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蚜酮·噻虫嗪防治桃树蚜虫药效试验
吡蚜酮这个配方,专杀抗性蚜虫、飞虱等害虫,3小时见效能管20天

吡蚜酮这个配方,专杀抗性蚜虫、飞虱等害虫,3小时见效能管20天配方简介吡蚜酮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吡啶类杀虫剂,既具有触杀性,又具有内吸性,对多种刺吸式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吡蚜酮并不能马上将害虫杀死,速效性差是吡蚜酮的致命缺点。
呋虫胺是最新开发的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在植物体内长时间存在,持效期长达4~8周,大大减少喷药次数。
配方特点将吡蚜酮与呋虫胺混配,可以弥补吡蚜酮的不足,具有口针阻塞和神经麻痹双重功效,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茎叶喷雾后对新长出的嫩叶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还不易产生抗药性,低毒低残留,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
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烟叶等多种作物上的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首选药剂。
目前我国已经有25个厂家登记生产,主要剂型有50%、60%、7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使用方法(1)防治苹果、桃树、梨树、葡萄等果树上的蚜虫、叶蝉。
可在发生初期,用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对全株均匀喷雾。
持效期可达15~20天。
还可兼治蓟马。
(2)防治小麦蚜虫,可在蚜虫发生初期,用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5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
(3)防治水稻稻飞虱,可在发生初期,用7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5克8~1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4)防治西瓜、甜瓜、黄瓜等蔬菜上的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等害虫,可在害虫发生初期,用75%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5克8~1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5种杀虫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从表4看出,采用浸叶法时,烟蚜对10%烯啶虫胺可溶性水剂反应最敏感,其LC50值最小,相对毒力最大,其次是48%毒死蜱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烟蚜对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的敏感性最小,相对毒力也最小。
从表5看出,采用浸渍法,烟蚜对10%烯啶虫胺可溶性水剂反应最敏感,LC50值最小,相对毒力最大,其次是48%毒死蜱乳油、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敏感性最小,相对毒力也最小。
3讨论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吡蚜酮、吡虫啉、烯啶虫胺、毒死蜱、噻嗪酮5种杀虫剂中,烯啶虫胺对烟蚜的毒力作用最强,其他4种杀虫剂毒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毒死蜱、吡蚜酮、噻嗪酮、吡虫啉,其中每一种药剂采用浸渍法对烟蚜的毒力作用都要强于浸叶法,这可能是浸渍法接触供试杀虫剂较多的原因。
因此,在烟蚜防治中,烯啶虫胺可作为首选药剂。
在贵州省长顺县烟区烟蚜抗药性监测中,烟蚜对氧乐果和阿维菌素已经产生了低倍抗性[5],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花溪区的烟蚜种群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低倍抗性。
然而,在贵阳市花溪区附近烟地较少,虫源可能来自附近的桃树和蔬菜上,所以,在防治贵阳市花溪区附近桃树、蔬菜、烟草等蚜虫时,应尽量少用吡虫啉,提倡多种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烟蚜对杀虫剂的抗性。
化学农药价格低廉,见效快,在病虫害大范围暴发的情况下,采用药剂防治控制大范围病虫害的作用和效率是其他防治方法不可取代的。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开发高效低剂量、滞留期短、生物降解迅速、有选择作用、对人类和环境安全的新农药应是今后农药研究开发的方向。
参考文献:[1]张广学,种铁森.中国经济昆虫志(第25册,同翅目蚜虫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7-37.[2]顾春波,王刚,王开运,等.我国西南烟区桃蚜(Sulzer)的抗药性水平[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1): 77-80.[3]James R B.Recommende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pest resistance to pesticides[M].FAO(ed).FAO plant production and protection paper21,1980:25-28.[4]陈建明,张珏锋,陈列忠,等.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毒杀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9(4):759-762. [5]韦兴启,李先文,王召,等.贵州长顺烟区烟蚜的抗药性监测[J].贵州农业科学,2013,44(2):98-101.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项目“贵州省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201022)。
