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

第 2 课时
分米的认识
R 三年级上册
在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时,用 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 位又太小了,该怎么办呢?
2
没问题,先请大家
来跟我学一个新的长度 单位,它能帮你解决这 个问题。
3
1
2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4
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 方法一:观察老师的米尺,可以知道: 1米=10分米,让我们来数一数。
可以用字母( dm)表示。
1 )厘米,10厘米就是(
1 )分米,分米
(2)先动手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再用手比一比它的长度,最后说一
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接近1分米?
(3)把1厘米、1米、1毫米、1分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是( 1 米 )> ( 1 分米 )>( 厘米 )>( 1 1 )。 毫米
(4)填一填。
1米=(10 )分米 1分米=( 1米=( )厘米 10 )厘米 100
20
1厘米=( 10 )毫米
2.我能行。 4分米=( 30厘米=( 40 3 )厘米 )分米
5米=( 500 )厘米 600毫米=( 6 )分米
21
3.比一比。(在 4厘米 300分米 4 < 分米
里填上“>”“<”或“=”) < 9分米 2 米 > 7 毫米 9 < 厘米
请你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分 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8
还可以怎样表示? 仔细观察,这是几厘米?
我用尺子量一量, 它是2厘米。
9
我是这样想的。
想:1厘米是10毫米, 2厘米是2个10毫米。 2厘米=20毫米
也可以表示成 20毫米。
3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3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
2. 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换算。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长度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是指将一种长度单位转换为另一种长度单位的过程。
(2)为什么需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长度单位的使用,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需要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3. 讲解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分米、厘米的定义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厘米是米的百分之一。
(2)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0厘米。
4. 演示长度单位换算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过程。
5.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1)将5米换算为分米。
(2)将30厘米换算为米。
(3)将80分米换算为厘米。
6.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4米,宽2米,求客厅的面积。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应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一、填上合适的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
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
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米,合()千米。
汽车每小时行驶60()一支铅笔约长185()一头牛重500千克,()头牛重1吨。
找出3种长度约是1分米的物体:()、()、()。
1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纸叠起来厚()毫米,合()厘米。
8千米=()米 70厘米=()分米 9千克=( )克3厘米=()毫米 4000千克=()吨 8吨=( )千克5厘米=( )毫米 70厘米=( )分米 4米=( )分米4000千克=( )吨 2千米=( )米 ( )米=50分米6千克=( )克 100厘米=( )米 ( )厘米=1分米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 2吨+4吨○6000千克 1500千克○2吨3千米○2970米 7厘米+23厘米○3米 2500千克○3吨6分米○58厘米 1米-2分米○8分米 60毫米○6厘米990克○1千克 6吨○6000千克 4分米○39厘米5千米○4500米 300厘米○40分米 2厘米○10毫米3米○25分米 1吨5千克○1050克 1米○2分米30厘米9、算一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吨-600千克=( )千克480克+520克=( )克=( )千克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70毫米+3厘米=( )厘米=( )分米3千克+500克=( )克75厘米+25厘米=( )厘米=( )分米=( )米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 250千克的4倍重是( )吨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床长约2()一袋牛奶重250()一个鸡蛋重约50()回形针长约3()鱼重约1()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 李明体重35( ) 一只公鸡重3(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一袋水泥重50( ) 一包奶粉重250( ) 一辆汽车载重5( ) 一个杯子高10()二、选择(10分)1.一个苹果重()[A.1吨 B.1 0千克 C.150克]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长度单位的应用-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题文】妈妈和小姨要坐长途汽车去看外婆,途中要行使250千米,她们早晨8:00出发,汽车每小时行使90千米,上午11:00能到达吗?【答案】上午11:00能到达.【分析】首先求出早晨8:00到上午11:00经过的时间是3小时;汽车平均每小时行90千米,即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90千米+90千米+90千米,再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250千米比较大小,判断出上午11:00能否到达即可.【解答】11时-8时=3小时90+90+90=270(千米)270千米>250千米答:上午11:00能到达.2.【题文】妈妈要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25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答案】中午12时不能到达.