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动静脉内瘘穿刺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流程
准备用物:穿刺针2支止血带1支护理包1个听诊器1个肝素1支治疗车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
1接到医嘱,核对医嘱到床旁与病人核对并携带止血带,听诊器评估内瘘。
2.进行手消,拿护理包打开,将治疗巾铺于患者内瘘侧肢体下,取出所需物品放于治疗巾上(棉滚2个、创可贴2个、胶布6条、碘伏棉签1包、一次性橡胶手套、污物盘、肝素1支),剩余用物、治疗盘连外包装放于床头柜。
3.给穿刺部位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0-厘米,待干至少30S,消手,准备穿刺针放于患者治疗巾上,带手套,绑止血带,穿刺静脉端,松止血带,胶带固定,排出穿刺针内空气,推注肝素。
再次绑止血带进行动脉端的穿刺,松止血带,胶带固定。
排出穿刺针内空气。
4.开始连接血管通路并上机,上机完毕,整理用物(将治疗盘及剩余用物放于治疗车,外包装扔医疗垃圾桶)垃圾分类处理,七步洗手法洗手。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课件

环境准备
穿刺方法及技巧
01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02
消毒与麻醉
03
穿刺针选择
04
穿刺技巧
穿刺后的护理
压迫止血
使用适当的压迫方法止 血,避免血肿和渗血。
观察与记录
预防感染
异常情况处理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 出血、血肿及渗漏,记
录相关信息。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污染源,预防 感染。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表现为内瘘局部疼痛、水肿,触摸时感觉硬块,听诊时可能听到杂 音。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立即停止使用内瘘,并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同时, 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以指导后续治疗。
感染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窃血综合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5
内瘘的保养与延长使用寿命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内瘘的通畅情况
通过触摸内瘘震颤、听诊杂音等方法, 判断内瘘是否通畅。
评估内瘘血流量
及时发现并发症
对内瘘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发 症如狭窄、血栓形成等,以便及时处 理。
通过测量内瘘的血压和血流量,评估 内瘘的功能状态。
避免内瘘受 压
合理使用内瘘
建立良好的血液透析习惯:按 照医生指导的频率和时间进行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的穿刺及理件
• 动静脉内瘘的基本知识 •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 内瘘的日常护理 • 内瘘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内瘘的保养与延长使用寿命
01
动静脉内瘘的基本知识
内瘘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作用
内瘘的建立过程
01
02
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
03 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方法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方法及护理作者:李树琴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04-01【关键词】内瘘血管;扣眼穿刺;内瘘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重要器官肾脏的替代疗法技术越来越成熟,尿毒症终末期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
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怎样保护好内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身血管条件的问题,既往动静脉瘘的穿刺有区域法和绳梯法。
区域法,就是选择动、静脉穿刺区域,呈蜂窝状穿刺,易形成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00%,病人皮肤损伤大、痛苦多,因皮肤上巨大的血管瘤倍加烦恼;而绳梯法要求在短短的前臂上每次呈绳梯状更换穿刺点,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但对内瘘血管长度要求高,具有限制性,临床上也很难操作。
而扣眼穿刺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扣眼穿刺不但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减少了出血,还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1 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 cm[1](最好5 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 cm~10 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环.2 穿刺的技巧2.1 所谓扣眼法,即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反复穿刺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扣眼形成前,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然后采用钝针穿刺,可减少出血和痛苦。
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时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2.2 进针方法作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但内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操作前准备:1.确定操作的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以及相关的医嘱。
2.洗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戴好口罩。
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穿刺针、导管、引流器、消毒棉球、稀释剂等。
4.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台上,确保舒适并方便操作。
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将手术区域暴露,并以适当的护理用品清洁皮肤,使用无菌巾将周围区域包裹起来。
2.局部麻醉:将患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如1%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
3. 空气添加:将穿刺针连接到适当的注射器上,注入10ml左右的空气,要确保空气泡在知觉损害的区域内。
4.穿刺穿刺:选择穿刺点位,通常在上肢的桡动脉附近,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以减少出血。
用穿刺针垂直插入皮肤,直到进入血管。
5.确认位置:用注射器抽取一小量血液,观察血液的颜色和流速,确保找到动脉,然后将针缓慢进入血管。
6.引线插入: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部,并将穿刺针缓慢退出,一旦导管插入血管内,就可以开始引流。
