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理教师网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共6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共6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下图)。

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2.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

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4.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A.均衡性B.集中性C.临近性D.等级性夜市指夜间摊贩沿街经营的场所,是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模块卷及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模块卷及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模块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接触到太阳系中天体最多的是() A.恒星B.行星C.流星体D.行星际物质2.威胁“新视野号”飞船在太空安全运行的太阳活动是()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太阳风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太阳系中最多的天体是行星际物质。

第2题,耀斑暴发和太阳风会产生大量带电粒子流,威胁飞船安全。

答案 1.D 2.D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3~5题。

3.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A层B.B层C.C层D.C层以上大气层4.冬季,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广州②上海③北京④哈尔滨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5.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天气,发生在() A.A层B.B层C.C层D.C层以上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有臭氧层存在,人类排放氟氯烃可破坏臭氧层。

第4题,对流层厚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第5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答案 3.B 4.A 5.A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第6题。

6.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冲积扇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图中砾石变圆的外力作用为侵蚀作用,石笋、冲积扇的形成属沉积作用,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答案 C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断层P2、断层P1B.断层P1、断层P2、褶皱C.断层P2、断层P1、褶皱D.褶皱、断层P1、断层P28.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被a、b岩层覆盖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D.下陷侵入d、e岩层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褶皱上部岩层a、b呈水平分布且褶皱顶部平缓,说明a、b两岩层出现在褶皱之后;另外,图中断层P2破坏了褶皱,说明断层P2发生在褶皱之后,但断层P2没有破坏b 沉积层,说明断层P2出现在b沉积层之前。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4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4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十九大将“美丽中国”建设提上议程,“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未来中国经济在增长的同时将更加关注与环境改善、社会进步统一协调发展。

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增长速度看,珠三角年均增长率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增长速度B.京津冀和珠三角均于2008年从濒临失调等级进入勉强协调等级C.长三角在整个研究期内都处于勉强协调等级,且协调度始终高于其他城市群D.10年间各城市群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都呈上升态势2.下列有关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影响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京津冀是传统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水平对其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正向影响大B.科技进步对城市群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C.对第二产业的大规模投资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D.发展中国家环境管制标准较低,充分利用环境准入门槛提高外资依存度食品包装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食品不受外来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破坏,维持食品质量稳定的特点。

下图示意食品包装材料的主要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受食品包装工业影响最明显的是()A.工业集聚化B.农业规模化C.工业精细化D.农业产业化4.当前食品包装工业的转型升级主要立足于()A.原料来源B.环境保护C.经济实用D.外观精美碳通量包括碳排放和碳吸收。

历年(2020-2023)全国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区域与区域发展)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3)全国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区域与区域发展)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3)全国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区域与区域发展)汇编2022年高考真题一、综合题1.(2022ꞏ全国甲卷ꞏ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2.(2022ꞏ广东ꞏ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

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 的古湖岸线。

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

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

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

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2021年高考真题一、单选题(2021ꞏ海南ꞏ高考真题)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

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

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

”图为西柏坡区位图。

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西柏坡所在区域()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B.位于黄土高原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2.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A.地形、河流B.技术、降水C.土壤、植被D.水文、习俗(2021ꞏ海南ꞏ高考真题)“灶的南面置大水缸,俗名七石缸,半埋地中,用以储井水,西北又是一只,则是腌莱缸……”(摘自《鲁迅的故家ꞏ灶头》)。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世界地理(共3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世界地理(共3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世界地理(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斯里兰卡东北部地区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主要原因有()A.全年高温多雨B.水源不足,需跨流域调配C.水位变化大,航运发展受制约D.河流短小,调蓄能力有限2.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可以()A.增大温差B.扩大土地资源C.维护生物多样性D.增加径流总量雪藻广泛分布在南极大陆生长受光照影响明显。

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南极半岛雪藻规模骤增,原本洁白的雪层变成了绿茸茸的“草地”。

下图为南极半岛雪藻群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对雪藻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沿海岸线分布 B.主要沿纬线延伸C.由沿海向内陆增多 D.远离科学考查站4.南极雪藻爆发的时间最可能对应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南极雪藻的增多可能出现的影响()A.雪藻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B.附近海域鱼类种类激增C.海平面的上升D.恶劣极端天气会减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世界经济从相对简明的“二元结构”转变为高度复杂的“三元结构”。

下图为世界三元结构的经济示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国家中属于图中“中间层”经济体的是()A.德国B.印度C.新加坡D.阿联酋7.三元结构模式的意义不包括的是()A.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B.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C.加强了国际分工合作D.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日本东西两侧海岸冬季降雪量差距很大,靠近日本海一侧冬季降雪量远大于靠近太平洋一侧。

2022年全国高考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2年全国高考1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2 年全国高考一卷〔地理局部〕20 世纪 80 年月开头,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22 年该县开头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进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进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 1~3 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进展模式,可以○1 弥补劳动力缺乏○2缓解建设用地紧急○3 提升根底教育水平○4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1○3B.○2○3C.○1○4D.○2○43.“抱团飞地”进展模式主要表达了A 城乡统筹创B 生活方式创C 农业进展创D 科学技术创。

图1 示意2022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构造,据此完成4~5 题目。

4.与欧盟相比,2022 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减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2 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月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 6~9 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缘由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 132.5 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和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注入;河道摇摆频繁,冲淤变化猛烈,为典型的积存性游荡河道。

