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杖子金矿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三道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三道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三道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卢玉浪,陈明阳(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摘 要:三道沟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弧盆系(Pt3-Pz)龙江—塔溪岩浆弧(D-P3),中生代(T3-K)处于松嫩盆地边缘嫩江深断裂西侧的北东向龙江隆起带上。

岩浆活动强烈,构造—成矿环境与内蒙突泉—林西极其相似,是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银)矿、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的重要区域。

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的研究,认为该区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模式,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在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示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8-0071-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gold deposits in Sandaogou areaLU Yu-lang, CHEN Ming-yang(Heilongjiang Mining Group Co., Ltd., Harbin 150090,China)Abstract: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Sandaogou area is located in Longjiang tahi magmatic arc (D-P3) of Daxing'anling arc basin system (Pt3-Pz), and the Mesozoic (T3-K) is located in the ne Longjiang uplift belt to the west of Nenjiang deep fault on the edge of Songnen basin. It i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area of epithermal gold (silver) deposit and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the mining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rea is a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model with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which provides a demonstration for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in the area.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1 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依次为: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上统林西组(P3ιn),白垩系下统龙江组(K1ι)、光华组(K1gn)、甘河组(K1g),第四系(Q4)。

辽宁省凌源市大河北乡何杖子地区铁、多金属矿产找矿前景

辽宁省凌源市大河北乡何杖子地区铁、多金属矿产找矿前景

辽宁省凌源市大河北乡何杖子地区铁、多金属矿产找矿前景何杖子地区矿化体处于辽西地区近北东向金、多金属、铁矿成矿带上,晋宁早期辉绿岩脉广泛分布,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矿石以菱铁矿为主,矿石主要呈致密块状,连续拣块5个样品,分析品位为TFe:40.14-44.54%;Mn:2.89-3.93%,为沉积型矿床成因。

标签:何杖子;找矿前景;化探异常一、区域地质背景测何杖子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北东燕山造山带三级构造单元-马兰峪复背斜的北部。

测区大面积分布中、新元古代-中生代地层,区内的地层、岩石经历了不同构造环境、不同构造期次、不同强度和不同动力机制的变形作用。

多次构造作用的叠加与改造,形成了测区内构造样式繁杂的变形特征。

该区处在辽西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上。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铜、钼、银、铁矿等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

是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带。

地层测区地层属燕辽地层分区,辽西地层小区(辽宁省岩石地层,1997)其出露地层有:新太古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

二、矿区地质1、地层测何杖子地区出露地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地层。

(1)中元古代长城纪地层测区出露高于庄组。

该组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2)中元古代蓟县纪地层测区大面积分布。

自下而上划分为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

①杨庄组(Jxy):该组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以碳酸盐岩“红层”发育为其典型特征。

②雾迷山组(Jxw):该组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以白云质灰岩为主。

③洪水庄组(Jxh):该组岩性组合为泥质白云岩、泥(页)岩及石英砂岩。

④铁岭组:(Jxt)为一套海相沉积地层据岩性宏观特征、岩相及相序特征可划分三段。

一段:以燧石条带含锰含藻砂屑鲕白云质灰岩、含锰微晶灰质白云岩为主,及含锰叠层石白云质灰岩;二段:以灰黑色含锰纸片状页岩,含锰粉砂质页岩为主,夹深灰色中薄层含锰白云质灰岩、深灰色厚层含锰砂屑白云质灰岩,中、上部夹有铁、锰矿层;三段:粉晶-细晶灰质白云岩。

广西昭平县横冲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西昭平县横冲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西昭平县横冲顶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昭平县横冲顶金矿位于桂东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钦州残余海槽与大瑶山凸起交汇处,岩浆活动以燕山期为主,区域褶皱、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在分析研究矿床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破碎带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是北西向压扭型断裂构造、石英脉、物探定性解释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围岩蚀变、民采遗迹等。

关键词:金矿床;找矿标志;地质特征;横冲顶;广西昭平县1 成矿地质背景广西昭平县横冲顶金矿区域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钦州残余海槽与大瑶山凸起交汇处,岩浆活动以燕山期为主,区域褶皱、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大瑶山凸起亦称为桂东大复背斜,其次一级褶皱有猫儿顶倒转复式背斜、高山顶-大水岭倒转复式背斜、长发复式背斜等一系列近东西向线状褶皱组成,其间的次一级背斜、向斜的核部,倾伏端或扬起端往往是金矿化发育的有利部位。

