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合集下载

国家标准硅抛光片表面颗粒测试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国家标准硅抛光片表面颗粒测试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国家标准《硅抛光片表面颗粒测试方法》(讨论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标准简况: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用硅片直径的增大和品质的极大提升,衬底片表面的纳米级颗粒和微小缺陷(像COP)严重影响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供需双方的成品率。

因此,抛光片、外延片等镜面表面的颗粒要求已成为关键参数,也是出厂和进货检验的主要参数。

由于国内外硅抛光片外延片直径越来越多,而要求的颗粒直径越来越小,一般都要求对0.10到0.5微米直径的颗粒进行探测和计数。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的肉眼可以辨别的极限,因此各企业对抛光片表面颗粒、COP等众多缺陷的检验基本上都依赖硅片表面检查系统(简称SSIS)。

在修订后的标准中体现如何正确使用该方法和设备设置,并正确评价测量结果。

使标准修订后具有更普遍的实用性。

由于颗粒的测量的主要原理是利用SSIS产生的激光束在待测镜面晶片表面进行扫描,并收集和确定来自晶片表面的局部散射光(LLSs)的强度和位置,与事先设置的一组已知尺寸的聚苯乙烯乳胶球等效的散射光(LSE)的强度进行比较,得到晶片表面的一系列不同直径尺寸的LLS的总数和分布,将其作为晶片表面的颗粒尺寸和数量。

换句话说,从一个未知的LLS收到的信号相当于从一个已知尺寸的聚苯乙烯胶乳(PSL)获得的信号。

除此之外,扫描仪对散射光与反射光的区分收集和处理,也可得到晶片表面的划伤、桔皮、抛光液残留;外延片表面划伤、棱锥、乳突等大面积缺陷。

通过对晶片表面小的凸起和凹陷的辨别及其在片子上位置的分布特征,可以探测分辨出COP。

通过对检测背景信号中低频信号的处理,得到晶片表面微粗糙度的参数Haze(雾)。

因此现在的SSIS已经可以探测镜面晶片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缺陷。

随着硅片抛光和外延工艺的不断进步,晶片表面其他大面积缺陷,像划伤、桔皮、波纹、棱锥、堆垛层错等等数量上也越来越少了。

更多的还是颗粒或者COP。

习惯上我们所有这些表面缺陷粗略的统称为颗粒。

在标准名称上我们也沿用了这一习惯。

《锆精矿》(送审稿) - 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锆精矿》(送审稿) - 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锆精矿》(送审稿) - 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ICSHYS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XXXX—201X锆精矿Zircon concentrate(送审稿)201X-××-××发布 201X-××-××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YS/T XXX—201X前言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口阿斯创矿产资源有限公司、郑州振中电熔新材料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IYS/T XXX—201X锆精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锆精矿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及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锆原矿为原料,经选矿富集获得的以硅酸锆为主要组成的锆精矿。

产品主要用于有色金属冶炼、耐火材料、陶瓷、化工、铸造等行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80 金属粉末粒度组成的测定干筛分法GB/T 4984 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 6730.2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水分含量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11713 用半导体γ谱仪分析低比活度γ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3 要求3.1 产品分类产品按化学成分分为五个品级,品位以干矿计算。

3.2 化学成分产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质量分数/%化学成分品级杂质含量,不大于ZrO+HfO 22FeO TiO AlO SiO 232232一级品 ?66 0.1 0.15 0.8 33二级品 ?65 0.2 0.3 1.5 33三级品 ?63 0.3 1 2 34四级品 ?60 0.5 3 3 35五级品 ,60 - - - - 3.3 水分产品的水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锂辉石精矿》-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锂辉石精矿》-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锂辉石精矿》-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ICS 77.150H 64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261-XXXX代替YS/T 261,1994锂辉石精矿Spodumene concentrate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YS/T 261-XXXX前言本标准代替YS/T 261-1994《锂辉石精矿》。

