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的改良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对策纪慧萍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摘要】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重要的生命线,怎样保护内瘘,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从穿刺技术到内瘘护理都值得我们血透工作者去探讨。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内瘘护理对策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选方式【1】。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倍受关注的问题。

1 血管穿刺前的准备首先应检查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2穿刺的技巧2.1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2.2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cm 以上【2】,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

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

定点穿刺虽然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2.3进针方法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穿刺前先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

消毒皮肤,扎止血带,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

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2.4固定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弛者要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针管固定,防针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衡,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输液贴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2.5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病人也感觉疼痛。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
在区域内反复穿刺; 推荐动脉针
向近心方向穿刺
适应证
是自体动静内瘘首选的穿刺 方法
1)适用于内瘘成熟、血管扩 张均匀、表浅,无明显狭窄、 硬化、 动脉瘤形成的病人
2)血管分支少,可穿刺血管 长度5cm以上
01
扣眼式穿刺
扣眼式穿刺 (1)定义:扣眼式穿刺法指在同一位置,穿刺针以同一角度、同一深度送 进血管 的技术 (2)第1次穿刺时使用普通锐型穿刺 针,确定穿刺针眼;第2-8次穿 刺,在隧道形 成前,要确保操作者在同一穿刺点、同一穿刺角度、 同一穿刺深度,使用普通锐型 穿 刺针进针。有条件的血管,可形 成2-3个隧道,隧道形成后,改用 14-16G钝穿刺 针。
01
内瘘伤口愈合,皮肤完好
02
血管扩张均匀、有弹性
03
内瘘处听诊杂音清晰
04
手掌心轻触内瘘处有震颤
内瘘血管血流量增加,在压力的冲 击下静脉血管壁逐渐增厚,但还难 以达到动脉管壁的厚度 和弹性,易 发生穿刺失败、血管破损,导致出 血或皮下血肿,此时病人对痛觉敏 感,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穿刺失 败的风险。

用听诊器沿着内瘘血 管听杂音大小、清晰
度、音调。
评估内容标准
吻合口愈合好,震颤良 好,无异常增强、减弱
或消失
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 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 减弱、消失
瘘体段静脉走行平直、 表浅、易穿刺,粗细均 匀,有足够可供穿刺的 区域和长度
内瘘血管自然血流量 >500ml/min,血管内径 ≧5mm,距皮深度 <6mm
监测
保护
肾内医生 透析护士
技师
手术医生
介入医生
病人.
建立血管通路的团队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课件
穿刺前的准 备源自评估血管条件患者准备
环境准备
穿刺方法及技巧
01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02
消毒与麻醉
03
穿刺针选择
04
穿刺技巧
穿刺后的护理
压迫止血
使用适当的压迫方法止 血,避免血肿和渗血。
观察与记录
预防感染
异常情况处理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 出血、血肿及渗漏,记
录相关信息。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污染源,预防 感染。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表现为内瘘局部疼痛、水肿,触摸时感觉硬块,听诊时可能听到杂 音。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立即停止使用内瘘,并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同时, 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以指导后续治疗。
感染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窃血综合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5
内瘘的保养与延长使用寿命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内瘘的通畅情况
通过触摸内瘘震颤、听诊杂音等方法, 判断内瘘是否通畅。
评估内瘘血流量
及时发现并发症
对内瘘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发 症如狭窄、血栓形成等,以便及时处 理。
通过测量内瘘的血压和血流量,评估 内瘘的功能状态。
避免内瘘受 压
合理使用内瘘
建立良好的血液透析习惯:按 照医生指导的频率和时间进行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的穿刺及理件
• 动静脉内瘘的基本知识 •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 内瘘的日常护理 • 内瘘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内瘘的保养与延长使用寿命
01
动静脉内瘘的基本知识
内瘘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作用
内瘘的建立过程
01
02
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
03 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动静脉内瘘护理以及注意事项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生命线”,它是将动脉和静脉通过手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血管通路。

