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种类及使用方法
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归纳在理科学习中,显微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显微镜知识,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科学原理,还有助于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对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一、显微镜的种类及组成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多种类型。
其中,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调焦机构、光源、镜身等部分组成。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将待观察的物品片放在物镜的上方,调整高度,可以借助调焦器实现这一步骤。
2.调整目镜,在不移动物镜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目镜对象的大小和亮度。
3.观察细胞结构等微观物体,通常要使用高倍率的物镜,同时可以考虑使用涂片和染色剂等方法,以增强被观察样本的细胞构造。
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镜放大并收集光线,让目镜对其形成的放大像进行不断的调节,以实现所观察的物品的放大。
四、显微镜的维护1.保持显微镜清洁,尤其是物镜和目镜,以及盖玻片和待观察的物品。
2.在生物实验中,要注意避免将生物样本或其它污染物渗入显微镜中。
3.当不使用显微镜时,应将显微镜放回其安全位置,不要随意移动。
五、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课程。
初中生在学习中应该了解各种应用情形,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理解显微镜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显微镜知识是七年级理科学习的基础。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显微镜的种类、组成、使用方法、工作原理、维护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提高自己的实验实践能力。
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知识点初中生的科学教育中,显微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显微镜,同学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世界中微小的生命和自然界。
那么在七年级上册的显微镜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阐述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知识点。
1. 显微镜的种类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显微镜,首先需要了解显微镜的种类。
常见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线折射和反射的原理进行放大,一般可以看到1微米的物体。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可以放大到0.1微米以下,常用于观察细胞器和分子结构。
2. 显微镜的构成显微镜的构成包括目镜、物镜、光源等几部分。
目镜是接近眼睛镜片的部分,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物体的放大影像。
物镜则是与被观察物品最接近的镜头,一般有多个,通过调节不同镜头的高度可以实现不同倍数的放大。
光源则是提供光线的部分,可以来自电池或灯泡等。
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首先需要调节光源,确保光线足够明亮,不产生反射和阴影。
然后调节物镜和目镜,以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最后,用物镜对准被观察物体,逐渐调节物镜高度,直到清晰的放大影像出现,就可以开始观察了。
4. 显微镜的保养显微镜使用后需要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寿命。
保养显微镜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使用完毕后擦拭镜头,确保留存不同倍数物镜的底部干燥,定期检查是否需要加润滑油等。
5. 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组织、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世界,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和自然。
6. 显微镜的故事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下显微镜背后的故事。
显微镜的发明与改良经历了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探索,如荷兰物理学家安东尼·范·李文虎克和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等。
他们的努力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推动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观世界的仪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细节,比如细胞、细菌、微生物等等。
在科学实验室或者学校的实验室里,显微镜是常见的仪器之一,它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显微镜的知识吧。
一、显微镜的种类显微镜有许多种类,其中主要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螺旋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各种类型。
荧光显微镜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某些部分进行特异性标记,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从而可以对特定的细胞结构或者分子进行观察和研究。
2.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倍率的放大,从而让人们能够看到更加微小的细节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它们在生物学、材料科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显微镜的构成1.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用来放大样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显微镜会有多个不同倍率的物镜,比如4倍、10倍、40倍等。
物镜的放大倍率不同,所能观察到的细节也会有所不同。
2.目镜目镜是用来观察物镜放大后的样品的部分,它一般有一个或者两个,视觉舒适度更好。
