4~6周使用。理想的内瘘特征是静脉充分扩张、肥厚。(同时应准备弹性绷带一副,以便拔针后止血用) 7 透析过程中应避免肢体过度活动,以免穿刺针头损伤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形成。 8. 透析结束拔针后,压迫止血也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患者应自己掌握压迫的技巧。针眼处一般用1厘米大小的正方形纱布压迫止血,也可先用创口贴贴在上面再用纱布块压迫。压力要适当,以既能止血又能感到血管震颤为好,一般半小时放松,2小时取下纱布,24小时内禁止擦洗穿刺点。移植血管透析结束后,应压迫穿刺针进入处,压迫时间长于直接动静脉瘘者。如果按压不当:过重过轻或时间过长,都会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损伤血管,造成内瘘闭塞。 9. 透析前应保持手臂清洁,经常湿热敷,穿刺后可涂些喜疗妥软膏。冬天注意肢体保暖,以免血管受冷痉挛。 10 . 透析患者平常应经常进行自我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以免瘘管感染或闭塞。一旦发现瘘管震颤或杂音消失或疼痛,立即到医院就诊。 11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防止医源性损害的发生。 如何保护内瘘? 1、内瘘术后第三天就可以开始握拳活动,促进内瘘的成熟,10-14天拆线后可以做负重的握拳活动,内瘘最好在8周后使用,成熟的时间越长使用的寿命越长; 2、第一次适用内瘘,要找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选择较细的穿刺针,开始血流量不要打太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改用大针穿刺,提高血流量; 3、内瘘侧衣服要宽松,内瘘侧不能量血压,避免挤压;北京301医院肾病科张冬 4、透析拔针后腰压迫20-30min,力度要合适,以能摸到震颤为适,不建议用止血带绑缚; 5、要养成每日检查内瘘来的习惯,一般内瘘堵塞的时间多在傍晚和夜间,因此睡前要检查内瘘情况,夜间如果醒来,也要检查; 6、内瘘堵塞多发生在脱水过多出现低血压后,尤其是在冬季,因此要避免一次脱水太多,另外发生低血压后,要注意加强热敷内瘘,若声音减弱,要加强握拳活动,服用活血化瘀药物; 7、出现内瘘杂音消失,要及时联系透析室医生,及时处理,可以避免二次手术。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对内瘘的呵护其实是对生命的珍惜,可见其重要性。为此,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卫生宣教 教会病人配合保护自身内瘘,应做到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受各种原因影响,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是肾功能 衰竭病人三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这一治疗方法需要通过血管通路进行,动、静脉内瘘就是血管通路之一,因此动、静脉内瘘也被认为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 命线。确保动、静脉内瘘的寿命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以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加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极其重要。 肾功能衰竭病人病人每周需要进行3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治疗过程中加强动、静脉内瘘护理,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建立的异同 能够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其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以及移植血管内瘘。动、静 脉内瘘的优点在于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常用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穿刺。动静脉内瘘需要成熟后才能进行穿刺,过早穿刺容易造成 血管纤维化、动静脉内瘘狭窄,缩短使用寿命,动静脉内瘘至少需要4周成熟, 保险起见建议在手术后等待8周以上。当患者静脉扩张明显且动脉化血管壁增厚 表示动静脉内瘘成熟,可进行穿刺。穿刺前护理首先需要评估动静脉内瘘状态, 即通过视诊了解血管情况,局部皮肤情况,通过触诊感受内瘘震颤、血管走向, 血管弹性以及深浅,通过听诊评价内瘘血管杂音强弱。评估后选择穿刺部位、穿 刺点。动脉端通常选择肢体远心端,距吻合口3至5cm或5cm以上处;静脉端通 常选择肢体近心端,如AVF血液透析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相距至少10cm。穿刺点 需定期更换,避免穿刺部位因频繁穿刺而受损。针斜面向上穿刺法穿刺准确率高,但针眼创面大,愈合慢,创面修复期长,频繁穿刺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和血管粘连,护理人员应当合理选择穿刺点,避免定点穿刺。针斜面向下穿刺法针眼创面小, 愈合快,创面修复期短,对动静脉内瘘伤害最小,但这一穿刺方法难度更高,因 此护理人员要掌握穿刺的力度以及角度。纽扣通道穿刺的优点在于穿刺简单,能 够避免动脉瘤的形成且感染风险低。这一技术的缺点在于容易渗血,止血压迫时 间长,因此适用于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无论是哪种穿刺方法,护理人员在穿刺 时都应当做到“一针见血”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动静脉内瘘快速穿刺法的体会】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动静脉内瘘快速穿刺法的体 会】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的血液通路,而内瘘穿刺带来的创伤性疼痛一直困扰着患者,如何运用最佳的内瘘穿刺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本科采用快速的穿刺方法,既可减轻穿刺带来的疼痛,又可保持高穿刺成功率,患者乐于接受。 1 快速内瘘穿刺法的操作要领 ①紧:绷紧皮肤。②快:动作敏捷,一步穿刺到位。③狠:力度适当、进针果断。 2 内瘘穿刺前的准备 2.1 护理人员的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在穿刺中认真细心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沉着、冷静地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 2.2 护士自身技术水平。