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之扣眼法穿刺步骤
动静脉内瘘的正确穿刺

人工动静脉内瘘使用示意图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定点式:固定穿刺点进行穿刺。 区域式:固定穿刺区域,进行不定点穿刺。
以上两种穿刺方法易引起穿刺点渗血,对 血管伤害性大,不利于穿刺点的愈合。目前 较少采用。 绳梯式:顺着内瘘血管由近心端至远心端进 行阶梯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 复循环穿刺。 纽扣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定点,定角度穿刺 后形成穿刺隧道,每次穿刺前清除原有结痂 ,在原有瘢痕处用钝针沿着隧道穿刺。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清洁皮肤后,向穿刺的反方向拉紧皮肤(压 紧感神经末梢,皮肤平滑易进针,固定内瘘 便于穿刺)。
以25度角穿刺(大角度易穿透血管)。 针尖斜面向上缓慢进针。 固定穿刺针,避免穿刺针的牵拉和脱出。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造成的血管狭窄或血
管瘤。 新内瘘管壁薄而脆,容易形成皮下血肿。故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 的正确穿刺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肾病内科 血液净化中心
刘坚
编辑课件
人工动静脉内瘘的Βιβλιοθήκη 义定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 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 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 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建立血液透 析体外循环。人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 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前3次使用的新内瘘应由穿刺技术较高的护 士穿刺,确保穿刺的成功率。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拔针技术
消毒穿刺点,并覆盖无菌止血贴。 用无菌纱布叠成压迫球轻压穿刺点上方,退
出穿刺针。 新内瘘前3次使用须由护士协助按压,持续
按压时间至少10min。20~30min后观察渗血 情况。 内瘘使用3次后,可用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 。压迫力度适中,以既不渗血也能扪及震颤 音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压迫时间在10min 以上。
内瘘穿刺术--扣眼钝针穿刺[专家资料]
![内瘘穿刺术--扣眼钝针穿刺[专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4ddab2b4daa58da1114a0e.png)
行业知识
7
行业知识
8
行业知识
9
• 出血或渗血
• 感染
• 血流量不足
• 血栓形成
• 内瘘非血栓性狭窄
• 动脉瘤
• 窃血综合症
• 肿胀手综合症
行业知识
10
• 更少发生渗血(即血液从针眼渗出) • 穿刺成功率高,提高工作效率 • 解决疑难内瘘穿刺 • 降低患者焦虑、疼痛感,提高满意度 • 降低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两步: 第一阶段:创建皮下隧道期 (扣眼形成前的穿刺----- )
第二阶段:通过创建好的隧道“滑”入钝针 (扣眼形成后的穿刺---- )
行业知识
15
不能直接通过痂皮直接穿刺!!!
去痂前和去痂后都要消毒!!!
行业知识
16
• 开始形成脊状 • 开始形成一个洞 • 这个点还不能使用钝针进行穿刺
行业知识
避开扣眼穿刺隧道1.8-2.7cm处穿刺
•如果发现流量不好或压力异常:
应考虑:进针的方向、行针业知识头紧贴血管壁
27
• 严重疤痕组织形成、疤痕瘤形成 • 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过长 • 皮下组织过多 • 在隧道形成过程中,没有定人穿刺
行业知识
28
➢保证钝针穿刺安全顺利进行 ➢为临床操作提供有力证据,增强说服力 ➢为临床操作与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17
1)在穿刺前2小时,用两片2*2cm含有生理盐水或酒
精的凝胶(或棉球)浸泡
2)喜疗妥涂擦痂皮
用酒精棉签将血痂拭除 用碘伏棉签由隧道口向外消毒(范围5x5cm,最少3遍)
行业知识
18
• 不要用穿刺用的针去痂——会污染穿刺针 • 不要用钢针来去痂,会割伤病人的皮肤 • 不要让病人自己去痂 • 不要刺破血痂
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方法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方法及护理作者:李树琴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04-01【关键词】内瘘血管;扣眼穿刺;内瘘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重要器官肾脏的替代疗法技术越来越成熟,尿毒症终末期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
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怎样保护好内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身血管条件的问题,既往动静脉瘘的穿刺有区域法和绳梯法。
区域法,就是选择动、静脉穿刺区域,呈蜂窝状穿刺,易形成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00%,病人皮肤损伤大、痛苦多,因皮肤上巨大的血管瘤倍加烦恼;而绳梯法要求在短短的前臂上每次呈绳梯状更换穿刺点,虽然并发症较区域法少,但对内瘘血管长度要求高,具有限制性,临床上也很难操作。
而扣眼穿刺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扣眼穿刺不但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还减少了出血,还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1 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 cm[1](最好5 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 cm~10 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环.2 穿刺的技巧2.1 所谓扣眼法,即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反复穿刺10次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扣眼形成前,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直至皮下隧道形成,然后采用钝针穿刺,可减少出血和痛苦。
