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师德论文:让爱与教育同行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材料: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材料: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材料: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很荣幸能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与大家分享我的师德师风演讲。

当我们谈到师德师风的时候,相信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幅优秀教师的形象:他们胸怀坦荡,言传身教;他们悉心教诲,引领学生;他们平等待人,严格要求。

这些杰出的教师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爱”在教育中的意义。

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感,是激发师生之间关系的力量。

在学生看不清未来的时候,爱可以给予他们方向和希望;在学生面临困难的时候,爱可以给予他们勇气和支持;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爱可以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爱融入到教育中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应该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需求,了解他们的成长困惑和渴望;其次,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应该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关心和尊重。

除了给予学生爱,我们作为教师也需要引领学生学会爱。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激励他们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在学生之间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弘扬团结友爱、互助分享的精神。

同时,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也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敬业精神,不辜负家长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师的爱是永不熄灭的。

无论教学环境怎样变化,无论教育体制怎样改革,爱始终是我们坚守的信仰。

只有在教育事业中闪光的爱,才能培养出拥有社会责任感、阳光向上的新一代。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谢谢大家!。

德育论文--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

德育论文--立德树人 与爱同行

立德树人与爱同行一、立德树人,言传身教树木易,树人难。

德育为先,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必须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

同时教师的言行也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

没有爱的德育是死亡了的德育,不能培养爱的德育,是失败的德育。

爱是德育的生命线,是德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教师的爱心、品行之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的“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

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热爱生活是师德的前提。

热爱生活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热爱生活之心,那其他皆无从谈起。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首先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热爱本职工作,继而才能热爱学生,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立德树人与爱同行有句谚语说得好:“决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

”(1)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市实验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爱与教育同行

市实验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爱与教育同行

市实验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爱与教育同行最让老师难忘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学习名列前茅的高材生,另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后进生,陈志城属于后者,教他六年,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我欢喜让我忧。

2002年秋季新生入学,陈志城就与众不同,新生课堂常规训练他就“身手不凡”:钻桌底、爬椅子、骚扰左邻右舍、甚至跑到讲台来“抛头露面”,课下,他更是为所欲为,经常乱亲女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小朋友“大打出手”……我多次找他谈话,耐心地批评教育也无济于事,我找他的家长来了解情况,原来陈志城是个多动症孩子,家长又忙于做生意,疏忽管教孩子,加上居住的环境杂乱,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他变成了一个问题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让我更头痛,每次一下课就有小朋友来告陈志城的状,在学校,什么乱七八糟的捣蛋事他都做了,还居然跑到老师宿舍区去摸那些晾晒在楼下的内衣。

每次我严厉地批评他,他就收敛几天,不久又旧病复发了。

不仅同学讨厌他,其他科任老师也烦。

那时我想,让我教这个孩子六年,恐怕要折寿了。

他的家长不敢进学校来接他,因为每次进来,孩子们都会围上去叽叽喳喳地告陈志城的状。

就这样陈志城成了我们班最不受欢迎的人。

时间推移到二年级的下学期,那天,我准备到教室去上课,又有一群孩子跑来告状,说陈志城的不是,我气得不打一处来,这孩子屡教不改,又闯祸了!我决定不上语文课了,来狠狠地训他一节课,灭灭他的威风,也在班上来个“杀鸡给猴看”。

可我转念琢磨,这一招用了这么多次都失灵,都没能转变他,得换个方式——赏识教育,抓住他的心才行啊。

孩子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我来,看我怎样“收拾”陈志城。

没想到我一脸平静,和颜悦色地说了陈志城的一些良好表现,接着我又要求孩子们都来说说陈志城的优点,孩子们愣了片刻便开始说起来,有几个孩子忍不住“告状”都被我打断,强调他们是夸人的。

就这样花了大半节课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言,有的说陈志城聪明活泼;有的说他宽容大方;有的说他讲义气,够朋友;有的说他乐于助人,有爱心……最后我教导孩子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看一个人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缺点,也要看到他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让爱与教育同行

让爱与教育同行

让爱与教育同行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关乎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而在教育的征程中,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让教育充满温暖与力量。

爱,是理解与尊重。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梦想。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不将他们一概而论,不强求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的“标准模样”。

当孩子犯错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地询问原因,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成绩也一落千丈。

我没有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而是课后找他单独谈心。

原来,他的父母最近经常吵架,让他感到无比烦恼和不安。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帮助他们化解矛盾。

同时,也给予这个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渐渐地,他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成绩也逐步提高。

爱,是信任与鼓励。

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曾经有个学生,他在写作方面一直表现不佳,对自己也没有信心。

为了帮助他提高写作水平,我每次都会认真阅读他的作文,并在文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

同时,还给他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指导他如何积累素材、如何构思文章。

慢慢地,他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还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奖项。

那一刻,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爱,是陪伴与关怀。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在生活中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陪伴。

当他们生病时,送上一句问候;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他们一个拥抱;当他们取得成绩时,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让教育与爱同行论文

让教育与爱同行论文

让教育与爱同行主题词:师德建设行教育的原动力。

学校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活动,是我校领导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点。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

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

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的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

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学校开展“师德师风”系列活动,是我校领导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点。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师多年来一直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许多德育先进典型,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与尊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学生缺乏宽容和耐心。

