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教学资料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肉粪工业肉类食品添加剂MeatIndustry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周玲彭顺清汪学荣吴峰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6摘要大豆分离蛋白是除去大豆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后的大豆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详细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分类及组成、制备工艺、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组成制备特性应用大豆古称“菽”,是高营养的植物性食品,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是植物蛋白中最好的,达到或超过了Ⅳ删Ⅷ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含量,有人称之为“黄金”食品。
大豆蛋白具有功能性、营养性和经济性,逐步被广泛地用于肉制品中。
目前用于肉制品的大豆蛋白制品主要有: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浓缩蛋白(聊)、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粉(PC)、大豆组织(化)蛋白(R、P)、脱脂大豆蛋白粉(DsP)、全脂脱腥功能性大豆蛋白粉(sPF)。
各种大豆蛋白制品功能性、经济性、营养性不相同,应用的范围、方法也不尽相同。
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d)又名等电点蛋白粉,简称SPI,是指除去大豆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后的大豆蛋白质,它是所有大豆蛋白制品中最精制、最纯净的一种,其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干基)。
由于SPI是一种蛋白纯度高、具有加工功能性的食品添加用的中间原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肉食品、乳制品、冷食冷饮、焙烤食品、保健食品等行业。
本文综述了SPI的分类、组成、制备、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大豆蛋白质的分类及组成1.1分类根据蛋白质溶解特性,大豆蛋白可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类。
一般,清蛋白占大豆蛋白的5%左右,球蛋白约占90%左右,因大豆的品种和栽培条件而有所不同。
球蛋白可溶于水、碱或食盐溶液,加酸调pH值至等电点4.5或加硫酸胺至饱和,则析出沉淀。
故又称为酸沉蛋白,而清蛋白无此特性,则称为非酸沉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大豆 分离 蛋 白是一 种 重要 的植 物来 源 蛋 白 ,已 广 泛应 用在 肉制 品加工 及 其它行 业 中 ,而 且其 蛋 白
定 的乳状 液 ,而 乳化 的油滴 被聚集 在 油 滴表 面 的蛋 白质 所稳 定 ,从 而形 成一 种 保护 层 ,保 护层 的形 成
质 组成 中人 体 必需 的八 种 氨基 酸较 为平 衡 ,尤 以赖 氨 酸 最 高 ,某 些 氨 基 酸 含 量 甚 至 超 过 F oWHO A /
白可 以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烘 培或 煎 炸时 脂肪 和 汁液 的损 失 。
1. 4 起 泡性
大豆分 离 蛋 白除 了对 水有 吸 附作用 外 ,在加 工 过程 中 还 有 保 持 水 分 的 能 力 ,即持 水 力 。在 肉制 品 、面包 、糕 点等 食 品 中添加 大豆 分离 蛋 白时 ,即 使加 热 也能 保持 水 分 ,这是 由于蛋 白质 分子 被水 解 后 ,大 量亲 水基 团外 露 的缘 故 ,这点 对 肉 制品 至关
促 进 脂肪 吸 收和 脂肪 结合 的作 用 ,从 而减 少 肉制 品 加 工 过程 中脂 肪 和汁 液 的损失 ,有 助 于维 持外 形 的 稳定 。吸油性 随 蛋 白质含 量 增 加 而 增 加 ,随 p 值 H 增大 而减 少 。 ()控 制脂 肪 吸收作 用 。大豆 分离 蛋 2
白在 不 同 的加 工条 件 下也 可 以起 到控 制脂 肪 吸 收的 作用 , 比如 ,可 防止 在煎 炸 时过 多 的吸 收油 脂 ,这 是 因为蛋 白质 遇 热变性 ,在 油炸 面食 的 表面形 成 油 层 。大 豆分 离蛋 白对 肉类 制 品 的吸 油性有 利 于保 持 制 品 外形 ,实 际上 ,吸油 性是 乳化 性 与凝胶 性 的综 合 效 应 。在 加 工牛 肉馅 饼 时 ,添加 浓缩 大 豆分 离 蛋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可采取以下添加方法。
1.复水法将大豆组织蛋白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经过浸泡软化后随原料绞碎,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分布均匀、口感良好。
2.糊剂法糊剂法又称凝胶化法。
将大豆分离蛋白与一定量的水制成糊剂〔以1:(35)的比例〕,经充分搅拌使其水化,使用时按配方要求添加到肉馅中。
3.乳化法将大豆分离蛋白与配方中的一部分脂肪和水制成预乳化液。