对于透析患者来说,动静脉内瘘是患者的生命线,护士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影响患者的未来透析生涯,也是造成护患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护士新入科,内瘘穿刺技术不熟练不宜急于使用快速穿刺法,原则宁慢勿快,持针要稳,重点要保证穿刺的成功率。而穿刺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护士评估了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情况后,对进针点、角度、深浅度、血管走向及管壁厚度等,都已了然于心,使用快速穿刺法能达到高效的穿刺成功率,并达到微痛甚至无痛的穿刺效果。 3 动静脉内瘘穿刺 3.1 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3.2 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离开吻合口5cm~7cm,并且

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 8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可以开辟瘘侧肢体上的周围小静脉做透析回血用,同时增加动脉端的穿刺范围;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穿刺点距上次进针点1cm左右,一般采用绳梯法或纽扣法进行穿刺,忌定点穿刺。 3.3 进针方法。穿刺前先用食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消毒皮肤,消毒液干后再穿刺,避免因消毒液太湿随针尖一同进入皮肤,有刺激感加重疼痛。扎上止血带,止血带松紧根据内瘘压力而定;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侧,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皮肤松驰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穿刺时采用快速穿刺法,进针速度要快、果断,瞬间一步穿刺到位;动作要轻稳,力度掌握要适当,若力度过小,即不能完成一刺到位;若力度过大过猛,容易穿透血管,导致穿刺失败。进针长度及角度根据血管深浅而定。3.4 固定方法。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先用一条宽胶布固定针柄,以防针头滑脱,如针柄与皮肤之间存在空隙,可在针柄下垫一些棉絮,再用另一条宽胶布将穿刺针针管作“v”型固定,防针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衡,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创可贴覆盖穿刺点并固定。透析过程遇血流不足时,先停血泵,用手指触摸是否有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如有应将斜面转向下或向侧面,更换胶布重新固定,不合作者穿刺时手臂要加以约束。 4 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每周2~3次的血液透析,必然需要频繁的血管穿刺,穿刺引起的疼痛在所难免,而要减轻疼痛,应在穿刺手法上有所改进。常规内瘘穿刺时,一般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后要再平行进针少许。本文中采用快速穿刺法引起疼痛反应小的操作要领在于穿刺速度快,穿刺一步到位,针头进入血管后不再平行进针,缩短了机械性潜行过程,对皮肤及血管损伤减轻,致痛物质释放减少,所以局部疼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

血液透析病人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摘要】对7例需长期实施血液透析的病人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的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根据内瘘特点采用相应的穿刺方法及护理。结果7例病人的高位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无一例因穿刺及护理不当造成堵塞、皮下血肿,血流量均能满足透析的需求。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条件。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常用部位为桡动脉头静脉途径。我院2009年3月—2010年6月对7例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堵塞造成内瘘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病人,选择上臂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术(高位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使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高位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以高位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病人7例,其中男4例,女3 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52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一般每周透析2次或3次,每次4.0 h~4.5 h。本组病人均选择上臂肘部行肱动脉头静脉吻合,双上肢血管条件相似时,选择非惯用侧,以左手为主,减少术后对病人生活的干扰。手术后2 d~25 d,密切观察内瘘搏动情况,用手触摸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1.2高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1.2.1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一般选择血管穿刺时先穿血管的近心端(静脉端),再穿动脉端(远心端),最初使用时,可以另选一处穿刺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直到内瘘完全成熟。国内也有一些经验表明,对血管条件好、动脉直径2 mm以上、吻合口0.6 mm以上的内瘘,提前使用并未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1.2.2穿刺点的选择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减少再循环。