3.镜头显微镜的镜头也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观察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一般来讲,优质的镜头能够让图像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
4.支架支架是显微镜的支撑结构,质量好的支架能够保证显微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并且支架上的焦螺距能够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5.光源显微镜通常需要透过样品进行观察,为了让样品的细节更加清晰,需要光源来照亮样品。
一般情况下显微镜会配有自己的光源,或者可以使用环境光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用到偏光装置来观察一些特殊的样品。
三、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首先要对显微镜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先检查一下显微镜有没有损坏,然后调节一下焦距和光源,最后检查一下有没有灰尘和杂质。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一、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配合,因而可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的细微结构进行放大观察。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最大的分辨力为0.2μm)。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附图-1)1.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和光源等。
(1)目镜:通常由两组透镜组成,上端的一组又称为“接目镜”,下端的则称为“场镜”。
两者之间或在场镜的下方装有视场光阑(金属环状装置),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就落在视场光阑平面上,所以其上可加置目镜测微尺。
在目镜上方刻有放大倍数,如10×、20×等。
按照视场的大小,目镜可分为普通目镜和广角目镜。
有些显微镜的目镜上还附有视度调节机构,操作者可以对左右眼分别进行视度调整。
另有照相目镜(NFK)可用于拍摄。
(2)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于转换器上,又称接物镜。
通常每台显微镜配备一套不同倍数的物镜,包括:①低倍物镜:指1×~6×;②中倍物镜:指6×~25×;③高倍物镜:指25×~63×;④油浸物镜:指90×~100×。
其中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物镜的下表面和盖玻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1.5左右的液体(如香柏油等),它能显著地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
其他物镜则直接使用。
观察过程中物镜的选择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的顺序,因为低倍镜的视野大,便于查找待检的具体部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粗略视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由聚光透镜和虹彩光圈组成,位于在载物台下方。
聚光透镜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于视场范围内;透镜组下方的虹彩光圈可开大缩小,以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围,调节光的强度,影响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
使用时应根据观察目的,配合光源强度加以调节,得到最佳成像效果。
(4)光源: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借助镜座上的反光镜,将自然光或灯光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作为镜检光源。
高一必修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高一必修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生物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和研究微小生物和细胞结构,为我们解开生命之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也需要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和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一必修生物显微镜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原理显微镜通常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射光通过样品来观察细胞和组织结构,其原理是将光线通过目镜、物镜等光学元件放大样品中的光线。
电子显微镜则使用电子束代替光线,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胞结构。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学显微镜。
2. 显微镜的组成部分典型的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物镜、目镜、机械部分、光源和聚光系统。
物镜是位于显微镜下方的镜头,能够放大样品中的光线;目镜位于显微镜顶部,放大物镜所成像的物体;机械部分包括支撑和调节装置,使样品能够在适当的位置观察;光源提供照明,聚光系统通过调节光线的强弱和聚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显微镜前,需要将样品放置在玻璃载物板或载玻片上。
首先,将载玻片固定到显微镜的样品台上,并调节好位置。
然后,用净化过的滴管滴一滴水样液在载玻片上,再取一片盖玻片轻轻覆盖在水样液上。
接下来,调节物镜和目镜,通过转动聚光系统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显微镜时要避免用手触摸光学镜片,以免留下污渍对观察造成影响。
4.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物镜和目镜的倍数决定。
常见的物镜倍数有4倍、10倍、40倍和100倍等,目镜倍数一般为10倍。
这样,使用40倍物镜和10倍目镜时,总的放大倍数为400倍。
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的放大倍数,从而观察到不同大小的细胞结构。
5. 显微镜调焦技巧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需要掌握一些显微镜调焦的技巧。
首先,用低倍物镜找到样品并大致聚焦。
然后,通过细微调节机械装置或镜筒附近的焦距微调装置,缓慢转动聚焦系统,直到样品清晰可见。
当今显微镜种类及用途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
