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之扣眼法穿刺步骤

动静脉内瘘穿刺之扣眼法穿刺步骤

1、建立隧道期:确定合适的穿刺点位后要准备第一次的锐针穿刺,需有一名资深护士以以下原则锐针穿刺:同一护士、同一点位、同一角度、同一深度、同一力度、同一型号穿刺针进行锐针穿刺,特别强调同一角度(在20°~30°之间选择一个度)进针和拔针(这也就是要求下机后拔针的护士最好就是进行穿刺的护士)。这样反复锐针穿刺10-20次以后形成固定的隧道。

2、钝针隧道穿刺期:钝针尖端是圆钝的,理论上是不应该具备“切割力”,每次钝针顺着建立的隧道可轻松进入血管。由于固定一个点位扎,上一次的进针点处会形成“血性痂皮”,所以每次透析前需要对扣眼部位进行“软化去痂”,祛除隧道口愈合的“痂皮”,这是为了看清楚皮下隧道口,也是为了避免感染,所以在去痂前后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

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 1. 概述 扣眼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时使用。它通过在人体的某个特定位置插入一根细长的针或导管,来获取样本或进行治疗。本文将介绍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该过程。 2. 准备 在进行扣眼穿刺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2.1 确定穿刺位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穿刺的位置。通常会使用超声波引导或X 射线技术来帮助确定最佳的穿刺位置。 2.2 患者准备 让患者了解穿刺的过程,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感。如果必要,可以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疼痛。 2.3 准备器材 准备所需的器材,包括穿刺针、导管、消毒剂、麻醉药物、止血带、敷料等。 3. 实施步骤 以下是扣眼穿刺的一般实施步骤: 3.1 手部消毒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仔细清洁医生和患者的双手,确保手部清洁。 3.2 准备穿刺点 用消毒剂清洗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将消毒剂涂抹于穿刺点周围的一定范围,并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消毒的充分。 3.3 展露针头或导管 将穿刺针或导管取出,并根据需要连接相关设备,如注射器或收集容器。

3.4 定位穿刺点 使用超声波引导或X射线技术定位穿刺点。确保准确找到目标位置。 3.5 穿刺 将穿刺针或导管缓慢插入穿刺点,直到达到目标位置。医生需要稳定手部,以确保插入的准确性和顺利性。 3.6 获取样本或治疗 一旦穿刺针或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可以采集样本或进行治疗。根据需要,医生可以抽取液体样本,或者在导管中插入药物或其他治疗工具。 3.7 撤离针头或导管 在完成采集样本或治疗后,小心地撤离穿刺针或导管。确保没有留下任何部分在体内,并及时处理废弃物。 3.8 敷料 在穿刺点上贴上干净的敷料,以防止感染和出血。 4. 后续护理 扣眼穿刺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后续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1 监测患者 在穿刺后的一段时间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检查穿刺点周围是否有肿胀、红肿或出血等情况。 4.2 处理穿刺点 根据需要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干燥和清洁。如果有出血或感染的迹象,及时通知医生。 4.3 遵循医嘱 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治疗。 5. 结论 扣眼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适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介绍了扣眼穿刺的实施步骤,包括准备、穿刺、获取样本或治疗以及后续护理。正确的实施步骤和适当的后续护理是确保扣眼穿刺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血管通路之动静脉内瘘穿刺篇