本标准与YS/T 26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调整了锂辉石精矿的品级和化学成分;——调整了锂辉石精矿的粒度。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由XXX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开林、金鹏、霍立明、王平、涂明江、黄春莲、梁平武。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YS/T 261-1994。

IYS/T 261-XXXX锂辉石精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锂辉石精矿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方法选矿富集而获得的锂辉石精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S/T 509.1-2008 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锂、氧化钠、氧化钾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YS/T 509.5-2008 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三氧化二铁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EDTA络合滴定法YS/T 509.6-2008 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五氧化二磷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YS/T 509.8-2008 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钙、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YS/T 509.10-2008 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一氧化锰量的测定过硫酸盐氧化分光光度法3 要求3.1 产品分类产品按应用范围和化学成分分为四个品级。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铝包铜管》.-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铝包铜管》.-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CIS 77.150.30 H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行业标准 YS XX/X XXXX -XXXX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铝包铜管Seamless aluminum clad copper tube for air conditioner andrefrigeration equipmentYS/XXXX XXXX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的。

本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参照GB/T 17791-2007《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并结合铝包铜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祁威、田福生、陆正良、曹海斌、熊云峰、陈国曙、王月彬、蒋仁荣。

YS/XXXX XXXX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铝包铜管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缝铝包铜管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质量证明书和合同(或订货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非电解质为制冷剂的家用空调、中小型中央空调及制冷设备用无缝铝包铜管(以下简称无缝ACC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ISO 6892-1:2009,MOD)GB/T 242 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ISO 8493:1998,IDT)GB/T 246 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ISO 8492:1998,IDT)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5121(所有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5126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GB/T 524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T 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GB/T 17791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GB/T 26303.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1部分:管材YS/T 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YS/T 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YS/T 815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有色金属标准》编制说明doc-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有色金属标准》编制说明doc-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贵金属及其合金丝、线、棒材编制说明(送审稿)二OO八年六月贵金属及其合金丝、线、棒材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2007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以中色协综字[2007]132号文下达修订该标准的任务,项目起止时间为2007年7月~2008年12月,技术归口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起草单位为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庆国、马丽华、杨崇俊、杨东。

2 修订原则YS/T203-1994(GBn67-83)、YS/T204-1994(GBn68-79)、YS/T205-1994(GBn69-79)从发布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开发了新的贵金属合金材料,原有一些贵金属合金材料被新材料所替代,导致原标准所列合金牌号、几何尺寸等已不能满足现有的生产技术和使用要求,因此亟需对行业标准YS/T203-1994(GBn67-83)、YS/T204-1994(GBn68-79)、YS/T205-1994(GBn69-79)进行修订。

通过此次修订,新标准既能体现生产方的技术水平,又能满足使用方的技术要求。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7年7月接到修订任务,首先对原标准内容进行全面审查,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YS/T203-1994(GBn67-83)、YS/T204-1994(GBn68-79)、YS/T205-1994(GBn69-79)为基础,参考国外标准,既考虑标准的先进性,也考虑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我国原材料加工能力、分析水平等实际情况,力求使该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写,以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要求等内容的顺序编写,内容规范。

3 修订内容3.1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3.2 增加Ag60Pd、Ag95Pd、Ag99Pd、Ag98SnCeLa、Ag75CuNi、Ag70Pd、Ag80Pd、Au75CuAgZn、Au72AgNi、Pd40AuPtAgCu、Pd47AgCuAu、Au83NiIn等20个合金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高纯锌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1年第二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1】23号)转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1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1】134号)精神,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高纯锌》由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编号:2011-0851T-YS),定于2012年底前完成。

二、工作过程简述2011年11月,接到制定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高纯锌》任务后,公司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确定了标准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填报了标准制(修)订项目落实任务书,确保标准制定的质量和完成时间。

1、广泛征集意见及建议。

编制意见征求表,对国内高纯锌主要厂家的具体生产岗位、分析岗位、相关技术人员及产品用户进行征询和调查,了解高纯锌生产的主要技术、工艺指标。

2、对国内高纯锌生产单位进行普查和咨询,以确定国内高纯锌产品的行业整体情况、实际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3、收集高纯锌生产行业的产品质量、杂质含量及分析现状数据,并对收集数据加以分析、总结,以确定主含量及杂质指标。

