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学业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说明_语文

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说明_语文

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说明语文一、考试范围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语文学科的考试,从“基础知识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四个方面,全面考査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本的语文素养。

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的考査;注重考查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査;体现语文与社会实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

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3.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常用的语文知识。

4.能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问题。

5.了解重要的作家及作品。

(二)阅读1.现代文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

阅读科技作品,还能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最新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

最新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12Ⅰ.考试依据3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4考试范围。

5Ⅱ.考试范围6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78考试形式:闭卷、笔答9答卷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1011基本题型:选择题约占10%-15%,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约占45%-50%,写作40%。

12试题结构及比例:13基础·运用(20%)约30分14古诗文阅读(15%)约22分15现代文阅读(20%)约30分名著阅读(5%)约8分1617写作(40%) 60分18试题题量在26个小题左右,不超过28个小题。

19Ⅳ.考试目标与要求20语文学科的考试,力求全面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课21程目标与内容”的落实情况,全面考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语文素养。

22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23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综合考查24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2526Ⅴ.考试内容与要求27一、基础·运用(一)识记积累28291.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0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

313.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32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丰富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3(二)表达应用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

3435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6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3738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价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一)教育部xx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

(二)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广东省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

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做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

如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

如改正文章中的毛病,会写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具体如下: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运用基础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3、默写本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文本资料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文本资料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文本资料一、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08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正确处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积累和运用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掌握字义。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能够正确使用词语。

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掌握语法修辞知识,侧重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表情达意时灵活运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盾)。

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

(二)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

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部分。

1、现代文阅读重点: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能掌握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有关文体的文体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简要分析材料及其详略,识别分析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指出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辨别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性的文章,能找出论点、论据(道理、事例),分析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识别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分析语言的概括性。

(完整版)初中语文考试大纲

(完整版)初中语文考试大纲

(完整版)初中语文考试大纲初中语文考试大纲考试目标本考试的目标是评估学生对于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通过考试,学生应该能够展示以下技能和能力:- 理解和分析中文文本,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理解中文语言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阅读理解:学生将被提供一些中文文本,并需要回答相关问题来展示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包括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的正确运用,以及表达观点和思想的能力。

3. 诗歌和散文的鉴赏:学生需要鉴赏一些经典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来展示他们对于文本内涵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4.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包括著名作家和其代表作品的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体裁的特点等。

考试形式考试将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

笔试笔试部分将占总分的80%。

学生将完成一系列的选择题、填空题和作文题等,用以考核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文学常识。

口试口试部分将占总分的20%。

学生将进行口头回答问题和朗读文本等活动,用以考核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考试评分考试将根据学生在笔试和口试中的表现综合评分。

评分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创意和思维的发展。

考试准备为了顺利完成考试,学生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熟悉并掌握教材中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2. 多读经典的中文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3. 多进行写作练,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 关注中文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增加对于文化常识的了解。

通过认真准备和努力研究,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定稿)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定稿)

梅州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语文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一)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我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次: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

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课本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

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

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

如口语交际、成语运用、改正句子或文章中的毛病、图表与文字和转换等,会写记叙文、说明文、一般的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具体如下: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运用基础1.默写课本要求应背诵的古代诗歌及本大纲规定的文言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名言警句。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3.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给字词注拼音,据拼音写出汉字。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利于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汉字积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古文名句积累以《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在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鉴赏、探究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表示。

a——了解与识记。

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名句。

b——理解与分析。

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c——运用与评价。

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三)命题要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按照《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2019年恩施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大纲(语文)

2019年恩施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大纲(语文)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大纲(语文)I.考试目标与要求一、全面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语文学习所达到的水平。

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全面反映语文的学科特性语文命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与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命题应该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加强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命题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时代的发展状况和人的文化修养,语文命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总之,语文命题应该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II.考试范围与要求语文中考,是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1.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多音字的多种读音。

