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氧化反应动力学的测定1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实验习题五

物理化学实验习题五

物理化学实验习题五问答题问答题答案问答题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热实验, 有的实验教材上要求在量热测定时,在氧弹中加几滴纯水,然后再充氧气、点火,请说明加的这几滴水的作用是什么?2.某研究所,需要测定牛奶样品的热值,请提出所需仪器及实验步骤。

3.在量热实验中(例如溶解热的测定)经常要用电能对量热计进行能当量的标定, 请绘出电能测量线路, 并加以说明。

4.某种不可燃固体物质, 加热可使它分解成为另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 请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上述分解反应的∆H$和∆S$, 简要叙述实验方法和所依椐的热力学原理, 不必绘出实验装置图。

5.现要安装一个50℃以下的恒温水槽, 应如何考虑下列问题:①需要有哪些部件?②如何配置恒温槽各部件?③恒温槽放在20℃的实验室内, 欲控制25.0℃的恒温温度。

恒温槽在25.0℃时的散热速率是0.060℃·min-1, 恒温槽内盛水10.0 dm3, 问应使用多少瓦的控温加热器为好?己知1 dm3水为1000 g , 水的热容为4.184 J·g-1·K-1。

④若恒温槽控制的温度略低于室温, 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达到恒温目的(不用现成的致冷器)?6.欲用溶液法测定溴苯的偶极矩,现查得溴苯、苯、乙醇、环己烷、四氯化碳、水的一些物理常数如下:溴苯苯乙醇环己烷四氯化碳水密度ρ20/g·cm-3 1.4950 0.879 0.789 0.7786 1.600 0.9982折光率n20 1.5594 1.5011 1.3614 1.4266 1.4603 1.3330沸点T b/℃156.43 80.3 78 80 75.5 1007.已知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6, 它溶于环己烷中, 但不知道它在环己烷中是以单体还是二聚体,或两者的平衡状态存在。

请提出一种实验方法, 对该物质在环己烷中的存在状况作出判断(需说明方法、需已知和测定的数据)。

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动力学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这一反应的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动势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动势法在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类似反应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1.实验方法1.1 实验原理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可以表示为以下化学方程式:HCOOH + Br2 → CO2 + 2HBr此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r = k[HCOOH][Br2]式中,r为反应速率,k为反应速率常数,[HCOOH]和[Br2]分别表示甲酸和溴的浓度。

电动势法是一种在恒定温度下通过测量电动势与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电化学反应发生时,电极之间会出现电动势,通过测量电池中电势差的变化,可以确定电化学反应速率。

1.2 实验步骤(1)将2mol/L甲酸和2mol/L溴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反应物液。

(2)将一对电极(阳极和阴极)插入反应物液中,使其分别与电位计相连。

(3)记录实验开始后电势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电极电势-时间曲线。

(4)利用电势-时间曲线确定反应速率,即可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

2.实验结果与分析2.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电势-时间曲线,并通过此曲线计算出了反应速率常数k。

2.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反应物液体系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电极电势逐渐降低,表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计算出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0.0025(L/mol)/s。

此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液中,甲酸的浓度和溴的浓度对于反应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液的温度和pH值也有密切的关系。

3.结论通过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甲酸分析报告

甲酸分析报告

甲酸分析报告简介甲酸(HCOOH),又称为蚁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味道。

甲酸在医药、化工、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甲酸进行准确的分析与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介绍甲酸的常用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

甲酸的常用分析方法1.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常用于甲酸分析的一种方法。

甲酸在紫外可见光谱区域(200-800 nm)有明显的吸收峰,峰值波长为254 nm。

通过测定甲酸样品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间接得到甲酸的浓度。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精确可靠的甲酸分析方法。

该方法使用甲酸作为外标物质,将待测样品和外标样品一同进样,通过比较两者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计算出甲酸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也常用于甲酸的分析。

该方法需要将甲酸样品先进行挥发,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甲酸在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品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甲酸的浓度。

甲酸的检测技术1. pH测定法甲酸在水中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H+)发生反应生成HCOO-,并使溶液呈酸性。

