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职业暴露调查分析预防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作者:陈莉孟长秀薛均黄成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10期【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方法:对2013年本院的37例护士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013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伤中针刺伤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伤5.58%。
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缘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
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防范措施Status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mong NursingStaff/CHEN Li, MENG Chang-xiu, XUE Jun,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0):086-088【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mong nursing staff,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them and reduc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which contrapose to the 37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gistration of nurses in our hospital. Result: Among total 364 nurses (including student nurses), 37 nurses suffere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37/364,10.16%). The exposure categories include sharp injuries, skin injuries and the others. 89.19% was sharp injuries (needle stick injuries account for 94.12% in sharp injuries) and skin injuries account for 10.81%, 5.58% for the others. 15 cases (14 person-time) were exposed to hepatitis B cases blood (39.47%),3 cases were exposed to hepatitis C patient blood (7.89%), 2 cases were exposed to the HIV-positive cases blood (5.26%), 2 cases were exposed to the treponemapallidum(5.26%), 3 cases were not exposed to the pathogens of hematogenous infection (10.53%) and the rest were not sure(31.58%). 27 in the 37 nurses who suffered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have n’t been infected by occupational exposure during more than six months’follow-up. The others haven’t been infected by occupational exposure during more than three months’ follow-up. Conclusion:Nurses are the high-risk group of sharp injuries, especially needle stick injuries. So we must take a further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occupational exposure.【Key words】 Nurse; Sharp injuries;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ongchang, Chongqing 40246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0.029在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

切割: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时。
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染物、医疗废物、分离输血器时等。
开安瓿 :
被感染者/病人咬伤、针扎伤: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有哪些?
防护意识淡漠 手卫生不规范
临床操作不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如何预防职业暴露?
指导思想: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 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 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 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暴露后的处理
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NS或流水 冲洗黏膜。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 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在用流动水 进行冲洗。 冲洗后用消毒剂(如乙醇或碘伏)对伤口消毒。 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暴露源及伤者情况 进行相应处理。 进一步的检测及追踪。
发生HB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发生针刺伤后应该怎么处理?
1.立即局部处理:
尽可能挤出伤口的血液 肥皂和流动水下冲洗 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 包扎伤口
2.上报院感科
职业暴露的处理与报告程序
局部处理 ↓ 报告 ↓ 检测、免 疫接种 ↓ 随访观察
暴露后的处理
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立即向预防保健科和感染管理科报告。 如果(暴露源)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 者,应立即给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有关 乙肝、丙肝和HIV血清检查,以获取基线资料。 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管 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应当注意保密原则。
什么是洗手六步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什么是洗手六步法?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摩擦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一、危险因素:1、针刺伤:护士本身的防护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反操作流程,对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所造成。
2、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某些传染性疾病,通过呼吸道、飞沫、菌尘、血液、体液传播,感染不易切断,护理操作明显多于其它病人,护士自身防护不当,思想上轻视和麻痹,防范措施落实差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重要的问题。
