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R第五章 曲线运动第1节 曲线运动【学考要求】 1.了解曲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有关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简单问题;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知识梳理】1.曲线运动的速度(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该点的 方向。

(2)特点:曲线运动的速度的 在时刻变化,但速度的 不一定在变化。

因此曲线运动是一种 速运动。

这也说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 初速度 和所受 合力 都不为零。

2.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记忆图像:(3)拓展规律:可将合力F 合分解到运动方向F x 和垂直运动的方向F y ,可知:F x 只起改变速度v 大小的作用,F y 只起改变速度v 方向的作用。

即:若θ为锐角,物体做加速..曲线运动;θ为钝角,物体做减速..曲线运动;θ为直角,物体做速. 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的法则: 定则。

(2)牢记:合运动就是物体的实际运动....(眼睛看得见),分运动是物体实际运动的两个分效果(人为分析出来的,并不直观可见)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和等时性;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要对和运动相关的矢量(位移、速度)进行合成与分解,使合矢量与分矢量相互转化,从而将复杂运动用简单运动进行等效替代。

(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考题例析】例题1(2011学考第8题)跳水队员从10m 高台做“反身翻腾二周半”动作时, 头部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头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线运动 B .曲线运动C .速度大小不变D .速度方向不变例题2(2012学考第5题)向斜上方抛出的石子,它所受重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石子( )A .一定做直线运动B .可能做直线运动C .一定做曲线运动D .可能做曲线运动例题3(2010学考第5题)如图所示,一个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直线 运动的钢球,如果在它运动路线的旁边放一块磁铁,则钢球可能的 运动轨迹是( )A .轨迹①B .轨迹②C .轨迹③D .轨迹①、②、③都有可能例题4(2011学考第16题)如图所示,蜡块R 可以在两端封闭、注满清水的竖直玻璃管中 匀速上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

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牛郎织女(二))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课件出示8)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练习二导学案累计课时 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练习二导学案累计课时 8
教学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诱思导学
1.引出课题:
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
2.自学提纲:
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5的乘法口诀练习二导学案累计课时8
编写者
执教者
执教时间
20年月日星期
版本
苏教出版社
学科
数学
册数
二年级上册
单元
第2单元
课题
5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三)反馈测学
4、第5题
5、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
(四)反思促学
1.达标检测
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
2.拓展延伸:
1、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8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二导学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练习二导学案

课题:二单元练习二课型:新授班级:姓名:主备:****** ****** 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增进对图形知识的理解。

2.在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3.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1.巩固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锻炼解决问题的水平。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个单元的知识已经学完了,自己仔细读一读教材,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都有哪些联系。

一、学前准备。

1.在本组内交流汇报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1)线的理解(2)平行与垂直(3)旋转与角(4)角的度量与画角2.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中,你感觉最困难或仍然有疑问的是什么知识?写在下面,以便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解决。

二、基本练习。

1.用手中的文具在下面分别画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并用字母写出来。

思考: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这三种线都是;和都是的一部分;直线的长度是,端点;线段的长度是,端点;射线的长度是,端点。

2.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回答:我们画平行线,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观察平行线我们发现,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的,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的。

3.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回答:我们画垂线,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观察垂线我们发现,两条线只有并且才是互相垂直的。

4.在下面任意画出我们学过的几种角。

5.用两块三角板我们能画出几种度数的角?想一想,用三角板画在下面,然后再用量角器度量,看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A··AA·A··A·A小结:通过画角,我们知道使用三角板能够画出几种度数的角,并且是非常方便的。

其他的角我们能够用量角器画完成。

6.用量角器分别画一个58度和135度的角。

小结:用量角器画角,我们的方法概括为。

三、综合练习。

1.填空。

①我们一般用()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②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记作()。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在第六册的教学设计中,《练习2》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次教学
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合理
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
1. 确认学生对第六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第六册所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概念、原理、方法等。

2.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围绕实践情境展开讨论,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知识点:通过快速回顾第六册的知识点,让学生迅速回忆起
所学内容。

2. 实践操作:设计一系列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实践情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在实践结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
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实践操作、讨论表现、课堂表
现等方面。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重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能力的提升。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练习2》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和提升,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练习二》教案(公开课)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上《练习二》教案(公开课)

