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一生
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作文

爱因斯坦的个人资料及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出生于德国,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现代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科学哲学领域也颇具影响力。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
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
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他的科学思想、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都是颇有见地、不同凡响的。
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无人可以匹敌,他在科学生涯中始终孜孜以求,探寻物理学领域的普遍的、恒定不变的规律。
他的理论涵盖自然界的一切基本问题,大到宇宙、小到次原子粒子。
他修正了时间和空间、能量和物质的传统概念。
他的相对论不仅冲击了牛顿以来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空间、时间观念。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核能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帮助对抗纳粹,他曾在利奥·西拉德等人的协助下曾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启动,而二战后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批判学派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
1880年,爱因斯坦随父母迁居慕尼黑。
1888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了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爱因斯坦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对数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爱因斯坦开始读伊曼努尔·康德的著作1894年,爱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米兰。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
• 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 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 林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电 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 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 为一个伟人。爱因斯坦。”
• 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 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 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 为一个伟人。卓别林。”
爱因斯坦
故事发生在他刚到普林斯顿后不久。 一天,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里 的电话响了。秘书拿起听筒,听到德国口音很重的英语。
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的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 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 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 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 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 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 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人格 化的神,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神来崇拜。
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 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 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 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 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 爱因斯坦于1955年逝世后,人们对其脑部拍摄了照片。通过对这些照 片的研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迪恩·福尔克发现,爱因斯 坦大脑皮层有十几个与常人有异的细微之处,这些区别也许就是爱因 斯坦能以全新视角诠释物理学的原因所在。福尔克博士的研究成果向
《爱因斯坦的一生》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的一生》作文素材英文版Albert Einstein,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minds in history, was born on March 14, 1879 in Ulm, Germany. From a young age, he showed a keen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nd by the time he was a teenager, he was already formulating his own theories.Einstein's most famous work is his theory of relativity, which revolutioniz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time, and gravity. This theory, published in 1905,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physics and earned him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1921.Throughout his life, Einstein was known for his pacifist beliefs and his advocacy for civil rights. He was a vocal critic of war and violence, and used his platform as a renowned scientist to speak out against injustice.Despite facing many challenges and setbacks in his life, Einstein never gave up on his quest fo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He continued to work on his theories until his death on April 18, 1955 in Princeton, New Jersey.Einstein's legacy continues to inspire scientists, thinkers, and dreamers around the world.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physics have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his commitment to social justice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even the greatest minds can also be compassionate and empathetic.爱因斯坦的一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乌尔姆。
介绍爱因斯坦的一生的作文

介绍爱因斯坦的一生的作文哎呀,说起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那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还留下了不少好玩儿的故事。
今天我就来聊聊爱因斯坦的一生,保证让你听得既轻松又有趣。
