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七上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同步学案(一)

合集下载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三视图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

但部分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尚浅,对三视图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2.难点:建立空间观念,理解三视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三视图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3.练习题: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三维空间。

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图片或模型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吗?”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并通过课件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视图之间的转化。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1课时) 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1课时) 教案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反过来,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画出该立体图形2.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的不一样的结果,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正确画出三视图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⑴小华看见了什么?小彬呢?⑵如果想同时看到杯子和乒乓球,那么他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二、探究学习1、议一议上述问题中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你还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上述现象吗?2、想一想如图,桌子上放着一个长方体、一个棱锥和一个圆柱(如左图所示),说出右图所示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3、读一读阅读教科书,然后在上图中每幅图的下面写上视图的名称。

三、当堂盘点1、指出左边三个平面图形是右边这个物体的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2、画出下列物体的三视图。

四、反馈练习小明观察六棱柱所画的主视图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吗?若不正确请改正。

小华和小芳分别画一个圆柱体的三视图如下,他们画的都很正确,但为什么不同呢?3、观察长方体,判断它的三视图是()A.三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形,但其中有两个可能大小一样。

B.三个正方形。

C.三个一样大的长方形。

4、指出下图中左面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右面这个物体三视图中的哪个视图。

(1) 图(2) 图 (3) 图5、观察左图,并在右边的三视图中标出几何体中的相应字母的位置。

6、如图是由五块积木搭成的,这几块积木都是相同的正方体,请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

7、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画出来,它是由几种几何体拼成的。

ABCD。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江南联赛”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江南联赛”一等奖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一课时)
自我评分:分
1.阅读书本P 134-P 136和 P 138
(1)人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某个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一般地,我们把从正
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称为.
(2)观察下表中所示物体,并尝试将看到的图形形状填入表中
2.任选一件生活物品或生活中的几何体,用三种视角角度拍照(上传或打印)。

1.分享每人作品,思考其他小组成员视图的角度,并一起标注名称。

2.讨论:不同视图反映的是物体的哪些数据(长,宽,高)
3.如何标准的画出图中两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课后作业)评分:分
1.(2011南通)下列水平放置的几何体中,俯视图是长方形的为 ( )
2.(2011宿迁)下列所给的几何体中,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
3.(2010广东)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A .52
B .32
C .24
D .9
主视图俯视图
4.几何体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完全相同的有(填写一种即可)。

5.用手边的小正方体搭出下图所示组合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1.本课时综合得分:分
2.本课时我学到了:
3.本课时我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A .
B .
C .
D . 圆柱
长方体
三棱柱
圆锥
正面
A .
B .
C .
D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word版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word版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选择题(共7小题;共28分)1. 下面四个立体图形中,三视图完全相同的是A. B.C. D.2. 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左视图为矩形的是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 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 B.C. D.4.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 B.C. D.5. 如图,是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是A. B.C. D.6. 用四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几何体,要求每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至少有两种视图的形状是相同的,下列四种摆放方式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 B.C. D.7.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截去一角后得到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A. B.C. 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5分)8. 如图,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张明用个边长为的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几何体,然后他请王亮用其他同样的小正方体在旁边再搭一个几何体,使王亮所搭几何体恰好可以和张明所搭几何题拼成一个无缝隙的大长方体(不改变张明所搭几何体的形状),那么王亮至少还需要个小正方体,王亮所搭几何体的表面积为.9. 如图是一个圆锥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根据图示的数据,则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为.10. 若干桶方便面摆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是它的三视图,则这一堆方便面共有桶.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78分)11. 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相应的几何体从它的正面、左面方向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12. 画出图中三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3. 下图是由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14. 如图所示,粗线表示嵌在玻璃正方体内的一根铁丝,请画出该正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15. 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小正方形中的字母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体的个数,请解答下列问题:(1),,各表示几?(2)这个几何体最少由几个小立方体搭成?最多呢?(3)当,时,画出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16. 在平整的地面上,有若干个完全相同棱长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几何体,如图所示.(1)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2)如果在这个几何体的表面喷上黄色的漆,则在所有的小正方体中,有个正方体只有一个面是黄色,有个正方体只有两个面是黄色,有个正方体只有三个面是黄色;(3)若现在你手头还有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如果保持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最多可以再添加几个小正方体?答案第一部分1. B2. B3. C4. D5. B6. D 【解析】A.此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都是“”字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此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此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此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俯视图是,左视图是,故此选项符合题意.7. C 【解析】从正面看,主视图为C选项.第二部分8. ,【解析】因为王亮所搭几何体恰好可以和张明所搭几何体拼成一个无缝隙的大长方体,所以该长方体需要小正方体(个),所以王亮至少还需要个小正方体,表面积为.9.【解析】易得该几何体为圆锥,圆的直径为,高,则.10.【解析】一共有桶.第三部分11. 主视图;左视图12. 如下图.13. 如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4. 如下图.15. (1),.(2)最少个,最多个.(3)左视图如图:16. (1)如图:(2);;(3)最多可以再添加个小正方体.。

