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电厂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方案
垃圾焚烧电厂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方案

1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从 事垃圾焚烧发电同类型企业可作参考。
2 规范性应用文件
本方案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方案。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0106-2006 评价指标体系通则 HJ/T425 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技术导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标准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火电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建立原料、燃料质检 制度和原料、燃料消 耗定额管理制度,对 能耗、物料消耗及水 耗进行定量考核
建立原料、燃料 质检制度和原 料、燃料消耗定 额管理制度,对 能耗、物料消耗 及水耗进行计量
5、相关方环境管理
购买有资质的原辅材料供应商的产品,对原辅材料供应商 的产品质量包装和运输等环节施加影响;危险废弃物送有 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3.3 污染物产生指标
包括大气污染物以及固体污染物产生指标。大气污染物产生指标 指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气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固体污染物产生 指标是指生产装置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
4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考核评定要求
4.1 评定等级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6、建立和完善本单位风险应急 预案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本单位风险应急预案体系,明确 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
注:该评价方案只适用于李坑发电二厂,其他同类型企业仅供参考。
5 计算方法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

仙桃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公示1 、项目概况拟建项目厂址位于仙桃市干河办事处郑仁口村。
本工程采用焚烧工艺处理垃圾,主要消纳湖北省仙桃市市区和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本工程总投资估算为25868万元,设计年限按20年考虑,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年处理垃圾18.25万吨,配置1台500t/d机械炉排焚烧炉和1台9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2 、工程内容⑴项目基本组成拟建工程项目组成情况见表1。
⑵主体工艺流程生活垃圾收集后,用密闭式的垃圾专用车运至厂内。
在进厂时经过称重和自动计量后,将垃圾卸至垃圾贮坑内。
垃圾卸料平台布置在紧贴垃圾贮坑,采用室内型,卸料平台设有专用的垃圾运输车进出口一处,卸料位2个,垃圾卸料平台周围设置清洗地面的水栓,并保持地面坡度以及在垃圾贮坑方向设置排水沟,以便收集和排出污水,并和垃圾贮坑收集的渗沥液一同送到污水处理设施。
其焚烧工艺流程为:垃圾抓斗起重机抓取垃圾→给料斗→液压推料器→炉排干燥段→着火段→燃烧段→燃烬段,经充分燃烧后的炉渣经排渣机排出。
焚烧烟气经半干法脱酸、活性碳吸附、布袋除尘器除尘后,大部分酸性气体和飞灰被收集下来,少量随烟气通过引风机由高80m烟囱排入大气。
炉渣和除尘器捕集下来的飞灰进入除灰渣系统,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
根据以上工艺流程简述,垃圾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
图1 垃圾焚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主要技术特点①工程建设规模500t/d,处理仙桃市的生活垃圾;②工程选用1台额定垃圾处理量为500t/d的机械炉排炉;③烟气净化采用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的组合处理工艺,烟气中烟尘、氯化氢、二噁英类等污染物排放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相关限值要求;④焚烧产生的炉渣外委仙桃市洁城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处理,飞灰收集固化稳定达标后送湖北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处置;⑤垃圾沥滤液以及车间冲洗污废水收集后委托仙桃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理,经生物处理+生化处理的渗沥液处理装置处理,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后通过专用管道排至仙桃市城东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垃圾焚烧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垃圾焚烧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垃圾焚烧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小组2016年8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行业概况 (2)2.1 我国的发展概况 (2)2.2 欧洲生活垃圾焚烧发展概况 (3)2.3 日本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现状 (4)2.4 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 (6)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7)3.1 指标选取说明 (7)3.2 指标基准值及说明 (10)3.3 指标权重及确定方法 (11)3.4 综合评价指数 (11)3.5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1)4 指标体系实施建议 (12)5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2)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清洁生产促进工作是对传统末端治理污染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经国务院和中央编委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编办先后于2009年12月16日和2010年11月18日印发《关于明确清洁生产促进工作有关部门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9〕52号)和《关于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工作职责分工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0〕108号),进一步完善了清洁生产促进工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和部门职责分工,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为完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整合修编进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一批)》。
垃圾焚烧行业清洁评价指标体系已纳入该计划。
