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过程的三个阶段
简述骨折的愈合过程。

简述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的愈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
1、炎症期。
当骨折发生时,软组织受到损伤,造成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在此期间,充血和肿胀的组织会引起疼痛和炎症反应。
此时,身体会启动炎症反应以清除细胞碎片、坏死组织和其他异物。
血凝块形成,起到临时性的支撑作用。
2、修复期。
在此期间,身体开始建立新的骨组织。
血管在骨折断口的断端处形成,建立起营养供应通道。
在骨膜下面的软骨形成,在这个软骨上,新的骨组织开始生长。
这个过程被称为骨痂形成。
骨痂是由蛋白质和硬质物质组成的,它提供了骨折断口需要的临时性支撑。
3、重塑期。
在修复期之后,骨痂逐渐被钙化,形成了更为坚硬的骨组织。
在此期间,重建出的骨组织会逐渐成为原来断裂处的形状,并最终恢复到正常功能。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从组织学及生理学的变化来分,可分三期:1.血肿机化期: 也称为炎症期.骨折后,因骨折本身及邻近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血肿,血肿于伤后6-8小时开始凝结成血块.坏死物的刺激可引起局部创伤性炎症反应,局部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能吞噬坏死细胞和残渣,还出现破骨细胞,对段端坏死部分进行吸收,为骨折修复创造条件,来自骨膜外、骨髓和周围软组织的新生血管周围有大量间充质干细胞进入血肿内,以松散的纤维蛋白和破碎的胶原纤维为支架,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随血肿内红细胞被破坏,纤维蛋白渗出,血肿被逐渐被机化,演变为血管纤维性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成熟的Ⅰ型胶原纤丝,少数为Ⅱ型.胶原纤维包围骨折断端形成纤维性骨痂,初步将骨折断端连在一起.此过程在骨折后约2-3周完成.胶原纤丝还可发生钙盐沉积,最终形成骨组织.在炎症阶段,前列腺素释放明显增加.前列腺素是重要炎症介质,也是强有力骨吸收刺激剂.前列腺素还能刺激血管及成骨细胞增殖.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两种方法可进行抑制,其一是皮质类固醇,可从磷脂的储存中抑制脂肪酸前体的释放;另一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可抑制脂肪酸前体酶转变为活性酶.2. 原始骨痂形成期也称为软骨痂期。
在临床上相当于出现纤维或软骨组织愈合的时间,组织学上以毛细血管长入骨痂和出现软骨母细胞为特征.骨折间隙细胞和血管均增多.在骨折后早期,邻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开始增厚,生发层的成骨细胞增殖,随新生血管伸入,在骨膜下出现膜内化骨.在骨膜掀起部分,由于生发层离开骨表面,虽然间质细胞增殖较快,但新生血管生长较慢,分化为成软骨细胞.在髓腔内膜侧也产生新骨.在骨折断端之间,由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组织大部分转变成软骨.软骨细胞经过增殖、肥大、变性坏死和钙化机制蜕变,以后由骨膜及髓腔内的大量毛细血管和成骨细胞侵入,在钙化软骨的的残基上沉积新骨,即软骨内骨化.在骨折修复早期,还可出现纤维软骨性骨痂,含大量成纤维细胞和一部分软骨细胞,这种骨痂一旦获得较好的血供,也可逐渐转化为骨性骨痂.成纤维细胞为钙化机制所包围,其命运可通过两种方式演变:(1)成纤维细胞蜕变、死亡、破裂、消失,其遗留空隙为钙化机制充填,形成骨组织.(2)钙球及钙化胶原纤维形成骨陷窝,其内成纤维细胞不退变,演变为骨细胞.它与由成骨细胞转化的骨细胞有所不同,其胞核呈不规则椭圆形和长方形,少有溶酶体;多单独存在,以纤丝分隔,可两个或多个位于一个陷窝内.通过上述不同骨化过程,包绕于骨折外侧的来自骨膜的的膜内骨化和部分软骨内骨化的新生骨形成外骨痂,它可分为三层:贴近骨干的是由成骨细胞产生的骨性骨痂,远离表面的是由成软骨细胞产生的软骨性骨痂,最外层则是由骨膜生发层增殖的骨祖细胞.在髓腔内来自骨内膜的膜内骨化和软骨内骨化的新生骨形成内骨痂.随着血肿的机化,原来沿血肿外围的纤维组织经软骨而骨化,从骨折断端近、远侧相互接近而会合,并与内、外骨痂相连,形成桥梁骨痂,说明原始骨痂已完全形成.断端重复微动对软骨痂形成是重要力学刺激,软骨痂期历时6-10周,临床上肿胀及疼痛明显减轻,断端活动消失.软骨痂将为硬骨痂提供力学支架,此期为活跃细胞分裂和代谢过程.多细胞性组织超过新生血管供应的氧.骨痂改造塑形期也称硬骨痂期. 软骨痂进一步骨化转变为初级松质骨和交织骨.成骨细胞可合成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构成骨的有机基质,溶胶原在细胞外经原胶原逐步聚合为胶原纤丝,形成Ⅰ型胶原,成骨细胞被本身分泌的有机基质包埋后变为骨细胞,骨基质逐步被钙化后即变为较坚硬的骨性骨痂.成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不具周期性明暗带,排列也不规则.胶原纤维被钙盐沉积后,成软骨细胞经过变性坏死最终完成软骨内骨化.在骨化过程中,成骨细胞释放碱性磷酸酶,活性激增,可以水解血浆内有机结合的磷酸,释放磷酸盐,与钙盐结合成磷酸钙,沉积后使类骨质转变成骨组织.软骨痂进一步改建,骨折断端坏死部分由于新生血管和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侵入,经过爬行替代,死骨被清除,幼稚的交织骨被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髓腔为骨痂所封闭,骨性连接更趋坚固.与此同时,新生骨小梁亦逐渐增加,排列规则.这一时期,伤后需8-12周完成.在生理PH条件下,中性蛋白酶(NP)是一种具活性的蛋白水解酶,分子量<3000,不带电荷,为金属离子依赖性.NP受1-25(OH)2D3、PTH及降钙素等调节.NP 主要在软骨内钙化过程起作用,在生长板,软骨细胞外基质中存在大量黏蛋白(一种非胶原蛋白),能抑制软骨钙化,在骺远端,肥大软骨细胞区的黏蛋白可被蛋白酶降解,钙化前,黏蛋白需完全被清除,在生长软骨基质中,PH呈中性或微碱性,黏蛋白消失是非钙化基质向钙化机制转变的关键步骤.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钙化由细胞和基质囊泡共同介导,细胞内Alp、丙氨酰-β-萘胺酶、氨肽酶和内肽酶活性分布平行,骨折后14-17天含量达高峰,基质囊泡内同样可检测到与细胞相似的酶分布情况,但晚3天出现,骨折后14天,骨痂内黏蛋白的活性部位位于细胞和基质囊泡内。
骨折愈合的三个阶段

骨折愈合过程的三个阶段
骨折愈合过程的三个阶段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部位形成的血肿随着纤维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侵入而被逐步清除机化,形成肉芽组织,进而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两断端联在一起,这就是纤维连接,大约在骨折后两周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断端的骨内膜和骨外膜通过膜内化骨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断端之间以及骨髓腔内的纤维组织通过软骨内化骨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这些原始骨痂不断钙化加强,这个过程约需要4~8周。