透析时的穿刺方法有3种。①绳梯式穿刺:穿刺点均匀分布在造瘘的血管上,每次穿刺均匀破坏某一局部血管弹力纤维的连续性,使血管均匀轻度扩张,适用于血管较细的病人。②纽扣眼式穿刺:每次穿刺的部位方向,角度一致,而成一通道的穿刺部位,但不会引起血管扩张,适用于内瘘好、血管粗而直的病人。 ③区域式穿刺:在一个小区域内反复不定点穿刺,使穿刺局部形成一个小的扩张,逐渐扩大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 血液透析时,人体的血液需迅速进入透析器内,经洗净后再流回体内。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由于静脉血流速度太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的要求;动脉血流量大,可满足血透要求,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反复使用。因此尿毒症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前,为了引血方便必须首先在手的腕部做一个小的手术——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即将腕部的桡动脉与头静脉进行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这样浅部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使血流量达到透析的要求,由于动静脉内瘘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上普遍采用。 1内瘘穿刺前的准备 1)首先应检查内瘘血管成熟情况,内瘘成熟需3~4周,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的血管壁增厚,有动脉震颤或搏动。一般前两周不能使用,过早的使用易导致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使用寿命缩短。 2)先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再决定穿刺的部位和穿刺的方向,通常新的内瘘管壁薄而脆,最初穿刺很容易引起皮下血肿而影响再次穿刺。因此,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合口上3~4 cm,根据血管充盈情况决定顺血流方向还是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端应顺血流方向穿刺,穿刺两点应相距5~10 cm。 3)如果血管扩张不好,肢体水肿,可用压脉带扎紧肢体近心端,等血管充盈后再作穿刺。初次使用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应立即松开压脉带,防止渗血、血肿的发生。 2血管穿刺 1)暴露病人扩张静脉部位,采用碘伏消毒,然后选近心端顺血流方向作静脉穿刺,使血液进入体内,距吻合口3~5 cm处作动脉穿刺,引出血液。 2)穿刺针与皮肤呈15°角,待针斜面刺入皮下后要求马上穿入血管,针在皮下隧道很短,约占针的1/3,针的其余部分穿入血管内。 3)血管穿刺顺序是先穿刺血管的近心端,再穿刺动脉端,因为动脉穿刺失败后血管局部必须加压,造成近心端血管不能充盈,再穿刺血管非常困难。 4)穿刺一次未成功,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再穿刺,若已穿破,应立即拔出并加压止血。避免穿刺针反复进退,否则易引起针眼渗血,所以要求操作人员操作熟练,穿刺准备充分。 5)为延长血管使用寿命,可在血管上作轮换穿刺,也可在原针眼重复穿刺。定点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疼痛轻。对于消瘦衰竭、皮肤弹性差的病人使用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先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备受关注的问题。快速的掌握一套动静脉穿刺技巧会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针对刚到的护士操作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技巧。 1.本操作技术研究 1.1 血管穿刺前准备操作者在穿刺之前应检查患者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和判断选择相对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不要急于进针,多触摸血管,体会它的血管走向和深浅度及管壁厚度,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宜穿刺。动脉穿刺点灵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最好勿与动静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定点穿刺虽然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1.3 进针的方法及固定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扎针时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固定针柄时,皮肤松弛者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 1.4 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针头向外慢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绷紧。按压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主。并嘱患者将手臂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2.几种特殊患者血管特点和对策 2.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组织器官机能逐渐减退,大多数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而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⑴。对此类患者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血管,穿刺时进针力度要稍小一些。 