2014年10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作为该指标体系发布前的技术审查单位,向编制组下达了该指标体系编制任务。
1.2工作过程编制组在承担编制任务后,对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发展历程、焚烧炉和污染控制技术现状、焚烧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文献调研,并研究分析了国内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厂环保评估方案

电厂环保评估方案1. 引言电厂是能源行业的重要环节,电厂的运行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电厂需要进行环保评估。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厂环保评估方案,以帮助电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电厂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保策略。
2. 环保评估目标环保评估的目标是评估电厂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电厂管理者提供合理的环保策略。
具体目标如下:•评估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排放;•评估电厂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评估电厂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评估电厂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估电厂的噪音和振动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评估电厂的能源消耗情况。
3. 环保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评估方法的电厂环保评估方案。
具体方法如下:3.1 数据收集对于电厂环境影响的评估,首先需要收集电厂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电厂的排放数据、能源消耗数据、水资源消耗数据等。
3.2 指标设定根据环境重要性和政策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环保评估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浓度、水资源消耗率、土壤和植被覆盖率、大气污染物浓度、噪音和振动水平等。
根据电厂的具体情况,进行指标设定,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3.3 评估方法根据指标设定,评估电厂的环保状况。
可以使用定量方法或定性方法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等。
3.4 结果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分为环境风险等级或环保绩效等级,以便电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电厂的环保状况。
3.5 环保策略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策略。
环保策略可以包括技术改造、设备升级、新能源开发等措施,旨在降低电厂对环境的影响。
4. 风险评估为了更全面地评估电厂的环保状况,本方案引入了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评估电厂的环境风险,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5. 结论电厂环保评估是电厂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垃圾焚烧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自动化控制水平 生产工艺 1 及设备指 标 0.20
0.15
检测,确保机组的真空密封 水垢,控制水循环中水的质 汽轮机设备 0.15 量以防止凝汽器的铜管结
性良好; 定期清洗铜管内的
垢; 精细化控制凝汽器的水 位, 以防止由于凝汽器的水 位过高而导致凝汽器内换 热面积的减少。 年运行 时间 炉排 流化床 小时 0.10 小时 4 >8400 >8200
I
网 et 技 .n 科 hw 卫 n环 .c w w w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提高资源利 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编制生活垃圾焚烧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 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 。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 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度和发 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康恒环境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网 et 技 .n 科 hw 卫 n环 .c w w w
定期对凝汽器进行密封性 检测,确保机组的真空密封 水垢,控制水循环中水的质 量以防止凝汽器的铜管结 垢。 性良好; 定期清洗铜管内的 定期对凝汽器进行密封性 性良好。 检测,确保机组的真空密封 ≥8200 ≥8100 ≥7400 ≥7700
及设备成熟、可靠、先进; 及设备成熟、可靠、先进; 及设备成熟、可靠;污染物
炉膛内焚烧温度≥1000℃,同时锅炉烟气净化机构设置有 烟气急冷器。 控制系统设有先进的检测、 控制系统设有检测、 调节与 调节与报警装置; 有安全 报警装置; 有安全保护和 联锁系统; 自动燃烧控制 系统(ACC)可投运;设有 环保指标在线监测系统 (CEMS) 保护和联锁系统; 自动燃烧 控制系统 (ACC) 投运率较 高; 设有高可靠性的环保指 标在线监测系统(CEMS) 定期对凝汽器进行密封性
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书

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述垃圾焚烧厂是一种常见的废物处理技术,通过高温燃烧废物,减少其体积并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本报告旨在对某垃圾焚烧厂项目进行环境评估,并提供可行性研究结果及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背景1.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拟建于xx市x区,占地面积xxx平方米,总投资额约xxxx万元。
垃圾焚烧厂将采用x技术,每日处理垃圾量约xxx吨。
2.环境背景周边地区主要为工业区和居民区,临近xxxx水系,距离最近的居民区约xxxx米。
三、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为减少大气环境污染,项目将采取高效除尘设备、脱硝装置等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水环境影响评价废水处理工艺采用xxxx技术,能有效去除有害物质,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建议加强废水监测与管理,防止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3.噪声与振动影响评价垃圾焚烧厂的运行可能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为此,项目将采取隔音降噪措施,确保降低噪声和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4.土壤污染影响评价项目预计不会直接对土壤产生污染,但建议加强废弃物存放和处理措施,防止土壤污染风险。
五、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污染防治(1)焚烧炉采用高效除尘设备,确保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2)脱硝装置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氮氧化物排放控制;(3)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排放设施的正常运行。