X线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此时骨折线仍可见。
(膜内化骨速度快,骨性骨痂主要经骨外膜的膜内化骨形成)骨外膜在骨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3.骨痂改造塑型期: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排列逐渐规则致密,坏死骨组织被清除、替代,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一般8~12周左右。
最终骨折的痕迹可以从组织血和放射学上完全消失。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
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骨的修复

继发性组织坏死:
骨折损伤引起局部循环障碍、酸性代谢 产物堆积、组织崩解的毒性产物蓄积等 损伤性因素持续存在;由于组织水肿进 一步发展、加重,对于周围组织的压迫 损伤日趋严重,在原发性组织坏死的基 础上,出现继发性组织坏死。一般而论, 骨折后骨髓和骨组织的局限性坏死,的 范围也波及到 2mm 以外的部分。在坏死 骨质内骨细胞消失,留下空旷的骨陷窝。
大部分坏死组织可以被吸收和清除。其过程如 下:通过酶促反应使部分凝血块和坏死组织分 解,被血液吸收清除;未被吸收的组织碎块和 小的死骨片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被清除。 如果血管损伤严重,也可能发生大片骨组织坏 死,继而形成游离的死骨片。
血肿的机化:
骨折断端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不仅包围着血肿, 而且逐渐侵入血肿,不断地增殖和侵占血肿溶 解和吸收后遗留下的空隙。同时在纤维结缔组 织和血肿内,出现毛细血管,其数量迅速增加。 肉芽组织取代凝血块,并且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称为血肿的机化。机化的血肿为骨折愈合提供 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骨折后6-8小时启动, 在4-7天可以看到明显的机化组织。 机化的血肿对骨折断端有初步固定的作用。因 此,也有人将之称为早期的纤维骨痂。
纤维骨痂形成期:
此期开始于血肿机化期,所以在骨折后3 -5天,随着纤维组织和血管开始进入血 肿,凝血块机化,出现肉芽组织时开始, 就出现了纤维骨痂形成期的一些变化。
凝血块开始机化:是指凝血块逐渐被纤维组织 所置换的过程。 肉芽组织纤维化形成纤维骨痂:肉芽组织富含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大部分成纤维细胞逐 渐成熟和分化,转变为纤维细胞。并且在骨折 后第 7 天左右,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状纤维组 织,包裹着骨折断端形成梭形的纤维骨痂。纤 维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和承受应力的能 力。所以,纤维骨痂对于骨折断端具有一定的 固定作用。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与康复措施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与康复措施1. 引言骨折是骨组织断裂的结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骨折可以愈合并恢复功能。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包括血肿形成、软骨形成、骨桥形成和骨重塑等。
在康复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康复措施对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以及常见的康复措施。
2. 骨折愈合的病理学过程2.1 血肿形成在骨折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断裂的骨组织周围会形成血肿。
这是由于骨折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所致。
血肿形成后,引起了骨折区域的炎症反应,并开始了骨折愈合过程的第一阶段。
2.2 软骨形成软骨形成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胞开始从周围组织中移动到骨折区域,并形成软骨。
软骨起着填充和稳定骨折断端的作用,为进一步的愈合奠定基础。
2.3 骨桥形成在骨折愈合过程的第三个阶段中,软骨开始转化为骨组织。
这个过程称为骨桥形成。
骨桥是由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填充骨折断端的缺失部分。
骨桥的形成是骨折愈合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它使断裂的骨组织得到了连接。
2.4 骨重塑骨重塑是骨折愈合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骨桥逐渐被重建为原来的形状和结构。
细胞开始通过骨重塑来调整骨组织的形态和力学性质,以适应正常的生理功能。
3. 骨折康复措施3.1 保护性固定在骨折的初期,保护性固定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外部固定器、石膏、螺钉等装置来实现。
保护性固定可以稳定骨折断端,减少进一步的移位和损伤,促进骨折的愈合。
3.2 活动和运动骨折的康复过程中,适当的活动和运动对于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至关重要。
康复师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平衡等。
3.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骨折康复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师会使用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疗法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
3.4 营养支持良好的饮食和适当的营养摄入对于骨折愈合和康复非常重要。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修订版)【新版】

骨折愈合标准及愈合过程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折的愈合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炎症反应期、修复期和缩型期三个阶段。
骨折的分期只是将整个愈合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做了几种的反映,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个分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骨折的愈合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骨折愈合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
