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课程设计
机械培训的课程设计

机械培训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简单机械的构造、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常见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规范。
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机械运动和力的作用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操作简单机械装置,进行基本的组装和分解。
2. 学生能运用工具进行简单的机械维修和保养。
3. 学生能运用图表和说明书解读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尊重和珍视生命。
3.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培训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物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合作与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机械中-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基础- 内容列举:杠杆的分类与原理、滑轮系统的效率、斜面的应用。
2. 常见机械设备操作与安全规范:介绍实验室及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显微镜、车床、钻床等,并学习其操作步骤和安全使用规则。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内容列举:设备操作流程、安全标志识别、应急预案处理。
3. 机械运动与力的作用:结合物理知识,分析机械运动中的力的作用效果,如加速、减速、转动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运动与力- 内容列举: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4. 实践操作与维修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简单机械装置的组装、分解以及维修保养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 内容列举:工具的正确使用、机械装置的拆装、润滑与保养。
5.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 场景。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 析方法,能够绘制运动曲线图。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计 算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接类型(如平键连接、半圆键连接、楔键连接等) 及其特点,掌握各类型键连接的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常用机构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
要意义。
了解销孔的加工方法和装配要求,能够正确加工和装配销连接。
07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任务书解读与选题指导
解读任务书
详细解读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要求 和限制条件。
选题指导
提供选题建议,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专 业方向的课题。
课题分析
帮助学生分析课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实施 计划。
0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华科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华科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制作与测试等。
3. 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例如CAD软件、仿真分析软件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型机械设计项目。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技巧。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对现有机械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设计专业,增强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机械设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
教学大纲:- 力学原理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力学特性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关系2. 机械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以及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大纲:- 需求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方案设计的原理与技巧- 详细设计的要求与实施- CAD软件及仿真分析软件的应用3. 机械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小型机械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手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手,用于抓取和搬运物体。
要求机械手能够实现以下功能:1.抓取物体:机械手能够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2.搬运物体:机械手能够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3.释放物体:机械手能够将物体释放到指定位置。
二、设计要求1.机械手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造和装配。
2.机械手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负载。
3.机械手操作简便、灵活,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4.机械手具有安全保护装置,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
三、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确定机械手的基本参数,如手指数量、长度、角度等。
2.选择传动方式:根据设计参数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连杆传动等。
3.设计机械手结构:根据传动方式,设计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包括手指、传动机构、支撑结构等。
4.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对机械手的运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手指的开合运动、抓取物体的过程等。
同时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5.进行结构设计:根据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零件的尺寸、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等。
6.绘制图纸:根据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机械手的装配图、零件图等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说明、设计计算书等内容。