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护理对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一、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保持手臂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

可以用温水清洗手臂,但要注意不要损伤皮肤。

其次,要对拟造瘘的手臂进行血管保护,避免在这一侧手臂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测量血压等操作,以保护血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风险,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

二、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1、术后观察手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包括触摸内瘘血管是否有震颤、听诊是否有杂音等。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

2、抬高患肢术后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一般需要抬高 24 48 小时。

3、避免压迫睡觉时要避免压迫内瘘侧手臂,穿衣时也要注意袖口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内瘘的血流。

4、注意保暖要注意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温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

可以适当佩戴手套或使用暖手宝,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5、适当活动术后 24 小时,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以及握拳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三、动静脉内瘘日常护理1、自我监测患者每天都要进行自我监测,用手指触摸内瘘血管,感受是否有震颤;也可以用耳朵贴近内瘘处,听是否有杂音。

如果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医。

2、清洁护理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

在透析前,要用肥皂水将穿刺部位清洗干净。

3、预防感染穿刺部位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发表时间:2016-04-19T14:28:20.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孔华萍[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孔华萍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 2253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患者均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结果:56例患者经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内瘘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

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内瘘闭塞等并发症的出现率,并延长内瘘使用的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血液透析穿刺技巧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有效透析的基础,也是目前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长期使用的稳定的血管通路[1]。

而在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如果穿刺技术不成熟,那么将可能造成血管狭窄、内瘘血流量不足、出血或渗血、形成血栓、出现动脉瘤、穿刺困难等并发症,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痛苦[2]。

动静脉内瘘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3]。

在本次研究中,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在18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0.5)岁;内瘘使用时间为4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0.7)年。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

动静脉内瘘穿刺操作流程操作前准备:1.确定操作的病人身份,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以及相关的医嘱。

2.洗手,穿戴好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戴好口罩。

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穿刺针、导管、引流器、消毒棉球、稀释剂等。

4.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台上,确保舒适并方便操作。

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将手术区域暴露,并以适当的护理用品清洁皮肤,使用无菌巾将周围区域包裹起来。

2.局部麻醉:将患处局部浸润麻醉,可以选择局部麻醉药物如1%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

3. 空气添加:将穿刺针连接到适当的注射器上,注入10ml左右的空气,要确保空气泡在知觉损害的区域内。

4.穿刺穿刺:选择穿刺点位,通常在上肢的桡动脉附近,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以减少出血。

用穿刺针垂直插入皮肤,直到进入血管。

5.确认位置:用注射器抽取一小量血液,观察血液的颜色和流速,确保找到动脉,然后将针缓慢进入血管。

6.引线插入:将导管插入穿刺针内部,并将穿刺针缓慢退出,一旦导管插入血管内,就可以开始引流。

7.引流操作:将引流器的一端连接到导管上,并将引流器另一端放入合适的容器内收集引流液。

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

8.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绷带固定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感染。

9.观察和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下来。

根据需要更换引流器,保持引流通畅。

10.操作完成:操作结束后,将床单更换并清洁工作区,注意个人卫生,拆除无菌操作物品,消毒器械。

11.操作后护理: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并敷以消毒棉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其他不适。

告知病人关于穿刺部位的护理,遵守医嘱。

在操作动静脉内瘘穿刺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器械和药物的无菌。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穿刺时要注意找到正确的穿刺点和方向,以防止损伤到周围组织。

-操作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引流过程中要控制引流的速度和压力,以免造成继续输血或阻塞血流。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探讨发表时间:2016-04-25T11:32:01.13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作者:姚红[导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血透室如何维护內瘘和延长使用寿命成了临床关注的问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血透室 215200[中图分类号] R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96-01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尿毒症终末期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维护內瘘和延长使用寿命成了临床关注的问题。