吡蚜酮介绍

吡蚜酮在环境中降解非常迅速。试 验表明,它在土壤中的半衰期2-29d。 飞电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土壤中的淋溶 性很低,仅存于表表层土,在推荐计 量下,对地下水的污染可能性很小
4、胃毒性强,属于独特的口针阻塞性杀虫剂。
98.26 aA
82.43 cB 92.16 bA
F=24.407**
•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药后,害虫经取食,死亡 速度缓慢,药后3天平均为60%左右,药后7天即
可达到95%以上。而且持效时间达25天以上。
25%吡蚜酮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
摘自2008年《湖北植保》
用量 25%吡蚜酮
30克/亩 25%吡蚜酮
虫的抗药性一般来自昆虫对化学药剂的耐受力及昆虫自 身产生的免疫能力。这是昆虫抗药性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吡 蚜酮产品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口针阻塞”物理原理来保证飞 虱死亡和长久的持效期的,因此吡蚜酮产品几乎不会产生抗 性。
2、内吸传导活性 (茎叶处理、土壤处理)
吡蚜酮有内吸传导活性,并能在木质部中向顶部转 移和在韧皮部中向基部移动(上下传导)。
40克/亩 25%吡蚜酮
50克/亩 48%毒死蜱90
+ 5%氟虫腈45
药后5天 93.0 96.9 99.1 98.7
药后10天 91.5 95.9 98.8 98.3
药后15天 90.0 94.6 97.4 98.1
25%吡蚜酮防治烟粉虱效果
摘自2008年《上海农业科技》
用量 药后3天 药后7天 药后10天 药后14天
2、“治”---飞虱大发生和爆发时,可和速灭威,异丙威 等速效农药进行混用,注意水稻要分厢,用药量可以不变, 用水量要加到每亩3桶-4桶,药液要充分喷洒到水稻底部 (根丛基部)喷施。
3种不同增效剂对稻麦的作用效果试验

碧护是德国阿格福莱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作物增效剂,内含赤霉素、芸薹素内酯、吲哚乙酸、脱落酸、茉莉酮酸等8种天然植物激素成分,具有诱导作物提高抗逆性、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解除药害的功能,是一种新型复合平衡植物生长调节剂。
激健是四川蜀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多元醇型非离子活性剂,能够增加农药的渗透率和传导力,减少农药在植物体表、体壁的量,从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实现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
惜浓是江苏贵田公司从多种中草药中提炼出的一种新型增效剂,主要成分为粗多糖、萜类和有机氮等,具有抑菌、抑虫卵、增产、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效果。
为了研究这三种增效剂在减药方面的效果及对稻麦的产量影响,笔者设计了该试验方案。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目的了解碧护、激健、惜浓三种增效剂和麦田除草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及对水稻、小麦的增产效果。
1.2试验田概况试验地点在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侯庄村,土壤为黏性双合土,肥力中等。
2019年在水稻上试验,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栽插方式为机插秧;2020年在小麦上试验,小麦品种为镇麦12。
水稻施肥情况为旋田前施45%复合肥20kg加尿素15kg/亩作为基肥,分蘖肥为尿素7.5kg/亩,移栽活棵后结合除草剂撒施, 8月4日施用复合肥22.5kg/亩加尿素15.0kg/亩作为穗肥。
麦田施肥情况,基肥:专用配方肥30kg/亩(氮磷钾比例为17∶15∶13);分蘖肥:腐殖酸尿素22.5kg/亩;拔节孕穗肥:丰卉尿素(南京正美实公司生产)10kg/亩。
麦田草相为以罔草为主,其他管理方式与淮安区大田基本一致,所有施药均使用新秀电动喷雾器3WBS-D-16B电动喷雾,用水量20kg/亩。
1.3试验处理与设计1.3.1水稻田试验方案共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正常用药防治病虫、正常防治加碧护、正常防治加激健、正常防治加惜浓,每处理面积1333.4m2。
水稻全程防治4次病虫害,第1次为2019年8月2日水稻分蘖末期每亩用20%噻呋酰胺悬浮剂30mL防治纹枯病;第2次为8月15日使用36%氟环唑·嘧苷素20mL/亩+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30g/亩防治水稻纹枯病与稻纵卷叶螟;第3次为2019年8月27日水稻破口前每亩用36%丙环唑·咪鲜胺悬浮剂50mL+40%三环唑悬浮剂50g+25%吡蚜酮30g防治稻曲病、穗颈瘟及稻飞虱;第4次为9月2日使用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mL/亩+2%春雷霉素水剂100g/亩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分别于第3种不同增效剂对稻麦的作用效果试验朱新伟1刘宝平1潘爱东1孙玉海2(1.淮安市淮安区植保植检站江苏淮安223200;2.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农村工作局江苏淮安223200)摘要:为研究新型增效剂在减药方面的效果及对稻麦的产量影响,通过在水稻、小麦上正常用药时添加新型增效剂惜浓、碧护、激健,从而了解这3种增效剂各自的增效差异,同时调查使用后的产量,得出各自的产量效应。
桃树蚜虫难防治,轮换用药效果好

桃树蚜虫难防治,轮换用药效果好有朋友留言询问:桃树蚜虫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用过吡虫啉效果不好。