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等。

其中以震旦系与寒武系分布最广,是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亦是本区主要的赋矿层位。

小内冲组分布最广,岩性为变质砂岩、砂质板岩、板岩等互层。

二者为整合接触,以培地组顶部厚层硅质岩层的消失为界[2]。

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凭祥—大黎大断裂,北东向五将—西坪断裂、罗岭—镇南街断裂,北西向桂江断裂、古州断裂(图1)。

区域内岩浆岩主要分布于贺州市姑婆山,昭平与蒙山交接处桃花、古袍一带。

其中加里东期有大宁岩体、桂岭岩体及永和岩体,为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二长花岗岩次之,少量石英二长闪长岩;桃花、古袍岩体岩性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

燕山期主要有姑婆山复式岩体(包括新路岩体、里松岩体和姑婆山岩体)、南部大黎岩体等,为富钾钙碱性花岗岩,以正长花岗岩为主,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次之。

大瑶山地区是广西重要的金、银、钨、锡、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

已发现金、银、铅锌、铜、锡等矿床(点)近百处,已探明中型矿床有藤县桃花金矿、昭平县古袍金矿,小型矿床有平南六岑金矿、昭平县金竹洲金矿、隆盛金矿、蒙山县油麻冲铅锌矿、藤县大黎铅锌银矿等。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之一、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额济纳旗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1°50′20″至41°51′30″、东经102°12′至102°13′。

该金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较高的找矿价值。

古硐井金矿的地质构造属于额济纳地块乌兰布和纳日都格特地区,地质时代主要分布在早古生代,岩性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

变质岩主要为石英、云母片岩,沉积岩主要为粉砂岩、砂岩和泥质岩。

该区域地壳以灰白色和黑色片岩为主,常见的矿物有石英、碧玉、金红石等。

矿石主要分布在片岩的贫矽质脉中,以硬石金矿为主。

古硐井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体及矿脉等。

地质构造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构造主要为北东向、东东北向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这些构造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理条件。

岩石类型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变质岩和沉积岩是金矿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特别是变质岩中的石英、云母片岩是金矿的主要宿主岩石。

矿物体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石英、碧玉和金红石等矿物是金矿的主要伴生矿物,它们常常出现在金矿脉中。

矿脉是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表明,矿区内的硬石金矿主要分布在片岩的贫矽质脉中,这些矿脉具有较高的金矿化程度。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明显的找矿标志,研究这些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金矿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矿区内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体及矿脉等的详细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金矿的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金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_ =

要 : 白山 市 板庙 子金 矿 床 主 要 赋 存 于 古 元 古 界 老 岭 群珍 珠 门组 大 理 岩 与 新 元 古 界 青 白 口系
钓 鱼 台 组 石 英 砂 岩 的 角 度 不 整 合 界 线 与 NE 向大 型断 裂 带 的 交 汇 部 位 , 有 层 位 与 断 裂 共 同控 矿 具
第 2 5卷 第 4期
宿晓静等 : 吉林省 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 因分析
37 2
褶 皱 构 造 主 要 表 现 为 太 古 宙 及 古 元 古 代 地 体 的 变 质 变 形 构 造 ④。 断 裂 构 造 以 NE 向 韧 脆 性 断 裂 为
主 , 具规 模 的有石 人 较 大青 沟 断裂带 、 道 江 二 江 源 断 裂 带 、 沟 山 S型 断 裂 带 , 区 域 主 要 控 岩 控 矿 荒 为
1. 鸭绿江断裂带 1. 4 地质界线 1. 6 金矿床( 6 点) 及新元 古 界青 白系 、 旦 系 , 性 主 要 为碳 质 板 岩 、 震 岩
区域西北 部 主要 分 布有太古 宙表壳 岩西北 天 岩
组 和 四 方 山 岩 组 , 性 主 为 斜 长 角 闪 岩 、 长 角 闪 片 岩 斜
构 造 。 板 庙 子 金 矿 床 位 于 龙 岗 隆 起 与 浑 江 盆 地 的 交 汇部位 , 二 道 江 受 江源 断裂 带 ( 控 制 。 F) 区域岩 浆 活动 主要 以 古 老深 变 质 岩 浆 岩 为 主 , 小 荒 沟 片 麻 岩 套 和 马 鹿 沟 片 麻 岩 套 ( TG) 主 要 为 T , 变 质 辉 长 岩 、 长 花 岗 质 片 麻 岩 、 长 花 岗 质 片 麻 钾 二 岩 、 岗 质 片 麻 岩 。燕 山 期 岩 浆 活 动 不 明 显 , 零 星 花 以 分 布 的花 岗斑 岩 、 长 玢 岩 、 绿 岩 为 主 ( 1 。 闪 辉 图 ) 区 域 布 格 重 力 场 表 现 为 幔 隆 与 幔 凹 相 间 排 列 的 特 征 , 构 造 格 架 基 本 吻 合 , 床 位 于 N 向展 布 的 与 矿 E