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血肿形成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
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
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
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
创伤骨科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基础知识部分1. 请简述骨折的定义及其分类。
解析:骨折是指骨骼连续性中断,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
2. 请解释骨折愈合的过程。
解析:骨折愈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3. 请列举常见的骨折并发症。
解析:常见的骨折并发症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畸形愈合等。
4. 请简述骨折的诊断方法。
解析:骨折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CT、MRI 等)。
5. 请解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义及其原因。
解析: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神经、血管受压,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原因主要是骨折、创伤等导致肢体肿胀,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
6. 请简述关节僵硬的定义及其原因。
解析:关节僵硬是指关节活动受限,主要原因是关节损伤、手术、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
7. 请解释骨不连的定义及其原因。
解析:骨不连是指骨折断端间未形成连续的骨痂,导致骨折不愈合。
原因包括: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手术操作、患者体质等。
8. 请简述骨折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方法。
解析:骨折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能力等,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器具训练、平衡训练等。
二、临床病例分析部分1. 患者男性,35岁,高空坠落伤,右股骨干骨折,请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案。
解析:诊断:右股骨干骨折,可能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治疗方案:急诊手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2. 患者女性,45岁,车祸伤,左肱骨骨折,请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案。
解析:诊断:左肱骨骨折,可能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治疗方案:急诊手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3. 患者男性,60岁,跌倒伤,左髋关节骨折,请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案。
解析:诊断:左髋关节骨折,可能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护理骨科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护理骨科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是:A. 立即复位B. 立即固定C. 立即止血D. 立即送医2. 骨折的临床特点包括:A. 疼痛B. 肿胀C. 功能受限D. 所有选项3. 骨折愈合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 骨折固定的方法包括:A. 石膏固定B. 牵引固定C. 外固定器固定D. 所有选项5. 骨折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包括:A. 感染B. 营养不良C. 固定不当D. 所有选项6. 骨折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A. 观察伤口情况B. 预防感染C. 合理饮食D. 所有选项7. 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意义是:A. 促进血液循环B. 预防深静脉血栓C. 促进骨折愈合D. 所有选项8. 骨折患者饮食护理中,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 高蛋白饮食B. 高维生素饮食C. 高糖饮食D. 低盐饮食9. 骨折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目标是:A. 恢复关节活动度B. 恢复肌肉力量C. 恢复日常生活能力D. 所有选项10. 骨折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措施包括:A. 渐进式功能锻炼B. 心理支持C. 疼痛管理D. 所有选项答案:1. D2. D3. B4. D5. D6. D7. D8. C9. D10. 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
2.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是什么?3. 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4. 骨折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目标是什么?答案:1.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包括:立即止血、固定伤肢、保护伤口、尽快转送医院等。
2. 骨折愈合的三个阶段包括: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
3. 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合理饮食、渐进式功能锻炼等。
4. 骨折患者康复期的护理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肌肉力量、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一:患者,男性,35岁,因车祸导致右下肢股骨骨折,经手术治疗后,目前处于康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