防治桃树蚜虫,常用药有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等。
从近几年生产上的应用情况看,蚜虫易对多种常用药产生抗性。
据有关研究资料,目前在不同地区,分别存在对吡虫啉、吡蚜酮等药产生抗性的蚜虫种群。
许多种植户也反映施用吡虫啉防治效果差,可能是蚜虫对该药已产生一定抗性。
蚜虫出现抗药性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改用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等药,或将这些药与吡虫啉、吡蚜酮结合使用。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氟啶虫胺腈(特福力和可立施)产品,对桃树上常发的各种蚜虫有良好防效。
该药与防治蚜虫的其他常用药无交互抗性,具一定的内吸传导性,灭虫速度较快,持效期较长,而且对粉虱、盲椿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也有良好防效,对蜜蜂和蜘蛛等害虫天敌较安全,用药成本不太高。
目前对桃树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可触杀蚜虫,也可内吸(被枝、叶、芽、花等器官吸收)后,存于植物体内,蚜虫刺吸植物后死亡。
特点:杀蚜虫高效、持效时间长、耐雨水冲刷(用药后2小时遇雨不影响药效)。
一个生长季最多用药两次。
桃树蚜虫用药浓度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000-12000倍或者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00-7000倍。
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的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隆施),是一种低毒的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防效。
该药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性和快速拒食作用。
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带有药物的植物汁液后,会迅速停止吸汁,1小时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该药与其他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相似,施药后2~3天可以看到蚜虫死亡,持效期达14天左右。
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的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商品名力作),含34%氟啶虫酰胺、12%啶虫脒,已登记在苹果树上防治蚜虫。
据了解,该药对西瓜蚜、桃蚜、小麦蚜也有较好的防效,与其他类型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

0引言稻飞虱即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同属半翅目(Hemi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是目前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稻麦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BE201766);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稻麦肥药减量与周年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方案”[CX(2016)1001];镇江市农业科技项目“水稻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NY2016026)。
第一作者简介:于居龙,男,1988年出生,江苏仪征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水稻虫害综合治理研究。
通信地址: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弘景路1号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Tel :0511-********,E-mail :yujulong@ 。
通讯作者:束兆林,男,196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和农药应用研究。
通信地址: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弘景路1号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Tel :0511-********,E-mail :shuzl2005@ 。
收稿日期:2018-02-11,修回日期:2018-07-17。
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于居龙1,张国1,缪康1,赵来成1,方继朝2,郭慧芳2,束兆林1(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摘要:为明确噻虫胺和吡蚜酮复配增效作用,开发新型防治稻飞虱的复配药剂,笔者利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验证,明确复配药剂对田间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和对天敌的安全性。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与吡蚜酮按3:1、2:1、1:1、1:2和1:3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以1:2的比例复配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好。