【分析】首先求出早上8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是4小时;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即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80千米+80千米+80千米+80千米,再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325千米比较大小,判断出中午12时能否到达即可.【解答】12时-8时=4小时80+80+80+80=320(千米)320千米<325千米答:中午12时不能到达.3.【答题】周末妈妈带黄霏霏坐长途汽车去看外婆.途中汽车要行驶265千米.她们早上7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上午10时()到达.A. 能B. 不能【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应用.【解答】已知周末妈妈带黄霏霏坐长途汽车去看外婆,途中汽车要行驶265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从早上7时到上午10时经过了3个小时,求汽车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80+80+80=240(千米),240千米<265千米,所以上午10时不能到达.选B.4.【答题】爸爸和小强要坐长途汽车去看外婆,途中要行250千米,她们早晨9时出发,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下午1时能到达吗?()A. 能B. 不能确定C. 不能【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应用.【解答】已知爸爸和小强要坐长途汽车去看外婆,途中要行250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从早晨9时到下午1时经过了4个小时,求汽车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70+70+70+70=280(千米),280千米>250千米,所以下午1时能到达.选A.5.【答题】6米=______分米430毫米=______厘米2分米5厘米=______厘米【答案】60,43,2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6米=60分米;430毫米=43厘米;2分米5厘米=25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60,43,25.6.【答题】15厘米+25厘米=______分米8千米-2000米=______米【答案】4,60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15厘米+25厘米=40厘米=4分米;8千米-2000米=8000米-2000米=6000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6000.7.【题文】一本《雏鹰手册》厚6毫米,几本这样的书叠起来厚3厘米?【答案】5本这样的书叠起来厚3厘米.【分析】3厘米里面有几个6毫米,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即可,注意统一单位.【解答】3厘米=30毫米30÷6=5(本)答:5本这样的书叠起来厚3厘米.8.【答题】一本故事书厚8毫米,5本这样的故事书叠在一起,一共厚______厘米.【答案】4【分析】5本一样的故事书叠在一起.每本厚8毫米,用每本的厚度乘本数即得共厚多少毫米,再根据1厘米=10毫米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解答】8×5=40(毫米),40毫米=4厘米.所以一共厚4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9.【题文】小红从家走到超市,买完东西后原路返回,一共走了多少千米?【答案】6千米【分析】根据文字和图形,把3段路程相加求出从小红家走到超市的路程,因为回来还是这个路程,所以就是2个同样的从小红家走到超市的路程相加,要注意统一单位.【解答】2千米=2000米2000+370+630=3000(米)3000+3000=6000(米)6000米=6千米答:一共走了6千米.10.【题文】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上午7时从A市出发,中午12时到达B 市.A、B两市之间相距多少千米?【答案】350千米【分析】首先求出上午7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是5小时;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即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70千米+70千米+70千米+70千米+70千米,即A、B两市之间的距离.【解答】12时-7时=5小时70+70+70+70+70=350(千米)答:A、B两市之间相距350千米.11.【题文】4本同样的书摞起来高24毫米,如果把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度是多少毫米?【答案】48毫米【分析】首先根据把4本同样的书摞起来,高度大约是24毫米,用24除以4,求出一本书的大约高度;然后用一本书的高度乘8,求出高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即可.【解答】24÷4=6(毫米)6×8=48(毫米)答:高度是48毫米.12.【题文】从丽丽家到儿童乐园怎么走最近?要走多少米?把最近的路线描出来.【答案】丽丽家→商场→医院→儿童乐园这条路最近,要走810米.图见解答.【分析】由图可知,从丽丽家到儿童乐园,比较近的路线有2条,根据加法的意义求出每条路的长度,比较后即得哪条路最近.【解答】从丽丽家到儿童乐园的路线有2条:①丽丽家→车站→街心公园→儿童乐园,即280+300+260=840(米);②丽丽家→商场→医院→儿童乐园,即300+210+300=810(米).810米<840米,所以丽丽家→商场→医院→儿童乐园这条路最近,要走810米.最近路线图如下:13.【题文】一本连环画厚约8毫米,5本这样的连环画厚多少厘米?【答案】4厘米【分析】首先根据一本连环画的厚度约是8毫米,用8乘5,求出5本这样的连环画厚约多少毫米,再化成以厘米为单位的量即可.【解答】8×5=40(毫米)40毫米=4厘米答:5本这样的连环画厚4厘米.14.【题文】小明从大门出发到熊猫馆怎么走最近?要走多少米?把最近的路线描出来.【答案】小明从大门出发到熊猫馆按照大门→猴山→熊猫馆这条路走最近,要走510米.图见解答.【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明从大门出发到熊猫馆一共有3条路线,把这三条路的长度计算出来,再比较即可得出最短的那条路.【解答】大门→猴山→熊猫馆:260+250=510(米),大门→游乐园→水族馆→熊猫馆:250+140+320=710(米),大门→表演厅→水族馆→熊猫馆:400+280+320=1000(米),510米<710米<1000米,小明从大门出发到熊猫馆按照大门→猴山→熊猫馆这条路走最近,要走510米.最近路线图如下:15.【题文】从小华家到动物园走哪条路最近?要走多少米?把最近的路线描出来.【答案】从小华家→商店→宾馆→动物园这条路最近,要走570米.图见解答.【分析】由图可知,从小华家到动物园,共有4条路线,根据加法的意义求出每条路的长度,比较后即得哪条路最近.【解答】从小华家到动物园有4种走法:①小华家→电影院→超市→动物园,即190+150+300=640(米);②小华家→商店→超市→动物园,即250+200+300=750(米);③小华家→商店→宾馆→动物园,即250+130+190=570(米);④小华家→电影院→超市→商店→边关→动物园,即190+150+200+130+190=860(米).570米<640米<750米<860米,所以从小华家→商店→宾馆→动物园这条路最近,要走570米.最近路线图如下:16.【题文】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线示意图.(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种不同的路可以走?(2)小明每天上学沿最近的路走两个来回,一共要走多少米?【答案】(1)4种;(2)920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应用.【解答】(1)小明家到学校有4条不同的路线:①小明家→商场→影院→学校;②小明家→商场→学校;③小明家→医院→学校;④小明家→医院→市场→学校.