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浅析

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浅析

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浅析叶斯波拉提·浩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博故图金矿是近年来新疆西天山地区发现的一重要的金矿床,位于新疆特克斯县城北东部依什基里克成矿带东段。

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层中的NW 或EW 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产出特点呈透镜状和脉状。

由金矿体到两侧火山岩地层围岩,基本对称依次出现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

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玉髓、方解石、绢云母等是其主要的矿石矿物组成。

该矿成因属浅成低温热液~构造破碎蚀变岩型。

下文针对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博故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5-0067-2收稿日期:2019-05作者简介:叶斯波拉提·浩兰,生于1987年,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西天山成矿带是中亚天山向我国境内的东延部分,有“亚洲金腰带”之称,特别是众多大型超大型金、铜矿床在临近中亚天山地区陆续被发现,显示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地质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针对该去开展过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发现了一大批铜、金矿床(点)。

而博古图金矿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该矿金资源储量巨大,具有非常优越的找矿前景。

文中主要对博故图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区域地质特征博故图金矿位于哈萨克斯坦~什基里克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呈EW 向狭长带状分布,是在元古宙变质基底之上发展起来的石炭二叠纪火山~沉积盆地,以产金、铜、铅锌矿为主,是西天山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矿带呈近EW 向带状展布。

博故图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阿克沙克组地层中,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主要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

张家坪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张家坪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张家坪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以张家坪子金矿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四川省冕宁县张家坪子金矿所处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

结合已发现的矿(化)体类型及分布特征,确立找矿标志,可望实现新的突破。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张家坪子1地质背景张家坪子金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之盐源—丽江台缘坳陷带东北部,地处小金河—丽江断裂与金河—程海断裂的夹持区。

小金河—丽江断裂(一级构造单元分界构造)以西为松潘—甘孜地槽,金河—程海断裂(二级构造单元分界构造)以东为康滇地轴。

由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两大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致使小金河断裂以东,金河—程海深断裂以西的盐源—丽江台缘坳陷带内三叠系中统普遍变质为低绿片岩—绿片岩相,且褶皱、断层、节理发育,岩浆活动强烈。

矿区位于司依诺背斜的西翼,为向西倾斜的单斜层,出露岩性主要为中三叠统第三段浅变质的一套绿片岩及蚀变交代白云岩,共分为六层。

岩浆岩仅见少量花岗斑岩。

构造形态以断裂为主。

金矿(化)体受小金河—丽江断裂和金河—程海断裂的次级构造控制,矿区构造总体为北北东向。

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特征张家坪子金矿体均分布于中三叠统第三段第五层(T23-5)的蚀变交代白云岩中,矿体内石英脉发育,不同产状的石英脉交叉成网状,石英脉含量大于15%;碳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强烈。

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多金属硫化物较常见,载金矿物以多金属硫化物,尤以五角十二面体的黄铁矿为主,含量一般5%~10%,次为石英;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条带状,以似层状为主,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和膨大现象,走向近南北,产状263°~292°∠35°~65°,控制矿体最大长度925.0m,厚度0.56m~25.58m,最高品位46.25×10-6,矿区平均品位2.01×10-6。