采用冷乳化法时,大豆蛋白、脂肪和水的比例为1:5:5,也可以加入85℃预煮过的猪皮。
采用热乳化法时,大豆分离蛋白与猪皮、水和脂肪的比例为1:2:6:64.干粉法干粉法只有采用鲜肉为原料时才适用。
在斩拌时,将大豆分离蛋白以干粉状态先于脂肪加入,其操作程序为:瘦肉+蛋白(1份)+水(5份)+其他。
5.注射法将5%的大豆分离蛋白分散于火腿发色及调味液中,然后用盐水注射器注入肉块中进行腌制,火腿得率可增加20%,并可以缩短腌制时间,这种明显的效果来源于大豆蛋白质的持水性和凝胶性。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大豆蛋白制品应经脱腥处理,除去豆腥味,以免影响肉制品风味。
②由于大豆蛋白的使用,适当减少了瘦肉用量,增加了肥肉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要影响产品的颜色,可以用血或允许使用的色素予以补充。
此外,可以添加少量肉味料(肉味香精),以增加产品的肉香味。
③在灌肠制品生产中,一般使用碱性磷酸盐(STP),在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时,最好使用酸性磷酸盐(ASP)而酸性磷酸盐会降低肉结合水的能力,所以使用ASP时,最好同时加入葡萄糖酸内酯(GDL),以缓冲ASP的作用。
④大豆分离蛋白对盐和调味料有一定的覆盖作用,因此调味料宜最后加入,并根据情况调制盐的用量。
在使用斩拌机(或搅拌机)时要把大豆分离蛋白充分斩拌,斩拌至浓绸发亮,使其充分发挥乳化的效果。
在斩拌机中乳化时,应加冰屑降低肉温,以增强乳化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

——大豆蛋白应用篇 大豆蛋白应用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O一一年十一月 一一年十一月
一、肉制品分类及产品展示
二、肉制品主要加工工艺
一、肉制品分类及产品展示
一、肉制品分类及产品展示
一、肉制品分类及产品展示
分类方法: 1、按国标分类法 2、按加工方式分(中式、西式) 3、按杀菌温度分(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 4、按原料肉处理方式分(斩拌型、滚揉型、注射型等) 5、按产品的熟化方式分(蒸煮型、烟熏型 、 烘烤型等 )
二、肉制品主要加工工艺
1、丸子类(Video): 鸡肉丸、鱼肉丸、狮子头、四喜丸子等 2、肠类(Video) : 鸡肉火腿肠、鱼肉火腿肠、猪肉火腿肠、素肉火腿 肠、鸡肉香肠、猪肉香肠等 3、汉堡类(Video) : 鸡肉汉堡、蔬菜汉堡等 4、鸡块类(Video) : 带签鸡块、黄金甲鸡柳、麦乐鸡块等鸡块
—谢谢—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张隽菡食工082 080107315摘要:大豆蛋白已经广泛用于各类肉制品加工中。
大豆蛋白对肉制品的保水性、质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豆腥味、致敏等不利影响。
文中对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豆蛋白肉制品进10多年来,我国肉类工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肉类生产大国。
据统计,2010年我国肉制品产量达4100万t。
肉制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行业的进步。
当前在肉制品生产中,广泛添加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的植物源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已广泛应用在食品及其它行业中,其蛋白质含量高达90%以上[1],消化利用率可达93%~97%[2],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基本上不含碳水化合物,大豆分离蛋白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按照目前国内肉制品的生产量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添加量粗略计算,如果肉制品中的一半产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添加量按4%计算,则需要大豆分离蛋白20万t。
大豆分离蛋白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在肉制品中的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大豆蛋白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之一是蛋白质,含量约为35%,大豆蛋白质主要含有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
大豆蛋白质中约86%-88%能在水中溶解,其中球蛋白占85%,清蛋白占5%,蛋白胨占4%,非蛋白氮占6%[3]。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豆蛋白产品种类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蛋白粉等。
大豆蛋白具有良好的流变学特性、乳化特性、凝胶性和稳定性,具有吸水吸油性、质构形成能力、加热成型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是肉制品生产中最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神奇作用(二)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神奇作用(二)1.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
