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苯_基础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 2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 2 - 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 - 2 - 第2课时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6 - 第3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11 - 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 13 -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 13 - 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 13 - 第2课时氨和铵盐.................................................................................................... - 16 -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 20 - 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24 -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 25 - 微专题3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 29 -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30 - 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31 -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3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32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 32 -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 36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4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 40 -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45 - 微专题4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0 -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分析............................................................. - 51 -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53 - 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5 -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 - 57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57 -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 57 - 第2课时烷烃的性质................................................................................................ - 63 - 微专题6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取代物种类......................................................... - 66 -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69 - 第1课时乙烯............................................................................................................ - 69 -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 72 - 微专题7烃燃烧的有关计算..................................................................................... - 77 -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 79 - 第1课时乙醇............................................................................................................ - 79 - 第2课时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82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88 - 第1课时糖类............................................................................................................ - 88 - 第2课时蛋白质油脂............................................................................................ - 93 - 微专题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99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 100 -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 103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 10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 第2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 111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 - 11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 118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表格的化学工具。
元素的原子结构是指元素的原子中包含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而元素的性质则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横行和纵列排列,其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横行是按照元素的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排列,纵列是按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上到下排列。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顺序排列,便于研究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一族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和钫。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个。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这种递变性导致了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其中最明显的是它们的化合价都为+1.二)卤族元素:卤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七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石碳酸。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个。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这种递变性导致了物理性质的递变性,包括颜色加深、密度增大和熔点、沸点升高。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有递变性,其中最明显的是它们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卤酸。
总结:周期表是研究元素周期性规律和性质的重要工具。
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都具有原子结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这些规律和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元素的本质和行为。
原子核外电子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到各个能级上,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3、能级的编号:K、L、M、N、O、P、Q(从内到外依次编号)4、能级的容纳电子数:K层2个电子,L层8个电子,M层18个电子,N层32个电子,O层50个电子,P层72个电子,Q层9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依次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周期性地出现在同一周期中。
高一化学必修二苯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苯的知识点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高一化学必修二中关于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苯的结构和性质
1. 苯分子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6H6。
2. 苯分子呈六角形平面结构,碳原子呈交替单双键的排列,称为芳香环。
3. 苯具有芳香性,即具有特殊的香气和稳定的化学性质。
4. 苯分子的键长相等,键能相对稳定,热稳定性较高。
二、苯的制备和性质
1. 直接制取苯:由苯的氧化、甲苯的重排等反应方法可以制取苯。
2. 间接制取苯:通过矿物油的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苯。
3. 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4. 苯具有挥发性,易于燃烧,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三、苯的重要应用
1. 作为溶剂:由于苯的良好溶解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涂料、胶水、油墨等领域。
2. 作为原料:苯可以作为合成染料、橡胶、塑料和医药等化学
物品的重要原料。
3. 作为燃料:苯可以用作发动机燃料添加剂,提高燃料的辛烷值。
四、苯的危害性与安全注意事项
1. 苯具有较强的毒性,长期接触或吸入苯蒸汽可引起中毒,严
重时会伤害到骨髓造血功能。
2. 使用苯时应注意做好通风工作,避免大面积暴露于苯气体中。
3. 存放苯类化合物时应远离明火、高温和阳光直射,避免引起
火灾或爆炸事故。