4、标准制定工作组没有收集到国外的相关标准和产品生产方面的资料,主要是整理和研究了国内各生产单位的企业标准和产品生产的有关资料,并对高纯锌国内主要生产单位和产品市场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讨论稿。

三、编制标准的原则及依据1、结合高纯锌目前产品原料、生产的实际水平。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

2、根据市场与用户对高纯锌产品质量的要求,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产品市场的发展。

3、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应科学、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

4、指导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充分考虑和参考国内本行业高纯锌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6、按照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及《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写示例》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写。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贵金属及其合金丝、线、棒材编制说明(送审稿)二OO八年六月贵金属及其合金丝、线、棒材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2007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以中色协综字[2007]132号文下达修订该标准的任务,项目起止时间为2007年7月~2008年12月,技术归口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起草单位为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庆国、马丽华、杨崇俊、杨东。

2 修订原则YS/T203-1994(GBn67-83)、YS/T204-1994(GBn68-79)、YS/T205-1994(GBn69-79)从发布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开发了新的贵金属合金材料,原有一些贵金属合金材料被新材料所替代,导致原标准所列合金牌号、几何尺寸等已不能满足现有的生产技术和使用要求,因此亟需对行业标准YS/T203-1994(GBn67-83)、YS/T204-1994(GBn68-79)、YS/T205-1994(GBn69-79)进行修订。

通过此次修订,新标准既能体现生产方的技术水平,又能满足使用方的技术要求。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7年7月接到修订任务,首先对原标准内容进行全面审查,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以YS/T203-1994(GBn67-83)、YS/T204-1994(GBn68-79)、YS/T205-1994(GBn69-79)为基础,参考国外标准,既考虑标准的先进性,也考虑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我国原材料加工能力、分析水平等实际情况,力求使该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写,以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要求等内容的顺序编写,内容规范。

3 修订内容3.1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3.2 增加Ag60Pd、Ag95Pd、Ag99Pd、Ag98SnCeLa、Ag75CuNi、Ag70Pd、Ag80Pd、Au75CuAgZn、Au72AgNi、Pd40AuPtAgCu、Pd47AgCuAu、Au83NiIn等20个合金牌号。

国家标准冶炼烟气制酸安全生产规范-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国家标准冶炼烟气制酸安全生产规范-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国家标准GB XX-XXXX《冶炼烟气制酸安全生产规范》编制说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二○一〇年七月国家标准GB XX-XXXX《冶炼烟气制酸安全生产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中国有色金属标委会中色协综字[2010]015号文转发国标委综合[2009]93号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承担国家标准《冶炼烟气制酸安全生产规范》(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任务,国标委项目编号:20091871-T-610。

2、主要工作过程我公司为完成标准制定任务,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08年,综合集团公司各方力量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对项目组织、编写、费用等具体事项均逐一进行了落实,同年底完成标准初稿。

09年,在进行项目报批的同时完成标准的第一次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0年,在中国有色金属标委会标准制定任务正式下达后,于6~7月间分两次先后走访了云南铜业、韶关冶炼厂、株洲冶炼集团、大冶有色集团、江西铜业、金川集团、河南豫光、中条山集团等八家冶炼企业的标准化、安全管理部门和硫酸生产车间,进行现场调研和交流,并给这些企业送达标准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意见。

考察结束后,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组织本公司内部标准化、安全、硫酸专家对标准稿进行了讨论。

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进行第二次修改。

3、我国冶炼烟气制酸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据报道,我国冶炼烟气制酸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09年产量为17785 kt,占硫酸总产量的29.8%,比08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产量最大的是铜陵有色,为2290 kt,其次是金川集团1850 kt、江西铜业1720 kt;前10位企业产量占全国冶炼烟气制酸总产量的54.3%。