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2.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3.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
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
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4.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5.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
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6.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蠖狗掷氲鞍椎睦砘副辏?蛋白(干基)%≥90脂肪%≤1水分%≤7.0灰分%≤6.0粗纤维≤1氮溶解指数(NSI)≥85~95砷mg/kg≤0.5铅mg/kg≤1.01肉类制品:在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不但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而且提高了蛋白含量,强化了维生素。
由于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
将分离蛋白注射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地率可提高20%。
分离蛋白用于炸鱼糕、鱼卷或鱼肉香肠中,可取带20~40%的鱼肉。
2乳制品: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代替奶粉,非奶饮料和各种形式的牛奶产品中。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2 】分别蛋白在肉成品中的运用1.大豆蛋白在肉成品中重要感化因为大豆蛋白具有蛋白质的功能特点,是以在食物加工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近年来 ,跟着社会临盆力的成长,人平易近的生涯程度得到了进步,肉成品的花费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类各样的肉成品也跟着花费者的须要而走向了市场.大豆蛋白以其重要的功能特点在肉成品加工中所起的重要感化也越来越受到肉成品加工业的存眷,在肉成品加工中重要运用大豆蛋白以下方面的特点.1 )强化养分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大豆蛋白以其低廉的价钱.优越的蛋白质量在肉成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灌肠.火腿等产品中添加大豆蛋白,不仅能进步蛋白质的含量,并且能改良蛋白质的配比,使蛋白质的养分更周全.更合理.2)在肉成品中的调味感化大豆蛋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加热之后会产生奇特的豆喷鼻气,而肉成品;中有时原料肉(如鱼肉)或辅料所具有的以及因为加工工艺(如杀菌)所产生的一些不高兴气息,可能会引起花费者的反感,大豆蛋白的奇特喷鼻气对以上气息产生遮蔽感化,因而大豆蛋白对肉成品具有必定的调味感化.3)大豆蛋白能改良肉成品的构造大豆蛋白有优越的凝胶特点和粘结特点,在肉成品加工中运用这一特点参加大豆蛋白后可有用的改良产品的构造.加强产品的弹性.硬度,使产品的构造致密.口感更好,肉感更强.4 )运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成品的出水.出油问题出水.出油是肉成品加工临盆.存放进程中最常消失的问题之一,运用大豆蛋白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特点,对水和油脂具有优越的亲和才能,能吸附水和油脂形成较为稳固收集构造,从而使肉成品中的水和油脂不游离出来,在加工和存放的进程中不产生出水.出油现象.大豆分别蛋白在肉成品的运用已相当广泛,虽我国分别蛋白临盆才能成长很快,但临盆技巧仍无明显进步,产品德量停止不前,尚未形成多品种.多功能.系列化,致使大豆蛋白的高养分.高附加值的产品特点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市场价钱一向处于低迷状况,并且国内的分别蛋白品种单一,功能性差别不大,产品德量不能知足客户的请求.国外大豆分别蛋白产品可临盆出数百种,广泛运用于各个工业范畴,国外产品因为品种多.质量好,固然价钱凌驾国产品很多,但仍占国内约 l/3市场.国外大豆分别蛋白临盆工艺.技巧成长很快,由萃取办法.到改性办法,已形成多系列的配方技巧.按照产品的运用范畴.产品机能不同,其萃取方法.改性办法均不同.由此临盆出的产品广泛适于肉类.乳品类.轻化工类等范畴的不同需求,真正表现大豆蛋白的高养分.高附加值特点.1.大豆蛋白在肉成品中的重要感化:强化养分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在肉成品中的调味感化;大豆蛋白能改良肉成品的构造;运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成品的出水.出油问题. 2.大豆分别蛋白在肉成品中运用的一些机能指标1)保水性大豆分别蛋白除了对水有吸附感化外,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分的才能.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盐类能加强蛋白质的吸水性,但它却减弱了保水性.