通过测定甲酸溶液的pH值,可以间接得到甲酸的浓度。

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一种非常灵敏和准确的甲酸分析方法。

该技术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能够实现对甲酸的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

3. 普通滴定法普通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技术,也可以用于甲酸的检测。

该方法需要加入一定浓度的酸性溶液,通过滴加碱溶液,直至甲酸完全中和为止。

根据滴定液的使用量,可以计算出甲酸的浓度。

结论甲酸的分析与检测是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关键任务。

根据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甲酸的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是常用的甲酸分析方法。

pH测定法、LC-MS技术和普通滴定法是常用的甲酸检测技术。

在进行甲酸的分析和检测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甲酸氧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甲酸氧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

甲酸氧化反应动力学实验报告一、引言甲酸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甲酸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实验,探究反应机理,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甲酸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HCOOH + 1/2 O2 →CO2 + H2O反应速率可用下式表示:v = -1/α(d[HCOOH]/dt)其中,α为反应的摩尔反应系数,[HCOOH]为反应物甲酸的浓度。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器中甲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出反应速率与甲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计算出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并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 将反应器装入恒温水浴中,使其保持恒定的温度。

2. 在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MnO2、Ag2O等。

3. 在反应器中加入甲酸和氧气,使反应开始。

4. 通过取样的方式,测定反应器中甲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5. 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绘制出反应速率与甲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6. 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甲酸氧化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慢,反应速率与甲酸浓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与催化剂的类型和浓度有关。

在添加适量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增加,反应活性明显提高,反应速率常数也相应增加,说明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实验结论甲酸氧化反应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慢,反应速率与甲酸浓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在添加适量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增加,反应活性明显提高,反应速率常数也相应增加,说明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物理化学 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 第一定律

1第一定律一、选择题( 共15题30分)1. 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D 应该是B2. 1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始态p1= 202 650 Pa,T1= 273 K沿着p/V=常数的途径可逆变化到终态为p2=405 300 Pa 则ΔH为: ( )(A) 17.02 kJ (B) -10.21 kJ(C) -17.02 kJ (D) 10.21 kJA3. 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体系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此过程的焓变ΔH:( )(A) 小于零(B) 等于零(C) 大于零(D) 不能确定B4. 反应(1) CaCO3(s)−−→CaO (s) + CO2(g);Δr H m=179.5 kJ·mol-1反应(2) C2H2(g) + H2O (l)−−→CH3CHO (g);Δr H m=-107.2 kJ·mol-1反应(3) C2H4(g) + H2O (l)−−→C2H5OH (l);Δr H m=-44.08 kJ·mol-1反应(4) CS2(l) + 3O2(g)−−→CO2(g) + 2SO2(g);Δr H m=-897.6 kJ·mol-1其中热效应│Q p│>│Q V│的反应是:( )(A) (1),(4) (B) (1),(2) (C) (1),(3) (D) (4),(3)C5. 1 mol 373 K,p∃下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变成373 K,p∃下的水气,(1) 等温等压可逆蒸发(2) 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中功和热的关系为:( )(A) W1> W2Q1> Q2(B) W1< W2Q1< Q2(C) W1= W2Q1= Q2(D) W1> W2Q1< Q2A6. 2 分(0001)0001对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有下述四种理解:(1) 状态一定,内能也一定(2) 对应于某一状态的内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3)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值(4) 状态改变时,内能一定跟着改变其中正确的是:( )(A) (1),(2) (B) (3),(4)(C) (2),(4) (D) (1),(3)D7. 2 分(0484)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正确? ( )(1) 在同一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2) 在同一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3) 在不同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4) 在不同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A) 1,3 (B) 2,4(C) 1,4 (D) 2,3A8. 2 分(0157)下述哪一种说法错误? ( )(A) 焓是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B) 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焓变ΔH才与体系吸热相等(C) 焓是状态函数(D)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能进行热交换的能量D9. 2 分(0194)某气体在恒压升温和恒容升温过程中(无非体积功)所吸收的热量相同,试比较恒压过程体系升高的温度d T p 与恒容过程体系升高的温度d T V的大小。