知识点/01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连续乘几分之几。

知识点/02 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1)先求出多(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用加(减)法计算;(2)先求出多(少)的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

知识点/03 “已知一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部分量”的解题方法:(1)总量-总量×已知部分占总量的分率;(2)总量×(1-已知部分占总量的分率)。

知识点/04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根据乘法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知识点/05 “已知一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及另一部分量,求总量”的解题方法:(1)总量-总量×已知部分占总量的分率;(2)总量×(1-已知部分占总量的分率)。

三、达标检测师:同学们学习了刚才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我来考考你,做几道习题来检测一下吧!结合教材“练习二”中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1.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仔细思考,图中表达的意思,能根据图中所表现的数量关系,说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生:老师我知道。

第一个图,故事书平均分成了四份,一共是200本。

科技书平均分成了五份。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4,求科技书有多少本?生:第二幅图有铅笔和中性笔,中性笔平均分成了四份,钢笔平均分成了五份,一共有25支钢笔,比中性笔多1/4,求中性笔有多少支?师:将两幅图对比引导学生思考都是多1/4,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不同?生:老师,我是这么想的。

两个图当中,虽然都是多了1/4,但是单位“1”是不同的。

第一个图当中单位“1”是已经知道的量-故事书200本,求未知量科技书直接用乘法。

第二个图当中单位“1”是-中性笔是不知道的量,根据乘法的意义,我们需要设单位“1”为x。

因为单位“1”所以解题的方法不同。

师:本题的难点是长方形的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借助题中的信息,先求出长方形的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1、观察物体。

1课时2、练习二。

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P2例1例2 练习一1、2、3题编写人学习目标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准备5个小正方体学具;2、自学课本P2例1、例2内容。

按要求摆一摆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合作互助学习】1、摆一摆、看一看: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试着按课本P2的例1的(2)的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通过观察、体验自己的猜测、判断是否正确?2、猜一猜、摆一摆:小组合作猜测课本P2例2的3个形状可能有哪些摆法?试着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是这样的?3、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你所说的形状是在物体的什么位置观察的?画出你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3.7加与减练习二导学案1-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无答案】

3.7加与减练习二导学案1-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无答案】

3.7加与减练习二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对加减法混合运算数量关系的理解
1、说一说,算一算。

(1)看示意图,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弄清数量关系,同桌互相交流。

(3)列式计算
左图:
右图
知识点二:巩固加减及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说一说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

3、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有关里程表的问题
下面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沿线主要车站的火车里程表。

(2)1142-820表示的是哪两站之间的路程?画一画,说一说。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二、难点突破
1、几次能全部运完?
本题注意要在新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题方法不唯一。

2、□里填几?
(1)细致观察,独立尝试寻找答案。

(2)注意第三个竖式有多种填法,能填出一种即可。

三、随堂检测
1、
2、
3、
4、奇思从家到运动场走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5、算一算,填一填。

6、滑雪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人到来,这时滑雪场有多少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通过练习,加深对形如ax±b=c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掌握。

2、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扬帆起航:
1、解下列方程。

X ÷ 0.8 = 1.25 X - 970 = 270 X + 56 = 102 15X = 3
2、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找出(),并用()表示,关键是找出()。

3、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张大伯家的果园有桃树X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

有梨树棵。

(2)王叔叔在鱼池里放养鲫鱼X尾。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放养鳊鱼
尾。

快乐冲浪:
1、某市居民用电每千瓦•时的价格是0.52元。

芳芳家上个月付电费23.4元,用电多少千瓦•时?
2、地球绕太阳一周大约要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少13天。

水星绕太阳一周大约要用多少天?
3、
4、
课堂检测:
1、解方程。

2、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枚,送给小军30枚后,还剩52枚。

小明原理啊有邮票多少毎?
3、一种饮料有两种规格的包装。

大瓶容量1.5升,是小瓶容量的3倍。

小瓶的单价是1.8元/瓶,比大瓶便宜3.2元/瓶。

求小瓶的容量和大瓶的单价。

4、小亮现在身高1.53米,体重46.5千克。

他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少0.03米,体重比出生时的14倍多1.7千克。

小亮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各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