2.汉字改错: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识别和改正错别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命题应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试题,
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
作文命题还应注意减少学生套题的可能性。
(四)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考查要求, 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 辨析、
筛选等能力。提倡各地探索考查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考试形式。
②有时,我又感到自己是一部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
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 灵感不再, 甚至连表情都有些发呆。 我这部中国制造
的雷达失灵了。
③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
④可是这楚歌又让我无比兴奋, 其实,从感官到心理, 我对英语都充满热爱,
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
⑤我身体里的英语在发芽,正在一点一点地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
【例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毕业前夕,在某班举行的班会上,班长张林真诚地对大家说:“感谢同学们
几年来对我的包容和支持。”接着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同学们也纷纷发言。因
病请长假的刘楠激动地对班长说:“ ____________”家境难的李霞动情地说:
“ ____________”“学霸”王磊诙谐地说:“ ____________”随后,同学们互赠
开始想念汉语了, 30 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 A 我想模
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这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 我对它的爱是前世、 今生和来世的,
我与它生死相依。 我常常一个人在异国旅行, 背包里总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
路也
①行到国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
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 1.58 米的罐子
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怅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
亮闪闪的蟋蟀, 或在日夜培育着、 催生着植物胚芽, 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
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圆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母语力量掀开来。
水手走去。 【答案】 D
【例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
的骗子,
以免上当。
②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
,深深思念远在家
乡的母亲。
③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


A.形形色色 触景生情 混为一谈 B .五花八门 触景生情 混淆是非
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 D 【例 10】填空(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
(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 3)木兰不用尚书郎;
,送儿还故乡。 ( 《木兰诗》 )
( 4)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
子》)
( 5)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二、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以下简称 《语 文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 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 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的发展状况。
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
走回到我的八里洼。 ⑦诗都是后来写的了。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
街道拐进小巷,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 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 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 界。
2019-2020 年初中学业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 目的是全面、 准 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所规定 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也是高一 级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还是检测区域和群体的语文教学质量一项依据。
【答案】 C
【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
B.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宗相连。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我一直盯着父亲, 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
C.形形色色 睹物思人 混淆是非 D .五花八门 睹物思人 混为一谈 【答案】 A
【例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 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初夏的榕城是蓝紫色的。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色的花冠,看去,


【答案】( 1)任重而道远 (2)悠然见南山 (3)愿驰千里足 (4)叶底黄鹂
一两声 ( 5)家书抵万金 (6)烟波江上使人愁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
为有源头活水来 (9)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10)海内存知己

涯若比邻
(二)阅读
【例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
七、试卷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 8:1:1 ,其中容易题难 度值范围为 0.7 以上、中等题难度值范围为 0.5-0.7 、稍难题难度值范围为 0.3-0.5 。考试合格率达 80%。
八、试卷结构
1.题型占分比例 选择题、 填空、简答: 50~55% 作文: 45~50% 2.内容占分比例 (1)积累与运用:约 10% (2)阅读:约 40%
①文学作品:约 15% ②议论文、说明性文章、新闻、非连续性文本:约 ③文言文:约 10% ④课外名著阅读:约 5% (3)写作:约 45% (4)口语交际:酌情考查 (5)综合性学习:约 5%
10%
九、试题示例
(一)积累与运用
【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①儒.雅的男子拿着那个捡到的包等待着,他那洁白的衬衣已经被汗濡 .湿了。 ②几只燕子隽.逸地从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 .妙无比的春景图。 B.①因公殉.职的人,精神温暖人心;徇.私枉法的人,灵魂丑陋可憎。②针砭 .时 弊,不是说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C.①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子女们却偃 .旗息鼓,停滞不前。②车辙 .里,饱 蓄着一汪清澈.的水,水中倒映着天空那一轮明月。 D.①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 .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②盘 子里盛.放着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
爱》等。
阅读考查要注重语言材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要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选文要有难有易,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
在阅读考查中,不能搞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不要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
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宜把不属于阅读目标范围的题目编在阅读试题中。
(三)写作
写作的考查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 7~9 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能力目标
(一)积累与运用 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掌握常用字的音、形、义,正确运用常用词语 ( 含成语 ) ;灵活运用语法、修
辞知识规范表达语句 ( 含标点符号 ) ;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
常识;默写《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 61 篇( 7~9 年级)等。
很是赏.心.悦.目.。 C.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引 了无数参观者。
【答案】 C
【例 5】下列短语,与“我的老师”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潍坊的风筝
恭敬地鞠躬
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的大好河山里, 想着古汉语的画栋飞檐, 的确有着很奇
特的感觉。 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镜子里, 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
里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
⑥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在路
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
)( 3 分)
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
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
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
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
留言,把班会推向高潮。
○1 头儿,到了高中,咱俩还可以继续 PK呦!
○2 谢谢你帮我补课,这么多天来你辛苦了!
○3 班长,你组织的‘真情援助’活动真是雪中送炭,这份爱心我会记在心里。
A. ○2 ○1 ○3 B. ○3 ○2 ○1 C. ○2 ○3 ○1 D. ○3 ○1 ○2 【答案】 C
【例 9】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考查要求,重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 态度。着重考查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 探索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