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十条《规范》为行为要求,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

教师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

其次,我们建议学校要进一步更科学地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

定期评议师德师风,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职称评定、晋级、表彰的重要依据,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师德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标兵。

让爱与教育同行师德师风演讲稿

让爱与教育同行师德师风演讲稿

让爱与教育同行师德师风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千万不能忽视爱与教育同行的重要性。

爱与教育同行,师德师风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谈“爱”和“教育”这两个词。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包含了对他人的关怀、关爱和尊重。

而教育则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格、塑造思想、引导行为的过程。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只有在爱的指引下,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有爱心的未来之星。

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的重要素质。

一个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肯定会对学生有更深层次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保持师德,树立正确的师风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那么,对于爱与教育同行,师德师风这个主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要做到以爱为本。

教育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过程,而爱是最好的催化剂。

我们要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其次,要做到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廉洁修身,做一个正直、诚实、守信的好老师。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另外,要做到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是一种教育的方法,通过言传身教,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只有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最后,要做到感恩育人。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感恩自己所教的学生。

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感恩育人,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美好。

爱与教育同行,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的根本。

让爱与教育同行

让爱与教育同行

让爱与教育同行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关乎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希望。

在教育的征程中,爱,如同那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爱,又似那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让爱与教育同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爱,是教育的基石。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他要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是聪明伶俐还是反应迟缓,无论他们是家庭富裕还是贫困潦倒,无论他们是性格开朗还是内向孤僻。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

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性格内向,成绩也不太好,在班级里总是默默无闻。

我注意到他后,经常找他聊天,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我发现他其实很有想法,只是缺乏自信。

于是,我在课堂上经常给他创造发言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慢慢地,小明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件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爱,也是教育的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来管理学生,而应该用爱去感化他们,用爱去引导他们。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和谩骂,而应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然后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

有一次,班上的两个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甚至动起了手。

我知道后,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分别找他们谈心。

我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争吵,是因为彼此之间存在一些误会。

于是,我帮助他们化解了误会,让他们明白了同学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最后,他们不仅和好如初,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爱,更是教育的力量。

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爱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教育师德论文 严守教育师德,以爱育人

教育师德论文 严守教育师德,以爱育人

教育师德论文严守教育师德,以爱育人教育师德论文: 严守教育师德,以爱育人引言教育师德是指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严守教育师德,以爱育人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教育师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爱心教育培养学生。

教育师德的重要性教育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教育师德是塑造学生品德的关键因素。

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榜样行为以及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教育师德是维护教育和谐氛围的基础。

只有教育工作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和谐的互动关系。

最后,教育师德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保证。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教育工作者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爱育人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爱与关怀。

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积极影响。

1. 尊重学生尊重是以爱育人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差异和独特性。

尊重不仅包括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意见,还包括尊重学生的隐私和尊严。

教育工作者应该创建一个充满尊重和理解的研究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被认同和接纳。

2. 关心学生关心学生是以爱育人的核心,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研究和生活情况。

他们应该尽力去了解学生的喜好、困难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关心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教育工作者能够建立与学生的互信关系,并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以爱育人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建立亲近、信任和平等的关系。

他们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师德论文:让爱与教育同行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

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该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该如润物如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师爱施于优秀生,应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重:师爱惠及后进生,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

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充斥着爱:批评,处分也体现着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爱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此,让我们用爱的职业责任去培植希望的奇葩,做一个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一、对教育事业的爱
为人师者,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教育是开启民智,继往开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关系祖国未来的铸魂工程。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
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

教师从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

当第一次、第二次……每一次站在学生面前,面对着真诚的注视时,我真切的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学生的未来在那时好象都与我连在了一起。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著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来迎得桃李满天下。

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他就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许多扎根边远山区的老师,守着清贫,克服重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祖国花朵的感人事迹,岂不令我们个别“站三尺讲台,想四方生意”的为人师者感到汗颜?
二、对学生的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

我们每一个教师要把爱生作为我们的天职,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

教师是因为有学生而存在,教是因为有学而存在。

每一个教师一定要象对自己的儿女那样对学生的充满爱,让师爱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绽放光芒。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
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

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

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

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是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三、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爱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教师只有对某门学科喜爱,才能焕发出深入钻研教材的浓厚兴趣和传授知识的丰富情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相应体验,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教材;当教师满腔热情、情绪高昂地教学时,学生往往绕有兴趣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会更加爱学这门课。

结合《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十七大报告对职教改革的要求,为培养掌握相应岗位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做到更新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组织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要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就业技能。

四、对学习的爱
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此必须有真才实学。

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

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

教师要主动学习,教师的知识如鲜活的自来水,因此,教师应自主学习,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职教精神,不断提高和更新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以培养出应用型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善于合作学习,文人不相轻,人师更需互助,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及时相互通气;有了好的经验就要相互交流;看到同事有难处,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集体中产生1+1大于2的良好效果。

有一种人生最幸福,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教师的之所以幸福、美丽,因为他充满着爱。

愿我们在这爱的海洋里,背负上执著与信念,“上下求索”,不断进取,谱写教育的篇章,用爱去成就崇高的教育事业。

“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更要有爱的艺术。

让我们的爱充满教育心智,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