2.2 消瘦患者此类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浅,暴露充分,但血管壁脆,易滑动,且皮肤松弛,握拳后指掌关节明显高于手背肌层组织,对进针角度有一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 现阶段,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维持患者生命。血管通路的稳 定可靠,和顺利开展血液透析存在紧密联系。因此,临床常说血管通路就是血透 患者的“生命线”。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进 行正确的护理。 1.动静脉内瘘的重要作用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会损害全身脏器,除了换肾,规律的透析是延长肾衰 患者生存时间的唯一方式。对血液透析通路进行建立和维护,有利于长期重复使用。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应用率较高、效果最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内瘘,指 的是患者肢体周围的动静脉,在外科手术下,使其成为血流通道,经过这个通道,让动脉血向静脉转流。因此,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正确使用、保护,可显著降低并 发症率,延长使用时间,对于患者至关重要。 2.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一般情况下,常人是无法理解血液透析患者遭受的痛苦,长时间以来,导致 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加上患者不了解动静脉内瘘,增加了其心理 压力。因此,在手术开展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介绍静脉 内瘘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认知度。并且和患者加强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诉求,及 时进行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还有,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增强患者配合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血管选择 通常是选取左上肢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原因在于,和右手相比,左手功能更少;该位置血管在解剖条件上最为合适,有利于更高的建立动静脉内瘘。操作时,尽量选取桡动脉搏动良好,头静脉充盈正常位置。做好选择后,对桡动脉进行按

压,末梢循环呈良好状况,未出现缺血情况,选取远心端。术前一周,告知患者 不要在该侧上肢进行相关操作,如输液、穿刺、注射等,对手术区域加强热敷, 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感染、血肿等,保证手术成功率,促使术后静脉 内瘘通畅。 2.3皮肤护理 将手术区域和附近的毛发进行刮除,采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再使用0.1%新洁 尔灭溶液擦洗,通过无菌敷料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3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3.1严密观察内瘘管 术后24h内,要对内瘘管进行密切观察,看其是否有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如静脉侧扪到震颤,可听到血管杂音,提示内瘘通畅,如未听到杂音,可能 是血栓形成,必须马上报告给注意医生进行处理。 3.2防止血栓形成 内瘘术后早期,告知患者在选择内衣,注意袖口要比较宽松的,对术侧肢体 进行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缓解未梢水肿情况。同时,用造瘘肢体进行握拳运动,使得血被流动,避免血栓形成。 3.3注意包扎 对伤口进行包扎时,不宜采用太多敷料不宜,注意控制压力。同时,不要使 用造瘘侧血管进行输液、抽血等,防止出血或对内瘘压迫,导致闭塞形成。 3.4术后保持卫生 术后5-7天,告知患者保持术侧肢体的干净、干燥,不要随意摘除包扎敷料,避免伤口感染。如出现渗血不止,剧烈疼痛时,要马上和手术医生进行联系,以 便尽快处理。 3.5饮食护理

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动静脉内瘘的规范化护理,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内瘘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出院宣教,观察内瘘使用的效果。结果:内瘘使用方便、并发症少,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透析通路。结论:正规的护理,全面的出院宣教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标签:肾脏疾病;动静脉内瘘;护理;宣教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制作永久性血管内瘘通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染机会少,使用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易于穿刺等优点.只有加强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对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术前指导: 1、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告知一些基本的手术方式及造瘘时会现的一些不适,消除紧张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手术。 2、嘱患者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平时注重保护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规范用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3、内瘘术前不易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免术中和术后出血。 