现从穿刺技术、技巧和方法等方面探讨。

1.內瘘血管特点动静脉內瘘一般为远端的桡动脉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间的吻合。

在內瘘早期,穿刺成功率低,容易损伤血管,形成血肿。

由于频繁穿刺使用血管,致血管弹性减低,造成血管硬化,管腔狭窄。

2.穿刺的技巧2.1血管选择血管穿刺顺序是先穿刺血管近心端,再穿刺动脉端,选择相对较直又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2穿刺的角度角度过小导致血管损伤明显,而大角度可能穿透血管。

一般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內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为30°~40°。

2.3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最好5cm,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

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8~10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

传统观点认为,动脉针尖朝吻合口穿刺。

但现在认为,动脉针尖顺血流方向对血液的再循环影响不大,且能有效的减少动脉瘤、动脉狭窄等內瘘并发症的发生。

3.动静脉內瘘穿刺方法动静脉最常见并发症是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形成,而熟练正确的穿刺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动静脉內瘘穿刺方法有三种,为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

3.1绳梯法绳梯法对內瘘血管长度要求较高。

穿刺点间隔约1.5~2.0cm,呈阶梯式确定3~5个等距离排列穿刺点,每次依顺序穿刺。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选择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选择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每一条血管通路都需要医护人员精心评估与规划,对患者做充分的相关知识培训与宣教,让其参与维护和管理。

自体动静脉内瘘被各国临床实践指南优先推荐,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内瘘构建成功后,日常透析穿刺就成为维护使用的最大课题。

合理规划穿刺对于减少血管损伤、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法三种,其中,区域穿刺法因内瘘动脉瘤和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应避免使用。

绳梯穿刺法自体动静脉内瘘建议首选绳梯穿刺法,该方法的第一步是确定可以穿刺的内瘘血管应足够长(一般要求>7cm)。

第二步是将内瘘血管分成两部分(即动脉穿刺部分和静脉穿刺部分),将穿刺点平均分配于整条内瘘血管上,充分利用整段血管资源;为患者建立穿刺档案,(超声引导)标记静脉瓣和特殊区域及注意事项。

根据内瘘血管穿刺示意图,每个穿刺点之间相距 0.5-1cm,交替使用穿刺部位。

避免在吻合口附近(吻合口 3-5cm内)穿刺。

1)内瘘初始启用应由经验丰富的资深透析护士穿刺。

2)血管转角处、静脉瓣区域避免穿刺(容易引起血管损伤、透析中持续疼痛和血管狭窄等)。

扣眼穿刺法是在9-12 次血液透析中,同一名护士在完全相同的穿刺点和完全相同的角度进行穿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能够沿着穿刺路径形成圆柱形疤痕组织,从而形成从皮肤到静脉的皮下隧道。

这个隧道便于针头通过滑入静脉。

建立扣眼隧道时,须遵循四同原则,即同一操作者,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扣眼穿刺法动脉瘤和血肿风险较小,但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扣眼穿刺法适用情况包括:1)内瘘可穿刺血管局限(不足够长、或位置特殊)。