8.提交成果:将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提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和答辩。
四、注意事项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机械手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在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工况和条件,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重细节和精度,确保设计的精确性和美观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

高位自卸汽车设计说明书班级:车辆五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2012年3月到6月摘要目前国内生产的自卸汽车其卸货方式为散装货物沿汽车大梁或者侧向卸下,卸货高度都是固定的。
若需要将货物卸到较高处或使货物堆积得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车就难以满足要求。
为此需设计一种高位自卸汽车,它能将车厢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再倾斜车厢卸货。
为实现这个目的,先将车厢举升然后翻转车厢进行卸货,可以将车厢举升到任意高度后停止举升,然后车厢翻转以达到自动卸货。
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要求是具有一般自卸汽车的功能。
在比较水平的状态下,能将满载货物的车厢平稳地举升到一定的高度。
为方便卸货,要求车厢在举升过程中逐步后移。
车厢处于最大升程位置时,车厢后移量为a。
为保证车厢的稳定性,其最大后移量a不max得超过1.2a。
在举升过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货。
在车厢倾斜卸货时,后厢门随之联动打开;卸货完毕,车厢恢复水平状态,后厢门也随之可靠关闭。
举升和翻转机构的安装空间不超过车厢底部与大梁间的空间,后厢门打开机构的安装面不超过车厢侧面。
结构尽量紧凑、简单、可靠,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性能。
为了实现高位自卸汽车的设计要求,再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把工作分解,使用举升机构实现车厢的举升,在举升过程中通过关闭或打开液压缸的进出油路使举升机构稳定的停止在任意高度;使用翻转机构实现车厢翻转,车厢翻转只要实现最大翻转角度达到设计要求和结构在翻转过程中的平稳就可以了。
就机构设计要实现的目的来看,机构上的点没有要求具体的运动轨迹,只要实现指定位置的机构的综合就可以了,这个设计主要是通过四杆机构来实现。
就机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机构分析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受力和结构的稳定即使用过程中维护的方便。
关键词:高位举升翻转自卸目录一背景资料.................................................................................................................. 二设计题目..................................................................................................................2.1 设计简介和母的.............................................................................................2.2 设计条件和设计要求..................................................................................... 三执行机构设计..........................................................................................................3.1 举升机构的设计.............................................................................................3.2 翻转机构的设计 (10)3.3 厢门开合机构的设计 (13)四CATIA建模和运动仿真 (14)4.1 模型的建立与组装.........................................................................................4.2 模型的运动仿真 (14)五设计总结..................................................................................................................5.1 机械设计的目的.............................................................................................5.2 机械设计的步骤.............................................................................................5.3 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5.4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16)5.5 本次设计效果分析与改进意见 (17)5.6 设计心得体会 (17)六致谢 (17)七参考资料.................................................................................................................. 八附录.. (19)一背景资料自卸汽车(dump truck)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机械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4月1 课程设计的意义机械电气安全技术以安全作为主线, 对事故的机理, 特点, 规律防范措施等进行研究。
已达到减少和抑制事故发生的目的。
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人-机-环境这三个因素, 如何相互协调而达到效能最优, 能够说其立足点在于保证人在工作过程中既能安全又能舒适地工作。
实践表明在设计中忽视人性化设计而导致作业疲劳引发事故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 各种产品的设计均要考虑到宜人的原则。
2 课程设计的目的经过本次课程设计,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积极寻找直接或间接资料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 既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能培养其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能锻炼其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 并了解有关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标准。
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 掌握压力机两人双手按钮式安全装置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 2) 问题分析全面、数据采集客观、设计方案合理、计算过程正确、文理通顺、表示清晰;( 3) 按照工程制图标准绘图;( 4) 设计说明书要求详细说明设计过程, 书写规范。
4 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1、数据采集的客观性,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图纸绘制的规范性, 说明书撰写情况, 学习态度。