最高水分保持才能在pH7.35~55℃前提下达14g水/g蛋白质.2)乳化性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杂在一路形成乳状液的机能.脂肪和水的乳胶体,因为界面上的张力产生正的自由能,而不易稳固.蛋白质具有乳化剂的亲和特点构造,在蛋白质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在油.水混杂液中,蛋白质.油与水界面的趋向.是以,大豆蛋白质用于食物加工时,集合于油水界面,使其表面张力下降,促进形成油与水乳化液.形成乳化液后.乳化的油被集合在其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固,形成一种破坏层.这个破坏层可以防止油聚积和乳化状况损坏.这就解释大豆蛋白质不仅具有乳化性,并且稳固性也很强.大豆分别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下降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下降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所以轻易形成较稳固的乳状液,而乳化的油被集合在油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固,从而形成一种破坏层.在烤制食物.冷冻食物以及汤类食物的制造中,已见大量参加大豆分别蛋白作乳化剂使成品状况稳固的研讨报道.3)吸油性大豆分别蛋白的吸油性表如今2个方面:(1)促进脂肪接收感化.大豆分别蛋白接收脂肪的感化是乳化感化,当分别蛋白参加肉成品中时,能形成乳状液凝胶,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接收和脂肪联合的感化,从而削减肉成品加工进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掉,有助于保持外形的稳固.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长而增长,随pH 增大而削减.(2)掌握脂肪接收感化.大豆分别蛋白在不同的加工前提下也可以起到掌握脂肪接收的感化,如防止在油炸进程中过多的接收油脂,这是因为蛋白质遇热变性,在油炸面食的表面形成油层.4)起泡性起泡性是指大豆蛋白质在加工进程中体积的增长感化.泡沫是空气疏散在液相.半固体而成,由很多空气为一层液态表面活化的可溶性蛋白薄膜所包裹着的群体所构成, 下降了空气和水的表面张力.气泡是因为弹性的液态膜或半固体膜离开防止气泡的归并.运用大豆蛋白质的起泡性,可以付与食物以松散的构造和优越的口感.5)粘性蛋白质的粘性是指液体流淌时表现出来的内摩擦,又称流淌性.在调剂食物的物性方面是重要的.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受蛋白质的分子量.摩擦系数.温度.pH.离子强度.处理前提等各类身分的分解影响 .这些身分可转变蛋白质分子的形态构造.缔结状况.水合度.膨润性及粘度.大豆分别蛋白经由碱.酸或热处理后,其膨润度升高,并且粘度增长.大豆蛋白溶液的表面粘度随蛋白浓度增长而指数升高,并与试样的膨润度相干.加热蛋白到80℃时,粘度增长,超过90~C以上粘度反而减小.pH在6~8时,蛋白质构造最稳固,粘度最大;PH超过ll时粘度急剧减小,这是因为蛋白质联合遭到损坏.6 )消融性大豆蛋白分子中的极性部位有些是可以电离的,如氨基和羟基,如许经由过程pH值的转变,转变其极性和消融性.当 pH值为0.5时 ,50%阁下的蛋白质被消融 ;当系统的pH值达2.0时,约80%的蛋白质被消融.跟着 pH 的增长,蛋白质的消融度下降,直至pH值为 4~5的等电点规模内,蛋白质消融度趋于最小值,约为10%.尔后,跟着pH值的逐渐增长 ,蛋白质的消融度再次敏捷增长.pH值为5.6时蛋白质消融度可达80%以上,在pH值为l2时消融度最大量可达90%以上.依据大豆蛋白这一消融特点,可以在腌制盐水中添加分别大豆蛋白经由过程打针和滚揉,使盐程度均集中到肌肉组织中并与盐溶性肉蛋白合营,保持如火腿.咸牛肉等大块肉成品的完全性,提凌驾品率.大豆分别蛋白(SPI)在食物加工范畴有着广泛的运用远景.大豆分别蛋白的重要成分为7S和 11S球蛋白.因而,大豆分别蛋白的消融度很低 ,尤其是在大豆蛋白的等电点区域pH4~5之间 ,如许就限制了大豆分别蛋白的运用规模,所以,改良大豆分别蛋白的消融性,成了大豆分别蛋白现实运用亟需解决的问题.7)凝胶性在加热时,大豆分别蛋白有形成凝胶的才能,凝胶形成才能是大豆分别蛋白功能特点之一.凝胶性是指蛋白质形成肢体状构造的机能.它使大豆分别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物.糖及其它合营物的载体,此特点对食物加工极为有利.大豆蛋白质的疏散物资经加热.冷却.渗析和碱处理可得到凝胶.其形成受固形物浓度.温度和加热时光.制冷情形.有无盐类.巯基化合物.亚硫酸盐或脂类的影响,蛋白含量愈高,愈易制成壮实强韧性的.有弹性的硬质凝胶,而蛋白含量小于7%的,只能制成软质脆弱的凝胶.蛋白质疏散物至少高于8%才能形成凝胶.11S球蛋白制成的凝胶比7S球蛋白制成的凝胶更为坚实,更易恢回复复兴状,这是因为它们的球朊对加热变性的迟钝度不同.8)附水性大豆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团,因为这些极性基团同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致使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接触时,很轻易产生水化感化.蛋白质分子的形态并非规矩的,极性基团在表面的散布也很难均一,是以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也不是均一的,在极性基团较分散的表面吸附着较多的水分子;反之吸附水分子就少.