2)比较小的动脉瘤(压力不高,举臂试验阴性,扣眼穿刺可能有利于减缓动脉瘤进展——KDOQI观点)。

3)无法进行绳梯法穿刺且穿刺者(如居家血液透析者)已经掌握良好的穿刺技术并认真执行手卫生。

以下措施可能会减少扣眼穿刺法感染风险:1)局部预防:患者上机前抑菌洗手液清洗皮肤,勤换清洁衣服,勤修指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内瘘血管弹性降低。若穿刺不当会引起局部渗血肿胀,造成血管硬化, 止血带松紧根据内瘘压力而定;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
管腔狭窄。
使其固定;如皮肤松驰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
2 穿刺技术的改进
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且角度宜大;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少许。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 好拆线后,每天用术侧手做握拳运动或捏橡皮球 3-4 次,10min/次;也
一部位反复穿刺,再穿刺时,确定要压迫穿刺失败部位,避开血肿;选同 可以每天热敷或将前臂浸入热水中 15-20min,2 次一 3 次/d。以上方法
2.2 穿刺点选择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开吻合口 2cm 以上,最好 5cm,并 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 8-10cm 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
1 内瘘血管的特点
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削减再循环。每次透析时穿刺点更换,忌 用定点穿刺。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的改良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 穿刺方法
关键词:内瘘穿刺 技术改进 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维
2.1 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 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
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充分有效透析的基础,是目前血液透析(HD)患者最 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爱惜好动一静脉内瘘,延 长其使用寿命,对患者至关重要,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条胶布要平行这样既起固定作用又美观,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固定。
3.2 内瘘“成熟〞后,使用期间的护理
3.2.1 做好卫生宣教教会患者每日自检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 2-3
3 内瘘的护理
次,觉察异样准时就诊;透析前用肥皂将手臂清洗干净,免抓破皮肤,透
析后穿刺部位幸免沾湿;指导患者操纵水分摄入量,以免透析中低血压,
听到血管杂音,提示通畅,否则怀疑有血栓形成,应马上联系医生准时处
3.2 .3 内瘘原则上应“成熟〞后才能使用,特殊状况需提前使用时,
理。禁止在术侧静脉输液、注射、抽血、测血压、提重物或佩戴饰物,不 最好只穿刺一针引血,用其他静脉回血。防止因穿刺引起损伤、撕裂形成
能以手当枕头,尽量穿宽松衣服,幸免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伤口愈合良 血肿,并影响内瘘以后的发育和成熟。
每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必需频繁做血管穿刺,穿刺胜利与否,内 瘘爱惜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透析的效果及内瘘的使用寿命。为了保持 内瘘通畅,到达有效的血流量,到达长期使用内瘘的目的及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护士穿刺技术高,也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做 好内瘘的爱透析不充分,病人的食欲普遍欠
2.3 进针方法一般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为 20°,但由于内瘘血管管壁
佳,再加上饮食上操纵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患者皮下脂肪削减,皮肤 较厚,进针角度改为 40°角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胜利率。穿刺前先用食
松驰,血管易滚动。又由于频繁穿刺使用内瘘,血管壁上有许多瘢痕,导 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严格消毒皮肤,扎止血带时
一血管时,静脉穿刺点要选近心端再作穿刺。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术后 10 周内瘘仍未“成熟〞,则手术失
败,需重新做内瘘。内瘘“成熟〞指在动脉血流冲击下,内瘘静脉扩张和
2.4 固定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驰者要用胶布作“y〞字固 肥厚,并触摸到震颤。
定,以防针头滑脱,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固定,防针头摇摆,留意两
第2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3.2.4 提高穿刺水平穿刺前认真做好血管评估,切忌急躁,力求一针 穿刺胜利。若穿刺失败形成血肿当天给予冷敷,24h 后改为热敷或擦喜疗 妥软膏,最好待血肿完全消退后再使用。
3.2.5 正确的止血方法拔针时用弹力绷带缠绕固定压迫扣,手指按压 15min-20min,以皮肤及血管进针点为着力点,力度以不渗血又能扪及震 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手臂可稍抬高。确定止血后指导患者不要马上除 去压迫扣,以防途中不留神撞击到穿刺点引起再出血。若出现内瘘出血肿 胀、苦痛,须马上按压肿胀部位,必要时回血透室处理,绝不能用止血带 止血。
3.1 术后早期护理保持术侧肢体清洁枯燥,不要随便去掉包扎敷料, 造成内瘘闭塞。
触摸伤口,以防感染;若觉察渗血不止,苦痛难忍应准时就诊。尤其术后
3.2.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前应观看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
24h 内应紧密观看,教会患者推断内瘘是否通畅,如静脉侧能扪到震颤或 染表现,并且严格消毒皮肤,如有异样准时处理,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