血管通路之动静脉内瘘穿刺篇 大家好,我是小白,这一期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动静脉内瘘穿刺术。我们知道大部分的患者进入透析后,需要终生使用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所以血管通路又被成为透析肾友的生命线。她是如此重要,需要我们所有的人竭尽所能来保护。今天我们邀请我们透析中心血管通路护理组长和穿刺高手英姐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经验。 英姐你好!我其实一直很困惑,我们的内瘘手术之后,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呢? 内瘘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穿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时间上观点有些不一致,比如基础病、内瘘的类型、内瘘的位置都会影响内瘘开始使用的时间。在2019年中国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指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议最好在AVF成形术后8-12周以后开始穿刺,特殊情况下也要至少1个月后开始穿刺,如果用套管针穿刺,可提前到术后2-3周。对于AVF,国外有建议更早进行穿刺的。人工血管内瘘(AVG)通常在术后2-3周及局部浮肿消退后方可穿刺,对于即穿型AVG,可在术后数小时至数天进行穿刺。但是不管建议开始穿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前提条件一定是内瘘成熟以后。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内瘘是否成熟呢? 我们通过物理检查及彩超检查来评估内瘘是否成熟。1.物理检查:吻合口震颤良好,无异常增强、减弱或消失;瘘体段静脉走形平直、表浅、易穿刺,粗细均匀,有足够可供穿刺的区域,瘘体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减弱、消失。2.彩超检查:穿刺段静脉内径≥5mm,距皮深度<6mm,测定自然血流量>500mm/min。达到以上两点的标准,我们就认为内瘘成熟了。 啊,我明白了。我已经知道了内瘘什么时候可以穿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穿刺? 就如你前边所说的,血管通路就是透析肾友的生命线,所以,内瘘的穿刺,需要有一个通路小组进行评估、规划。我们透析中心通路小组由肾科医师、通路医师、透析护理组长组成,主要负责内瘘穿刺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穿刺方法 扣眼穿刺的要点是“三同”.即要求每次穿刺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在穿刺2个月左右可形成皮下隧道.即称为扣眼。 首次穿刺:患者内瘘侧肢体下垫无菌巾,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合理选择动脉穿刺点及静脉穿刺点,动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吻合口5 em以上,静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动脉穿刺点5 cm以上,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周围8一lO cm,穿刺者戴上无菌手套,手持17G内瘘针,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25。角,沿血管外侧缘进针,皮下潜行一小段后进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将针体全部送入血管,最后固定穿刺针。之后的穿刺均遵循“三同”原则,直至扣眼形成。待扣眼形成后,将穿刺针由扣眼处往里轻轻地旋转推进,针体即可沿皮下隧道进入血管内。扣眼穿刺的前2个月须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护士固定穿刺,直至扣眼形成。 护理 1 .心理护理 钝针扣眼穿刺法是在普通穿刺基础上改良的一种新方法,做好心理护理由其重要。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钝针扣

眼穿刺技术与普通穿刺的区别,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取得患者信任。

2 .穿刺前评估 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内瘘功能是否良好。望诊: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有无血肿、淤血、皮疹、假性动脉瘤、破溃等。触诊: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深浅及弹性,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听诊:用听诊器听诊内瘘血管的杂音,确定是否通畅。 3 .清除结痂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穿刺前应用无菌针头或无菌持物钳清除结痂,以便查找皮下隧道,避免感染。在清除痂皮前用盐水纱布覆盖10 min,消毒,痂皮清除后需再次消毒。 4 .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 每小时巡视患者,巡视穿刺点是否有渗血,穿刺针是否固定在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护患者安全。 透析结束后,穿刺针退出时需将针尖斜面旋转向下,避免再次切割血管壁。穿刺针退出的角度和进针角度保持一致,穿刺针完全退出后再压迫。 5 .做好健康宣教 做到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透析后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瘘侧手臂避免提重物或受压,睡觉时易取健侧卧位。患者每日2-3次自己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发现瘘管震颤或血管杂音消失及疼痛应立即来院就诊,以免血管闭塞或感染。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血液透析患者的扣眼穿刺 一基本知识 起源:定点穿刺法;1984年命名为“扣眼穿刺法” 要点:每次使用完全相同的穿刺隧道,形成简单无痛的到达血管的通道 阶段:锐针穿刺隧道形成期;顿针穿刺期 二原理 1、遵循“三同”原则,用锐针穿刺10-12次后,从皮肤的表面到达内瘘血管壁之间,穿刺路径就由疤痕组织覆盖而产生形成通道,像耳垂上的耳洞一一“隧道” 2、隧道形成且愈合完好后,表面光且内没有神经组织,此时需用纯针。因顿针的针头是圆形的,没有切割锋面,不会划伤隧道造成隧道出血 三适应症 希望居家透析者; 内瘘血管充盈不佳,可穿刺距离较短者; 穿刺困难:体型较胖,内瘘位置较深或血管走行不清者 ·推荐使用隧道钉建立隧道 2015版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 四扣眼穿刺的技术方案