脂肪酸甲酯在甲酸自催化体系中的环氧化和开环反应动力学研究

脂肪酸甲酯在甲酸自催化体系中的环氧化和开环反应动力学研究
i r ne a r i n g c l e a v a g e w a s a t t r i b u t e d t o he t a t ac t k b y f o r mi c a c i d ma i n l y ,n o t b y w a t e r .T h e o x i r a n e r i n g c l e a v a g e r e a c t i o n o de r s r b y f o m i r c a c i d we r e ou f n d t o b e 1 o de r r w i h t r e s p e c t t o e p o x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nd a 1 . 8 5 o r d e r t o t h e or f mi c a c i d
o f f a t t y a c i d me hy t l e s t e r b y p e r f o r mi c a c i d i n a u t o c a t a l y i t c s y s t e m w a s s t u d i e d .T h e e p o x i d a t i o n r e a c t i o n o r d e s r or f e a c h r e a c t a n t we r e f o u n d t o b e 1 . 4 3 o r d e r wi t l l r e s p e c t o t d o u b l e b o n d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1 o r d e r t o he t f o r mi c a c i d
化体 系中的环氧化和开环反应动力学。在环氧化反应 中 , 双键 和过氧 甲酸 的反应级数 分别为 1 . 4 3级和 1级 , 反应活

甲酸还原性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分析

甲酸还原性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分析

甲酸还原性的实验研究及热力学分析摘要甲酸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被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

实验研究表明,在托伦反应及斐林反应实验条件下,甲酸既不能被托伦试剂氧化,产生银镜,也不能被斐林试剂氧化,产生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

关键词酸;还原性;托伦反应;斐林反应甲酸与其它有机羧酸相比,其结构的特殊性在于其分子中不存在烃基,是氢原子与羧基直接相连。

在现行的大、中专教材及参考书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甲酸分子中既有羧基、又有醛基,因而具有醛的性质,可被弱氧化剂氧化,发生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并把银镜反应和斐林反应作为甲酸的鉴别反应安排在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中。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做该实验时从未像在做醛的银镜反应哪样得到光亮的银镜,至多是在反应内容物中出现少量黑色颗粒,便认为甲酸已被托伦试剂氧化。

此情况早已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不少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发表的文章观点不一,多数学者认为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浓度、温度等可使甲酸与托伦试剂反应产生银镜。

2009年孙晓朵等在甲酸还原性研究一文中,通过实验研究及对甲酸的结构分析,提出甲酸既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发生斐林反应。

笔者通过设立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对甲酸的还原性再次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同时对甲酸的标准电极电势和银氨配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实验材料及方法1.1仪器及试剂恒温水浴锅、试管、滴管、刻度吸管、水银温度计。

0.3mol·L-1的AgNO3溶液、2mol·L-1的NaOH溶液、2mol·L-1氨水、10%甲酸溶液、10%乙酸溶液、10%甲醛溶液、斐林试剂A、B液、10%甲醛溶液、蒸馏水。

1.2银镜反应实验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2,3,4,分别加入0.3mol·L-1的AgNO3溶液3ml,再滴加2mol·L-1的NaOH溶液9滴,产生棕色沉淀,再向其中滴加2mol·L-1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电动势法是一种化学动力学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动势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推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

本文将介绍电动势法研究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1. 实验原理甲酸与溴反应是一种亚甲基的氧化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HCOOH + Br2 → CO2 + 2HBr在一定的温度和溶液浓度下,用电位计(或电化学池)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时间内的电动势变化,可以得到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从而推算出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2. 实验步骤(1)制备反应溶液按照一定的浓度比例配制出甲酸和溴酸钾的溶液,并将其混合,摇匀。

(2)装置电化学池将电化学池装置在恒温水浴中,电化学池由两个电极组成(铂电极和参比电极),电极之间隔有一定距离的溶液。

在电极之间插入一个石英玻璃管,以便观察气体的析出情况。

(3)记录电动势变化将电位计(或电动势计)连接到电化学池上,记录不同时间内的电动势变化曲线,精确到0.1 mV。

(4)数据处理根据电动势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电动势-时间曲线,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例如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级数n等)。