答:小明家到学校有4种不同的路可以走.(2)50+110+90=250(m),50+180=230(m)140+100=240(m),140+80+70=290(m)230m<240m<250m<290m,所以小明家→商场→学校的线路最短,小明每天上学沿最近的路走两个来回,一共要走230+230+230+230=920(m).答:一共要走920米.17.【题文】从小红家到科技馆怎样走最近?(1)把最近的线路描出来.(2)从小红家到科技馆最少要走多少米?【答案】(1)图见解答;(2)300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应用.【解答】(1)如图所示:(2)第一条:140+100+110=350(米)第二条:140+160=300(米)第三条:320+200=520(米)300<350<520,第二条最近.答:从小红家到科技馆最少要走300米.18.【题文】小伟要从家去体育场,怎样走最近?最近是多少米?【答案】小伟家→少年宫→公园→体育场这条路最近,最近是970米.【分析】首先根据图示,求出小伟要从家去体育场,每条路线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然后比较大小,判断出怎样走最近,最近是多少米即可.【解答】小伟家到体育场有2条不同的路线:①小伟家→学校→医院→体育场:260+300+420=980(米),②小伟家→少年宫→公园→体育场:300+440+230=970(米),980米>970米,所以小伟家→少年宫→公园→体育场这条路最近,最近是970米.答:小伟家→少年宫→公园→体育场这条路最近,最近是970米.19.【题文】下面社区校园路线图.(1)小红家到学校最近的路长多少米?(2)小丽家到学校最近的路长多少米?请在图中标出最近的路线.【答案】(1)600米;(2)670米,图见解答.【分析】(1)小红从家出发到学校一共有2条路线,将从家到学校几段距离加起来,即可知道每条路的长度,进而可以得出最近的一条路;(2)小丽从家出发到学校一共有2条路线,将从家到学校几段距离加起来,即可知道每条路的长度,进而可以得出最近的一条路;然后画出路图即可.【解答】(1)小红从家出发到学校一共有2条路线:①小红家→街心花园的一条边→学校,230+250+120=600(米);②小红家→街心花园的两条边→学校,230+250+250+120=850(米).600米<850米.答:小红家到学校最近的路长600米.(2)小丽从家出发到学校一共有2条路线:①小丽家→街心花园的一条边→学校,300+250+120=670(米);②小丽家→街心花园的两条边→学校,300+250+250+120=920(米).670米<920米.答:小丽家到学校最近的路长670米.最近的路线图如下:20.【答题】李阿姨每天骑电动车从家到超市上班,路上要花5分钟,如果电动车每分钟大约行600米,李阿姨家距离超市大约有______千米.【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应用.【解答】李阿姨每天骑电动车从家到超市上班,路上要花5分钟,如果电动车每分钟大约行600米,求电动车5分钟行驶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600+600+600+600+600=3000(米),3000米=3千米,所以李阿姨家距离超市大约有3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课时 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教案

本单元练习时会出现一些要小朋友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平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因此这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小朋友到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来进行估测,不至于错得太离谱。适时给予一些小小的练习补充,以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巩固深化
一、自学检测
1、填空。
9分米=()厘米6米=()分米
30毫米=(Βιβλιοθήκη 厘米8厘米=()毫米50分米=()米200厘米=()米
一、数学课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的学生学习很被动,只是作表面文章。一道题目他会知道怎么解答,但真正让他们说说每一道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呢?他又说不清,或又辞不达意;又或者有同学能有条理地说清楚了,但大部分学生不能谦虚地倾听,而是觉得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了。我觉得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完整简洁的语言描述能力,这样既搞清楚做题的思路,又能够加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一举两得。所以像今天这节课,我先作个简单的引导帮助学生说,然后由他们自己有条理地进行表述。比如:在教学“6厘米以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这样一道题目,我先让学生说说答案,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我这时适时给出一个想法的概框“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___个___毫米,就是___毫米。”让学生自己练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练习题】一、填一填。
1.有些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其中()走得最快,它走一圈是(),()走得最慢,它走一大格是()。
2.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计量很短的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
3.秒针走一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也就是()时。
4.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时长4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长度的基本概念,单位换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长度的意义,掌握厘米、米等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长度的定义与意义- 常见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长度- 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是描述物体长短的基本属性。
2. 能够识别并使用厘米和米作为长度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4. 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测量活动中。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长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教学中的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或卷尺- 测量用的物品(如书本、铅笔、桌子等)- 长度单位换算表-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度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
