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合集下载

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

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

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况二、环境影响分析1.总体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填埋场运营期间,废气中可能含有硫化物、氮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为减轻大气环境污染风险,本项目将采取适当的废气处理措施,如建设废气处理装置。

3.地下水与土壤影响填埋场运营期间,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渗漏至地下水或影响周边土壤质量。

为减轻地下水与土壤污染的风险,本项目将采取严格的防渗透措施,确保废水不会渗漏出填埋场。

4.生态环境影响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破坏当地植被、破坏当地动物栖息地等。

为减轻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建设生态栖息地恢复项目。

三、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1)建设废气处理装置,对填埋场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保证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加强垃圾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管理,减少大气污染。

2.地下水与土壤保护(1)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如使用防渗材料和防渗层等,确保废水不会渗漏至地下水。

(2)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降水中的废水,并进行处理后回用。

3.生态环境保护(1)建设生态栖息地恢复项目,通过种植当地适应性植物来恢复填埋场周边的生态环境。

(2)建设围栏和监控装置,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填埋场,避免对动物造成伤害。

四、环境监测与监管1.环境监测本项目将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填埋场周边的大气环境、地下水和土壤质量、生态环境等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数据将及时反馈给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公众。

2.环境监管本项目将合理设置监测点位,加强对填埋场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确保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运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五、资源节约与利用本项目将建设废物回收利用中心,对可能可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物的填埋量。

六、总结本项目建设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将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监管,可以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垃圾填埋场作为一种主要的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其环境影响无可忽视。

通过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本报告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范围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与工具,包括田野调查、数据收集、实地监测等。

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垃圾填埋场周边10公里范围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季节、风向等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可能变化。

三、填埋场周边环境状况1. 大气环境填埋场气味扩散至周边区域,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在实地监测中,我们发现填埋场排放的气体中含有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超出了相关环境标准。

同时,填埋场的污染也可能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 地表水环境垃圾填埋过程中,容易产生垃圾渗滤液,进而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我们对填埋场周边的水体进行了采样测试,发现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出了相关环境质量标准。

填埋场的污染物还可能通过地表径流进入附近的水源,对水生生物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3. 土壤环境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可能存在污染风险。

我们对填埋场周边地表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出现了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超标情况。

填埋场渗滤液的渗漏以及垃圾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等都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 大气环境受到污染,气味扩散及有害气体浓度超标;2. 地表水受到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超标;3. 土壤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污染,土壤质量下降。

五、管理建议针对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管理建议:1. 加强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与监管,确保渗滤液的有效收集和处理,减少对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

2. 定期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填埋场气味扩散和有害气体排放。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废弃物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城市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探讨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参考。

一、填埋场的环境影响1. 土壤污染填埋场中的垃圾经过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沥青质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填埋场中的垃圾中还会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2. 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填埋场中排放的污水和渗滤液会渗透到地下和地表水中,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水的流动造成较大的环境风险。

3. 大气污染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全球变暖的程度。

4. 生态环境破坏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都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填埋场所占用的土地会减少绿地的面积,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会被破坏,对当地的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5. 废气排放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产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恶臭气体和有害气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壤、水体、大气和生态环境的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评估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土壤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并进行土壤污染的程度评价。

2. 水体评估对填埋场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采样监测,评估水质的变化情况和有害物质的含量,分析填埋场对水体的影响。

3. 大气评估对填埋场周边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进行监测,评估填埋场对大气的污染影响。

4. 生态评估对填埋场周边的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分析填埋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5. 社会影响评估评估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包括噪音、恶臭、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建设的背景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

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

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

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臵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

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1)环境空气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

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本项目噪声产生源少,周围无敏感目标,属于小型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书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为了规范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完成竣工验收工作,特撰写此报告书。

2. 工程概况2.1 填埋场位置填埋场位于城市XX区XX街道,总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

2.2 设施建设填埋场主要包括物料堆场、填埋场区和封闭渗滤液收集系统。

填埋区按照一定规格划分为多个填埋槽,每个填埋槽之间设置足够的隔离层以防止渗漏。

2.3 设施运行填埋场设施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填埋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监测内容和方法为保证填埋场的环境安全,我们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了多项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包括大气环境、地下水、垃圾渗滤液和噪声等。

3.1 大气环境监测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对填埋场周边的大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

3.2 地下水监测在填埋场周边设置监测井,定期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评估填埋场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3.3 垃圾渗滤液监测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采样和监测,以判断其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风险。

3.4 噪声监测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对填埋场附近的噪声水平进行监测,以确保噪声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干扰和危害。

4. 监测结果与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4.1 大气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周边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未发现明显污染现象。

4.2 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结果显示,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未造成对地下水质量的明显影响。

4.3 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监测结果显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未对地下水造成明显污染风险。