3.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和溶液浓度,以保证反应条件的一致性。

(2)电化学池中的电极要保持良好的清洁,避免杂质影响反应结果。

(3)实验操作要规范安全,注意避免实验中的火灾及爆炸等安全事故。

4. 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甲酸与溴反应是一种亚甲基的氧化反应,其反应机理比较复杂。

一般认为,在强酸性条件下,甲酸分别先被溴化为亚甲基溴化物和二甲基二溴化物,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溴化氢。

根据实验结果,甲酸与溴的氧化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的值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和浓度有关。

此外,当加入催化剂或改变反应条件时,反应动力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来研究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酸氧化反应动力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电动势法测定甲酸被溴氧化的反应动力学。

2.了解化学动力学实验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3.加深理解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速率常数、活化能等重要概念和一级反应动力学
的特点、规律。

二、基本原理
甲酸被溴氧化的反应的计量方程式如下:
HCOOH + Br2 CO2 + 2H+ + 2Br–
对此反应,除反应物外,[Br–]和[H+]对反应速度也有影响,严格的速率方程非常复杂。

在实验中,当使Br–和H+过量、保持其浓度在反应过程中近似不变时,则反应速率方程式可写成:
—d[Br2]/dt=k[HCOOH]m[Br2]n (式1) 如果HCOOH的初始浓度比Br2的初始浓度大得多,可认为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时式1可写成:
—d[Br2]/dt=kˊ[Br2]n (式2) 其中: kˊ= k[HCOOH]m (式3) 只要实验测得[Br2]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即可确定反应级数n和速度常系kˊ。

如果在同一温度下,用两种不同浓度的HCOOH分别进行测定,则可得两个kˊ值。

kˊ1 = k [HCOOH]1m (式4)
kˊ2= k [HCOOH]2m (式5) 联立求解式4和式5,即可求出反应级数m和速度常数k。

本实验采用电动势法跟踪Br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饱和甘汞电极(或Ag|AgCl电极)和放在含Br2和Br–的反应溶液中的铂电极组成如下电池:
(一)Hg, Hg2Cl2 | Cl–|| Br–, Br2 | P t (+)
该电池的电动势是:
E=E0Br2 / Br–+(RT / 2F) (ln[Br2] / [Br–]2)-E甘汞 (式6) 当[Br–]很大,在反应过程中Br–浓度可认为保持不变,上式可写成:
E = Const.+(RT / 2F) (ln[Br2]) (式7)
若甲酸氧化反应对Br2为一级,则
—d[Br2]/dt=kˊ[Br2] (式8) 积分,得
ln[Br2]=Const.—kˊt (式9) 将式代入式7,并对t微分:
kˊ=—(2F / RT)(dE/dt) (式10) 因此,以E对t作图,如果得到的是直线,则证实上述反应对Br2为一级,并可以从直线的斜率求得kˊ。

上述电池的电动势约为0.8V,而反应过程电动势的变化只30mV左右。

当用自动记录仪或电子管伏特计测量电势变化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采用图11-1的接线法。

图中用蓄电池或用电池串接1k欧姆绕线电位器,于其中分出一恒定电压与电池同极连接,使电池电势对消一部分。

调整电位器,使对消后剩下约20~30毫伏,因而可使测量电势变化的精度大大提高。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SunyLAB200无纸记录仪;超级恒温槽;分压接线闸;饱和甘汞电极(或Ag|AgCl 电极);铂电极;磁力搅拌器;有恒温夹套的反应池(图1);移液管5mL4支、10mL1支、25mL1支;洗瓶;洗耳球;倾倒废液的烧杯。

试剂:0.0075溴试剂储备液;2.00、4。

00HCOOH;2
盐酸;1KBr;去离子水。

1 3
图1. 甲酸氧化反应装置示意图
1.甘汞电极;
2.搅拌器;
3.铂电极;
4.夹套反应器
四、实验步骤
1. 调节超级恒温槽到25℃,开动循环泵,使循环水在反应池夹套中循环。