2.水污染防治(1)废水处理采用xxx技术,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2)建立废水监测系统,提高监测频次,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噪声与振动控制(1)采用隔音材料包覆焚烧炉和运输设备,减少噪声产生;(2)合理设置设备,降低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废弃物管理(1)建议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废弃物分类和回收利用;(2)定期清理和监测废弃物存放场所,防止溢漏和污染。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应急预案建议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方式和方法。
为了评价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和效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
下面将介绍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污染物排放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
主要包括废气排放指标、废水排放指标、固体废物排放指标等。
通过监测企业的排放情况,评估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等情况。
其次是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主要包括原材料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等指标。
通过比较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是否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再次是能源消耗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产品能耗、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通过评价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是否能够合理利用能源。
另外还有环境管理指标,用于评价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
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指标。
通过评估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评估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最后是经济效益指标,用于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主要包括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等指标。
通过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估清洁生产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评价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检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企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等等级,以便企业了解自身清洁生产水平的优劣,并对不同等级的企业给予奖励或扶持政策。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清洁生产的实施和发展。
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清洁生产是一种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其核心原则是通过整合清洁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优化生产过程,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施清洁生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便对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监测。
下面将介绍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1.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能源消耗率、水耗率、原材料利用率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较低的能源消耗率和水耗率,较高的原材料利用率,意味着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2.废物排放指标:包括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量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数量。
较低的废物排放量意味着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
3.环境负荷指标:包括环境负荷系数、环境负荷强度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较低的环境负荷指标意味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
4.清洁技术采用指标:包括清洁技术采用率、清洁生产设备使用率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技术的程度。
较高的清洁技术采用指标意味着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二、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企业的数据,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数值,并综合评价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该方法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客观地评估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2.定性评价法:通过对企业的全面考察和评估,结合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对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
该方法适用于缺乏数据支持或难以量化评估的情况下,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企业清洁生产的影响。
3.综合评价法:结合定量评价法和定性评价法,采用多个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得出更准确的评价结果。
该方法可以兼顾定量和定性评价的优势,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除了以上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清洁生产指导标准和评价标准,以指导企业的清洁生产实践和评价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原料、燃料质检 制度和原料、燃料消 耗定额管理制度,对 能耗、物料消耗及水 耗进行定量考核
建立原料、燃料 质检制度和原 料、燃料消耗定 额管理制度,对 能耗、物料消耗 及水耗进行计量
5、相关方环境管理
购买有资质的原辅材料供应商的产品,对原辅材料供应商 的产品质量包装和运输等环节施加影响;危险废弃物送有 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2)度电活性炭使用量(千克/度)=活性炭使用总量(吨)÷ 总发电量(MWh);