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任何术式的动静脉瘘都可以选用,同时还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几乎没有.2.2 进针方法作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但内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穿刺方法扣眼穿刺的要点是“三同”.即要求每次穿刺都是同一进针点。
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在穿刺2个月左右可形成皮下隧道.即称为扣眼。
首次穿刺:患者内瘘侧肢体下垫无菌巾,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合理选择动脉穿刺点及静脉穿刺点,动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吻合口5 em以上,静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动脉穿刺点5 cm以上,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周围8一lO cm,穿刺者戴上无菌手套,手持17G内瘘针,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25。
角,沿血管外侧缘进针,皮下潜行一小段后进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将针体全部送入血管,最后固定穿刺针。
之后的穿刺均遵循“三同”原则,直至扣眼形成。
待扣眼形成后,将穿刺针由扣眼处往里轻轻地旋转推进,针体即可沿皮下隧道进入血管内。
扣眼穿刺的前2个月须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护士固定穿刺,直至扣眼形成。
护理1 .心理护理钝针扣眼穿刺法是在普通穿刺基础上改良的一种新方法,做好心理护理由其重要。
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钝针扣眼穿刺技术与普通穿刺的区别,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
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取得患者信任。
2 .穿刺前评估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内瘘功能是否良好。
望诊: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有无血肿、淤血、皮疹、假性动脉瘤、破溃等。
触诊: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深浅及弹性,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
听诊:用听诊器听诊内瘘血管的杂音,确定是否通畅。
3 .清除结痂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穿刺前应用无菌针头或无菌持物钳清除结痂,以便查找皮下隧道,避免感染。
在清除痂皮前用盐水纱布覆盖10 min,消毒,痂皮清除后需再次消毒。
4 .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每小时巡视患者,巡视穿刺点是否有渗血,穿刺针是否固定在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护患者安全。
透析结束后,穿刺针退出时需将针尖斜面旋转向下,避免再次切割血管壁。
穿刺针退出的角度和进针角度保持一致,穿刺针完全退出后再压迫。
扣眼穿刺法教学内容

一、内瘘穿刺的规范技术
望 摸 听 消毒 三点固定 湿针穿刺与固定 两指按压
三点固定法 止血带结扎容易压力过大,特别是
新内瘘因血管壁相应薄而脆,穿刺时易发生浸润块
方法 左手的பைடு நூலகம்指和食指在穿刺点近端血管,有固
定和充盈血管的作用,右手的中指向下绷紧穿刺点 远端的皮肤,有固定作用
三点固定法止血带结扎容易压力过大特别是新内瘘因血管壁相应薄而脆穿刺时易发生浸润块方法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在穿刺点近端血管有固定和充盈血管的作用右手的中指向下绷紧穿刺点远端的皮肤有固定作用时机不要在针体完全拔出血管前加压否则容易造成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观察外出血内出血博动或震颤时间10min如果超过时间未能止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肝素用量影像学评估内瘘功能应注意绳梯扣眼区域穿刺要点三同即每次穿刺都同样的进针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进针深度在穿刺68次可形成皮下隧道
1 穿刺点渗血
2 隧道感染
护士的操作有关
3 隧道闭合
4 血管瘤形成
败后锐针操作不当
穿刺针和血痂原因 与病人的卫生习惯和
与护士的穿刺技巧有关 不同护士穿刺和钝针失
患者的日常护理
注重个人卫生 遵照内瘘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宣
教
总结
内瘘的操作规范 扣眼穿刺法的操作要点及步骤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按压止血
二指按压手法 按压力度
应注意
时机 不要在针体完全拔出血管前加压,否则容易造成穿刺
针斜面切割血管
观察 外出血 内出血 博动或震颤
时间 <10min,如果超过时间未能止血应及时与医生联
系,调整肝素用量,影像学评估内瘘功能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一、用物:
治疗盘、弯盘、活力碘、棉签、胶带、创口贴 2 张、止血带、一次性治疗巾 1 张、内瘘穿刺针 2 根、一次性手套。
二、操作:
1、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询问需要,取得合作。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穿刺侧手臂垫治疗巾。
4、评估内瘘,将手指触摸瘘口附近,感觉有无震颤和搏动,确定穿刺点。
5、再次核对,戴手套,活力碘棉签彻底消毒皮肤,由内向外做螺旋式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0cm。
6、扎止血带,先向心方向穿刺静脉血管,固定穿刺针推注首剂肝素,创口贴加盖针眼。
7、同样方法消毒动脉穿刺点皮肤,反向穿刺动脉,固定,创口贴加盖针眼。
8、确认穿刺针妥善固定,治疗巾覆盖穿刺手臂,核对患者准备上机,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三、注意事项:
1、穿刺动脉要尽量距离吻合口 5cm 以上。
2、动静脉穿刺点距离 8-10cm 以上。
3、避免固定穿刺点,防动脉瘤形成及血管狭窄,可交替选用穿刺部位,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 缺点:1、穿刺区域小
•
2、反复穿刺血管壁变薄
•
3、容易形成动脉瘤
•
4、容易形成区域性狭窄
•
5、 拔针后,按压时间变长
•
6、容易渗血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每次动脉、静脉穿刺时更换穿刺点,由上 而下;由下而上轮换进行穿刺。每个穿刺 点≥1㎝.