五新扣眼内瘘穿刺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操作者条件: 做事严谨、认真,责任心强 最好有过扣眼穿刺经验 不合适的人:不容易守规矩,比较急躁 2、患者条件 评估患者卫生习惯;有无疤痕体质;无皮肤湿疹等过敏史 血管评估:血管无红肿、溃疡、无假性动脉瘤 3、建立档案 记录:(1)评估、告知内容;(2)穿刺角度,肢体摆放位置; (3)绘制血管穿刺示意图;(4)照片:第一次穿刺;并发症4、排班准备: 尽量保持一个人为该患者穿刺尽量长的时间 可将2-3名扣眼穿刺患者放在一个班次一个区城,由一名护士分管

每名患者最多由2名护士管理 (二)建立隧道 方法:由同一名护士在3-4周的时间内(隧道建立期)对病人的内瘘血管用常规内瘘针(锐针)在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进针角度,相同的进针方向进行穿刺,连续10-12次,形成皮下隧道,隧道口的血痂即“扣眼” 注意事项: 1、位置选择要准确:注意间距;不宜在靠近关节、血管有弯曲部位 2、扎止血带时位置尽量靠上且皮肤不能有褶皱,穿刺时手不能用力拉皮肤 3、穿刺路径成直线,不能在针进入皮肤后有角度的变化 4、穿刺针在皮下移行距离以0.5cm为宜 (三)隧道使用期 1,使用方法 皮下隧道形成后,再次穿刺时在消毒皮肤后将“扣眼”处的血痂轻轻剔掉, 改用顿针从扣眼处沿原有的方向和角度慢慢旋转式推送, 顿针沿隧道进入血管 使用步骤:消毒—生理盐水棉球浸泡—消毒—去痂—消毒 2.正确使用钝针的穿刺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后面的部位, 慢慢捻转穿刺针顺着隧道进入隧道,速度一定要慢,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自从1966年Brescia——Cimino[1]發明了动静脉内瘘后,血液透析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急性透析”进入了“慢性透析”年代,动静脉内瘘成为维持性血透患者最重要和常见的血管通路,也是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由于反复穿刺,往往会有内瘘闭塞、血流量不足、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变硬变狭窄等并发症。如何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大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动静脉内瘘的穿刺的方法、方向、时机以及是否使用止血带方面做了综述如下: 1.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不断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方法,以提高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寿命。概括起来,内瘘穿刺的方法分为三类,分别是: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 1.1绳梯法: 绳梯穿刺法,顾名思义,穿刺时要求穿刺点呈绳梯状更换,绳梯法对穿刺血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可穿刺的血管长度比较长,一般鼻咽窝瘘和前臂动静脉内瘘多采用绳梯法穿刺[2]。穿刺时动脉针向下或者向上,甚至间隔3-4cm以上;静脉回路端更换穿刺部位,尽量更换到同一手臂的其他静脉,甚至更换到其他肢体的静脉。如果注射到上臂静脉要注意避开关节部位,便于患者活动手臂。但是穿刺新部位时应扎好止血带,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再进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倪洪娣[3]认为:穿刺部位应轮流更换,首选绳梯式,其次是钮扣式。目前,我国各大血液透析中心推广使用的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为“绳梯样穿刺法”。此种穿刺方法的推广大大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夏京华[4]认为:绳梯法对护士的内瘘穿刺技术要求很高,特别是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失败后对血管的损伤较大,患者主诉穿刺时疼痛明显。国人受身高影响,可利用的内瘘血管长度与欧美人有差别,因此,此穿刺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1.2扣眼穿刺法: 近年来,国外许多文章介绍到了另一种穿刺方法:钮扣孔穿刺法。此种方法30年前在欧洲和日本就开始使用,但在我国还刚刚开始推广。扣眼法开始建立时内瘘穿刺每次都是由同一位护士进行操作,要求此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穿刺技术好。穿刺时使用锐利的穿刺针,每次穿刺使用同一穿刺点,不更换位置。同一穿刺点持续2-3个月后,穿刺点就会建立起一个固定的通路。以后每次透析时即使用该通路,穿刺时使用钝针即可。扣眼穿刺法的操作要点: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穿刺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进针深度[2]。扣眼穿刺法的优点是:固定血管通路建立后,使穿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特别是本身血管条件不好,可供穿刺的血管部分少的患者。降低了穿刺不成功时血管造成血肿的概率,减少了锐针穿刺血管时对血管的损伤。对穿刺技术要求不高,年轻、经验少的护士也可以成功穿刺,甚至有些患者可自行穿刺。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感明显降低。其缺点是:建立钮扣孔时要求每次都由同一护士穿刺,时间长达2-3个月,这在人力安排上会产生很大的困难;因纽扣孔穿刺法为长期使用同一穿刺点并使用钝针穿刺,透析时发生穿刺处渗血的概率增高,会导致拔针后止血困难,止血时间延长。曾有报道[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丢失在穿刺部位棉球上的血,估计每年也有1000ml。蒋秀娣[6]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医用棉签的棉头部分(带木芯)按压进针点两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内瘘套管针是一种用于建立扣眼穿刺隧道的医疗器械,该器械适用于治疗内瘘、脓肿 和脓肿管道,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内瘘套管针在 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 一、内瘘套管针的构成和特点 内瘘套管针主要由导向针、导丝和套管组成。导向针是一种细长的金属针,通常呈锥形,用于穿刺皮肤和诱导导丝通过脓肿或内瘘的管道。导丝是一根细长的弹性导线,能够 在脓肿或内瘘的管道中自由穿行。套管是一种保护性的外壳,用于导向针和导丝,防止导 丝脱离或扭曲。 内瘘套管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操作简便,只需通过皮肤穿刺即可引导导丝 进入病灶部位;二是安全高效,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三是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内瘘的治疗,也适用于其他脓肿和管道的治疗。 1、操作步骤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内瘘套管针通过皮肤刺入脓肿或内瘘的管道,然后将导丝穿入管道,最后将套管沿 着导丝引导到位,完成建立扣眼穿刺隧道。