控制标高2642m~3581m。

2.2矿石特征2.2.1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以不等粒自形—半自形晶结构、不等粒它形晶结构为主,其次为填隙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反应边结构、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杖子金矿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系统研究了辽西凌源柏杖子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重点阐述了与成矿有关地质体特征元素组合,不同介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概况总结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找矿标志,对辽西地区该类型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矿床地物化特征找矿模型找矿标志凌源柏杖子
辽西北地区是重要的金成矿区,矿化类型主要有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和石英脉型,而柏杖子金矿主要矿脉(80%储量)赋存于200m标高以下斑岩体中,少数矿脉(20%储量)赋存于200m标高以上长城系钙质石英砂岩中,研究该类型金矿将对辽西北地区金矿勘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 成矿地质特征
1.1 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燕山期花岗斑岩(γπ52-3)沿北东向分布的印支期闪长岩(δ51),上盘侵入,与Au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其上盘中基性脉岩与金矿体有空间关系。

NW 向压扭性断裂纵贯全区,控制着中酸性岩墙及矿带展布,NW向张扭性断裂(次级)在主断裂上盘300m范围内被细粒闪长岩和含金石英脉充填,属含矿构造。

大红峪组石英砂岩、钙质石英砂岩夹薄层灰岩及含砂灰岩是一套硬脆且裂隙发育的岩石,易于被热液充填交代,是金矿的主要富矿围岩。

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表现在花岗斑岩及闪长岩中,呈面状分布,为岩浆期后早期碱质交代产物。

硅化:发生在岩体接触部和石英脉两侧,与矿化关系密切。

区内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时重要找矿标志,其中有两三种以上同时出现时,Au品位较高。

1.2 矿床地质特征
柏杖子金矿床由矿脉群组成,矿床中已发现金矿脉56条,少数出露地表,多为盲矿体,平均长度为100m左右,最长不超过300m,一般脉宽1-3m最大8m,平均Au品位18.25×10-6,Ag品位30.69×10-6。

金矿脉多数赋存于斑岩体中,200m标高以下(储量80%),少数赋存于长城系钙质石英砂岩中,200m标高以上(储量20%)。

金矿化主要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浸染型。

石英砂岩中的矿体多赋存在低序次NW向断裂中,其次赋存在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NE向断裂中。

花岗斑岩中的矿体产状与花岗斑岩一致。

该矿床为斑岩型金矿床(图1)。

1.3 主要控矿因素
本区主要控矿因素是NE向压扭性主干断裂控制着中酸性岩墙和矿带的展
布,NW向张扭性次级断裂及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NE向断裂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因此,这两组构造和大红峪组石英砂岩、燕山期花岗斑岩、中基性脉岩,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是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2 地球物理特征
2.1 地球物理参数特征
从(表1)中可看出,极化率以含金石英脉为最高,η值在20%以上,花岗斑岩和闪长岩脉次之,η值分别为5.4%和5.7%,其它各种岩性的极化率均在5%以下。

矿体和围岩有较明显的物性差异,为利用激电法寻找含金硫化物石英脉矿床提供了物性前提。

但钾化闪长岩的η值亦高达10.1%,将引起非矿干扰异常。

2.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图2)
激电面积测量观测到明显的视极化率异常带、其走向大致与构造一致,异常强度大,ηs一般15%-20%,最高达40%,梯度变化大,并具有一定规模,沿走向长近1000m,幅宽一般200-300m,最宽达350m,局部异常出现分枝现象。

从参数测定看,只有含金硫化物石英脉群能引起如此高强度异常。

从剖面图上看出,在矿脉群上方,异常具有一高一低的特征;视极化率ηs 异常强度大,一般为15%-30%,最高达40%,梯度变化大,具多峰特征,ηs曲线具不对称性,左陡右缓,矿体倾向(ηs)较缓一侧视极化率低(图2)。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3.1.1 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特征元素组合
太古宙变质岩迁西群地层中特征元素组合:亲硫元素Mo、Pb、Zn、Cu、Co;再分配特征元素组合As、Au、Ag;亲硫低温条件形成元素组合Sb、Hg(Ag)。

其中建平群、迁西群、八道河群(冀北)Au的浓集系数为1.5-4.25,是金的矿源层。

长城系特征元素组合Pb、Mo、As、Au、B。

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中富集Mo、As、Sb、Hg、Au、Ag。

3.1.2 与成矿有关岩浆岩特征元素组合
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期花岗斑岩,体质组合为Au、Ag、As、Sb、Bi、Cu(表2)。