二术后护理: 1、动静脉内瘘形成后,嘱患者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内瘘侧手臂的肿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注意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改变,是否有胸闷、心悸,如有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 3、观察内瘘侧手臂手指末稍循环情况,如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 4、观察内瘘吻合口处有无血肿,局部有无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内瘘侧手臂疼痛难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首先触摸内瘘静脉端血管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有否血管杂音,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查明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浅谈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

浅谈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66例患者中,有61例首次穿刺成功,占92.4%;有57例满足治疗所需血流速度,占86.4%;有2例经调整穿刺针后,基本满足治疗血流量,占3.0%;有4例出现因治疗止血不当出现血肿,占6.1%;有2例轻微皮下出血,占3.0%。结论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时,由于内瘘成熟时间短,血管脆性大,易致内瘘损伤、皮下血肿,新瘘对损伤的修复能力不及惯用内瘘,直接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如果加强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研究,并辅以全面、综合的临床护理,将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技巧;临床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动静脉内外科手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其原理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从而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感染几率小、易于穿刺、护理简单、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等特点,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因而在临床上较易被患者接受。一般动静脉内瘘术后至内瘘成熟需35-60 d,而内瘘成熟后的首次使用至关重要,对日后内瘘的使用通畅性、使用寿命及并发症的发生等均有一定关系,若首次使用不当,可造成内瘘穿刺失败、血流不畅、局部肿胀、血肿、感染等,严重者可引起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为探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9.3+2.7)岁;均为上肢内瘘,其中左侧39例,右侧27例;前臂内瘘61例,高位内瘘5例;首次使用时,内瘘均已完全成熟,成熟周期35 -62 d。其中,慢性肾衰竭患者2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7例,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 (2)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 一评估 1、穿刺前内瘘的评估 1 穿刺时期:术后2-3月水肿完全消退,内瘘成熟才能使用。 2肉眼观察或触及手臂有无肿胀(血清肿)。 3 评估人造血管的位置走向,可触及也可用听诊器听及。 4 评估血流方向:先听诊,杂音响的一侧为动脉,弱的为静脉。穿刺后压力大的一侧为动脉,反之为静脉;压迫人造血管的中点,检测受压点两边血管内的脉搏,震颤强者为动脉,弱者为静脉。 二穿刺与护理 1 穿刺前准备 ①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触及杂音强弱,判断内瘘通畅情况。

②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至外螺旋式消毒>10CM 直径范围。 2 穿刺原则 ①穿刺前确定手术方式和位置。 ②明确血流方向。 ③力求一针见血。 ④动静脉均取向心穿刺,可延长其寿命。 3 穿刺流程 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不系压脉带,严格消毒后,针尖斜面朝上,以40-45°角进针,刺入皮肤有触感时触及人造血管,进入人造血管有落空感见回血将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调整至20-30°继续向血管内推入全部送入,固定穿刺针至恰当部位。 4穿刺注意事项

①u型人造血管,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3cm,不宜在血管转弯、弧型及皱褶部位穿刺,每次穿刺相隔0.5-1cm 。 ②动脉与静脉相距>5cm,使每次穿刺点都有一定的修复过程,以免纤维断裂、狭窄、漏血、感染。 ③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应采取阶梯式进针 ④使穿刺点不固定于血管通路的任何区域,减少穿刺失误。 ⑤避免在柈形移植转角处穿刺,因该处容易发生血肿。 ⑥严格无菌操作。 ⑦穿刺完后不宜旋转针柄角度,否则会损伤血管内膜。 5 透析中的护理 ①避免内瘘肢体受压.嘱患者平卧。 ②避免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动静脉内瘘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 1.手术成功后适当抬高手术侧肢体,减轻肢体,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过多的渗出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2.促使内瘘尽快成熟;通常在术后一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握力球数次,要求有节奏,每次3-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以不感到疲倦为宜;2周拆线后适当增加锻炼幅度; 3.禁止在瘘侧腋下测体温; 4.使用内瘘透析当天不洗澡禁止揭去覆盖在针眼处的敷料,以免内瘘出血、感染; 5.热敷透析后第二天热敷,每次0.5-1h有消炎消肿的作用;或涂喜疗妥软膏,软化血管及促进皮下淤血的吸收;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 6.