综上所述,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苯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以及危害与安全注意事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苯在化学领域中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 2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 1~18 号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3、元素周期表的构造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整),周期数 =电子层数7个主族、 7 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构造特色: Li 、 Na、 K 、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 K 分别与水、氧气反响的状况分别与出K 、 Na 与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跟着核电荷数的增添性质的递变规律(4)同族元生性质的相像性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构造特色: F、 Cl 、 Br 、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响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固性(3)卤素间的置换反响(4)从上到下跟着核电荷数的增添性质的递变规律(5)同族元生性质的相像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增强,非金属性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A P X123(2)同位素:1H、1H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质量数 A= 质子数 P+ 中子数 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126C、146C、12H 、13H、23892 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地区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地区运动( 2)电子老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挨次是K 、 L 、 M 、 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好容纳8 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次外层最多只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跟着原子序数的递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响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响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响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响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固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渐渐减弱,非金属性渐渐增强。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一】一、苯C6H6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於有機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裡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於碳碳單鍵鍵能小於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於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鍵角120°。
3、化學性質(1)氧化反應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濃煙)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2)取代反應①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②苯與硝酸(用HONO2表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于水、密度大於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
+HONO2+H2O反應用水浴加熱,控制溫度在50—60℃,濃硫酸做催化劑和脫水劑。
(3)加成反應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3H2二、乙醇CH3CH2OH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無水硫酸銅;如何得到無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餾2、結構:CH3CH2OH(含有官能團:羥基)3、化學性質(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應)(2)乙醇的氧化反應①乙醇的燃燒:CH3CH2OH+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2CH3CH2OH+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反應CH3CH2OH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結成冰一樣的晶體,所以純淨的乙酸又叫冰醋酸,與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2、結構: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羥基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學性質(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強,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②乙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來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還可以與碳酸鈉反應,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兩個反應都可以證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反应速率与表观速率-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感应期与活化能第二章离子反应与溶液-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 电离平衡与溶解度积- 酸碱反应与酸碱理论- 盐和水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单质与单质化合物第三章金属元素与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分类-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元素的氧化反应-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四章高分子材料- 聚合反应-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质- 聚合物的分类与应用- 降解与回收利用第五章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 摩尔质量与摩尔比-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浓度与溶液的配制第六章电和化学反应- 电流和电流强度- 电解和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电解和生产金属- 电池和电池的应用第七章化学行为定律与离子产生反应的条件- 气体的性质和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混合物的气体压强和分压- 溶液的渗透性质- 溶液体积和浓度的关系-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离子活度第八章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化学的节能与材料- 化学与环境保护第九章化学知识综合应用- 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化学知识的实验探究方法- 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案例第十章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化学实验的测量与数据处理- 化学实验常用器材与试剂的使用方法- 常见化学实验的步骤与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各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三节化学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4)铵盐:如NH4Cl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练习】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D.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28.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Y为()A.C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键项型目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3.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CO2、SiO2、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4.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依次为: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都能与金属和水反应4Li + O2 Li2O2Na + O2 Na2O22R + 2 H2O =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苯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要点梳理】要点一、苯的分子结构1、苯的分子组成和表示方法分子式 C 6H 6结构式 结构简式 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2、苯的空间构型: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键角120°。
3、苯的结构特征 要点诠释:(1)六元环上碳碳之间的键长相同,键能也相同。
(2)苯环上碳碳间的键不是一般的碳碳单键,也不是一般的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碳碳键是等同的,所以用来表示苯的结构简式更恰当。
要点二、苯的性质【苯 ID :402315&苯的物理性质】1、苯的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沸点较低,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苯 ID :402315&苯的化学性质】2、苯的化学性质由于苯的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兼具有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
(1)氧化反应C 6H 6+7.5O 2 6CO 2+3H 2O要点诠释:a 、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带有浓烈的黑烟。