3.1.3 两类矿石元素含量特征
围岩中的含金石英脉Sb、As高,而岩体中细脉浸染型矿体Mo、Au、Ag、
Cu、Pb、Zn、Bi高(表3)。

这种区别可能与元素分布的分带性有关。

3.1.4 岩石中元素含量特征
闪长岩中富集Cu、Pb、Zn、Ag、Co、Ni;花岗斑岩中富集Au、Ag、Cu、Mo、As、Sb、Bi;石英砂岩中富集Au、Ag、Cu、Pb、Mo、(As)、(B);碳酸盐岩中富Pb、Zn、Ag、As、(W)。

3.1.5 矿床特征元素组合
矿床富集元素组合:Au、Ag、Cu、Pb、Bi、As、Mo、Sb。

矿床贫化元素组合:Mn、Ti、Co、V。

据413件样品分析数据统计计算:Au与Ag正相关,相关系数0.64-0.75;Au与Cu低度相关,相关系数0.20;Au与S正相关,相关系数0.65;Au与Mo 不相关。

这种相关关系反映了Au等元素与Mo的成矿阶段不同,或沉淀条件不同。

但在斑岩体中Au、Mo平均含量都很高,表明Au、Mo具有同一来源。

3.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2.1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柏杖子异常分布于花岗斑岩及其上盘石英砂岩中。

长约800m,宽约200m。

异常连续性好,梯度变化明显,具有明显的内、中、外带。

异常展布方向与矿脉群走向一致,其形态为带状,显示了矿带范围。

异常元素组合Au、Ag、Cu、Mo。

从图2剖面图上各元素分布特征,可见在矿脉群上方有明显的As、Au、Ag、(Cu、Pb、Zn)和Bi异常,只是形成了锯齿状、多峰式异常。

3.2.2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1)元素的分布特征。

据柏杖在金矿103线岩石地球化学图(见图3)可见,其分布特点:在舌状含矿侵入体及其围岩中发育着Sb、As帽状异常;Au、Mo、Ag、Cu、Pb、Co、V、Ti等元素多成复合分枝带状异常。

Au、Ag、As、Sb、Mo、Pb、Cu、Bi、Ti 均具有明显的三级浓度带。

Au内、中带直接反映了矿脉群;Au、Mo外带反映了整个矿带范围,但Mo 在盲矿前缘未出现异常;Co、Mn、V、Ti则反映了脉岩群;
As、Sb为典型的矿体上部元素;Mo为典型的矿体中下部元素,这与矿脉群下部有Mo矿化有关。

异常强度(平均值):Au184×10-9、As32×10-6、Sb1.2×10-6、Ag1.15×10-6、Mo13.6×10-6、Pb120×10-6、Bi4.69×10-6。

(2)元素的分带特征。

按E·M·克维雅科夫斯基方法计算,柏杖子金矿元素垂(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As-(Ag、Pb)-Sb-Au-Cr-Bi-Zn-Mn-Co-Cu-Mo-V-Ti。

(3)矿床剥蚀程度的判别指标。

根据分带序列,选用As及(Pb×As×Sb)×10/(Cr×Co)两个比值作为判别指标,结果如下:
矿床上部矿床中部矿床下部
As >30 30-10 10 10-3 30 >10
中部30-10 10-3
下部<10 <3
5 结语
根据地表、坑道、钻孔等大量的地质资料,初步建立的柏杖子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以及找矿评价标志,在辽西北地区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对于今后进一步开展矿床深边部隐伏矿体找矿预测及相似成矿地质环境下同类型矿床的寻找与评价将有一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罗士柱.辽宁有色金属地质,NO1,16-33页.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辽宁地质勘查局.1984.
[2]夏维江.黄金地质参考资料,NO6,35-38页.中国人民解放军黄金指挥部地质研究所.1984.
[3]吉德胜,翟圣娥.地球化学探矿实例,第四辑,30-41页.地质出版社,1991.
[4]邵跃.矿床元素原生分带的研究及其在地球化学找矿中的应用[J].1984(2),地质与勘探,1984.
[5]欧阳宗圻,李惠,刘汉忠.典型有色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