图 3 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9~11 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积存性游荡河道,是由于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摇摆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 河水流量○2支流汇入○3沿岸地貌○4两岸岩性A.○1○2B.○2○3C.○3○4D.○1○4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加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36.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兴旺国家,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外乡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把握,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古朗等地〔位置见图 5〕。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大气运动(共7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大气运动(共7份) (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大气运动(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

据此究成1-3题。

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团雾一般指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点;多是由地面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空气变冷、水汽凝结而形成,是高速公路行车危害最大的天气现象。

下图为某高速路段团雾警示照片。

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图示路段易发团雾的天气状况和时间段分别是()A.阴天;早晨B.阴天;中午C.晴天;早晨D.晴天;傍晚5.下列最易发团雾的高速公路路段是()A.河浦谷地上方B.较长的隧道中C.城区高架路上D.开阔的平原上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生成的。

常见而范围比较大的海雾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生成的平流冷却雾。

舟山地处我国南北航线与长江入海口交汇之处,常形成大雾天气且会一连持续数天,给海上航行、渔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

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2021年,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将针对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抛射进行专门观测。

其中,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A.色球层B.光球层C.日冕层D.核反应区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

从立夏到芒种期间农民忙于播种,此期间上海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A.昼短夜长,昼渐长B.昼短夜长,昼渐短C.昼长夜短,昼渐短D.昼长夜短,昼渐长4.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此时,空间站内的环境特征是()A.微重力B.高真空C.强辐射D.超低温5.如图为某半球局部俯视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据图推测该日甲地昼长是()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6小时6.美国航空航天局MSA近宣布,发现了3颗迄今为止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据称这三颗行星“大小合适,位置合适”,为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带来新的希望。

“位置合适”决定了行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A.温度B.大气C.稳定的光照D.安全的运行环境7.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地热发电D.煤炭8.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A.海口B.重庆C.拉萨D.成都9.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了强磁暴,地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太阳风”产生于太阳的()A.光球层B.日冕层C.色球层D.日珥层10.目前,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A.15°B.0°C.66°34′D.23°26′11.2020年2月底,我国黄河站(如图)空间物理观测台迎来了极夜之后的首次日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地理教师网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202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1.选择题(一)宇宙中的地球(09年全国卷文综Ⅱ9~10题)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

(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9.若旅行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答案:B10.若该旅行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式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答案:C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下图)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0:00B.正北12:00C.正南0:00D.正南12:00答案:A (二)地球概论(09年重庆文综第1,2题)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答案:C(09年福建文综第10,11,12题)读图5,完成10-12题10.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答案:C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答案:A12.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D.12月22日18时答案:D(09年山东文综第4题)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A8日13时B8日23时C9日13时D9日23时答案:B (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3,4,5题)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22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根据此完成3-5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22年2月2日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答案:C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答案:C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A.年降雪量较大B.气压较高C.年太阳辐射较强D.年均风力较小答案:D【解析】: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1)中山站时区:76/15,东五区,时间9:25;东八区,时间:9:25+3:00=12:25(2)两点间的距离计算,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据题意可知:两地经度相当,因此,分析距离看纬度差;纬度相差约11度,则距离约为:11某110(3)略(09年浙江文综第11题)11.图5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为A.23NB.63NC.43.5ND.27N答案:B(09年四川文综第10,11题)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刻,太阳直射A.世界著名渔场B.世界著名油田C.暖流流经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答案:C11.图辐范围内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D.此季节,N地原野一篇片枯黄答案:B(09年江苏地理第3,4题)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答案:D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答案:C【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

“陆半球”的极点为38oN、0o,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oS、180o,根据西半球跨度160oE向东→20oW,南半球跨度0o向南→90oS,第3题选择D。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也就是直射点在23o26’S,180oE。

此时,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北京时间为8点,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极昼,昆仑站处于极昼期;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

(09年广东地理第12,13,21,22,23题)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答案:C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答案:B读图8,回答21~23题。

2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CD2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C.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答案:AD2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A.4时40分B.8时40分C.16时40分D.20时40分答案:BD(09年海南地理第1,7,8,9题)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00B.北京时间14:00~16:00C.华盛顿时间2l:00~23:00D.北京时间21:00~23:00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时区换算、区时计算“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于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

则有:T1T2T3T4西五区东八区14~163~51~38~1014~1621~2321~23东一~东三区20~2415~17或13~15运用表中简单的时区换算方法,即可甄别真确选项T4时间最佳。

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答案:C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滇B.湘C.皖D.鄂答案:A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该月是A.3月B.6月C.9月D.12月答案:B【解析】:该题的设置意图在于:运用探究实验的形式,验证相关地理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关联考点:影子变化、正午太阳高度(7)通过题干分析,如图:∠MON一年之内大部分时间接近直角,说明该地在赤道附近地区。

(8)“有两天不存在∠MON,”即有两天无正午影子,说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

(09年上海地理第二题)(二)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答案:A4.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答案:D(09年广东文基第51,52题)图5中a为晨昏线,e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51~52题。

5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答案:A5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答案:C(三)地球的大气环境(09年天津文综第10,11题)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下图)和文字信息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10.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答案:B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11.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答案:C(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3,4,5题)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3.则N地风向为A.东北风C.西北风答案:A【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A.M地C.P地答案:C【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5.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B.N地D.Q地B.东南风D.西南风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答案:D【解析】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选D(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7,8题)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A.15℃B.18℃C.21℃D.24℃答案:D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答案:C(09年重庆文综第3题)读图2,回答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答案:B(09年福建文综第5,6题)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