b 、燃烧带浓烟是由于苯分子里含碳量很高,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的缘故。
c 、苯易燃烧,但很难被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氧化,故在一般的条件下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因)苯分子的环状结构使得环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此使其具有了和烷烃相似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
①苯与溴的反应在FeBr3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
要点诠释:a、该实验用的溴为液溴,苯与溴水不反应,仅发生萃取分层。
b、该反应不需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且放出大量的热,使反应器内充满红棕色的气体(溴蒸气,导气管口有白雾。
c、溴苯为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实验时溴苯因溶解了没反应的溴而呈褐色。
d、溴苯的提纯:用NaOH溶液洗涤(Br2+2NaOH=NaBr+NaBrO+H2O),然后再分液。
e、在催化剂存在时,苯也可以与其他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又称卤代反应。
各类烃与液溴、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比较烷烃烯烃苯液溴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加成一般不反应,催化可取代溴水不反应,液态烷烃可发生萃取而使溴水层褪色加成褪色不反应,发生萃取而使溴水层褪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互溶,不褪色不反应加成褪色氧化褪色不反应,互溶,不褪色不反应②苯与硝酸的反应在浓硫酸作用下,苯在50~60℃还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要点诠释:a、硝酸分子中的-NO2原子团叫做硝基,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NO2所取代的反应,叫做硝化反应,硝化反应的实质属于取代反应。
b、浓硫酸在苯的硝化反应中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c、该反应的温度必须控制在50~60℃,故采用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且需借用温度计控制水浴温度。
d、实验时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最后加苯。
e、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有毒,常因溶有NO2而显黄色,可采用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涤的方法提纯。
(3)加成反应苯虽然不具有像烯烃一样典型的碳碳双键,但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特点乙烷 C 2H 6 CH 3—CH 3C —C 可以旋转 乙烷、乙烯和苯的比较乙烯C 2H 4CH 2=CH 2①C=C 不能旋转②双键中一个键易断裂苯 C 6H 6①苯环很稳定②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主要化学性质取代、氧化(燃烧)加成、氧化取代、加成、氧化(燃烧)要点三、烃的燃烧规律要点诠释:(1)等物质的量的烃 C x H y 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取决于“x+y/4”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取决于 C x H y 中 y/x 的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3)若烃分子的组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 1:2,则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
(4)等质量的且最简式相同的各种烃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均相等。
(5)气态烃 C x H y 完全燃烧后生成 CO 2 和 H 2O 。
①若燃烧后生成的水为液态C x H y +( x+y/4) O 2 xCO 2+y/2H 2O (液)1( x+y/4) x △V= V 后-V 前=-(1+ y/4)<0(减小)因此,若生成的水为液态时,燃烧后气体的体积一定减小,且减小值只与烃中氢原子数有关,而与碳原子数无关。
②若燃烧后水为气态C x H y +( x+y/4) O 2 xCO 2+y/2H 2O (气)1( x+y/4) x y/2 △V= V 后-V 前= y/4-1a 、当 y=4 时,△V=0,气态烃主要为 CH 4、C 2H 4、C 3H 4。
b 、当 y >4 时, △V >0(增大),分子中 N(H)>4 的气体烃都符合。
c 、当 y <4 时, △V <0(减小),气态烃中只有 C 2H 2 符合。
【典型例题】类型一:苯的结构例 1、(2015 江西省新余期末考)能说明苯环的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事实是( )A .苯的一元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B .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C .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D .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子上面,或者他们之间的碳原子是通过单键相连。
根据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解答。
【答案】C【解析】A.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一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A错误;B.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B错误;C.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但实际上无同分异构体,所以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C正确;D.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D错误。
【总结升华】验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时首先要弄清楚可能有哪些结构,其次找出这些结构的区别,最后利用区别答题。
举一反三:【变式1】(2014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期末考)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是()①苯不能使溴水反应褪色②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④经测定,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⑤苯是正六边形。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⑤【答案】A【解析】①由于苯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 —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①正确;②由于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②正确;③苯能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体现烷烃的性质,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发生加成反应是双键或三键具有的性质,所以不能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③错误;④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结构,邻二甲苯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另一种是两个甲基夹C=C。
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④正确;⑤苯为平面正六边形分子,说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完全相同,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⑤正确。
类型二:苯的性质例2、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的有()A.苯不能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对苯环结构的理解。
解题时可从苯环的结构是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还是6个碳原子间的键完全相同两个不同的结论思考入手,找出不同结构会导致苯有哪些不同性质。
【答案】AD【解析】苯环的结构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从分子结构中含有C=C角度看,它应具有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和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从碳原子所处环境看,6个碳原子的环境完全相同,故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但邻二溴苯存在着和两种结构。
若苯环的结构是6个碳原子间的键完全相同的结构,它没有典型的碳碳双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仍能在特定条件下与H2发。
生加成反应;而一溴代物和邻位的二溴代物均无同分异构体。
【总结升华】从本题的解题思维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既应具备根据分子结构推测化学实验事实的思维方法,也应具备根据化学实验事实推测分子结构的思维方法。
这是我们探究物质结构和性质需要的基本能力。
举一反三:【变式 1】科学家对物质性质的推断一般要基于一些实验事实。
下列能说明苯与一般的烯烃性质不同的事实 是( )A .苯分子是高度对称的平面型分子B .苯不与溴水反应C .苯不与酸性 KMnO 4 溶液反应D .1 mol 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3 mol 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C【解析】碳碳双键也可以形成高度对称的平面型分子,所以 A 项不能证明;根据苯的结构简式,若有 3 条双键,也恰好与 3 mol 氯气发生加成反应,D 项也不能证明;但是若有双键,则可以与溴水反应,也能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但实际苯不具备这两种性质,所以 B 、C 能证明。
例 3、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 溶液洗;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⑤③①C .④②③①⑤D .②④①⑤③【思路点拨】做本题的关键是理清由溴和苯制得粗溴苯后有哪些杂质,根据杂质的性质确定除杂方法和除杂 的先后顺序。
【答案】B【解析】粗溴苯中主要含有溴、苯、溴化铁等杂质,先用水洗,FeBr 3 溶于水而被洗去;再用 NaOH 溶液洗, 溴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NaBr 、NaBrO )而被洗去;第二次用水洗时有效地除去残存在有机物 中易溶于水的杂质;干燥时少量的水被除去,最后蒸馏时将溴苯中的苯分离出去(利用两者沸点的差异) 故答 案为 B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a.溴与苯的反应;b.物质的鉴别和提纯。
做此题时需要认真分析、考虑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