镜。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 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 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 单色滤光镜-(绿)。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
?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
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
微镜、倒置显微镜。
1.1.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由于不将透明光射入直接观察系统,无物体时,视野暗黑,不可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当有物体时,以物体衍射回的光与散射光等在暗的背景中明亮可见。在暗视野观察物体,照明光大部分被折回,由于物体(标本)所在的位置结构,厚度不同,光的散射性,折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
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
?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
用转盘器更换。
?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通常是
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
的相位。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
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当今显微镜种类及用途
1.光学显微镜
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疑
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早于1590
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
显微镜的基本知识与使用

显微镜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放大物体,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察觉的细小结构和细胞。
以下是关于显微镜的基本知识与使用的详细说明。
1.显微镜的种类:(1)光学显微镜:它主要由物镜、目镜、光源和放大倍率调节器组成。
光线经过物镜放大物体后,再经过目镜投射到人眼上。
(2)电子显微镜:它使用电子束而非光线来放大物体。
根据电子束的加速方式,可以进一步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两种。
2.主要部件:(1)物镜:它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可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
物镜的放大倍率一般为4×、10×、40×和100×等。
(2)目镜:也称为眼镜,是位于显微镜顶部的一组镜片。
它可以进一步放大物镜产生的物体放大图像。
(3)光源:用于照亮被观察物体。
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等。
光源的亮度对观察物体的影响很大。
(4)舞台:放置被观察物体的平台。
(5)焦调节器:用于调节物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3.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确保显微镜以及被观察物体的表面都是干净的,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2)调节光源:找到光源的开关,在观察之前,根据需要调节光源的强度。
(3)放置样本:将被观察物体放在舞台上,确保物体位于物镜下方。
(4)调焦:将物镜缓慢地向下或向上移动,直到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可以使用焦调节器微调焦距。
(5)调整放大倍率: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放大倍率的物镜和目镜来调整放大倍率。
(6)观察和记录:观察被放大的图像,注意细节,并使用笔记本或照相机记录下来。
(7)保养:使用后,清理显微镜,确保它处于干燥的环境中,并避免碰撞或震动。
4.注意事项:(1)避免触摸物镜和目镜,因为手指上的油脂会导致光的折射和减弱图像的亮度。
(2)在调节焦距时要小心,以免物镜或目镜与被观察物体接触。
(3)使用显微镜时要保持良好的体姿,以确保观察的舒适度和准确性。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①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②机械系统: 镜筒、粗(细)准焦螺旋、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说明:(1)转换器:位于镜筒下方的转动圆盘,其上有三或四个孔目有螺纹,可安装低倍镜、高倍镜。
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转动转换器,实现在低倍镜、高倍镜之间的相互转换。
(2)遮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的一个圆形、多孔、可转动的较薄的板,上面的孔称为光圈。
转动遮光器可改变光圈的大小,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
(3)通光孔:是载物台中央的圆形孔,其直径的大小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4)光圈:位于遮光器上的大小不同的圆孔,就位置来说,光圈位于通光孔的下方,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先通过光圈,再通过通光孔,才能到达位于载物台上的被观察标本。
(5)低倍镜和高倍镜:二者均通过螺纹固定在转换器上,区别的方法是比较物镜的长短,较短的是低倍镜,放大倍数多为10倍,较长的是高倍镜,放大倍数多为40倍。
(6)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平行光线);另一面为凹面镜(会聚光线)。
主要用以反射光线。
(7)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主要在低倍镜下使用)和细准焦螺旋(主要在高倍镜下使用)。
主要通过调节镜筒的升降来调节焦距,使看到的图像更清晰。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先在低倍镜下寻找视野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1)取镜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和 3、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取出放在实验台上,略安放偏左,这样便于用左眼观察物像,用右眼看着画图,注意要让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野。