25%吡蚜·噻虫嗪悬浮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 ga . a d2 . m / k v), n 8 g L,rs et ey n i t gta y e oie t a e o a 5 S eo g w t i t t 6 ep c v l ,i c i t m t z ・ im t x m 2 % C b l s o o xc yo i d an h p r n h h n t l o i
第 1 第 1 5卷 期 2 1年 2月 01
农 药研 究 与 应 用
AGRoCHEM I CALS RES ARCH & AP Ll E P CATI oN
V0 .1 No.1 1 5
F b2 1 e 01
蠹
2 %吡蚜 ・ 虫 嗪悬 浮 剂对 环 境 生物 的毒性 与安 全 性评 价 5 噻
范会 涛 ,毕 亮 ,陈 卓 ,李 向阳 ,刘 家 驹 ,杨 松 ,胡德 禹,薛 伟
( 州 大 学绿 色 农 药 与 农业 生 物 工 程 省部 共 建 国家 重点 实 验 室 培 育基 地 、 贵
教 育 部绿 色 农 药 与 生物 工 程 重 点 实 验室 、贵 州 大 学精 细 化 工研 究 开 发 中心 ,贵州 贵 阳
2 %吡蚜 ・ 5 噻虫 嗪悬 浮 剂 是 由贵州 大 学绿 色 农
业 生 产 中 的 广 泛 推 广 ,参 照 “ 药 登 记 资 料 要 农 求 ” 与 “ 学农 药 环境 安 全 评 价 试 验 准 则 …” 的 化
规 定 .研 究 2 %毗 蚜 ・ 虫 嗪悬 浮 剂 对 环 境 有 益 5 噻
F N Hu-a, ILag C E h o , IXa gyn , I i j, A G S n,H e y, U i A ito B i , H N Z u L i -a g LU J -u Y N o g U D -u X E We n n a
防治蚜虫、粉虱、飞虱最经典的药剂,瞬间击倒害虫,持效期达30天

防治蚜虫、粉虱、飞虱最经典的药剂,瞬间击倒害虫,持效期达30天蚜虫、粉虱、飞虱等害虫是危害作物最广,发生面积最大,繁殖最快,危害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害虫,每年都有大量地块遭受严重危害,为防治这些害虫,农民朋友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由于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传统药剂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防治效果较好药剂,这个药剂就是吡蚜·呋虫胺,据试验,其活性比菊酯类药剂高140倍,是替代传统药剂的理想杀虫剂。
药剂简介吡蚜·呋虫胺是由吡蚜酮和呋虫胺复配而成的一种杀虫剂,该药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内吸传导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蚜虫、粉虱、稻飞虱、蓟马、叶蝉等刺吸式害虫有较好的防效。
吡蚜酮是新型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
其作用方式独特,主要是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只要蚜虫、飞虱、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一接触到吡蚜酮,几乎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与其它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吡蚜酮对若虫和成虫都有效。
该药能渗透到植物叶片中,持效期长达1个月以上,对天敌安全,是防治抗性害虫和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最理想的药剂。
呋虫胺为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完全不同,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等特点,与第一、二代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杀虫谱更广,使用更方便,持效期长达4周以上,能够克服一二代杀虫剂带来的抗性风险,是目前5大类杀虫剂中,用量最大的杀虫剂之一。
主要特性吡蚜·呋虫胺复配使用,增效作用更加突出,具有双重内吸,全面杀虫、高传导、强内吸多重杀虫方式,跨叶层移杀虫,无死角杀灭抗性害虫,扩大了杀虫谱,提高了速效性,延缓了抗药性,延长了持效期,使用更加方便。
既可以喷施,也可以灌根,还可以拌种。
适用作物主要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烟叶、中药材、花卉等多种作物。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稻飞虱、灰飞虱、蓟马、叶蝉等害虫,并对蜚蠊、白蚁、家蝇等卫生害虫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荔桃树蚜虫田间药效试验小结
一、试验处理
序号
处理 施药量 处理1
70%吡蚜酮·噻虫嗪WDG 2000倍液 处理2
3000倍液 处理3
4000倍液 CK 清水 -
二、试验调查方法
试验共调查4次,分别于药后一小时、1天、3天、5天,观察70%吡蚜酮·噻虫嗪WDG 对桃树蚜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三、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大荔,桃树处于幼果期,桃树蚜虫主要以一代和二代蚜虫为主,发生量中等。
四、试验人员:隆奎、米栋、刘文庆、王立、李生元、杜勇、温超
四、试验小结
(一)药前
(二)药后一小时
70%吡蚜酮·噻虫嗪WDG2000倍液有部分死虫、轻度中毒和高度中毒蚜虫掉落,3000倍液有少数蚜虫掉落,4000倍液几乎没有蚜虫掉落。
(3)药后1天
药后一天70%吡蚜酮·噻虫嗪WDG2000倍液有90%蚜虫死亡,有10%蚜虫处于不动状态。
药后一天70%吡蚜酮·噻虫嗪WDG 3000倍液有60%蚜虫死亡,30%左右蚜虫处于不动状态。
药后一天70%吡蚜酮·噻虫嗪WDG 4000倍液有50%蚜虫死亡,20%左右蚜虫停止活动。
(4)药后3天
药后三天70%吡蚜酮·噻虫嗪WDG2000倍液防效达到90%以上,防效很好。
药后三天70%吡蚜酮·噻虫嗪WDG3000倍液防效达到85%左右,蚜虫基本上都变黑了
药后三天70%吡蚜酮·噻虫嗪WDG4000倍液防效80%左右,有少数活动的蚜虫。
药后十天70%吡蚜酮·噻虫嗪WDG2000倍液防效达到90%以上,防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