整个过程需要医生经验丰富,动作轻柔,确保 病人的痛苦最小化,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临床应用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治疗内瘘, 内瘘是一种以局部脓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内瘘套管针能 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引流局部脓液,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情康复;二是治疗脓肿,脓肿是一种以脓液积聚为主要特征的局部感染,内瘘套管针能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将脓液引流出来,减轻局部压力,促进组织愈合;三是治疗管道,管道是一种以管状 脓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内瘘套管针能够通过建立扣眼穿刺隧道,引流管内脓液,减 轻病人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3、优势和局限 内瘘套管针在建立扣眼穿刺隧道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减少手术创伤,相 比传统手术,使用内瘘套管针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减少病人的痛苦,缩短康复时间;二是 操作简便,相比传统手术,使用内瘘套管针不需要大规模的开放手术,只需通过皮肤刺入 管道即可完成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三是安全高效,使用内瘘套管针能够减少手术 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感染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受各种原因影响,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是肾功能 衰竭病人三大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这一治疗方法需要通过血管通路进行,动、静脉内瘘就是血管通路之一,因此动、静脉内瘘也被认为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 命线。确保动、静脉内瘘的寿命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以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掌握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加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极其重要。 肾功能衰竭病人病人每周需要进行3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治疗过程中加强动、静脉内瘘护理,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建立的异同 能够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其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以及移植血管内瘘。动、静 脉内瘘的优点在于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是维持性透析患者常用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穿刺。动静脉内瘘需要成熟后才能进行穿刺,过早穿刺容易造成 血管纤维化、动静脉内瘘狭窄,缩短使用寿命,动静脉内瘘至少需要4周成熟, 保险起见建议在手术后等待8周以上。当患者静脉扩张明显且动脉化血管壁增厚 表示动静脉内瘘成熟,可进行穿刺。穿刺前护理首先需要评估动静脉内瘘状态, 即通过视诊了解血管情况,局部皮肤情况,通过触诊感受内瘘震颤、血管走向, 血管弹性以及深浅,通过听诊评价内瘘血管杂音强弱。评估后选择穿刺部位、穿 刺点。动脉端通常选择肢体远心端,距吻合口3至5cm或5cm以上处;静脉端通 常选择肢体近心端,如AVF血液透析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相距至少10cm。穿刺点 需定期更换,避免穿刺部位因频繁穿刺而受损。针斜面向上穿刺法穿刺准确率高,但针眼创面大,愈合慢,创面修复期长,频繁穿刺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和血管粘连,护理人员应当合理选择穿刺点,避免定点穿刺。针斜面向下穿刺法针眼创面小, 愈合快,创面修复期短,对动静脉内瘘伤害最小,但这一穿刺方法难度更高,因 此护理人员要掌握穿刺的力度以及角度。纽扣通道穿刺的优点在于穿刺简单,能 够避免动脉瘤的形成且感染风险低。这一技术的缺点在于容易渗血,止血压迫时 间长,因此适用于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无论是哪种穿刺方法,护理人员在穿刺 时都应当做到“一针见血”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先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备受关注的问题。快速的掌握一套动静脉穿刺技巧会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针对刚到的护士操作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技巧。 1.本操作技术研究 1.1 血管穿刺前准备操作者在穿刺之前应检查患者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和判断选择相对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不要急于进针,多触摸血管,体会它的血管走向和深浅度及管壁厚度,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宜穿刺。动脉穿刺点灵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最好勿与动静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定点穿刺虽然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1.3 进针的方法及固定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扎针时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固定针柄时,皮肤松弛者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 1.4 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针头向外慢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绷紧。按压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主。并嘱患者将手臂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2.几种特殊患者血管特点和对策 2.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种组织器官机能逐渐减退,大多数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而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⑴。对此类患者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血管,穿刺时进针力度要稍小一些。 2.2 消瘦患者此类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浅,暴露充分,但血管壁脆,易滑动,且皮肤松弛,握拳后指掌关节明显高于手背肌层组织,对进针角度有一