(2)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随着用手把反光..朝目镜里注视(右眼睁开镜转向光源,使光柱通过通光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一、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配合,因而可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的细微结构进行放大观察。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 倍(最大的分辨力为0.2μm)。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附图1)1.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和光源等。
(1)目镜通常由两组透镜组成,上端的一组又称为“接目镜”,下端的则称为“场镜”。
两者之间或在场镜的下方装有视场光阑(金属环状装置),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就落在视场光阑平面上,所以其上可加置目镜测微尺。
在目镜上方刻有放大倍数,如10×、20×等。
按照视场的大小,目镜可分为普通目镜和广角目镜。
有些显微镜的目镜上还附有视度调节机构,操作者可以对左右眼分别进行视度调整。
另有照相目镜(NFK)可用于拍摄。
(2)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于转换器上,又称接物镜。
通常每台显微镜配备一套不同倍数的物镜,包括:①低倍物镜:指1×~6×;②中倍物镜:指6×~25×;③高倍物镜:指25×~63×;④油浸物镜:指90×~100×。
其中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物镜的下表面和盖玻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1.5 左右的液体(如香柏油等),它能显著地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
其他物镜则直接使用。
观察过程中物镜的选择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的顺序,因为低倍镜的视野大,便于查找待检的具体部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粗略视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由聚光透镜和虹彩光圈组成,位于在载物台下方。
聚光透镜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于视场范围内;透镜组下方的虹彩光圈可开大缩小,以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围,调节光的强度,影响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
使用时应根据观察目的,配合光源强度加以调节,得到最佳成像效果。
(4)光源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借助镜座上的反光镜,将自然光或灯光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作为镜检光源。
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
不用聚光器或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或光较弱时,一般都用平面镜。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一般直接在镜座上安装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用于调节光照强度。
光源类型有卤素灯、钨丝灯、汞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显微镜的光源照明方法分为两种: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
前者是指光源由下而上通过透明的镜检对象;反射型显微镜则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
2.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壁、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和准焦螺旋等。
(1)镜座基座部分,用于支持整台显微镜的平稳。
(2)镜柱镜座与镜臂之间的直立短柱,起连接和支持的作用。
(3)镜臂显微镜后方的弓形部分,是移动显微镜时握持的部位。
有的显微镜在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活动的倾斜关节,可调节镜筒向后倾斜的角度,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先端的圆筒状结构,上连目镜,下连接物镜转换器。
显微镜的国际标准筒长为160 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5)物镜转换器镜筒下端的可自由旋转的圆盘,用于安装物镜。
观察时通过转动转换器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6)载物台镜筒下方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
用于放置载玻片。
载物台上装有固定标本的弹簧夹,一侧有推进器,可移动标本的位置。
有些推动器上还附有刻度,可直接计算标本移动的距离以及确定标本的位置。
(7)准焦螺旋装在镜臂或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转动时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成像系统的焦距。
大的称为粗准焦螺旋,每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mm;小的为细准焦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仅升降0.1mm。
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物体时,以粗准焦螺旋迅速调节物像,使之位于视野中。
在此基础上,或在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微调。
必须注意,一般显微镜装有左右两套准焦螺旋,作用相同,但切勿两手同时转动两侧的螺旋,防止因双手力量不均产生扭力,导致螺旋滑丝。
(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镜检样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次放大成虚像)→眼。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1.镜检前的准备室内应清洁而干燥,实验台台面水平,稳固无震动,显微镜附近不应放置腐蚀性的试剂。
从显微镜柜或镜箱内取出显微镜时,要用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平稳地取出,放置在实验台桌面上,置于操作者左前方,距实验台边缘约10cm,镜臂朝自己,镜筒朝前。
实验台右侧放绘图用具。
2.调节光源如需利用外置光源,宜采用散射的自然光或柔和的灯光。
直射的太阳光会对观察者的眼睛造成伤害。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将聚光器上的虹彩光圈开到最大,观察目镜中视野亮度,同时调节反光镜角度,使光照达到最明亮最均匀。
自带光源的显微镜,可通过调节电流旋钮来调节光照的强弱。
3.装置待检玻片将待观察的样品制作成临时或永久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固定,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
移动推进器,调节待检样品至通光孔的中心。