7.引流操作:将引流器的一端连接到导管上,并将引流器另一端放入合适的容器内收集引流液。
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
8.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绷带固定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感染。
9.观察和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需要更换引流器,保持引流通畅。
10.操作完成:操作结束后,将床单更换并清洁工作区,注意个人卫生,拆除无菌操作物品,消毒器械。
11.操作后护理: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敷以消毒棉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其他不适。
告知病人关于穿刺部位的护理,遵守医嘱。
在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器械和药物的无菌。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穿刺时要注意找到正确的穿刺点和方向,以防止损伤到周围组织。
-操作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引流过程中要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以免造成继续输血或阻塞血流。
血液透析操作技术——内瘘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扣眼式穿刺
是在每次穿刺中都在同样的穿刺部位用同一种 方式进行穿刺针置入。这意味着再每一个穿刺 的部位,都需要通过相同的隧道进入皮肤及血 管,每次进入静脉的路径都是相同的。
并最终出现假性血管瘤;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内血栓形成 血管阻塞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
Part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穿刺点与穿刺针选择
动脉穿刺点
动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的距离 >3cm以上,每次穿刺点与上 次穿刺点距离>0.5cm
静脉穿刺点
一般在肢体近心端,动脉穿刺 点 与 静 脉 穿 刺 点 的 距 离 > 58cm,如选择AVF的引伸静脉, 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应 >10cm以上
目录页01 动静脉内瘘评估源自04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02 穿刺方法与适应症
05 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03 穿刺点与穿刺针的选择 06 动静脉内瘘穿刺常见并发症
Part1
动静脉内瘘评估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首次使用内瘘评估
启用时间 内瘘手术成功后,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 确认内瘘血管已成熟再开始穿刺
素注射器连接到透析机肝素注射泵上;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视频
动脉穿刺: 1. 用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穿刺部位3遍(采用正向,反向,正向的消毒顺序;棉签2根1根1根)
消毒范围直径≥10cm,待干至少30S) 2. 穿刺动脉,左手固定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进针见回血后、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

在选择 的动 、 脉穿 刺 区域 作 静
蜂 窝状 穿刺 , 每次 穿刺 时部位 要 轮流更 换 , 每个 穿 刺
1 2 3 透 析 后 内 瘘 止 血 方 法 采 用 弹 力 绷 带 压 迫 ..
自 20 0 2年 开 展 血 液 透 析 以 来 , 条 件 和 技 术 的 限 因 制 , 临床上 应用 的穿 刺 方 法 为绳 梯 式 穿 刺 和 区域 在
穿刺 点渗血 即 为 穿刺 点 渗 血 。 ( ) 流 量不 足 发 生 3血 率 : 析时 血流 量不能 达到 2 0 mlmi 为血流 量 透 0 / n即 不 足 。( ) 下血肿 发 生率 : 论 动脉 或 静脉穿 刺 时 4皮 不 出现皮 下淤 血 即为皮下 血肿 。 ( ) 者满 意度 : 者 5患 患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N u sJ CAi r n PLA
6
r nr 0 1, 8 2 ) v2 1 2 (A
血 液 透 析 患者 动 静 脉 内瘘 两 种 穿 刺 方 法 的效 果
吴 慧君 童 亚 丽 , 毕群 李 萍。 , 林 , (. 1 宁海 第一 医 院 血 液 净 化 中心 , 江 宁 海 3 5 0 ; 浙 1 6 0 2 第 二 军 医大 学 长 海 医院 整 形 美容 中心 , 海 2 0 3 ) . 上 0 4 3
法 进行 透析后 的 内瘘 止 血 。透 析 结 束 时 , 出 穿刺 拔 针, 用拇 指 按 压 纱 布 于穿 刺 点 上 , 胶 布 固定 纱 布 用
块 , 即刻 用 弹 力 绷 带 环 扎 止 血 。5 mi 并 n后 逐 渐 放
松 弹力绷 带 ,0 0mi 3  ̄6 n后完 全放 开弹力 绷带 。 1 3 观 察指 标 ( ) 刺成 功 率 : 每次 透 析行 动 . 1穿 指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操作流程
1、备物:穿刺针一副(两根)、输液贴2条、止血带1根、根据医嘱配好的肝素、一次性疗巾、4—5条宽胶布、碘伏1瓶、棉签1包
2、操作程序:
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血管走向
↓
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
携用物至床旁,与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
将一次性疗巾垫于患者手下,将穿刺针、止血带、输液贴放于疗巾内一侧,胶布贴于疗巾旁
↓
选择血管穿刺点:要求动脉内瘘与静脉两针距离8—10cm为宜,动脉内瘘至少距离瘘口5cm以上,切记在瘘口上穿刺以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
↓
先穿刺静脉:确定穿刺点后扎止血带,用碘伏消毒穿刺点、范围8—10cm,向心方向穿刺静脉、角度20—30度、确认穿刺成功后将针头固定稳妥、延长管固定于手臂上
↓
根据医嘱静脉推注肝素用量
↓
穿刺动脉内瘘:尽量选择向瘘口方向穿刺,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纽扣式或阶梯式穿刺,确定穿刺点后扎止血带,用碘伏消毒穿刺点、范围8—10cm,进针角度30—40度左右,确认穿刺成功后将针头固定稳妥、延长管固定于手臂上,力求一次成功
↓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
整理用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AVF穿刺流程

8.备胶布待用
9.含碘消毒剂以静脉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0cm,分别消毒2遍,待干。
10.穿刺静脉:扎止血带,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与皮肤成15°~30°角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刺入静脉,见回血,沿静脉走向适当进针,松开止血带。
11.蝶形交叉固定针柄。
17.脱手套,手消毒,取口罩。
18.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整理衣袖。
19.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并按要求分类处理。
20.洗手,记录。
3.检查一次性用物包装是否完好及有效期。
4.药物准备:根据医嘱准备抗凝剂
操作过程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2.核对治疗单:姓名、性别、住院号,透析器型号,治疗模式,抗凝方式.