3、心理社会因素:护士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同时护士又承担社会职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惫,使护士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4、环境因素:住院病人的人数大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护士与床位的比例未达标;病房内不能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病房空气流通差,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率。
二、防范措施:1、加强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关键: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每位护士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2、锐器伤的防护管理:一切锐利的针器均应按要求放置在锐利针器盒内,包括:输液针头、抽血针头、刀片等;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禁止将针帽复回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被刺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3、防喷溅的防护管理: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护人员手部的防护: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及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室应设置洗手设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在流动水下洗手,医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
6、常用器具类消毒:(1)氧气湿化瓶:为了降低呼吸道的感染率,现普遍改用一次性湿化瓶,有效期3天,3天内检测湿化瓶内百分百无菌;如使用非一次性湿化瓶,其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并晾干后备用;病人吸氧用一次性吸氧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病人每班更换吸氧管。
检验科护工职业暴露及防护的研究

近几年来 , 随着 医学科学 的发展 , 人员的职业防护 医务
有 乙型肝炎病毒 ( B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 者感染 HB 被 H V) V;
越来越得到重视 , 而对 护工 的职业 防护关注较 少 。检 验科 是医院感 染管理的重点科室 , 院标本集 中的地方 , 全 各类病 原菌 的密度相对很 高 , 护工因职业的特殊性 , 天不 得不 暴 每 露于各种各样 的高危 因素之 中 , : 如 接触患 者的血液 、 体液 、
分泌排泄物等 , 对护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 严重 影响护工 的身心健康 。因此 , 建立 标准化的防护管理 , 提 是 高护工 自我防Fra bibliotek能力 的关键 。
1 检 验 科 护 工 常见 职 业 暴 露 因素
人类免疫缺 陷病 毒 ( I 污染 占 0 3 , 丙 型肝 炎病毒 H V) .% 被 ( C 污染 的锐器刺伤而感染 H V 占 1 8 i 。 H V) C .% 2 2 1 12 紫外线 的危害 : .. 护工因工作需要每天都必须对如抽 血室 、 临检 室 、 细菌室 、 免疫 室等工作 间进行 消毒 , 当开关紫
节主动 背伸 、 跖屈活动 , 并辅 以下肢肌 肉被 动按摩 , 指导 股 四头肌及小腿肌 肉主动 等长 收缩 活动 , 天 4组 , 每 每组 1 5 mi。术后 常规使用低 分子肝 素钠 50 0U皮下 注射 , 日 n 0 每 1 次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 术后第 1天患者生 命体 征平稳 , 可 同时行髋 、 膝关节屈伸 活动。术后第 4天起使 用下 肢被 动
功 能 训 练 器 ( P , 髋 , , 三 关 节 的 被 动 活 动 , 渐 C M) 行 膝 踝 逐
近年来 由于人 口老龄 化 的发 展 , 年性股 骨粗 隆间骨 老 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 守治疗 因患者血液循环 差 , 保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护理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一员,经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风险。
本文将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为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工作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对策研究一、引言护理人员是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护理、照顾病人的重要职责。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也面临着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例如接触传染性病原体、药物暴露、工作压力等。
这些职业暴露不仅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1. 传染病暴露: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时经常会暴露于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之下,例如艾滋病、结核病、甲型流感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不仅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可能引发感染传播链条的延续。
2. 化学品暴露:护理人员在使用药物、消毒剂等化学品时,容易受到化学品暴露的影响。
在长期暴露的情况下,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等造成损害。
3. 职业暴露压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临床护理、医疗技术、沟通协调等多重任务,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个人健康。
4. 健康危害: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心理健康问题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1. 加强风险评估:针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概率。
2. 健康管理保障:建立健全的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宣教等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平,有效防范职业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3. 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在实际工作中预防职业暴露的能力。
4. 职业心理健康关怀:建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关怀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职业暴露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2、工作环境不佳:部分医院存在护士与病人比例失调、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给护理实习生造成压力。
3、角色定位模糊:部分护理实习生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明确,对未来发展 缺乏规划。
对策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实习前教育
1、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引导护理实习生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 划,提高对未来的信心。