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皮下淤血皮肤颜色会成深紫色不要惊慌,待淤血完全吸收后皮肤会成正常颜色,大约一个月左右; 7.在量大、、大量出汗、、时注意内瘘是否通畅 8.穿着宽松上衣,注意睡眠姿势避免肢体受压、不要将患肢枕于头下,不在术侧肢体进行输液、测血压等治疗,术侧肢体不带饰品;平时勿提重物 9.慎防局部感染,注意内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搔抓引起破溃感染而造成; 10.养成每日检查动静脉内瘘的好习惯3-4次;将2-3个手指指腹放于内瘘吻合口近心端,感觉血管是否存在;可以用对侧耳朵倾听流水音、沙沙声,如果震颤和杂音消失,变弱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11.血液透析当日不宜淋浴或泡澡;过长时间的淋浴或泡澡可引起血压及血糖的降低;过低的血压不但可以引起,严重的会发生、动静脉内瘘自然闭塞,同时休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 12.随时保持清洁,透析前用肥皂水清洁造瘘侧手臂. 13.注意内瘘侧肢体保暖. 14.止血绷带包扎不超过20分钟,回家路上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 1.日常如何护理 术后做一些健瘘操促进内瘘尽快成熟;抬高术侧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肿胀程度; ⑴除去透析当天,每天清洗局部,保持清洁; ⑵血透时有计划更换穿刺点; ⑶内瘘侧肢体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不要佩带过紧饰物; ⑷睡觉时不要压迫内瘘侧肢体; ⑸避免低血压; ⑹内瘘侧肢体避免量血压,抽血; ⑺内瘘侧肢体不可负重;

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的技巧及护理,以 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对60例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做好穿刺前的 评估,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加强透析中的观察、护理,透析后采用正确压迫止 血法,并强化健康教育。结果:本组 60例首次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一次性穿 刺成功率 96.7%。结论:透析前做好内瘘的正确评估,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 方式,加强护理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并发 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76-0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过 程中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提高透析效果、延长透析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 途径;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的血管通路。在内瘘使用的早期,由于 内瘘成熟时间短,血管脆性大,易致内瘘损伤、皮下血肿,新瘘对损伤的修复能 力不及惯用内瘘,直接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因此首次穿刺前后的维护和护理对 保证内瘘血流量、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充分性尤为重要。本文将近2 年来我科 60 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技巧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 7月—2016年 7 月我科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3岁~7 6岁。引起慢性肾衰的病因中,高血压肾病25例,慢性肾炎 16 例,多囊肾 3例,糖尿病肾病15例,1例原因不明。选用内瘘血管为桡动脉- 头静脉吻合52例,尺动脉-贵要静脉吻合5例,上臂肱动脉-头静脉吻合3例。首次使用时内瘘均已完全成熟,成熟周期为35~62天。 1.2结果 60例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58例,穿刺成功率为 96.7%;达到治 疗所需血流量55例,占91.7%;1例患者动脉端穿刺部位出现小血肿,但未影响 血流量;治疗后压迫止血不当发生血肿3例,占5%。 2护理 2.1心理护理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对瘘管认识不足,担心穿刺失败, 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告知首次使用内瘘的注意事 项及配合要点。介绍已使用内瘘较长时间的病友给予交流与鼓励。由穿刺水平及 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穿刺,以降低患者的忧虑心情,顺利使用内瘘进行 治疗【1】。 2.2穿刺前内瘘的评估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时间,血管解 剖部位及走向,确认内瘘通畅情况及成熟程度。避免过早使用,等待内瘘血管充 分扩张、成熟,静脉血管动脉化方可使用适当延长内瘘的首次穿刺时间,可延迟 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适当延长内瘘的首次穿刺时间,可延迟内瘘功能不良的发 生【2】。 2.3内瘘穿刺针的选择在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最初阶段,应使用小号(17~ 18G)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180~200 ml/min),以降低对内瘘管壁的 刺激与损伤。使用 3 次后,再选用较粗的穿刺针(16G),并尽量提高透析血流

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心得

