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声的变调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上声的变调

现代汉语上声的变调

现代汉语上声的变调
现代汉语中,上声是一个重要的声调,也是汉语四声中最高的一个。

上声的变调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上声发音会发生一些音变现象。

在普通话中,上声的基本音调是55。

当上声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时,会发生音变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调情况:
1. 语气词的变调:在表示疑问、惊讶、怀疑等语气的时候,上声会变调成35或24。

比如,原本读作'吗'的上声会变成'嘛';原本读作'什么'的上声会变成'啥'。

2. 语速的变调:当语速较快时,上声会变调成35或24。

这种情况常见于口语交流中,特别是在简化发音的情况下。

比如,原本读作'上海'的上声会变成'尚且'。

3. 语气词+语速的变调:在某些情况下,语气词和语速同时作用,导致上声发生双重音变。

比如,原本读作'你'的上声会变成'你呢',发音变为'你儿'。

4. 方言的变调:不同的方言中,上声的发音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广东话中的上声常常变调为33,而闽南话中的上声则常常变调为53。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变调并不是固定的规则,而是受语境、方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上声的变调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学习和理解现代汉语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变调现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汉语拼音音变

汉语拼音音变

⒈变调变调是指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音节相连时,有时音调往往会发生变化,与原来的不同。

最突出的是上声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①上声的变调:前一个或前两个变得近似阳平。

如:指(zhǐ)引(yǐn)—→指引(zhí yǐn)书写时,一般只标字的本调,不标变调。

如:指引(zhǐ yǐn)②“一、七、八、不”的变调:“一”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一路(yílù)一批(yìpī)“七、八”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阴平声。

如:八次(bácì)八斤(bājīn)“不”在去声前面念阳平声,其他念去声。

如:不累(búlèi)不仅(bùjǐn)⒉轻声轻声是指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无声调的音节”。

轻声不标声调。

有时轻声能起到分辨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大意(dàyi)几种情况下,读轻声:①词尾:子、儿、头、们、么……,如:老头子俺们……。

②方位词:里、上、下、边……,如:相片里在高山之上……。

③动词后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起来……,如:站起来……。

④动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或中间的“一”“不”,如:瞧瞧、想一想、走不走……。

⑤助词:的、地、得、着、了、吧、呢、吗、啊……,如:握着鼠标、写得很好、多好啊……。

⑥还有一些双音节的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爸爸、妈妈、清楚、萝卜、衣服……。

⒊儿化儿化是指在音节末尾加上个卷舌动作,带出个“儿”的尾音。

儿化的结果使得音节里的韵母发声多少有点变化,即儿化韵。

儿化韵是普通话里的一种重要音变现象。

在词义、语法、语气上有一定的作用。

①表示小、少的意思:一点儿。

②表示喜爱的意思:小孩儿。

③一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盖儿、尖儿。

④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儿。

(一)上声的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四、音变(一)上声的变调1、上连上,变直上①。

如:美好水表处理歌咏比赛2、上连非上,变半上②。

“非上”包括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改读的轻声、本来就是的轻声。

如:美观美元美丽美的水兵水牛水库水灵水呢水花小明小丽小心小的3、上声变的轻声前,变成直上或半上。

如:走走手里打起来马马虎虎小姐(变直上)奶奶椅子耳朵马虎痒痒指甲(变半上)4、多上相连划小节,小节内部再两边,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相连,按语音停顿情况把它们划分成一两个音节的小节,先在小节内部,按两个上声音节相连的规律来变,然后对小节线两边的两个音节按两个音节相连的情况去变(在分析变调时,直上作非上声——阳平处理。

)如:李| 厂长胆小| 鬼请你把| 演讲稿| 写好| 给我。

(二)“一、不”的变调“一、不”变调的规律是:“一、不”去前变阳平,非去声前读去声。

即根据后面的字是不是去声前后相反。

如:不屑一顾一丝不苟一窍不通一蹶不振一直不对注意:“一”在单念或作序数、作词尾以及在“一~二~”和“一无~~”结构的短语中不变调。

如:说一不二一九一一年一年级第一名唯一的办法一干二净一无是处(三)重叠形容词的变调1、AA式常用口语词在表示期望、祈使、亲切的语气时,第二字变读第一声并儿化。

如:小子,好好..干!一圈人全指望着你呢。

离我远远..的!别着急,慢慢..来。

表示严肃语气、陈述语气以及书面证词,不变调。

如:毛主席给小朋友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整整..躺了一个月。

堂堂..中华男儿,岂容日寇欺凌!2、ABB式口语词第二、三字变读第一声。

如:湿漉漉白蒙蒙黑糊糊绿莹莹笑吟吟闹嚷嚷软绵绵暖洋洋明晃晃黑洞洞书画语词一般不变调。

如:赤裸裸恶狠狠金灿灿白皑皑红艳艳3、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口语词,第二字变读轻声,第三四字变读第一声。