2.处理铂电极表面。

(由实验室完成)
3. 用移液管向反应池中分别加入75mL水,10mL KBr,5mL溴试剂,再加入5mL盐酸。

4. 开动磁力搅拌器,使溶液在反应器内恒温,打开记录仪,调节使其读数可见,等到其
读数不再改变,即迹线保持水平一段时间,调节示数到2.0mV左右,停止记录。

取5mL
2.00的HCOOH快速加入反应池,重新开始数据记录,持续10min。

5. 使甲酸浓度增大1倍,保持温度及其余组分浓度不变,用同样方法进行实验,记录数
据。

6. 将温度升至35℃,所加甲酸浓度为 2.00
,其余组分浓度均不变,用同样方
法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7. 用计算机软件在同一个坐标图中作出三次实验的E-t 图线。

8. 实验结束后,关闭实验仪器的电源,用去离子水冲洗反应池、铂电极。

五、 数据记录与处理
室温:13.6℃ 大气压:102.63kPa

由实验得到的图线和数据(见附图),得到3条直线的斜率如上表所示。

根据式10求出,从而得到25℃时m=0.8803,再求出速率常数k 如上表。

根据阿伦呢乌斯方程,用1,3两组数据求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用1,3组数据作lnk-1/T 图如下:
-6.2
-6.0-5.8-5.6-5.4
-5.2
图2. lnk-1/T 图线
l n k
1/T
用Origin求的直线斜率为-8510.11,则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查询相关文献数据,得到此反应的活化能的文献值为60±8
六、注意事项
1.在反应之前,铂电极要用浓硝酸或者铬酸洗液浸泡数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用吸水纸吸干。

2.在对实验要求精度较高的情况下,应在加入各种试剂之前把试剂放入到恒温槽一同恒
温,使加入的试剂与反应体系的温度是相同的,而不至于在试剂加入之后使得反应体系的温度有较大的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时加入各种试剂的操作应该迅速,一是为了防止试剂的挥发,而是为了使得测量
的数据尽量反映实验的真实情况,如果操作台缓慢,就会导致有的数据记录不到。

4.溶液的转移不能用两桶或者烧杯等精确度较低的仪器,必须用移液管进行。

5.实验过程中应连续匀速搅拌,转速不能过快。

七、思考题
1.可以用一般的直流伏特计来测量本实验的电势差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

因为一般的直流伏特计测量的灵敏度不够高,且一般需要有电流流过,而此实验中的正负两极间的电势差较小,一般的直流伏特计测量不能精确测量。

2.如果甲酸氧化反应对溴来说不是一级,能否用本实验的方法测定反应速率系数?请具
体说明。

答:可以用此实验的方法来测定。

但是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图线的特征,选用相应的反应级数来进行拟合。

例如二级反映或者三级反映等,找到能和数据拟合最佳的反应级数的方程式即可。

3.为什么用记录仪进行测量时要把电池电动势对消掉一部分?这样对结果有无影响?
答:一是因为电池的电动势远远大于反应过程中电动势的变化,为了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要把电池的电动势对消。

另一方面是因为记录仪的量程有限,如果不进行对消则测量的时候就会超出量程而观察不到数值。

这样做对结果没有影响,因为实验需要的是测出数据图线的斜率,而对电池电动势进行对消相当于单纯剪掉一个常数,使图线向下平移,而斜率没有任何改变,所以对结果没有影响。

4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估计该电池的理论电动势约为多少?
答: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电池反应:
电动势约为:0.8V
5.本实验反应物之一溴是如何产生的?写出有关反应。

为什么要加入5mL盐酸?
答:生成溴的反应方程式为:。

加入盐酸
是因为此反应要在酸性条件下才发生,另外对于甲酸被溴氧化的反应,氢离子的浓度对反应的速率也会有影响,所以要一开始让体系中的氢离子过量,而实验过程中的该变量大大小于氢离子的原有浓度使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

八、实验讨论
在进行动力学的研究中,除了本实验使用的电位差计测量法,还有其他的许多方法,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以及所需测定的对象不同可以选择其他的一些测量方法。

例如:对于反应物有颜色的,可以用光学方法,如测量体系的吸光度来判断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从而得到反应的进行程度。

本次进行的实验由于溴是有颜色的物质,因此这一方法对此实验也适用;在测定的对象有旋光性的时候,可以用测定反应体系旋光度的方法测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在另外一些实验中,可以采用测量反应体系的导电率从而得到体系中相关离子的浓度进而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