2、按以上考核点, 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压力机两人双手按钮式安全装置设计二、设计背景:压力机作业单调、重复, 容易引起操作者疲劳; 噪声和振动使操作意识下降, 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操作者的姿势不正确, 会加速疲劳, 增加危险性, 因此操作位置和姿势, 以及周围环境诸因素都应合理设计。
双手按钮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 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按按钮, 滑块才会向下运动。
课程设计螺旋起重器

课程设计螺旋起重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螺旋起重器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螺旋起重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螺旋起重器与其他起重设备的优缺点比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螺旋起重器的使用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螺旋起重器模型,展示其工作原理;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螺旋起重器的操作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2.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认识到螺旋起重器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提高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对螺旋起重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入螺旋起重器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其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相关章节:《机械基础》第一章第三节“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2. 讲解螺旋起重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力学原理;相关章节:《机械基础》第二章第四节“螺旋传动装置及应用”。
3. 分析螺旋起重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介绍其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相关章节:《机械基础》第四章第二节“起重机械及其应用”。
4. 对比螺旋起重器与其他起重设备的优缺点,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相关章节:《机械基础》第五章“机械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5. 设计并实施螺旋起重器模型制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内容:制作简易螺旋起重器模型,并进行操作和调试。
6. 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关章节:《机械基础》各章节相关案例及讨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设计轴承和轴的设计传动机构设计(齿轮、链条、皮带等)联接件设计(螺栓、螺母、焊接等)3.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惯性力、力矩和运动规律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4. 机械强度计算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和选择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安全因数和寿命预测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建模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上机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CAD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手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等。
2. 课件:PowerPoint、Flash等。
3. 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性、实用性、准确性等方面。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第9-12课时:机械动力学第13-16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7-20课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机械安全工程课程论文金工实习设备安全防范研究专业班级:安工一班姓名:肖逸学号: 201337060140指导教师:黄秋风完成日期: 2015–12 - 31摘要金工实习设备在实习过程中会用到,因此就涉及到设备使用的安全问题,为了探究金工实习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准备这篇论文,结合书本知识,再结合自己金工实习的切身体会,实地考察学校的实训基地,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金工实习设备的安全隐患,包括铣床,线切割,车床,再列举网上找到的一些金工实习设备事故的案例,分析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强调安全使用设备的方法,最后全面的总结。
关键词:金工实习;铣床;线切割;车床英文摘要Metalworking equipment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will be used, therefore relates to the device using the security proble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talworking practice equipment used in the process of security issues, ready to this thesis, with book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ir metalworking practice, field test to observe the school training base, through photos recorded in the form of metalworking equipment, safety problems of practice, listed online to find some metalworking equipment accident case, analysis of causes of security problems, emphasizing the use of safety equipment.目录摘要 (III)英文摘要 (III)目录 ............................................................................................................... I V 铣床 .. (1)1.1铣床介绍 (1)1.2金工实习铣床的安全隐患 (5)1.3铣床的安全事故 (7)1.4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7)2.线切割 (9)2.1线切割介绍 (9)2.2金工实习线切割安全隐患 (10)2.3线切割事故 (10)2.4线切割机安全操作规程 (11)3.车床 (12)3.1车床介绍 (12)3.2金工实习车床的安全隐患 (15)3.3车床的安全事故 (16)3.4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16)总结 (18)参考文献 (19)机械安全工程课程论文1铣床1.1铣床介绍铣床,主要指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多种表面的机床。