话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其实并不是那种成绩名列前茅的学霸,反而有点儿调皮捣蛋。
有一次,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个指南针,这个小小的指南针让爱因斯坦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停地摆弄着这个小东西,好奇为什么不管怎么转,指针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
这事儿看似简单,却在爱因斯坦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探索未知的种子。
长大后,爱因斯坦进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物理,但毕业后找工作却不太顺利。
那时候他可能也没想到,后来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最终,他在瑞士专利局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了个小小的“专利审查员”。
在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起了物理学问题,这一研究不要紧,竟然提出了相对论,一下子震惊了整个科学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白了就是解释了时间、空间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你坐在爱因斯坦旁边聊天,时间可能会过得很快;但如果是在火车站等车,时间就会变得很慢。
这个理论听起来是不是挺玄乎?不过,爱因斯坦就是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了许多物理学上的难题。
后来,爱因斯坦去了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继续他的科学研究。
他的生活其实很简单,经常穿着拖鞋、不打领带就去上班,完全不像个大科学家的样子。
据说有一次,他还因为忘了家里的地址,被警察送回了家。
这事儿要是放在现在,估计能上头条新闻。
爱因斯坦除了是个天才科学家,还是个爱好和平的人。
二战期间,他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抢先一步。
但战争结束后,他又积极倡导核武器的非军事化使用,呼吁人们珍惜和平。
爱因斯坦一生中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他喜欢拉小提琴,还曾经给一位小女孩儿辅导过数学作业。
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可爱、充满好奇心的爱因斯坦。
总的来说,爱因斯坦的一生充满了奇迹和故事,从一个普通的专利审查员到改变世界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证明了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做出非凡的成就。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1955年4月18)理论物理相对论的创立者,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因其伟大的物理理论为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进步,而被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风云人物".爱因斯坦从1901年到1955年,共发表了专门的科学研究论文约200篇,主要涉及相对论、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等不同学科领域.在爱因斯坦取得科学成就中,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贡献.它奠定了爱因斯坦在整个科学史上史无前例的地位.人见人爱的小傻瓜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他的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母亲波琳〃科克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出生后,全家人都被这个新生儿的硕大的有棱角的后脑勺惊呆了,甚至以为他是个怪物.几周以后,男婴的大脑袋才慢慢地显得正常了,然而那很宽的后脑勺仍然存在,井成为伴他一生的特征.小爱因斯坦的确显得很笨,他的语言接受能力很迟钝,到3岁才学会说话.他的年轻的保姆哄他有一个十分简便的办法:保姆发现,她手上只需拿着一根小木棍,这个笨小孩就会看得发痴,并且会奇怪地笑起来,保姆因此更认定他是个"傻子",而其他孩子也都不肯与他在一起,孩子们都觉得他又傻又古怪.当有人问他问题时,他首先在头脑中形成答案,用嘴小声模仿,可以看到明显的嘴唇动作,直到确认无误时,才大声说出来,给人的印象是他每句话都说两遍.9岁时,他才戒掉这个习惯.但是,爱因斯坦本人却认为发育迟缓正好帮了他的大忙.他说,当我自问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其他人发现了相对论,我想是由于以下原因:一个成年人对于时空已经熟视无睹了,而只有儿童才可能对周围产生什么想法;而我发育比较迟,恰恰是到了成年才开始考虑时空问题,因而我可以比普通孩子更进一步地研究这个问题.小提琴:爱因斯坦的避难所虽然小爱因斯坦发育迟钝,但他的母亲波琳〃爱因斯坦却发现小爱因斯坦听到音乐也会痴迷.波琳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她想小爱因斯坦也许能在音乐上有所出息.于是.爱因斯坦从6岁时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7年之后,他懂得了和声学和曲式学的教学结构,他体会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逐渐开始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音乐不仅是他逃避矛盾和痛苦的唯一方式,而且是他心灵的避难所.爱因斯坦1896年10月进人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在苏黎世上大学时,他出众的小提琴表演才能被学校发现,因而,他成了当地一名颇有名气的业余演奏演员,在当地音乐界很受欢迎.在爱因斯坦名声大噪后,他的小提琴和相对论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
爱因斯坦的生平及故事

巨匠轶事
•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 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 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 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 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 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 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 韦伯先生是讲对了, 韦伯先生是讲对了,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 天才” 他在12岁到 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 “天才”,他在 岁到 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 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 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 死不悔改” 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 “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 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 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 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大事记
• 1879年3月14日上午 时30分,爱因斯坦 年 月 日上午 日上午11时 分 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 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 号 都是犹太人 父名赫尔曼 爱因斯坦, 犹太人。 赫尔曼·爱因斯坦 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 爱因斯坦,母亲 玻琳。 玻琳。 •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娅在 年 月 日 慕尼黑出生。 慕尼黑出生。 •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年 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童年生活