3.手消毒、戴手套。
4.打开无菌巾包布,取出无菌治疗巾铺在穿刺手臂下。
5.评估患者透析间期有无特殊不适
6.评估内瘘:震颤、杂音、有无红肿,渗血,硬结、皮肤破损、摸清血管走向和搏动。确定穿刺点。
12.遵医嘱使用抗凝剂。
13.含碘消毒剂以动脉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0cm,分别消毒2遍,待干。
14.穿刺动脉:扎止血带,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与皮肤成15°~30°角刺入皮下,再沿血管走向刺入动静脉瘘内,见回血且有动脉搏动,再沿血管走行适当进针,松开止血带。
15.蝶形交叉固定针柄。
16.查对:抗凝方式、抗凝剂量,穿刺部位及固定。
动静脉内瘘穿刺流程
项目
操作步骤
要求
1.患者内瘘评估:视—有无红肿、渗血、硬结、皮肤破损;
触—摸清血管走向和搏动;
听—杂音、震颤。
2.穿刺方式:绳梯式、有序穿刺。
3.2次穿刺距离>5cm;切忌:区域穿刺。
4.消毒一个部位,穿刺一个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华薇
精选.
1
定义
•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 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 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 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精选.
2
内瘘要求
• 1.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 血管通路
• 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 感染机会少
• 对于初次穿刺前要摸清瘘管的走向,感觉 管壁的薄厚、深浅及弹性、瘘管是否通畅
• 穿刺时选择离瘘口较远、血管杂音、震颤 最明显的部位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
精选.
6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 一、区域穿刺法 •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三、扣眼穿刺法
精选.
7
一、区域穿刺法
• 在内瘘血管在内瘘血管某一区域反复穿刺
• 缺点:1、扣眼穿刺点不易形成
•
2、易感染
•
3、穿刺点渗血
精选.
10
精选.
4
穿刺点的选择
•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 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 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 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 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 减少再循环。
精选.
5
穿刺前准备
• 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 率。
•
2、降低形成区域性狭窄风险
•
3、降低渗血风险
• 缺点:1、对患者血管要求高
•
2、穿刺难度增加
•
精选.
9
三、扣眼穿刺法
• 扣眼穿刺要求:要点是“三同”,即每次穿刺 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 针深度,在穿刺两个月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 优点: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降低, 血栓形成风险降低。
• 3.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 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 5.易于穿刺等优点
精选.
3
穿刺血管选择
• 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 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一般选择血管穿刺时 先穿血管的近心端(静脉端),再穿动脉端 (远心端),最初使用时,可以另选一处穿刺 做动脉血管,静脉回路用普通静脉,直到 内瘘完全成熟。对血管条件好、动脉直径2 mm以上、吻合口0.6 mm以上的内瘘,提 前使用并未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优点:易于穿刺
• 缺点:1、穿刺区域小
•
2、反复穿刺血管壁变薄
•
3、容易形成动脉瘤
•
4、容易形成区域性狭窄
•
5、 拔针后,按压时间变长
•
6、容易渗血
精选.
8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每次动脉、静脉穿刺时更换穿刺点,由上 而下;由下而上轮换进行穿刺。每个穿刺 点≥1㎝.
• 优点:1、降低形成动脉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