当向肉成品中添加大豆分别蛋白时,蛋白质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加热也能保持水分,这对肉成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豆分别蛋白的这些特点,今朝被广泛运用于肉成品临盆中.3.大豆蛋白的运用办法:分别蛋白在各类组合运用办法中,已被大多半厂家广泛接收,尤其是斩拌机法最受迎接,重要原因是其功能多,且制造进程较具伸缩性.今就其运用,比较以下几种运用办法的优缺陷.1 复水法:先将大豆分别蛋白同4~5倍的冰水放入斩拌机内用高速斩拌1~2min,然后,再参加瘦肉.冰水.多聚磷酸盐和食盐,以高速斩拌2min,以抽取盐溶性肉蛋白,此时温度刚好掌握在2~4℃ ,因为在此温度下是盐溶性蛋白抽取之最恰当温度,盐溶性蛋白抽取后,再参加肥膘和冰水,持续斩拌2min,此时温度应在6~8℃阁下,这是最广泛的办法.2)凝胶法:先将大豆分别蛋白用4倍水,用斩拌机高速乳化后待用,再视其须要量和瘦肉一同参加斩拌,其他步骤和上述附水法雷同,别的凝胶法可储藏在冷藏库备用,固然分别蛋白在冷藏室可存放2~3d,但是,轻易产生酸败和轻易滋生细菌,建议尽快用完.3)乳化油法:运用分别蛋白临盆乳化油之原料,可以运用鸡皮.肥膘.牛油.大豆油和猪皮等作原料.制造乳化油之办法,最主如果用斩拌机将分别蛋白附水后再参加油,持续斩拌成乳化油后再备用.在乳化产品临盆进程中,乳化油在盐溶性肉蛋白被抽取后参加,较凝胶法庞杂些,但是乳化油加工及添加恰当,不仅可以下降产品成本,还可增长产品喷鼻度和柔韧性.4)干加法:此法运用办法简略,先将分别蛋白参加瘦肉里,稍做斩拌,再加4倍水,斩拌1~2min 再参加多聚磷酸盐.冰水和食盐,持续斩拌2min,其步骤与上雷同.但也有直接将分别蛋白与淀粉等干物资最后参加斩拌的办法.此法固然便捷,但因大豆分别蛋白未能完全附水,功能也未能完全施展,所做产品在配方雷同前提下会较软,吸水性和保油性都邑较差,是以不建议采用此法.又例如:将分别大豆蛋白和瘦肉一路加,但没有附水,此后果既不能将大豆分别蛋白有恰当附水,又影响盐溶性蛋白的抽取,所制造产品会更软.是以,附水和添加步骤也影响最终产品的品德.因为分别蛋白本身机能的影响,遇盐会产生必定的可逆反响,减弱其乳化特点.保油性.持水性的机能.故不论运用何种办法来临盆乳化肉成品,要使大豆分别蛋白能施展最大的功能性,必须将大豆分别蛋白完全附水.4.小结:大豆蛋白的强保水和保油性,使得瘦肉的用量削减,水和脂肪的用量增长,进步了产品的出品率,改良了火腿肠的组织状况和口感,下降了临盆成本.添加大豆蛋白质后,使得火腿肠的蒸煮时光缩短,是以,下降了蒸煮损耗,削减了火腿肠的压缩程度,改良了组织构造,进步了火腿肠的质量.在火腿肠中添加大豆蛋白必须在腌制之进步行,以防止大豆蛋白的抗盐特点,可经由过程预水合感化添加在肉糜中,以增长大豆蛋白的功能.C大豆分别蛋白(SPI)运用于肉成品,既可作为非功能性填充料,也可作为功能性添加剂,改良肉成品的质构和增长风味,充分运用不幻想或不完全的边角原料肉.大豆分别蛋白本身价钱较高,但运用到档次较高的肉成品中,因为其功能性较强,即使运用量在2%~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分别.进步品德.改良口感的感化,同时还可延伸货架期.在食物加工中,大豆分别蛋白作为食物添加剂,可起到氨基酸互补感化,是一种功能性食物.可进步人们健康程度,具有很高消化运用率.与其他食物混应时,可明显改良进步原有食物的养分价值.完全可以替代动物性蛋白质,其8种氨基酸的含量与人体须要比较近的蛋氨酸略显不足,与肉.鱼.蛋.奶等邻近似,属于全价蛋白,且没有动物蛋白的副感化,如诱发肥胖症.血汗管病.高胆固醇症等疾病,是优越的人体蛋白起源,并具有安全靠得住和含微生物较少的特色.大豆分别蛋白的保水性.乳化性.弹性和粘结性,起泡性较强,可用于肉成品.糕点.面包.糖果.饮料等食物中,并且其组织具有相似与肉的性质.它既可单独制成食物,又可以用蔬菜或肉等配制成各类各样食物并且食物具有优越的色.喷鼻.味,并能按花费者口胃进行调节.养分成分能依据不同的花费人群进行强化等长处,能供给比传统食物养分及口感等方面花费须要的新型食物.。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d)又名等电点蛋白粉,简称SPI,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肉制品加工及其他行业中,而且其蛋白质组成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较为平衡,尤以赖氨酸最高,某些氨基酸含量甚至超过FAO/WHO推荐标准。
同时还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磷脂和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且不含胆固醇,具有较高的食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保湿、乳化以及质构改良等功能性质,因此近年来需求量呈强劲增长趋势,掺合在肉类食品中,可部分代替动物性蛋白,不需要改变我国人民的传统饮食结构。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1.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1.1吸水性与保湿性大豆分离蛋白除了对水有吸附作用外,在加工过程中还有保持水分的能力,即持水力。
在肉制品、面包、糕点等食品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时,即使加热也能保持水分,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被水解后,大量亲水基团外露的缘故,这点对肉制品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肉汁的肉制品才能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1]。