1在妹妹头上敲了个窟窿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时,有一个大 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脑勺,母亲以为是 个畸形婴儿。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一 天,家里来了一个骑脚踏车的小妹妹,他 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是的,可是她的小 轮子究竟在哪里呢?5岁时脾气狂躁,把家 庭教师吓跑了,还用儿童锄头在妹妹头上 敲了一个“大窟窿”。
爱因斯坦生平简介

爱因斯坦生平简介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
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
父亲和叔父开的电气小工厂和家庭的自由派思想,使他童年就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加上音乐熏陶。
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还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小学时排犹浪潮、军国主义教育方式和宗教礼仪等使他厌恶权威,他说:“我这个教徒在12岁时突然终结了,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很快领悟到圣经里的许多故事不是真的。
我认为青年被政府用谎言故意地欺骗了”。
12岁时他一口气读完《几何学原》本,并练习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定理。
他特别喜欢读《自然科学通俗丛书》中如《力与物质》等书。
13岁时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使他的思考转向宇宙、哲学和自然现象中的逻辑。
他的数学物理很出色,但其余学业成绩不佳。
15岁时,即他中学毕业前一年本已准备“因神经系统状况不佳”休学,学校却以其自由主义思想令其退学。
他在辗转意大利和瑞士的高校人学考试中曾因无中学文会和外语、生物课成绩不佳而落榜。
1895年在阿。
劳人大学预科班,过了一年愉快的学习生活。
他随时将思考记人身边的小本,例如“追光问题”:观察者随光前进时,会不会看见电磁波形成停止的驻波?1896年,他进人瑞士苏黎世工科大学师范系(实即数理系)。
他喜欢在物理实验室观察实际现象。
读科学原著和思考现代物理学中的重大问题。
1900年毕业后失业两年才到瑞士专利局任三级鉴定员,这里的七年是他辉煌的科学创造时期。
1902~1905年,他和两个青年朋友每晚阅读和讨论哲学与自然科学著作,戏称为“奥林比亚科学院”。
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
1914年任柏林大学教授和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
爱因斯坦的故事简短

爱因斯坦的故事简短
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也是相对论的创立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他的成就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市。
他在童年时代就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非凡的智慧。
然而,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对知识的追求,他在自学的道路上显露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毅力。
在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相对论理论,这一理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成为了物理学的一次革命。
他的质能方程E=mc^2更是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经典。
这一成就使得爱因斯坦名垂青史,成为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除了在科学上的成就,爱因斯坦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和人权捍卫者。
他在二战期间坚决反对德国的侵略行为,甚至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提醒他德国可能正在研发原子弹。
这封信最终促成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伏笔。
爱因斯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他的成就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科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实验室里,它更应该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服务。
爱因斯坦,一个超越时空的名字,一个永恒的传奇。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探索,对世界的热爱。
愿我们都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一颗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与物理学
年级:08电光系
班级:光电信息工程
姓名:朱彬
学号:080402169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时间、空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搞清楚了,我智力发展迟缓,长大了还没有搞清楚,于是一直揣摩这个问题,结果也就比别人钻研得更深一些。
”正是本着这种执着钻研与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才有了爱因斯坦个人的成就,才有了今天物理学的辉煌。
【关键词】: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诺贝尔奖
一、伟大传奇的一生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殷实的家庭,很晚才学会说话,行动也很木讷不如同龄小孩子灵活,但是在母亲的教导下他会拉一段优美的小提琴。
爱因斯坦初中时,全家迁往意大利,留他一个人在慕尼黑学习,他的学习状况并不是很好,也并不喜欢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所以他于1895-1896年到瑞士阿劳中学学习。
爱因斯坦一直对学校教育持批评态度,一生中除了在阿劳中学那一年的补习班外,对学校教育没有好印象。
1896-1900年爱因斯坦在苏黎士工业大学教育系师资班学习物理学,在这个学习阶段,他仍旧不是很喜欢学校教育的呆板方式,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他热衷于每天下午做实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在就业中遇到了很多波折,同时他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最后在他的同学格罗斯曼帮助下,他于1902年进入到伯尔尼发明专利局工作。
在伯尔尼发明专利局工作期间,是爱因斯坦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他发表了多篇论文,“狭义相对论”也是这个时期的成果。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也一直为他所热爱的物理事业不断奋斗努力着,1909年应格罗斯曼的邀请,他进入苏黎士大学工作,主要是教授相对论。
1914年他到柏林大学教学,成为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物理研究所所长、院士。
1915年,他提出广义相对论。
1933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做研究员直到1955年4月18日逝世。
二、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关于光波的载体问题,物理学家们选择了亚里士多德的以太作为光波的载体。
但是以太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如果接受了以太是运动的,那么以太运动的速度是多少?许多物理学家试图解释以太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这个问题,但都没有给出准确的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独自得出了洛仑兹变换,他认为,洛伦兹变换是任意两个惯性系之间的变换,不存在绝对空间,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V是相对速度。
爱因斯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他坚持相对性原理,认识到光速是绝对的。
另一位物理学家彭卡莱于1904 年正确表述了“相对性原理”,并提到用光信号对钟,但认为得到的是地方时间,不是真实时间,他推测真空中光速c是常数,且可能是极限速度。
但是都没有达到爱因斯坦的理论的程度,只有爱因斯坦认识到:(1)
必须彻底抛弃绝对空间(以太),必须彻底抛弃绝对时间(同时的绝对性);(2)“同时”是相对的,可以用光来对钟,定义“同时”;(3)新理论是一个时空理论。
于是,震惊世界的物理学发现——狭义相对论在这一基础上诞生了!