新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心得 动静脉内瘘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有效血液透析治疗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患者视它为生命线。一个理想的内瘘既能避免反复穿刺给血液透析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又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1]。如何护理好内瘘和最大限度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我科从2012年1月-2012年10月对2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细心的护理、详细的宣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动静脉内瘘成形前准备 1.1造瘘前向患者说明动静脉内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方法对治疗有何好处,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告知患者保护造瘘侧肢体,避免输液,抽血等操作以免损伤血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1.2造瘘术后无渗血、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内瘘锻炼,促进成熟。 1.3术后抬高造瘘侧肢体,减少末梢侧水肿。 1.4告知病人及家属造瘘侧肢体禁止测血压,扎止血带和输液等。 1.5内瘘成熟需4-8周,最好8周后静脉逐渐扩张、肥厚时使用,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2 内瘘的正确使用及技巧 2.1内瘘穿刺技巧 2.1.1通常新的瘘管管壁薄而脆,最初几次穿刺很容易引起皮下血肿影响下一次穿刺,因此最初一个月尽量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专人操作。穿刺时应谨慎,仔细摸清血管走行的方向据吻合口较远处进针,应尽量做到一次成功。 2.1.2穿刺的方式和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管壁硬、易滑动、易穿破等特点采用斜刺法,对皮肤弹性好肌紧张度高的年轻患者,采用直刺法。内瘘血管粗直的患者应用绳梯式穿刺,交替使用每一穿刺点;内瘘血管细弯曲的患者,为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先采用点或区域式穿刺(也称纽扣式),待血管形状显露后改为绳梯式;内瘘血管压力大易溅血者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可以有效防止皮下血肿。尽量不用压脉带,对于血管暴露不清者,可于血管上方扎宽度2cm以上的弹力绷带,勿过紧且时间要短。 2.1.3正确选择穿刺点:若血管条件许可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至少2cm以上,静脉应向心方向穿刺。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8~10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穿刺成功在传统固定方法基础上,在针眼上加贴医用创可贴预防穿刺针眼的渗血。 2.1.4穿刺失败后的护理:当动脉穿刺失败后,在原动脉穿刺点以下再穿刺(避开血肿),如出现血肿,且不适合在此瘘管再穿刺,可将该静脉作动脉(血流量充足的情况下),另择静脉穿刺继续透析;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在原静脉穿刺点以上再穿刺(避开血肿)或另择静脉穿刺。 2.1.5经过一段时间正确的使用后,仍不可掉以轻心,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2.2加强巡视:上机后护士每30min巡视1次,及时测量血压心率,血流量保持在200~250ml/min,超滤充分,注意观察穿刺针是否固定妥当、有无渗血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透析充分和患者安全。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难度分级、护理人员级别对应标准及应用过程和体会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难度分级、护理人员级别对应标准及应用过程和体会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长期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方式。是由医生将透析患者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临近的静脉进行缝合后,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着动脉血,形成的一个动静脉内瘘,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除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和通路医生手术技巧相关外,还与血管通路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不正确的穿刺技术可能导致内瘘出现感染、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穿刺相关狭窄等并发症。 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证据总结 1、动静脉内瘘护理难度分级证据 根据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的危险因素和内瘘穿刺的影响因素,将糖尿病、内瘘功能丧失史、低血压等共11 项列为内瘘分级的影响因素,制成《内瘘分级影响因素统计表》。

根据《内瘘分级影响因素统计表》统计患者内瘘影响因素分数,划分内瘘等级。 内瘘等级越高提示内瘘状况越好,内瘘等级越低提示内瘘状况越差 2、内瘘级别与护理人员级别对应标准 将内瘘级别与工作人员级别相对应,其内瘘的穿刺依据内瘘级别进行分级操作,不同等级的操作者选择相应级别内瘘进行穿刺,避免越级操作,详见表3。 表 3 初级、中级、高级通路护士具体衡量指标与对应的护理内瘘级别 (内瘘级别与工作人员级别相对应) 3、内瘘分级护理在透析室开展流程证据 (1)内瘘评估及登记:Ⅰ级内瘘于每周由责任组长进行内瘘评估及登记,Ⅱ级内瘘于每月由高级责任护士进行内瘘评估及登记,Ⅲ级内瘘于每季度由初级责任护士在责任组长指导下进行内瘘评估及