2、提升心理韧性:在实习前开展心理韧性培训,帮助护理实习生提高面对 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2、实习过程管理
1、建立支持系统:为护理实习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如建立导师制、提供心 理咨询服务等。
2、优化工作环境:医院应改善工作环境,合理调整护士与病人的比例,减 轻护理实习生的工作压力。
3、强化培训机制:定期为护理实习生提供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 训,提升其实习能力。
职业暴露现状调查
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常接触到各种有害因素,例如血液、体液、排泄 物等。调查发现,护理实习生暴露的部位主要包括手部、眼面部、呼吸道等。其 中,手部是最容易暴露的部位,这可能与护理操作过程中需要频繁接触患者有关。 此外,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还包括操作不当、防护意识不足、缺乏培训等。根据 调查,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0.2%,远高于其他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率。
2、职业倦怠原因பைடு நூலகம்析
个人因素:
1、自我效能感低:部分护理实习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未来发展缺乏信心, 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
2、情绪管理不当: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挫折,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容易产 生消极情绪。
3、工作负荷过大:由于实习期间工作量大,休息时间不足,导致身心疲惫。
环境因素:
1、缺乏支持系统:部分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导师、同事和家人的 支持,面对问题时孤立无援。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护理人员作为医疗行业中的一员,经常与病人接触,容易暴露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之中。
研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保护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护理人员经常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包括病毒性感冒、结核病、艾滋病等。
由于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护理人员容易暴露在感染源前方,增加感染的风险。
2. 工伤风险:护理工作要求长时间站立、提起病人、移动病人等,容易导致腰椎疾病、关节炎等工作相关疾病。
护理人员还可能面临被患者家属打骂、袭击等暴力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 保护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装备,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医院应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确保护理人员有充足的供应。
2. 应急预案:医院应制定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明确护理人员在暴露后的处理流程,包括及时报告、隔离观察、检查治疗等。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3. 职位调整:对于长期从事高风险岗位的护理人员,可以考虑适时进行职位调整,将其安排到相对较低风险的工作岗位,减少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医院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 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医院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也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护理人员作为医疗领域重要的一员,长期面临着各种职业暴露风险。
本文通过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的分析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主要包括接触传染病、化学品以及工作压力等。
暴露原因主要源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强度。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应对策略。
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其职业暴露风险,并提升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现实挑战,相信通过持续的关注和努力,将会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保障。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原因、对策、技能培训、健康管理、总结、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护理人员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承担着照顾病人、协助医生诊断治疗等重要工作。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职业暴露风险也日益凸显。
由于长期接触感染病人、接触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长时间站立工作等因素,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主要表现为身体健康受损、心理健康问题和职业倦怠等。
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也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和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问题提出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照料患者的重要任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会面临各种暴露风险,包括感染性疾病、化学品暴露、职业性压力等。
这些暴露问题不仅对护理人员自身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受到感染或其他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工的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预防【摘要】目的调查护工的职业暴露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和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86名护工进行安全防护调查。
结果护工的安全管理意识薄弱,职业防护知识欠缺。
讨论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减少职业暴露,控制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职业暴露;预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16-02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目前我院拥有护工86人,其中女性62人,男性24人,年龄35-63岁,小学文化程度19人,占22%,初中文化程度39人,占45%,高中文化程度23人,占27%,中专文化程度5人,占6%。
分别从事医院各区域的清洁卫生、医疗废物的收集与集中处理、标本的收集与传送、报告单的派发、危重病人的搬运与送检、尸体的搬运及停尸房的管理等工作。
1.2 调查方法与结果我院感染科制定了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工作区域、家庭背景、使用防护用具现状、清洁消毒的方法、职业暴露的频率、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在劳务公司开员工会议时集中发放,要求认真填写,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经统计学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发生针刺伤的