影响吸水性和保水性因素主要有粘度、PH值、电离强度和温度等,盐类能增强蛋白质的吸水性,但它却削弱了保水性。
1.2吸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吸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⑴促进脂肪吸收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吸收脂肪的作用是乳化作用,当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时,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2],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和脂肪结合的作用,从而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维持外形的稳定。
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
随PH增大而减少;⑵控制脂肪吸收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也可以起到控制脂肪吸收的作用,如能防止在煎炸时过多的吸收油脂,这是因为蛋白质遇热变性,在油炸面食的表面形成油层。
1.3凝胶性凝胶性是指大豆蛋白质形成凝胶状结构的性质。
7s组分凝胶性好,当蛋白质浓度为1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重要作用由于大豆蛋白具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因此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肉制品的消费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各样的肉制品也随着消费者的需要而走向了市场。
大豆蛋白以其重要的功能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肉制品加工业的关注,在肉制品加工中主要利用大豆蛋白以下方面的特性。
1 )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大豆蛋白以其低廉的价格、良好的蛋白质量在肉制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灌肠、火腿等产品中添加大豆蛋白,不仅能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能改善蛋白质的配比,使蛋白质的营养更全面、更合理。
2)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大豆蛋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加热之后会产生独特的豆香气,而肉制品;中有时原料肉(如鱼肉)或辅料所具有的以及由于加工工艺 (如杀菌)所产生的一些不愉快气味,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大豆蛋白的独特香气对以上气味产生掩蔽作用,因而大豆蛋白对肉制品具有一定的调味作用。
3)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大豆蛋白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粘结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利用这一特性加入大豆蛋白后可有效的改善产品的结构、增强产品的弹性、硬度,使产品的结构致密、口感更好,肉感更强。
4 )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题出水、出油是肉制品加工生产、存放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利用大豆蛋白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特性,对水和油脂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能吸附水和油脂形成较为稳定网络结构,从而使肉制品中的水和油脂不游离出来,在加工和存放的过程中不发生出水、出油现象。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的应用已相当广泛,虽我国分离蛋白生产能力发展很快,但生产技术仍无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停滞不前,尚未形成多品种、多功能、系列化,致使大豆蛋白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且国内的分离蛋白品种单一,功能性区别不大,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国外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可生产出数百种,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国外产品由于品种多、质量好,虽然价格高出国产品很多,但仍占国内约 l/3市场。
国外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很快,由萃取方法、到改性方法,已形成多系列的配方技术。
按照产品的应用领域、产品性能不同,其萃取方式、改性方法均不同。
由此生产出的产品广泛适于肉类、乳品类、轻化工类等领域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大豆蛋白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特性。