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学生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学生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

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会画简单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3.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掌握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知识以及画出简单图形的视图; 2.了解三视图与观察的位置有关;3.从不同方向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知识点01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一般地,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微点拨】一个物体的三视图由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组成.其中,主视图要在左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在其右边,如图(1)所示.【即学即练1】1.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该几何体的形状图是〔〕 A . B . C . D .【即学即练2】2.如图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左边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是〔〕.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B.C.D.知识点02三视图7、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学会画三视图。

知道根据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画出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以及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搭几何体,解题时注意观察,确定主视图\左视图的列数,在确定每一列有几层高.【即学即练3】3.如下图的几何体的左视图是〔〕A.B.C.D.【即学即练4】4.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从上往下看得到的平面图形为〔〕A.B.C.D.能力拓展考法01 判断简单几何的三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江苏省七年级数学上册 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课时

江苏省七年级数学上册 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课时

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一、认认真真,书写快乐
1.如图1,圆锥的左视图是.
2.圆柱的左视图是,俯视图是.
3.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圆的几何体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正方形的几何体是.
4.如图2是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这个几何体是.
5.图3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是.
二、仔仔细细,记录自信
6.图4中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7.如图5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8.如图6所示的正四棱锥的俯视图是()
9.某同学所画的如图7所示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下:(不考虑尺寸)
在这三种视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
10.按图8摆放的球、圆锥、圆台的俯视图是()
三、平心静气,展示智慧
11.如图9所示,在公园的石凳子上放着一个篮球,画出它们组合体的三视图:
12.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0所示.
(1)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一种左视图;
(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请你写出n的所有可能值.
13.一个透明的几何体如图11,粗线表示一根嵌在几何体内的铁丝,右边是它的主视图,请你画出它的左视图和俯视图,并用色笔标明铁丝位置.。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其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视图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三视图,并通过对简单几何体的观察,使学生体会三视图在描述几何体形状方面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他们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三视图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较难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生能够运用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的形状,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2.难点:对三视图的理解及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几何体的三视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观察几何体的三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观察几何体模型,尝试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巩固所学知识。

4.讲解与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讲解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过程。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省一等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5.4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省一等奖】

数学教学设计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
1.能够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够根据从不同方向看一个立体图形得到想象并描述它的形状;
2.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
点1.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得到平面图形.2.准确画出观察所得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
决问题:
先让学生欣赏几张实物图和它对应的三视图,感受实物图和它三视图之间的连续
右表中所示物体,并将看到的图形填
示的物体,你知道下面的三幅图分向看到的吗你能说出这三幅视图的
从最先欣赏,生观察基画出相应
帮助有关概念三视图的范的数学助学生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设计
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
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个视图;
3.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知识以及画出简单图形的视图;2.了解三视图与观察的位置有关;
3.从不同方向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问题的引入:
1.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显示飞机的三视图.
1.问题情境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你还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
遇到的上述现象吗?
激发学生对问题
的兴趣.
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1.桌上放着一个长方体和1个圆柱,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两个物体,指出右边的3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到的?
2.桌上放着一个长方体、一个棱锥和一个圆柱,请说出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观察右表中所示物体,并将看到的图形填入表中.
概括: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1.
2.
从最基本的入手,
引导学生观察基本几
何体,并画出相应的三
视图.
帮助学生对视图
有关概念的理解,掌握
三视图的特点,并用规
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帮
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
特点.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由于三个视图反映的是同一个物体,所以每
两个视图之间必有一个相同的度量.
因此得到:
主、俯视图等长“长对正”;
主、左视图等高“高平齐”;
俯、左视图等宽“宽相等”.
做一做:
如右图所示的物体,你知道下面的三幅图分
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吗?你能说出这三幅视图
的名称吗?
牛刀小试:
画出图中两个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
视图.
学生画出三视图.学生在前面两块
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
作,观察思考,经历探
索的过程,学会画一些
基本图形的三视图
大显身手:
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四
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写着数字“9”,甲说他
看到的是“6”,乙说他看到的是“”,丙说他看
到的是“”,丁说他看到的是“9”,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左边,丙在丁的右边;
B.丙在乙的对面,丙的左边是甲,右边是乙;
C.甲在乙的对面,甲的右边是丙,左边是丁;
D.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右边,丙在丁的右边.
解:由图可知应选择D.
开放式问题的解
决,让学生尝试解决更
复杂、更难的问题,进
一步激发其探求的欲
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品德.
引导学生留意身
边的数学,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说明物
体的视图与观察的方
向有关.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