• 优点:1、降低形成动脉瘤风险
•
2、降低形成区域性狭窄风险
•
3、降低渗血风险
• 缺点:1、对患者血管要求高
•
2、穿刺难度增加
•
三、扣眼穿刺法
• 扣眼穿刺要求:要点是“三同”,即每次穿刺 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 针深度,在穿刺两个月左右形成皮下隧道。
• 优点: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降低, 血栓形成风险降低。
• 缺点:1、扣眼穿刺点不易形成
•
穿刺点的选择
• 动脉穿刺点应离内瘘吻合口至少5 cm以上, 以免损伤吻合口。静脉针尖指向近心端, 动脉针指向吻合口方向,也可指近心方向。 两穿刺点之间相距8 cm以上(最少应>5 cm), 切记避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根血管上,以 减少再循环。
穿刺前准备
• 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提高穿刺成功 率。
• 对于初次穿刺前要摸清瘘管的走向,感觉 管壁的薄厚、深浅及弹性、瘘管是否通畅
• 穿刺时选择离瘘口较远、血管杂音、震颤 最明显的部位以保证足够、区域穿刺法 • 二、阶梯穿刺法(绳梯法) • 三、扣眼穿刺法
一、区域穿刺法
• 在内瘘血管在内瘘血管某一区域反复穿刺
• 优点:易于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
张华薇
定义
•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 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 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 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背景与意义动静脉内瘘(AVF)是透析患者最为常见的透析通路之一,其优点在于长期耐久、少感染、低成本等等。
然而,有些患者过于瘦弱或动静脉太小,难以进行常规的动静脉内瘘手术。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为安全、便捷的透析通路方式。
传统的针刺技术动静脉内瘘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动静脉内瘘需使用尖锐针头贯穿动脉和静脉,易发生搏动性出血,增加穿刺操作难度,容易造成血液逸出和局限性血肿。
2.动静脉内瘘牵拉力较大,患者不当转动活动,不但损伤血管内膜,更严重的将使血管穿孔导致出血和感染的发生。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被引入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篇文章将深入介绍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属于一种新型透析穿刺技术,由于钝针不具有尖锐针头的像,因此在穿刺动静脉内瘘时可以减少血管撕裂、渗漏和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普通的钝针穿刺过程中,需要通过医生的操作,将钝针贯穿动脉和静脉,将导管插入其中。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钝针上开设一个四方形切口,透过切口进入针管腔,然后在动脉侧的血管抽出钝针,使钝针口变成一个4面边的长方形口,使得由于钝针扣打开后血管被牢牢锁定在上面,进而扎固定管道。
通过操作,将导管插入到静脉和动脉之间的开口中,即可达到穿刺的目的。
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主要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透析治疗过程。
在使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进行穿刺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生物学安全操作:严格防范穿刺过程中感染、交叉感染、病毒感染等问题,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次性成套组合进行操作。
2.穿刺部位严格消毒:穿刺前需对针头、穿刺点、静脉和导管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穿刺的切口洁净。
3.术中注意力和协助:在穿刺操作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合理使用局部麻醉药物,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间,保证术中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穿刺之扣眼法穿刺步骤
1、建立隧道期:确定合适的穿刺点位后要准备第一次的锐针穿刺,需有一名资深护士以以下原则锐针穿刺:同一护士、同一点位、同一角度、同一深度、同一力度、同一型号穿刺针进行锐针穿刺,特别强调同一角度(在20°~30°之间选择一个度)进针和拔针(这也就是要求下机后拔针的护士最好就是进行穿刺的护士)。
这样反复锐针穿刺10-20次以后形成固定的隧道。
2、钝针隧道穿刺期:钝针尖端是圆钝的,理论上是不应该具备“切割力”,每次钝针顺着建立的隧道可轻松进入血管。
由于固定一个点位扎,上一次的进针点处会形成“血性痂皮”,所以每次透析前需要对扣眼部位进行“软化去痂”,祛除隧道口愈合的“痂皮”,这是为了看清楚皮下隧道口,也是为了避免感染,所以在去痂前后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