如:亮亮堂堂舒舒服服模模糊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老老实实扭扭捏捏别别扭扭规规矩矩其中少数用在书面上也可以不变调。

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老实实干干净净非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词不变调。

上声变调1

上声变调1


《猫和老鼠》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 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 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让瓜结得大 大的,甜甜的,让儿女们假期美美地吃上好 瓜;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 女们过节能吃上甜甜的高粱饴、香喷喷的玉 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 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这些孩子啊,真可爱啊,你看啊,他们多高兴 啊,又是作诗啊,又是吟诵啊,又是画画啊,又 是剪纸啊,又是唱啊,又是跳啊……啊!他们多 幸福啊!

轻声的规律
轻声音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 1、单音节的语气词“吗、呢、啊、吧”等。例如: 行吗 来吧 你呢 他呀 行啊 走吧 • 2、助词“着、了、过、的、地、得”等。例如: 笑着 好的 快得很 悄悄地 来了 看过 我的 • 3、词的后缀“子、头、么、巴”等。例如:桌子 石头 椅子 木头 多么 尾巴 • 4、方位词后缀和用在其他词语后边表示方位的一 些单音节词或语素。例如:那边 后面 桌上 地下 屋里 外头 箱子里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上 声 变 调
• 打开 • 保管 每年 采访 百姓 打倒 胆子 腐朽
规则: 上声连非上,前面变半上 上声连上声,前面变阳平
音变一:变调
1.上声(三声) 变 调 • 以下两种情况下三声不变调: (1)单念的时候。(2)出现在词句末尾的 时候。 在其它情况下,三声都要变调。 上声(三声)变调有两种情况,一是调值变 为211,称为“半上”;一是调值变为35, 即与阳平(二声)的调值一样。
欢迎大家 批评指正 谢谢!
有匣子,匣子外面有箱子,箱子外面有屋子。
朗读下列语段,注意轻声读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 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PPT课件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PPT课件
普通话的变调
上声、一、不的变调
.
1
变调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一节的相互影响,使有 些音节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



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 ①上声变调; ②“一”“不”的变调。

.
2
上声的变调
普 通 话 调 值
.
3
请同学们试读下列词组
口语 演讲
产生 典型 法制 勤俭 喷洒 瑞雪
➢ 一个老僧一本经,一句一行念得清。不是老僧爱念经, 不会念经当不了僧。
.
23
三、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主要有三种。其变化规律 一般是:
1、AA式(一般不变,如“红红的”) 但当AA式加儿化尾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多变阴 平调。如: 好好儿的 早早儿的 慢慢儿的
2、ABB式(B音节不是阴平调的变阴平调) 绿油油 沉甸甸
“阳平+上声” (35→214)
• 保险 保养 党委 尽管 老板 • 本领 引导 古老 敏感 鼓舞 • 产品 永远 语法 口语 岛屿
.
12
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根据词义,语音停

顿处在第2字。
• 展览馆
(35+35+214)
根据词义,语音停

顿处在第1字。
• 史小姐
(21+35+214)
• 双音节+单音节 (“双单格”结构)。
.
19
绕口令练习:
• 1、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 酒,九个酒迷喝九口。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 杯酒,酒九口,喝罢九杯酒,九个酒迷醉了酒。

普通话变调__上声的变调)

普通话变调__上声的变调)