目前冶炼烟气制酸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只是设备配置略有不同。

工艺大多采用绝热蒸发、稀酸洗涤净化、一级干燥、两次转化、两次吸收流程,净化产出的废酸经处理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废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尾气经中和脱硫后达标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1立项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尤其离子吸附型稀土是我国宝贵的、有限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具有中重稀土元素含量高、提取工艺简单和放射性低等特点,是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材料。

鉴于其储量十分有限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离子型稀土资源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与此同时,以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为基础,已经快速发展形成了我国离子型稀土分离、稀土金属冶炼和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深加工与应用产品的新兴生产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填补了稀土元素和稀土产品的多项空白,在国际稀土产业界占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离子型稀土于1969年在赣州龙南首次被发现,并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命名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后在我国南方诸省探出了较为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

在80年代中期该资源的开采进入极为迅猛的发展阶段。

我国南方诸省以江西、广东最多,建设了一大批以露天池浸开采工艺进行生产的稀土矿山(点),最高峰时仅江西省境内就达到近1000个矿山(点)。

大量的露采池浸生产导致出现一些非常尖锐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大。

由于离子型稀土广泛赋存于地表浅层,展布面积大,再加上露天池浸开采工艺本身要求,该生产工艺实际上是一个"搬山运动"。

据统计,采用露采池浸工艺,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破坏植被160~200m2,排出尾渣1500~2000t,砂化面积约1亩。

此外,露采池浸工艺操作简单,初期投入小,导致矿山开采点多面广,中小型开采企业众多,加之生产后续环节未能配套,拦砂、复垦工作欠缺,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是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

为便于矿石的采、运以及尾砂的排放,降低成本,节省投资,许多矿山的"浸矿池"建在山坡矿体的中下部,"浸矿池"以下的含矿矿体,被所建生产系统"压矿",尤其是如若被尾砂覆盖后,则更难于开采。

矿产资源利用率仅在30%左右。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的发明较好地解决了池浸生产工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到70%以上,且基本不破坏植被,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的尾砂排出量不到30t,实现了离子型稀土资源的“绿色开采”。

相对池浸工艺而言,原地浸矿工艺技术含量较高,初期投入相对较大,实施原地浸矿工艺时,由于小型开采企业在稀土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还是单凭经验进行开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矿山开采过程中,不根据矿区本身的地质特征、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等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采工程布设,只知照抄照搬,使矿山注、收液工程布设不合理,矿山工程质量不到位,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操作失误等,导致矿山资源综合回收率低下,原材料极大的浪费,矿区安全得不到保障,矿区环境也受到较大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技术的推广。

由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有限,且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已将其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殊矿种。

但现有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因缺少相应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各矿山管理者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在进行开采,而原地浸矿工艺相对池浸、堆浸工艺技术含量较高。

目前,稀土矿山缺乏工程技术人员指导,矿山的资源收率、安全、环保、水保、土地复垦等存在着较多问题,矿山开采过程及相关操作极不规范。

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来指导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过程。

通过《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技术规范》的编制及实施,将对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行业起到指导、规范、约束效果,使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采标准化、规范化,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采,实现矿地和谐。

同时,离子型稀土开采业良性和有序发展对我国各行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2任务来源2013年11月18日至20日,苏州年会提出制定《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并列入2014年稀土国家、行业标准项目计划。

2014年1月,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本标准计划上报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4年8月,国家标准计划正式下达,计划编号为:20140025-Q-469,计划完成年限为:2016年,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为: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学,报名参与单位包括:赣州科源稀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起草单位(简况)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以下简称“赣研所”),正式成立于1952年,现隶属于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承担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工作职责。

是一个集有色金属矿业采矿、选矿、冶金工业技术研究、钽铌等矿及制品分析检验、新材料研发、三废治理、选矿设备制造,以及钨、稀土选矿、分离自动化控制等多个专业研究开发、非煤矿山采选工艺、稀土原地浸矿开采、分离、稀土金属冶炼工艺设计、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检测检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