(下图为学校金工实习中心的铣床)通常铣刀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
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
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
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铣床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床,在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水平面、垂直面)、沟槽(键机械安全工程课程论文槽、T形槽、燕尾槽等)、分齿零件(齿轮、花键轴、链轮)、螺旋形表面(螺纹、螺旋槽)及各种曲面。
此外,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等。
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
由于是多刃断续切削,因而铣床的生产率较高。
简单来说,铣床可以对工件进行铣削、钻削和镗孔加工的机床。
铣床最早是由美国人E.惠特尼于1818年创制的卧式铣床。
为了铣削麻花钻头的螺旋槽,美国人J.R.布朗于1862年创制了第一台万能铣床,是为升降台铣床的雏形。
1884年前后出现了龙门铣床。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半自动铣床,工作台利用挡块可完成“进给-快速”或“快速-进给”的自动转换。
1950年以后,铣床在控制系统方面发展很快,数字控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铣床的自动化程度。
尤其是70年代以后,微处理机的数字控制系统和自动换刀系统在铣床上得到应用,扩大了铣床的加工范围,提高了加工精度与效率。
随着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剧,数控编程开始广泛应用与于机床类操作,极大的释放了劳动力。
数控编程铣床将逐步取代人工操作。
对员工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当然带来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各种类型数控铣床所配置的数控系统虽然各有不同,但各种数控系统的功能,除一些特殊功能不尽相同外,其主要功能基本相同。
1、点位控制功能此功能可以实现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孔系加工。
2、连续轮廓控制功能此功能可以实现直线、圆弧的插补功能及非圆曲线的加工。
3、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此功能可以根据零件图样的标注尺寸来编程,而不必考虑所用刀具的实际半径尺寸,从而减少编程时的复杂数值计算。
4、刀具长度补偿功能此功能可以自动补偿刀具的长短,以适应加工中对刀具长度尺寸调整的要求。
5、比例及镜像加工功能2机械安全工程课程论文比例功能可将编好的加工程序按指定比例改变坐标值来执行。
镜像加工又称轴对称加工,如果一个零件的形状关于坐标轴对称,那么只要编出一个或两个象限的程序,而其余象限的轮廓就可以通过镜像加工来实现。
6、旋转功能该功能可将编好的加工程序在加工平面内旋转任意角度来执行。
7、子程序调用功能有些零件需要在不同的位置上重复加工同样的轮廓形状,将这一轮廓形状的加工程序作为子程序,在需要的位置上重复调用,就可以完成对该零件的加工。
8、宏程序功能该功能可用一个总指令代表实现某一功能的一系列指令,并能对变量进行运算,使程序更具灵活性和方便性。
按布局形式和适用范围加以区分1.升降台铣床:有万能式、卧式和立式等,主要用于加工中小型零件,应用最广。
2.龙门铣床:包括龙门铣镗床、龙门铣刨床和双柱铣床,均用于加工大型零件。
3.单柱铣床和单臂铣床:前者的水平铣头可沿立柱导轨移动,工作台作纵向进给;后者的立铣头可沿悬臂导轨水平移动,悬臂也可沿立柱导轨调整高度。
两者均用于加工大型零件。
4.工作台不升降铣床:有矩形工作台式和圆工作台式两种,是介于升降台铣床和龙门铣床之间的一种中等规格的铣床。
其垂直方向的运动由铣头在立柱上升降来完成。
5.仪表铣床:一种小型的升降台铣床,用于加工仪器仪表和其他小型零件。
6.工具铣床:用于模具和工具制造,配有立铣头、万能角度工作台和插头等多种附件,还可进行钻削、镗削和插削等加工。
7.其他铣床:如键槽铣床、凸轮铣床、曲轴铣床、轧辊轴颈铣床和方钢锭铣床等,是为加工相应的工件而制造的专用铣床。
按结构分3机械安全工程课程论文(1)台式铣床:小型的用于铣削仪器、仪表等小型零件的铣床。
(2)悬臂式铣床:铣头装在悬臂上的铣床,床身水平布置,悬臂一般可沿床身一侧立柱导轨作垂直移动,铣头沿悬臂导轨移动。
(3)滑枕式铣床:主轴装在滑枕上的铣床。
(4)龙门式铣床:床身水平布置,其两侧的立柱和连接梁构成门架的铣床。
铣头装在横梁和立柱上,可沿其导轨移动。
通常横梁可沿立柱导轨垂向移动,工作台可沿床身导轨纵向移动,用于大件加工。
(5)平面铣床:用于铣削平面和成形面的铣床。
(6)仿形铣床:对工件进行仿形加工的铣床。
一般用于加工复杂形状工件。
(7)升降台铣床:具有可沿床身导轨垂直移动的升降台的铣床,通常安装在升降台上的工作台和滑鞍可分别作纵向、横向移动。
(8)摇臂铣床:摇臂铣床亦可称为炮塔铣床,摇臂铣,万能铣,机床的炮塔铣床是一种轻型通用金属切削机床,具有立、卧铣两种功能,可铣削中、小零件的平面、斜面、沟槽和花键等。
(9)床身式铣床:工作台不能升降,可沿床座导轨作纵向、横向移动,铣头或立柱可作垂直移动的铣床。
(10)专用铣床:例如工具铣床:用于铣削工具模具的铣床,加工精度高,加工形状复杂。
按控制方式分铣床又可分为仿形铣床、程序控制铣床和数控铣床等。
4机械安全工程课程论文51.2金工实习铣床的安全隐患(1) 工具的杂乱摆放可能造成的危害: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不小心把其它的工具也顺带下来,掉进机器中引发事故。
(2)铣床的工作外围没有加装防护罩可能造成的危害:高速切削产生的碎屑温度可达600-700℃,极易飞溅烫伤,割伤同学(我在实习时也被烫了好几次,有次差点烫到眼睛),所以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
机械安全工程课程论文6 (2) 工作台的碎屑没有及时清理,碎屑随地乱洒可能造成的危害:碎屑挤压太多会影响到铣床的正常工作,同学不小心摔倒后地面的碎屑可能刺入皮肤受伤。
(4)电箱没有关严,机器离开时没有切断电源可能造成危害:不小心触碰到造成意外,机器长期通电不使用可能造成故障,意外触碰导致机器工作造成伤害。
1.3铣床的安全事故(1) 2009年12月30日14:30分左右,一铣床操作员工在铣刀尚未停止旋转的情况下,手工放加工件,左手大拇指末节被铣刀铣穿,造成左大拇指末节部分骨头粉碎性骨折,预估达到九级伤残.经调查,此铣床在操作时的正常程序:先按下电源开关(断开电源)----拉手刹(刀头立即停止旋转)----放需加工部品.但此员工在操作时,未将刹车拉到位,致使铣刀仍处于旋转状态.在放加工件时,由于需加工的部件为铝制品,上面覆盖了一些油脂,模油,切削油等),在拿捏时,有点滑.另30日晚上为本公司元旦晚会,设置了抽奖环节,这可能也是导致员工精神不集中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本公司的铣床除两台因工艺性质不能加防护罩外,其它都是加了防护罩的,而未加防护罩的一台就是此次事故的肇事机台.(2)2013年6月30日下午3点多,南浔一家木业公司的操作工夏某在铣床上对门框进行打磨。
突然,有些东西从铣床上快速飞出并打中他的腹部,夏某被击倒在地。
工友顾某等人赶紧跑过去扶起夏某,他们发现击中夏某的正是铣床的刨刀及垫片。
夏某随后被送往南浔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救治,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高速运转中的铣床怎会飞出刨刀和垫片?经调查,调查人员发现夏某违反该公司立式单轴木工铣床操作规程,在该机器设备使用前没有仔细检查各个部件的情况,铣床运行过程中螺栓松动才导致刨刀及垫片脱落飞出。
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调查人员表示,该木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员赵某未认真履行职责,对作业现场监管不力,公司未能有效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安全监管不到位等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