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致功能不良后行扣眼穿刺的护理体会

1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致功能不良后行扣眼穿刺的护理体会 自体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目前临床首选的血管通路[1],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透析年龄增加,钙磷比例失调,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钙化率高达80%~90%[2]。研究表明[3],血管钙化程度的 增加,会提升患者发生AVF失功的几率。AVF功能不良阻碍了血液透析的进程, 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当AVF钙化导致功能不良时,为避免手 术带给患者的创伤,如何精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以维持正常的血管通路,已 成为临床护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20年1月,本院1例透龄20年患者,AVF 血管多处钙化导致功能不良,改行扣眼穿刺,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1999年10月因“反复双下肢浮肿3年余,加重伴乏力”收住院,入院查体:BP160/98mmHg,P80次/min,血生化结果示:SCr 518μmol/L,BUN 18mmol/L,K 4.6mmol/L,Ca 2.48umol/L,P 1.31umol/L,血 PTH 348pg/ml,血常规结果示:Hb 88g/L。入院诊断“慢性肾衰竭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病”。医嘱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降压、古拉定联合前列地尔护肾、琥珀酸亚铁联合叶酸片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并行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 侧吻合术。2000年1月患者开始在我院行透析治疗,HD3次/周,透析器金宝 poly-14L,血流250~280ml/min。护士采用绳梯穿刺,动脉穿刺点距离瘘口5cm,离心方向,静脉穿刺点选择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交替使用。2010年3月6日患者 因内瘘失功行左前臂AVF重建术,术后继续行绳梯穿刺,血流250~280ml/min。2020年1月3日起,患者连续三次血透时流量欠佳,维持在200~230ml/min之间,动脉压-197~-235mmHg。1月10日,患者引血后血流180ml/min,动脉压- 189mmHg。检查内瘘发现:内瘘弹性差,瘘口上5cm处有明显硬结,约2cm×1cm 左右,听诊可闻及震颤音,声音较弱,予调整动脉穿刺针之后血流量无明显提高,

自体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静脉动脉化,达到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要求,血管直径及深度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AVF)的穿刺与输液穿刺是有区别的,首先穿刺针型号要大很多,其次穿刺频率大,输液可能也就是持续一周左右,而且还可以使用留置针,AVF的穿刺至少每周3次,一个月就是36-52次,一年下来大概432-624次,并且没有可以长时间保留的留置针使用。如此高频率的穿刺,就需要透析护士提升自己的穿刺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保护好患者的血管通路,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完成。 先来说几个临床评估血管和AVF的物理试验。 ALLEN试验:同时按压一侧手臂的尺桡动脉,患者连续握拳、松拳,手掌变白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手掌颜色变化,10秒内变红说明侧枝循环良好,为阴性,反之为阳性。如果ALLEN试验阳性,应禁止使用桡动脉,在ALLEN 试验阳性的情况下仍旧使用桡动脉与静脉吻合,AVF术后血流量不足的可能性很大。穿刺后血流量不足,不一定是护士穿刺的问题,可能是患者本身的原因。 搏动增强试验:在吻合口一段距离处压闭通路,阻断的通路远心端的搏动会增强,说明动脉及吻合口无明显狭窄。搏动增强程度与通路流入道的质量呈正相关。 举臂试验:患者取卧位,抬高内瘘侧上肢超过心脏水平,