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题。
2、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的一些性能指标1)保水性大豆分离蛋白除了对水有吸附作用外,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分的能力。
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
盐类能增强蛋白质的吸水性,但它却削弱了保水性。
最高水分保持能力在pH7、35~55℃条件下达14g水/g蛋白质。
2)乳化性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
脂肪和水的乳胶体,因为界面上的张力产生正的自由能,而不易稳定。
蛋白质具有乳化剂的亲和特征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在油、水混合液中,蛋白质、油与水界面的趋势。
因此,大豆蛋白质用于食品加工时,聚集于油水界面,使其表面张力降低,促进形成油与水乳化液。
形成乳化液后。
乳化的油被聚集在其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
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聚积和乳化状态破坏。
这就说明大豆蛋白质不仅具有乳化性,而且稳定性也很强。
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所以容易形成较稳定的乳状液,而乳化的油被聚集在油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从而形成一种保护层。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以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已见大量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使制品状态稳定的研究报道。
3)吸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吸油性表现在2个方面:(1)促进脂肪吸收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吸收脂肪的作用是乳化作用,当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时,能形成乳状液凝胶,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和脂肪结合的作用,从而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
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随pH 增大而减少。
(2)控制脂肪吸收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也可以起到控制脂肪吸收的作用,如防止在油炸过程中过多的吸收油脂,这是因为蛋白质遇热变性,在油炸面食的表面形成油层。
4)起泡性起泡性是指大豆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体积的增加作用。
泡沫是空气分散在液相、半固体而成,由许多空气为一层液态表面活化的可溶性蛋白薄膜所包裹着的群体所组成,降低了空气和水的表面张力。
气泡是由于弹性的液态膜或半固体膜分开防止气泡的合并。
利用大豆蛋白质的起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5)粘性蛋白质的粘性是指液体流动时表现出来的内摩擦,又称流动性。
在调整食品的物性方面是重要的。
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受蛋白质的分子量、摩擦系数、温度、pH、离子强度、处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因素可改变蛋白质分子的形态结构、缔结状态、水合度、膨润性及粘度。
大豆分离蛋白经过碱、酸或热处理后,其膨润度升高,而且粘度增加。
大豆蛋白溶液的表面粘度随蛋白浓度增加而指数升高,并与试样的膨润度相关。
加热蛋白到80℃时,粘度增加,超过90~C以上粘度反而减小。
pH在6~8时,蛋白质结构最稳定,粘度最大;PH超过ll时粘度急剧减小,这是因为蛋白质结合遭到破坏。
6 )溶解性大豆蛋白分子中的极性部位有些是可以电离的,如氨基和羟基,这样通过pH值的改变,改变其极性和溶解性。
当 pH值为0.5时,50%左右的蛋白质被溶解;当体系的pH 值达2.0时,约80%的蛋白质被溶解.随着 pH 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直至pH 值为 4~5的等电点范围内,蛋白质溶解度趋于最小值,约为10%。
而后,随着pH值的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再次迅速增加。
pH值为5.6时蛋白质溶解度可达80%以上,在pH值为l2时溶解度最大量可达90%以上。
根据大豆蛋白这一溶解特性,可以在腌制盐水中添加分离大豆蛋白通过注射和滚揉,使盐水均匀扩散到肌肉组织中并与盐溶性肉蛋白配合,保持如火腿、咸牛肉等大块肉制品的完整性,提高出品率。
大豆分离蛋白(SPI)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成分为7S和 11S球蛋白。