21例,占24%,发生过其他锐器损伤的有38例,占44%,接触过患者的体液等污物的86例,占100%。
手套和口罩都是反复使用,习惯带口罩的只有11人,占13%。
护工总体职业防护知识欠缺,安全管理意识较薄弱,危害严重。
2 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2.1 护工自身因素
2.1.1 文化水平高低的影响从事护工职业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医学知识完全陌生,领悟能力欠佳,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一知半解,使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不能在工作中完全得到落实。
2.1.2 人员流动性大,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不到位护工的薪水不高,劳动强度较大,在现阶段的医疗大环境下,他们还经常会成为发泄怨气的对象,得不到尊重,护工这个岗位对应聘者来说缺乏吸引力;而从事护工的人员大多社会资本较低,劳务公司也无法完全的约束他们。
这种流动性造成新职员对培训不用心,而培训者也将培训流于形式。
2.1.3 职业道德缺失现在生活水平较之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随之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护工对疾病是草木皆兵,觉得医院里除了自己以外其他所有能接触的人和物品都是致病的,工作时间全程戴着手套,这双手套可以刚刚接触过患者的排泄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或更换又去碰触其他任何可碰触的地方,那双手套上的致病菌可以传递给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其他任何
人,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2.1.4 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86名护工中,年龄最小的39岁,最大的63岁,其中很多人觉得“不怕脏不怕累”是传统美德,不“嫌弃”患者更是美德,工作或生活中完全没有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区分,有的人脑海中有这些区域划分的大致概念,在现实中却因为培训不到位或嫌麻烦不按培训要求实施而没有真
正得到落实。
2.2 医疗废弃物分类不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目录》把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和化学性5类,临床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为感染性和损伤性废物两类,以就地分类为原则,废弃物产生者必须在所在区域内将感染性废弃物放入感染性容器中,损伤性废弃物放入利器盒中,药物性废弃物送至药剂科。
2.2.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日益完善,老百姓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存在很多的看病误区,非“三甲”医院不去,非专家不看,导致社区医院、“二甲”及以下级别医院空床,“三甲”医院加床严重,我院从今年三月以来,床位利用率最少的是110%,最多的是170%,医生、护士的工作非常繁忙,在忙乱中将废弃物丢错容器的可能性非常高,护工在收集废弃物时,受到各种医疗损伤的风险非常高,比如针刺伤、化疗药物伤害、感染性体液污染等等。
2.2.2 医生、护士在采集送检标本时不慎将化验申请单或容器
污染而不重新更换;临床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不严谨,手套和工作台被标本污染而不及时更换和消毒,造成化验报告单被患者的体液、排泄物污染,护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这些物品时未做任何防护措施,既危害了护工的健康,又造成了致病菌的交叉感染,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
2.2.3 各医疗区域的废弃物收集容器放置点不固定以及各容器标识不清或无标识,既容易造成废弃物分类不清也不方便医务人员工作,而护工在收集废弃物时则容易造成职业暴露。
护工将废弃物包装密封送到收集站之前未在包装袋外标识清楚废弃物的种类、重量,造成和转运车交接时须二次清点,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2.2.4 各医疗区域按照《医疗废物目录》已将医疗废弃物严格分了类,护工在将废弃物收集送到医院废弃物集中站的过程中却没有按规定密封分类放置,而是随意堆在垃圾收容车上,包装袋破损或不密封,造成废弃物散落混杂在一起,排泄物泄露,即将自己暴露在医疗损伤的危险之中,又增加了医源性交叉感染的机会,流失到社会还会引起疾病的流行。
2.2.5 劳务公司对员工的福利不重视,为了节约成本,在清洁用具和防护用具上克扣或配备不齐全,护工的口罩、手套都是长时间反复使用,特殊岗位的员工防护配置和其他护工没有什么区别。
3 防护措施
3.1 健全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成立领导小组专班负责监督管
理,由医院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负责人,分管院长、感染科、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和劳务公司第一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具体负责落实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
合理制定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和管理实施细则,从‘源头’抓起,将管理工作细化到班次和个人,奖惩分明。
3.2 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加强护工的岗前培训,特殊岗位重点培训,培训合格才能上岗;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培训并掌握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国家法规、条例,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3.3 改善护工福利,完善设备配置,满足工作所需护工应配有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工作帽以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长袖橡胶清洁手套若干,受到污染应及时更换,劳务公司应足量提供清洁、消毒用具,收集医疗废物的护工还应专门配置防护服、防护帽及护目镜,清洗医疗器械的护工应配置防水服、防护面罩等。
3.4 各医疗区域废弃物存放点要固定,医疗性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标识醒目,内容明确;垃圾袋和感染性容器必须完好无破损,当废弃物达到3/4满时,应及时密封并标示清楚废弃物种类、重量、密封时间。
3.5 专人专运,及时收集废弃物,运送要合理,贮存要得当,与科室护士交接要清楚,标识要醒目,记录要详实。
3.6 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做好宣教,明确垃圾存放点及相关标识,以便配合医务人员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
4 结论
护工这个职业既是易感高风险人群又是交叉感染的传递者,尊重护工,加强护工的感染安全防护管理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经整改一年来,护工的职业暴露次数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曾颖,杨卫东,李江燕.加强清洁工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j].西南军医,2008,10(1):116.
[2] 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61.
[3] 杨斌.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526-527.
[4] 周逸.基层医院传染科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005-4529(2010)01-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