4.低倍镜观察将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调至最近。
注意不要压碎盖玻片。
通过目镜观察,同时用粗准焦螺旋缓慢调节,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同时调节光源亮度与虹彩光圈的大小,使物像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并利用推进器把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
如果使用双筒目镜,应在观察前先调整双筒距离,使两眼视场合并。
5.高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选择较高倍数的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到物像清晰为止。
6.油镜观察油浸物镜的工作距离(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很短,一般在0.2 mm 以内,且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油浸物镜没有“弹簧装置”,因此使用油浸物镜时,调焦速度必须放慢,避免压碎玻片,并使物镜受损。
(1)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中、高倍镜下逐步放大,将待观察部位置于视野中央,调节光源和虹彩光圈,使通过聚光器的光亮达到最大。
(2)转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上旋(或将载物台下降)约2 cm,加一小滴香柏油于玻片的镜检部位上。
(3)将粗准焦螺旋缓缓转回,同时注意从侧面观察,直至油镜浸入油滴,镜头几乎与标本接触。
(4)从目镜中观察,用细准焦螺旋微调,直至物象清晰。
(5)镜检结束后,将镜头旋离玻片,立即清洁镜头。
一般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滴。
再用擦镜纸蘸少许乙醚酒精混合液(2:3),擦去残留油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净(注意向一个方向擦拭)。
7.还原显微镜关闭内置光源并拔下电源插头,或使反光镜与聚光器垂直。
旋转物镜转换器,使物镜头呈八字形位置与通光孔相对。
再将镜筒与载物台距离调至最近,降下聚光器。
罩上防尘罩,将显微镜放回柜内或镜箱中。
二、几种特殊的光学显微镜(一)暗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不具备观察物体内部的细微结构的功能,但可以分辨0.004μm 以上的微粒的存在和运动。
因而常用于观察活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内微粒的运动等。
暗视野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黑暗的房间,从垂直于入射光的方向可以观察到空气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灰尘“通路”,这种现象即丁达尔效应。
暗视野显微镜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上换装暗视野聚光镜后,由于该聚光器内部抛物面结构的遮挡,照射在待检物体表面的光线不能直接进入物镜和目镜,仅散射光能通过,因而视野是黑暗的。
操作者通过目镜观察到的,是检物体的衍射光图像(附图12)。
暗视野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下:1.安装暗视野聚光器(或用厚实的黑纸片制成遮光板,放在普通显微镜的聚光器下方,也能得到暗视野效果)。
2.选用强光源,一般用显微镜灯照明,以防止直射光线进入物镜。
3.在聚光器和玻片之间加一滴香柏油,避免照明光线于聚光镜上进行全反射,达不到被检物体,而得不到暗视野照明。
4.进行中心调节,即水平移动聚光器,使聚光器的光轴与显微镜的光轴严格位于一直线上。
升降聚光器,将聚光镜的焦点(图2 中圆锥光束的顶点)对准待检物。
5.选用与聚光器相应的物镜,调节焦距,按普通显微镜的方法操作。
(二)体视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或解剖镜,其成像为正立三维的空间影像,并具有立体感强、成像清晰宽阔、长工作距离(通常为110 mm)以及连续放大观看等特点。
生物学上常用于解剖过程中的实时观察(附图13)。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为平行光,因而形成的是二维平面影像;而体视显微镜采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具有一定的夹角体视角(一般为 12o15o),因而能形成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像。
体视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相近,但更为便捷。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体视显微镜的镜检对象可不必制作成装片。
2.体视显微镜载物台直接固定在镜座上,并配有黑白双面板或玻璃板,操作者可根据镜检的对象和要求加以选择。
3. 体视显微镜的成像是正立的,便于解剖操作。
4. 体视显微镜的物镜仅一只,其放大倍数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旋连续调节。
(三)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利用细胞内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种光学工具。
细胞内的荧光物质物质有两类,一类直接经紫外线照射后即可发荧光,如叶绿素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不具这一性质,但如果以特定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经紫外线照射后亦可发荧光(附图1-4)。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为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如超高压汞灯),经过滤色系统发出一定波长的光(如紫外光3650λ或紫蓝光4200λ)作为激发光,激发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色的荧光后,再通过物镜后面的阻断(或压制)滤光片的过滤,最后经由目镜的放大作用加以观察。
阻断滤光片的作用有二:一是吸收和阻挡激发光进入目镜以免干扰荧光和损伤眼睛;二是选择并让特定的荧光透过,表现出专一的荧光色彩。
荧光显微镜按照光路原理可分为两种:1.透射式荧光显微镜较为旧式的荧光显微镜,其激发光源通过聚光镜穿过标本材料来激发荧光。
其优点是低倍镜时荧光强,而缺点是随放大倍数增加其荧光减弱。
所以它仅适用于观察较大的标本材料。
2.落射式荧光显微镜激发光从物镜向下落射到标本表面,即用同一物镜作为照明聚光器和收集荧光的物镜(附图1-5)。
光路中需加上一个双色束分离器(分色镜),它与光轴呈45o 角,激发光被反射到物镜中,并聚集在样品上,样品所产生的荧光以及由物镜透镜表面、盖玻片表面反射的激发光同时进入物镜,返回到双色束分离器,使激发光和荧光分开,残余激发光再被阻断滤片吸收。
如换用不同的激发滤片/双色束分离器/阻断滤片的组合插块,可满足不同荧光反应产物的需要。
此种荧光显微镜的优点是视野照明均匀,成像清晰,放大倍数愈大荧光愈强。
(四)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是能将光通过物体时产生的相位差(或光程差)转变为振幅(光强度)变化的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