至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主要基于把相对性原理贯彻到底的信念和哲学、认识论的原则,一鼓作气完成了它的。
当时,狭义相对论本身既无问题,又与实验没有什么矛盾,但他就是试图要着手建立引力的相对性理论。
1907年,爱因斯坦的兴趣转向推广狭义相对论。
同年,他发表了论文"关于相对论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在该文的第五部分,他就"相对性原理和引力"做了考察。
他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是否可以设想,相对性运动原理对于相互作加速运动的参照系也仍然成立?"他还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等效原理:"引力场同参照系的相当的加速度在物理学上完全等价"。
他由此得出三个结论:在重力势为Φ的场中,时钟延缓1+Φ/C²倍;来自太阳表面的光的波长比地球上同类物质发出的光的波长大约大两百万分之一(引力红移);光线经过引力场时,每厘米光程方向的变化为r×sinφ/C²(φ为引力方向与光线方向的夹角,r为引力引起的加速度)。
爱国斯坦认为,所发现的等效原理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思想"。
如果说在狭义相对论诞生前还有先驱者的大量力工作的话,那么广义相对论可以说是爱因斯坦一人促成的,它的发现是爱因斯坦一生的顶峰。
爱因斯坦说过:“狭义相对论如果我不发现,五年之内就会有人发现。
广义相对论如果我不发现,50年之内也不会有人发现!”他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何其伟大!
三、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
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
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与光强度无关,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
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
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
光电效应里,电子的射出方向不是完全定向的,只是大部分都垂直于金属表面射出,与光照方向无关 ,光是电磁波,但是光是高频震荡的正交电磁场,振幅很小,不会对电子射出方向产生影响.
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相对应的,光具有波动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的色散。
只要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极限频率,受光照射的金属表面立即就会逸出光电子,发生光电效应。
当在金属外面加一个闭合电路,加上正向电源,这些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便形成所谓的光电流。
在入射光一定时,增大光电管两极的正向电压,提高光电子的动能,光电流会随之增大。
但光电流不会无限增大,要受到光电子数量的约束,有一个最大值,这个值就是饱和电流。
所以,当入射光强度增大时,根据光子假设,入射光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光能)决定于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光子数,单位时间里通过金属表面的光子数也就增多,于是,光
子与金属中的电子碰撞次数也增多,因而单位时间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也增多,饱和电流也随之增大。
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射向金属表面的光,实质上就是具有能量ε=hν
的光子流。
如果照射光的频率过低,即光子流中每个光子能量较小,当他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了这一光子,它所增加的ε=hν的能量仍然小于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逸出功,电子就不能脱离开金属表面,因而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如果照射光的频率高到能使电子吸收后其能量足以克服逸出功而脱离金属表面,就会产生光电效应。
此时逸出电子的动能、光子能量和逸出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逸出功)+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
即:hf=(1/2)mv^2+Φ这就是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f是入射光子的频率;Φ是功函数,指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表达式如右图,其中f0是光电效应发生的阀值频率,即极限频率;功函数有时又以W或A标记。
动能表达式
E(kmax)是逸出电子的最大动能,如右图;m是被发射电子的静止质量;vm是被发射电子逸出时的初速度。
注:这个算式与观察不符时(即没有射出电子或电子动能小于预期),可能是因为系统没有完全的效率,某些能量变成热能或辐射而失去了。
五、爱因斯坦的学术成就与影响
曾经爱因斯坦被多次提名诺贝尔奖,有相对论、量子论、引力论、布朗运动、光量子、统计力学、临界乳光、比热、数学物理、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德哈斯效应等等,提名最多的领域是相对论。
因爱因斯坦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包括:布朗运动、康普顿效应、受激辐射等,未来可能还会在量子信息学与量子纠缠理论、类星体体与引力透镜效应、黑洞物理极其观测、引力波的探测等等方面导致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的丰收年是在他26岁的时候,也就是1905年,这年共有5篇论文出世:3月份发表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光子说;4月提交了博士论文——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5月创作了解释布朗运动的论文;6月创作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即狭义相对论;9月,爱因斯坦提交了包括著名的E=mC2公式的关于质能关系的论文。
伟人何为伟人,严谨,细致,求真,务实,探索,执着,永远积极向上,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富有创造性!爱因斯坦,不愧为世界物理学史上的璀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