自建所以来,先后完成各类科研课题、工程试验项目19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获省部、国家奖19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2项,省部级153项,专利23项,制定与修订钨、稀土、钽铌精矿及其制品和分析检测方法国家、行业标准73项。

赣研所在离子型稀土开发、分离、金属冶炼工艺技术研究处于行业国际领先水平,是“离子型稀土”的发现及命名单位,是“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新工艺”、“江西稀土洗提工艺”的发明单位。

研发的第一、第二、第三代离子型稀土洗提工艺,开发的成套离子型稀土冶炼工艺及设备,不仅揭开了赣南稀土工业生产的序幕,而且为江西省稀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1.4 主要工作过程和内容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接到起草任务后,立即与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赣州科源稀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

并对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下属离子型稀土矿山及其它省份离子型稀土矿山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

在各矿山企业提供的矿山生产技术参数、意见和收集到的其他各种环水保相关资料基础上,提出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讨论稿。

2014年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稀土产品牌号表示方法》、《废弃稀土荧光粉化学分析方法》等18项稀土标准审定、预审和讨论会”上对该国家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整理如下:1、地勘工作应作介绍;2、矿山服务年限计算公式中有疑问;3、人员培训可以不在规范中提出;4、注液网孔布置应细化;5、高位池布置的压力、高程要求;6、设备选型篇幅过大;7、工作制度可以去掉;8、束语应完善;9、加入工艺流程图;10、该规范与勘查规范合理链接问题;11、用电安全可以引用其它相关规范。

根据与会专家提出的疑问及建议,标准编制组成员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当场释疑,并根据专家建议对讨论稿进行了修改。

2014年5~6月,标准编制小组又到主要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进行现场调研。

标准编制小组根据会议修改意见、现场调研情况以及各企业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讨论稿。

2014年7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了2014年度第二次稀土标准工作会议,针对本标准,与会专家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1、矿山开采后的土地复垦问题;2、渣头渣中酸液是否会影响稀土品质,有什么要求;3、本标准应为部分章节强制;4、渣头渣外卖或填埋中稀土含量应低于多少。

根据本次会议中与会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标准编制小组对讨论稿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标准制定的原则及依据2.1 制定原则本标准的制定本着与时俱进、切合实际、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与稀土产业结构调整、满足现有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和矿山安全、环保、土地复垦等需求、以获取最大社会综合效益为基本原则。

2.2 制定依据依据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既要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又要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实际,按现有离子型稀土矿的采矿工艺技术水平来规定离子型稀土矿山应达到的开采技术要求。

由于本标准属于首次制定,标准编制小组通过对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的“八五”、“九五”、“十五”等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攻关项目相关试验内容的总结,建立起《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的基本框架;通过对国内离子型稀土矿山的调研,基本了解现阶段各不同开采技术条件下矿山使用原地浸矿工艺技术之间的差异及现阶段各矿山开采、安全、环保、水保、土地复垦技术、设备及设施等情况;现有三种主要成矿母岩(包括花岗斑岩、混合岩及火山岩)开采技术条件相差较大,需分别通过相关配套试验(包括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来获得各类型成矿母岩所成矿体的开采技术参数(包括注、收液工程布设,浸矿液配比、用量、注液速度控制等),并对试验技术参数进行优化,以降低采矿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提高离子型稀土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三、主要制定内容及分析3.1 标准题目的确定鉴于国内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领域存在的问题,2013年11月18—20日,苏州年会提出制定《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并列入2014年稀土国家、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由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牵头承担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出开采工艺技术规范》制定工作。

3.2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工艺相关控制指标、技术参数及矿山安全、环保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原地浸矿工艺的离子型稀土矿山。

3.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4053.2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 4053.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9089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力设施GB l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T 13869用电安全导则GB l4161矿山安全标志GB 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l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l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26860电业安全工作规程GB 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7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AQ 2005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 2007.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 2007.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 2009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标准AQ 201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标准DZ/T 0204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22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 024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GBJ l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22厂矿公路设计规范GBJ 14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1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Z l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GJ 3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6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2004]208号文)3.4 技术要求1、对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进行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