因而,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很低,尤其是在大豆蛋白的等电点区域pH4~5之间,这样就限制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使用范围,所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成了大豆分离蛋白实际应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7)凝胶性在加热时,大豆分离蛋白有形成凝胶的能力,凝胶形成能力是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之一。
凝胶性是指蛋白质形成肢体状结构的性能。
它使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物、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此特性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大豆蛋白质的分散物质经加热、冷却、渗析和碱处理可得到凝胶。
其形成受固形物浓度、温度和加热时间、制冷情况、有无盐类、巯基化合物、亚硫酸盐或脂类的影响,蛋白含量愈高,愈易制成结实强韧性的、有弹性的硬质凝胶,而蛋白含量小于7%的,只能制成软质脆弱的凝胶。
蛋白质分散物至少高于8%才能形成凝胶。
11S球蛋白制成的凝胶比7S球蛋白制成的凝胶更为坚实,更易恢复原状,这是因为它们的球朊对加热变性的敏感度不同。
8)附水性大豆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许多极性基团,由于这些极性基团同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致使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接触时,很容易发生水化作用。
蛋白质分子的形态并非规则的,极性基团在表面的分布也很难均一,因此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也不是均一的,在极性基团较集中的表面吸附着较多的水分子;反之吸附水分子就少。
当向肉制品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时,蛋白质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使加热也能保持水分,这对肉制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大豆分离蛋白的这些特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生产中。
3、大豆蛋白的使用方法:分离蛋白在各种组合使用方法中,已被大多数厂家广泛接受,尤其是斩拌机法最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功能多,且制造过程较具伸缩性。
今就其应用,比较以下几种应用方法的优缺点。
1 复水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同4~5倍的冰水放入斩拌机内用高速斩拌1~2min,然后,再加入瘦肉、冰水、多聚磷酸盐和食盐,以高速斩拌2min,以抽取盐溶性肉蛋白,此时温度刚好控制在2~4℃,因为在此温度下是盐溶性蛋白抽取之最适当温度,盐溶性蛋白抽取后,再加入肥膘和冰水,继续斩拌2min,此时温度应在6~8℃左右,这是最普遍的方法。
2)凝胶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用4倍水,用斩拌机高速乳化后待用,再视其需要量和瘦肉一同加入斩拌,其他步骤和上述附水法相同,另外凝胶法可储藏在冷藏库备用,虽然分离蛋白在冷藏室可存放2~3d,但是,容易产生酸败和容易滋长细菌,建议尽快用完。
3)乳化油法:利用分离蛋白生产乳化油之原料,可以利用鸡皮、肥膘、牛油、大豆油和猪皮等作原料。
制造乳化油之方法,最主要是用斩拌机将分离蛋白附水后再加入油,继续斩拌成乳化油后再备用。
在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乳化油在盐溶性肉蛋白被抽取后加入,较凝胶法复杂些,但是乳化油加工及添加适当,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还可增加产品香度和柔韧性。
4)干加法:此法使用方法简单,先将分离蛋白加入瘦肉里,稍做斩拌,再加4倍水,斩拌1~2min 再加入多聚磷酸盐、冰水和食盐,继续斩拌2min,其步骤与上相同。
但也有直接将分离蛋白与淀粉等干物质最后加入斩拌的方法。
此法固然便捷,但因大豆分离蛋白未能完全附水,功能也未能完全发挥,所做产品在配方相同条件下会较软,吸水性和保油性都会较差,因此不建议采用此法。
又例如:将分离大豆蛋白和瘦肉一起加,但没有附水,此效果既不能将大豆分离蛋白有适当附水,又影响盐溶性蛋白的抽取,所制造产品会更软。
因此,附水和添加步骤也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由于分离蛋白本身性能的影响,遇盐会发生一定的可逆反应,减弱其乳化特性、保油性、持水性的性能。
故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来生产乳化肉制品,要使大豆分离蛋白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性,必须将大豆分离蛋白完全附水。
4、小结:大豆蛋白的强保水和保油性,使得瘦肉的用量减少,水和脂肪的用量增加,提高了产品的出品率,改善了火腿肠的组织状态和口感,降低了生产成本。
添加大豆蛋白质后,使得火腿肠的蒸煮时间缩短,因此,降低了蒸煮损耗,减少了火腿肠的收缩程度,改善了组织结构,提高了火腿肠的质量。
在火腿肠中添加大豆蛋白必须在腌制之前进行,以防止大豆蛋白的抗盐特性,可通过预水合作用添加在肉糜中,以增加大豆蛋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