登记。评估内容包括内瘘成熟度、内瘘震颤感、内瘘处皮肤情况,个人卫生状况等。穿刺护士应全面了解血管通路评估资料,包括超声评估资料,及穿刺前物理评估; 发现内瘘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处理,同时进行持续性跟踪记录并反馈。 (2)开展病友会:病友会上依次进行糖尿病、低血压、高血压、干体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专题的健康讲座,分别于每季度、每半年、每年针对Ⅰ、Ⅱ、Ⅲ级内瘘患者开展1次病友会。 (3)健康教育:针对患者个体的情况给予健康教育,特别是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告知其内瘘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相互交流自我护理经验,并做好患者的常规健康教育。 证据应用过程与体会 1、证据应用过程 (1)血液透析患者对于每次扎针都会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尤其是内瘘初次或前几次穿刺,痛觉非常明显,因此内瘘的穿刺依据内瘘级别进行分级操作,特别是在新内瘘上。在初期内瘘使用,我们透析室严格遵循“四定一给予”原则:定人、定部位、定穿刺针、定穿刺时间、给予首次内瘘使用的健康教育。 (2)科学系统的人员培训是实施动静脉血管通路穿刺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透析专业护士在首次穿刺前应该接受结构化的培训和监督,并定期更新培训内容以维持其穿刺能力。 (3)不同等级的操作者选择相应级别内瘘进行穿刺,如遇越级操作者给予质控。 (4)专家级通路护士不仅能够判断复杂内瘘是否需要启动超声辅助,而且能够熟练运用超声技术进行复杂内瘘穿刺,也成为专家级

关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心得

关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心得 时间:2019年6月22日 地点:透析室 内容: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疗法之一.要想达到最佳的透析效果,就必须有个成功的内瘘.而影响内瘘成功的因素主要是: (1)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直接穿刺桡动脉),造成桡动脉的损伤;(2)静脉给药使头静脉的破坏。针对日常保护内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观察好 1、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触摸血管是否有变硬、有硬节等。 2、健康宣教,患者每天至少3次自己检查下内瘘是否还通畅,即早晨起床、晚上睡前,中午都要检查一次,自己对比一下震颤强弱、范围、血管杂音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或震颤减弱,就要去医院检查下是什么原因,是否有血栓形成。 二、保护好 1、日常避免内瘘侧肢体暴露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禁止穿紧袖口上衣,日常衣袖要宽松,如果带护腕等,注意包扎的松紧要适度。 2、内瘘侧肢体避免受压,不要佩戴戒指、手镯、手表等饰品,有利于肢体的血液回流,防止指端肿胀。 3、禁止使用内瘘侧肢体量血压、负重,如:提重物、抱小孩、去菜场买菜时用内瘘侧手臂拎重物,以及其它用力的活动等。 4、禁止在内瘘侧抽血、输液。 5、禁止内瘘侧侧卧,睡觉时,不要将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下面、枕头下面,或用头压着内瘘侧胳膊睡觉。 6、内瘘侧胳膊不要长时间下垂。 三、止血好 1、下机后用止血带局部压迫止血,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压迫应包括:皮肤穿刺点及血管的穿刺点,压迫力度为血液能通过,能摸到血管震颤,又不出血为标准,一般大约压迫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2、压迫的同时还可以抬高肢体。如果长时间不能止血,或血液打湿消毒棉纱,在加压压迫的同时,到透析室重新包扎,注意不能长时间压迫瘘口,以免内瘘血栓形成。止血后,要观察3~5分钟左右,不出血了,内瘘震颤正常后,再起床离开透析室。 四、锻炼好 1、刚做完手术后,医生一般都要求握弹力球锻炼内瘘,每天可以锻炼3~5次,每次10~15分钟。不锻炼,血管会形成慢,或者难以形成,影响透析。若锻炼强度太大了,也会对内瘘不好。 2、即使透析后内瘘血管已经形成,也要注意日常的持续锻炼。 五、清洁好 1、刚做完手术时,要保持手术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更换敷料时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内瘘成型后的日常使用,也要主要保持内瘘手臂的清洁,秋冬季节太过干燥引起瘙痒时,可以在透析的第二天涂抹刺激性小的护肤品。 2、如果有涂抹药膏,透析前一定要洗干净,或者,透析前不要涂抹膏药。 六、控制好 1、控制好体重,两次透析之间的体重增加不要超过干体重的3%~5%,或每天体重增长不超过1公斤; 2、控制好血压、心律,过高的血压容易伤害血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血管钙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技巧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肾功能衰竭的患病率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血管通路。AVF 可以有效地解决透析过程中的造口器感染和穿刺疼痛等问题,但是 AVF 的护理工作也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透析前、透析中和透析后三个方面介绍AVF 护理的技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 一、透析前护理 1. 定期检查血管通路:每周一次医生或护士应定期检查 AVF 的情况,包括其血管直径和流量、皮肤分泌物和皮肤松弛度等,如果AVF 存在异常状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2. 合理护理皮肤:AVF 通路位于静脉和动脉之间,动脉的高压会影响 AVF 的正常功能。为预防皮肤搔抓和创伤等不良影响,平时应注意保持 AVF 通路的清洁和干燥。 3. 透析前心理护理:透析前,护士应该进行心理护理,及时解答疑问,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 二、透析中护理 1. 正确穿刺:穿刺前,护士应该仔细检查 AVF 的通路情况和皮肤状态,避免穿刺过程中损伤皮肤和血管,造成 AVF 通路不良。如果出现排毒不良、输液缓慢等现象,应及时调整和护理,避免感染和血液逆流等危险。 2. 监测透析过程:在透析过程中,护士应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如高血压、低血糖、呕吐、恶心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3. 清洁卫生:透析过程中,护士应该注意卫生和消毒,及时清洗透析仪器和配件,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等疾病的危害。 三、透析后护理 1. 监测剩余透析量:透析结束后,护士应该继续监测患者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