5.2 能源电耗
(1)厂用电率(%)=厂用电总量(MWh)÷总发电量(MWh) ×100%;
(2)处理每吨垃圾耗电量(度/吨)=生产用电总量(MWh)÷ 处理垃圾总量(吨);
(3)焚烧炉启停时段油耗(千克/度)=启停燃油总量(吨)÷ 总发电量(MWh);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方案
1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从 事垃圾焚烧发电同类型企业可作参考。
2 规范性应用文件
本方案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方案。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0106-2006 评价指标体系通则 HJ/T425 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技术导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标准 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火电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3、生产过程控制水平
(1)炉膛内焚烧温度(℃)
≥850
(2)炉膛内烟气停留时间(秒)
≥2
(3)环保设备同步运转率(%)
100
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厂用电率(%)
≤15
≤20
≤25
2、焚烧炉启停时段助燃油耗 (千克/度)
1.45×10-3
1.65×10-3
1.85×10-3
3、水量计量仪表安装率
三级用水计量(含设 备和设施用水、生活 用水)一般应配置计 量仪表≥95%
5
5.3 水资源消耗
(1)度电工业用水量(立方/度)=工业用水总量(立方)÷总 发电量(MWh);
5.4 污染物产生指标
(1)度电烟尘排放量(千克/度)=烟尘排放总量(吨)÷总发 电量(MWh);
(2)度电氮氧化物排放量(千克/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吨) ÷总发电量(MWh);
(3)度电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度)=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吨) ÷总发电量(MWh);
5.35×10-3 6.55×10-3
5.55×10-3 6.85×10-3
7、度电活性炭使用量(千克/ 度)
0.40×10-3
0.45×10-3
0.50×10-3
三、污染物产生指标(处理后)
1、废气塔烟囱高度(米) 2、度电颗粒物排放量(千克/
≥90 ≤4.10×10-5
≥60 ≤4.30×10-5
4、生产过 程管理
岗位培训
所有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
主要岗位进行过 严格培训
各岗位操作管理、 设备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 制度并严格执 行,设备完好率 达100%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 度并严格执行,设备 完好率达98%
建立较完善的管 理制度并严格执 行,设备完好率 达95%
4
原料、燃料消耗及 质检
建立原料、燃料 质检制度和原 料、燃料消耗定 额管理制度,安 装计量装置或仪 表,对能耗、物 料消耗及水耗进 行严格定量考核
4.2 指标要求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要求见表 1。 表 1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要求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工艺选择合理性
(1)焚烧处理能力(吨/日)
>100
50~100
<50
(2)焚烧炉渣热灼减率(%)
≤5
2
2、装备的先进性
(1)炉型的选择
机械炉排焚烧炉
回转焚烧炉 流化床焚烧炉
≥45 ≤4.50×10-5
3
度)
3、度电二氧化硫(SO2)排放 量(千克/度)
≤2.30×10-5
≤2.60×10-5
≤2.90×10-5
4、度电氮氧化物(NOx)排放 量(千克/度)
≤30×10-5
≤35×10-5
≤40×10-5
5、度电一氧化碳(CO)排放 量(千克/度)
≤10×10-5
≤13×10-5
3 名词解释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 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 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1
3.2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包括厂用电率、焚烧启停油耗、处理每吨垃圾用电量等能源指标 以及度电工业用水量、度电氨水使用量以及度电活性炭使用量等原辅 材料资源消耗指标。
6、建立和完善本单位风险应急 预案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本单位风险应急预案体系,明确 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
注:该评价方案只适用于李坑发电二厂,其他同类型企业仅供参考。
5 计算方法
5.1 原辅料消耗
(1)度电氨水使用量(千克/度)=氨水使用总量(吨)÷总发 电量(MWh);
(4)度电一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度)=一氧化碳排放总量(吨) ÷总发电量(MWh);
5.5 资源利用指标
(1)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循环利用水量(立方)÷工业 用水总量(立方)×100%;
(2)炉渣综合利用率(%)=(总炉渣量-未燃尽垃圾量-玻璃、 陶瓷等-回收金属量)÷总炉渣量×100%;
6 附则
≤15×10-5
6、飞灰处理率(%)
100
四、综合利用指标
1、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100
2、炉渣综合利用率(%)
≥95
五、环境管理要求
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包括 焚烧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总量减排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2、组织机构
本方案由广州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及咨询服务单位广东 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共同编制并负责解释。
6
3.3 污染物产生指标
包括大气污染物以及固体污染物产生指标。大气污染物产生指标 指生产装置排放的废气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固体污染物产生 指标是指生产装置产生的固体废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
4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考核评定要求
4.1 评定等级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二级用水计量 (各车间及厂 区生产用水计 量)仪表配备 率、合格率、检 测率、计量率≥
98%
一级计量(全厂 各种水源)仪表 配备率、合格率、 检测率和计量率 100%
4、处理每吨垃圾耗电量(度/ 吨)
50
65
80
5、度电工业用水量(立方/度) 6、度电氨水使用量(千克/度)
5.15×10-3 6.25×10-3
建立健全专门环境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开展环保和 清洁生产有关工作
3、环境审核
按照《清洁生产 审核暂行办法》 要求进行了审 核;按照 GB/T24001 建 立并运行环境管 理体系并通过认 证
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要求进 行了审核;按照GB/T 24001 建立并运 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 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原始记录及统计 数据齐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