二、“一”、“不”
1.单用句末读本调。如的:变调 十一 万一 统一 第一 一层
一九二一
一连
举一反三
不,我偏不。
说什么也不。
2.去声前面变阳平。如: 一致 一再 一定 一律 一瞬 一共 一带 一向 一道 一并
不看 不累 不怕 不跳 不要 不叫 不去 不便 不必 不定
• 3. “一”连非去变去声。如: 一早 一晚 一朝 一夕 一心 一瞥 一览 一连 一些 一体 一回 一身 一张 一年 一曲
➢ 一个老僧一本经,一句一行念得清。不是老僧爱念经, 不会念经当不了僧。
三、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主要有三种。其变化规律 一般是:
1、AA式(一般不变,如“红红的”) 但当AA式加儿化尾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多变阴 平调。如: 好好儿的 早早儿的 慢慢儿的
普通话变调
请同学们试读下列词组。
口语 演讲 产生 典型 法制
变调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一节的相互影响,使有

些音节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

的 定
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 ①上声变调; ②“一”“不”的变调。

上声的变调 普 通 话 调 值
上声的变调
1 上

请你试着读这几个句子:
1、我很了解你。 2、我请表姐给我讲舞蹈表演。 3、请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4、请你找柳组长买把小雨伞。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
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
调。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
普通话的变调情况很复杂,
但很有规律,多数是由后一
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
3、“上声+上声” →

上声的变调——精选推荐

上声的变调——精选推荐

上声的变调普通话上声字除单念或在词尾、句尾时声调不变外,其他情况都要发生变化。

(1)上声调在非上声调(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例如:上声调在阴平前:鸟枪niǎoqiāng 扭亏nǐukuī苦瓜kǔguā法规fǎguī眼圈yǎnquān 水兵shuǐbīng上声调在阳平前:海螺hǎiluó搞活gǎohuó改革gǎigé考察kǎochá产值chǎnzhí体罚tǐfá上声调在去声前:野外yěwài 老化lǎohuà审定shěndìng有益yǒuyì典范dǐanfàn 彩照cǎizhào 上声调在轻音前:姐夫jiěfu 比方bǐfang 老实lǎoshi倒腾dǎoteng 老婆lǎopo 脑袋nǎodai底细dǐxi(2)上声相连时的变调①两个上声相连时,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调值由214变为35,变调调值描写为214-35。

例如:领导lǐngdǎo 懒散lǎnsǎn 手指shǒuzhǐ古典gǔdiǎn 旅馆lǚguǎn 粉笔fěnbǐ简短jiǎnduǎn 耳语ěryǔ把柄 bǎbǐng 靶场bǎchǎng打扰dǎrǎo 感慨gǎnkǎi②三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如果后面没有其他音节,也不带什么语气,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根据词语结构的不同,有两种变调:当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变成阳平,调值变为35,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例如:手写体shǒuxiětǐ展览馆zhǎnlǎnguǎn 胆小鬼dǎnxiǎoguǐ当词语的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时,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作“半上”,调值变为211,当中音节则读作“阳平”,调值变为35。

普通话上声的变调

普通话上声的变调
1、两字词语 (1)上声在非上声前(即在阴平、阳平、去声前),由降 升调变为低降调(或称“半上”,只降不升),调值由 214变为21。
上声+阴平:打开 首都 北京 普通 火车 广州 上声+阳平:每年 祖国 海防 朗读 导游 免除 上声+去声:百姓 解放 武汉 广大 考试 省力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降升调变升调(阳平) ,调值为35。
什么是上声?
读音:shàng shēng或shǎng shēng,常读作后 者 其义有二:
1、古汉语四声中的第二声(平上去入) 2、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
在汉语拼音方案里用符号“V”表示,如ǎ。
怎样读好普通话中的上声字?
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55,35,214,51。上声开头有 降,中间低平部分是主要的,末尾有短促的上升。
古典美 采访稿 保守党 蒙古语 铁水管 苦水井
3、多个上声相联,要先根据语意自然分节(停顿),再按 以上规律去变读。
彼此/了解 永远/友好 采访/厂长 远景/很美好,请你/给/老李/演讲稿 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
产品/展览
多音字积累
撇 piě 一撇一捺 撇嘴 撇脚 piē 撇开 撇弃 撇油
地方 dìfang 表示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部位、部分
通常来说,上声是一个降升调,它发音的一个明显特点 就是转折——音调先降再升,这个转折要在阅读的时候体 现出来。但同时要注意不要将上声读断。
上声字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读214调。 当上声字单念或处于词语、句子的末尾时,读它的原调
(214),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 ,就会变得或升或降。
上声变调的几种情况
——张晓风《粉红色的挑发针》 菖蒲(chāng p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