2. 新课讲解:介绍长度单位,讲解厘米和米的关系,展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活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4. 单位换算:教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5. 应用拓展:布置实际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习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点,包括:- 长度的定义- 厘米和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 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包括:- 填空题:关于长度单位和换算的基本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及单元计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及单元计划第一单元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学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
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 知识点归纳
《测量》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用字母分别写作mm、cm、dm、m、km 。
2、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常用毫米作为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为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路程,常用千米作为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3、在直尺上,相邻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相等的,是1毫米。
4、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长:①一分钱的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②一只手指的手指甲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一个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④一张书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⑤1千米有多长,可以参考自己学校的操场1圈有多少米,例如400米一圈,则跑两圈半就跑了1千米。
5、大小比较: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6、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1千米=1000米。
进率是1000 。
7、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添上几个0 。
8、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去掉几个0 。
9、不同单位的数要进行比较或者计算,应先把单位转换为相同的。
知识点二、吨的认识1、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用字母分别写作g、kg、t 。
2、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为单位。
测量一般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千克作为单位。
测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吨作为单位。
3、1克、1千克、1吨有多重:①一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
②四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③一辆小汽车大约重1吨。
4、大小比较:1吨>1千克>1克5、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6、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添上几个0 。
7、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去掉几个0 。
8、不同单位的数要进行比较或者计算,应先把单位转换为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运动场一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是()米。
2、运动场一圈是400米,5圈正好是()千米。
3、 1分米=()厘米 150 分米=()厘米
8千米=()米()毫米=6厘米
600毫米=()厘米 800毫米=()分米
6500米=()千米=()米
4、在○里填上“》”、“《”或“=”。
2800米○3千米 900毫米○9厘米
10米+9分米○20米 8吨○900千克
40分米○50厘米 16千米○1600米
5、在()里适当的单位
①小明的身高130(), ③一张单人床长2()。
⑤小汽车每小时行80()。
6、我会判(5分)
1支圆珠笔长15毫米。
()比1米少5厘米是95厘米。
()
自行车每小时行60千米。
()
600米+400米=()千米 17分米+23分米=()米 3米-25分米=( )分米 6千米-5000米=()米 1400米-400米=()千米 5厘米+7毫米=( )毫米 46厘米+54厘米= 4千米-3000米=
四、我会选(5分)
1、下面的长度与10米相等的是()
A、100厘米
B、1千米
C、100分米
2、数学课本的长约2()
A、米
B、厘米
C、分米
3、一本书大约重150()
A、克
B、千克
C、吨
4、1千克比1千米()
A、大
B、小
C、无法比较
5、第一大河长江长约6200()
A、米
B、千米
C、分米
1.填空。
①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都表示()的单位。
②计量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作单位。
③1千米=()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
②一个区别针的长度大约是34()。
③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90()。
④一列火车每小时大约行驶120()。
4.在下面的○里填上“〉”“〈”“=”。
2千米○2000米1千米○900米 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95毫米○10厘米
5.学校运动场的跑道是一圈400米,芳芳每天早晨跑3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1. 判断
4个250米是2千米. ( )
2. 填空
125米×8=( )米=( )千米
3. 填“>”、“<”和“=
6千米5米○6050米 1200米○2千米
4. 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长6772米,比公路桥长2183米,公路桥长多少米?
5. 火箭每秒飞行4500米,2秒飞行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1千米=()米4000米=()米 15千米=()米12厘米=()毫米 9米=()分米 200毫米=()厘米2.在○里填上“〈”“〉”“=”。
100毫米○1分米800米○8千米 26千米○2600米
1600毫米○3分米350厘米○3米50厘米
3.计算下面各题。
26厘米+72厘米 63毫米—28毫米 1052千米+892千米 305分米+75分米 2050米—980米
4.解答应用题。
(1)我国边界南北最长距离是5500千米,东西最长距离比南北距离短300千米,东西距离长多少千米?
(2)运动场跑道一圈400米,小明每天跑3圈,他每天跑多少米?6天跑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