4.4 噪声填埋场周边噪声监测结果显示,噪声水平在允许范围内,未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明显干扰。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2017年9月修订一、项目概况1、项目简况1.项目名称:某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2.建设单位:某某县环境卫生管理局。

3.建设性质:新建4.服务范围:某某县所辖所4个镇(鄌郚镇、红河镇、乔官镇、营邱镇)和1个水库库区(高崖库区)5.建设内容:垃圾卫生填埋场6.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150t,设计服务年限为10年。

7.建设地点:某某县城区南部方向,鄌郚镇高镇村南约713m处,总占地面积151.3亩(约10.1万m2),详见图2.1-1。

8.工艺方案:采用卫生填埋处置方式9.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8个月10.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4289.35万元2、项目工程内容及组成工程基本组成见表1-1。

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注:本项目不包括垃圾转运系统的建设。

3、产业政策的符合性3.1项目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符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改委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3条规定:“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本项目为某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属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为鼓励类项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符合性:根据建设部、国家环保局、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总则第6条规定: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推放。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组)一、总论 (5)1。

1项目由来 (5)1.2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6)1。

3 评价目的、原则及方法 (6)1.4编制依据 (7)1。

5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10)1。

6项目外环境关系 (11)1.7评价标准 (11)1。

8 评价工作等级 (14)1。

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16)1.10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7)1.11环评技术线路图 (17)二、建设项目概况 (17)2。

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17)2.2建设规模 (18)2.3项目建设内容 (19)2。

4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25)2.5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26)2.6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26)三、工程分析 (28)3.1 处理对象 (28)3。

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0)3.4保障措施 (33)3.5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34)3.6污染源分布调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36)3。

7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方案 (36)3.8 风险防护措施 (39)3。

9 清洁生产 (39)3.10 环保措施方案 (39)3。

11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41)3.12 补充措施与建议 (42)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4.1自然现状调查 (43)4.2社会环境概况 (44)4。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4.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50)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54)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7)5。

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7)5。

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5)六、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78)6。

1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78)6。

3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措施 (83)七、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1施工期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7)7。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垃圾的常见方式之一,但是垃圾填埋场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

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对垃圾填埋场环境进行评价和监测。

本文将从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定义、意义、评价内容和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定义和意义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指对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的评价报告。

通过对影响评价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可以建立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技术标准。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1、避免环境污染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臭气、有害气体、沥渣渗滤液、废气等。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科学研究和分析,可以预测和评估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标准,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确保公众健康安全垃圾填埋场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如臭气、有害气体、噪音等。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以对这些潜在威胁进行预测和评估,指导填埋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3、保护生态环境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植被破坏等。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以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并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需要涵盖以下内容:1、填埋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填埋场的地理位置、规划和用途等等。

填埋场的基本情况是评价报告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填埋场环境影响程度的重要因素。

2、填埋场建设和运营方案包括填埋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计划和方案,以及相关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和技术标准等。

3、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填埋场对周边土壤、水体、空气、噪音等方面的可能影响和评价结果。

需要详细分析填埋场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的影响,评估其程度和范围,确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

库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场区第②层、③层土均为弱透水层,适宜垃圾填埋和防渗膜的铺设,本项目对库底采用人工防渗。

参照《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0225-2004),故本次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声环境评价本工程预计噪声增加值为3dB(A)以内,场址地处郊区,附近500m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

故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5、生态环境评价经初步调查,评价区域内无珍稀物种,无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工程影响范围小于20km2,故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1.2评价范围根据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确定本次范围如下: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场址周边3000m范围内;2)地表水评价范围为垃圾填埋场废水进入祁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入阊江上游500m下游3000m,全长约3500m;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场界周围1000m范围内的民用水井;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填埋场和取土场界周边1000m范围内;5)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场界外1m及运输道路沿线的敏感点。

1.2评价标准与评价时段根据祁门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见附件),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1.2.1评价标准1.2.1.1 环境质量标准(1)地下水拟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

(2)地表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处理达标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入阊江。

该项目的地表水体保护为阊江,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阊江段(为祁门水厂下界至芦溪范围内),根据《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阊江该范围内水体主要功能为渔业用水区,故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3)环境空气垃圾填埋场500m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居民点。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和S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臭气污染物NH3、H2S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

(4)声环境场址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进场道路两侧敏感点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4类区标准。

1.2.1.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垃圾填埋场排放废水主要为经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和生活污水,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要求。

(2)废气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NH3、H2S,场界浓度限值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标准,颗粒物排放场界浓度限值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3)噪声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级标准。

1.2.2评价时段评价考虑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现状评价为2007年;预测评价时段为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建设期和运行期环境影响,垃圾填埋场的封场至终场阶段的环境影响。