血管通路会有塌陷。当存在静脉狭窄时,在狭窄处的动静脉内瘘远心段仍保持扩张而近心端塌陷。 ALLEN 试验是术前评估可以使用的,搏动增强试验和举臂试验是在穿刺前评估使用的,其中举臂试验最常用。知道了这些评估试验,护士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评估患者的内瘘成熟程度。正常AVF术后4-6周可以使用,但是临床上如果情况允许,我们会在8周后使用,糖尿病的患者会延长到12周后使用,此时的内瘘吻合口震颤良好,无异常增强、减弱或消失;瘘体段血管走行平直表浅,弹性良好,粗细均匀,有可供穿刺点。在等待内瘘成熟的过程中,护士要教会并督促患者进行内瘘锻炼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保护好内瘘侧手臂,避免锻炼过度。中心静脉置管和AVF并存的患者,每次到透析室治疗时,护士都要对患者的内瘘进行平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要出现不使用不评估的情况。 第二,AVF穿刺前,要进行评估。视诊,观察内瘘侧手臂有无红肿、皮肤有无破溃、首次穿刺要吻合口与穿刺点的距离是否合适(三横指的距离,约3-5cm,要看血管具体情况)。触诊,触摸内瘘口的震颤强弱、血管弹性与走向(评估血管时可以使用止血带,评估后松开止血带)。听诊,实际工作中听诊用得较少,一般在患者内瘘震颤较之前明显变弱时或本身就很弱时,会用听诊器延内瘘吻合口延血管走向听血管杂音。最后就是举臂试验,搏动增强试验在我的工作中用的也较少。 第三,穿刺前充分消毒,以选好的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6-8cm,必须待干后方可穿刺,如果不待干会出现两种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 (2)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 一评估 1、穿刺前内瘘的评估 1 穿刺时期:术后2-3月水肿完全消退,内瘘成熟才能使用。 2肉眼观察或触及手臂有无肿胀(血清肿)。 3 评估人造血管的位置走向,可触及也可用听诊器听及。 4 评估血流方向:先听诊,杂音响的一侧为动脉,弱的为静脉。穿刺后压力大的一侧为动脉,反之为静脉;压迫人造血管的中点,检测受压点两边血管内的脉搏,震颤强者为动脉,弱者为静脉。 二穿刺与护理 1 穿刺前准备 ①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触及杂音强弱,判断内瘘通畅情况。

②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至外螺旋式消毒>10CM 直径范围。 2 穿刺原则 ①穿刺前确定手术方式和位置。 ②明确血流方向。 ③力求一针见血。 ④动静脉均取向心穿刺,可延长其寿命。 3 穿刺流程 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不系压脉带,严格消毒后,针尖斜面朝上,以40-45°角进针,刺入皮肤有触感时触及人造血管,进入人造血管有落空感见回血将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调整至20-30°继续向血管内推入全部送入,固定穿刺针至恰当部位。 4穿刺注意事项

①u型人造血管,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3cm,不宜在血管转弯、弧型及皱褶部位穿刺,每次穿刺相隔0.5-1cm 。 ②动脉与静脉相距>5cm,使每次穿刺点都有一定的修复过程,以免纤维断裂、狭窄、漏血、感染。 ③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应采取阶梯式进针 ④使穿刺点不固定于血管通路的任何区域,减少穿刺失误。 ⑤避免在柈形移植转角处穿刺,因该处容易发生血肿。 ⑥严格无菌操作。 ⑦穿刺完后不宜旋转针柄角度,否则会损伤血管内膜。 5 透析中的护理 ①避免内瘘肢体受压.嘱患者平卧。 ②避免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