1.3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3.1 评价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的结果,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工程分析:工艺方案、污染源、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排放、污染控制措施分析;(3)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4)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噪声环境影响评价;(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环境污染防治对策;(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9)公众参与;(10)总量控制;(11)垃圾填埋场址比选论证分析。

1.3.2 评价重点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推荐,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拟选场址为祁山镇老碓坞处,环境评价重点为拟选场址的水环境评价、生态与水土保持、工程污染防治对策。

1.4环境保护目标可研推荐祁门县西南老碓坞为拟选场址,故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为填埋场周围的居民点、地下水以及纳污水体。

具体保护目标及其环境质量要求见表1-4-1和图1-1。

表1-4-1本项目各环境要素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及要求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敏感点相对距离方位性质及规模保护级别备注环境空气木材加工厂职工800 mNE20人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拟选场址祁山镇政府2500mNE80人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拟选场址薛家坞居民点1000mWS居民点10户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拟选场址地表水环境阊江600mS渔业用水GB3838-2002Ⅲ类拟选场址地下水环境1000m范围内饮用和工农业生产GB/T14848-93Ⅲ类拟选场址声环境祁红路居民点距进场道路10m 居民点40户GB3096-93中4类2 建设项目概况2.1城市概况祁门县地处黄山西麓、安徽省最南端,是安徽的南大门,属黄山市辖,位于东经117°4l′~117°44′,北纬29°49′~29°53′,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祁门县东北与黟县接壤,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两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浮梁县毗邻。

南北长74.8km,东西宽59.9km,呈枫叶状,祁门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2.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2.1 项目名称、性质及规模(1)项目名称: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2)项目建设单位: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3)项目建设地点:拟选场址为祁门县祁山镇西南老碓坞境内。

(5)建设性质:新建。

(6)项目建设总投资:3235.89万元。

(7)设计规模:起始规模4万t/a,填埋服务期16年。

(8)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方法:采用改良型厌氧填埋方式处理。

2.2.2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处理、中转、运输、填埋处理、覆土取土场、渗滤液处理、生活办公设施等。

本工程项目组成、填埋区主要工程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别见表2-2-1、表2-2-2。

表2-2-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名称建设内容规模、规格备注主体工程进场道路宽7m、长500m垃圾坝为粘土坝,主坝顶宽2m、最大标高35m; 副坝顶宽2m、最大标高10m; 分隔坝顶宽2m、最大标高30m防渗工程水平、垂直防渗设计渗滤液收集系统1条D=400mm主盲沟、D=200mm副盲沟、场底30cm 厚导流层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层间网状导气管、梅花形导出井(20座、间距45m)、燃烧设施环保工程雨污分流系统库区四周截洪沟、排水边沟、场内平台排水设施、地下水导排沟等垃圾封场(新、老)新垃圾场覆盖厚度大于0.8m、坡度5%、应覆盖植被终场覆盖监测井本底监测井1座、污染扩散监测井2座和污染监测井、平均深度为20m填埋设备若干配套工程垃圾中转站9座、20-80t/d供配电10kV 电源从附近10kV 架空线路“T”接引至给排水县城自来水给水;排水达标后进入污水处理厂机械维修、运输设备若干冲、洒水设施1辆喷药、洒水车生活服务设施管理区)建筑面积8亩2.2.3 场址位置及总平面布置1、场址位置拟建场地位于位于于祁门县西南2.5km处老碓坞境内,占地面积187.04亩,总库容为145万立方米,交通、供水、供电较为便利。

(1)填埋库区本工程的填埋库区,库区占地面积157.7亩,有效库容145万m3。

为保证库区垃圾堆体的稳定,在库区的下游设垃圾坝。

(2)渗滤液处理站紧靠主坝设有一座渗沥液调节池,容积20000m3。

渗沥液处理站在渗沥液调节池的北侧,平面布局做到科学规划布局,使全部设备及构筑物尽可能安排在规划的工程场地内,同时考虑工艺流程的顺畅和外部物流的顺畅。

一方面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进一步美化周边环境,并使道路、进出水管、电缆等能有效地与垃圾场其他设施进行衔接。

总占地面积28.09亩。

由调节池、尾水出水池、浓缩液储池和处理车间等组成。

(3)生产管理和生活中心生产生活管理区布置有综合办公楼、综合维修间和车库等建筑物。

(4)覆土堆土区覆土堆土区设计位于垃圾坝旁,可以兼顾填埋场内的取土作业。

设计有覆土装卸场和备料棚。

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2.3.4 填埋场库容及使用年限整个填埋库区占地187.04亩。

填埋总库容145万m3,有效库容90%、垃圾压实密度按1.0吨/米3计,本设计是按服务范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进入拟建填埋场,服务年限为16年。

2.2.5 交通运输与能源(1)运输道路1、外部运输及道路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祁门县城中心约2.5km。

县城垃圾可经由祁红路,并通过修建的进场公路进入填埋场的填埋库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