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doc
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1.地球物理测井,根据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三大类。
2.电法测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
3.标准测井是一种组合测井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普通电阻率,井径三条曲线。
4.微电极测井,主要包括微梯度,微电位两条曲线,在曲线图上一般重叠绘制,根据该曲线的异常幅度及差值,可辅助划分渗透层(岩性)。
5.自然电位测井测量的是井孔中岩石的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的曲线。
6.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井孔中渗透性砂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作用带负电,泥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吸附作用带正电,所以,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上,以泥岩所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曲线上出现的自然电位负异常,代表渗透(砂)层。
7.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曲线主要用于划分(区分)渗透(砂)层。
8.自然电位曲线具有如下特点:1 )当地层、泥浆均匀,渗透性砂岩的上下围岩(泥岩)的岩性相同时,自然电位曲线对砂岩地层中心对称;2 )当渗透性砂岩地层较厚(大于四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3 )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
9.在砂泥岩剖面中,渗透性砂岩,如果其泥质含量增加,或渗透性变差,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减小。
10.普通电阻率测井包括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和微电极测井。
11.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根据岩石导电性的差别,测量地层的视电阻率。
用以研究井孔剖面的岩性、孔隙性、渗透性及含油性。
12.按导电机理的不同,可把岩石分为两大类:离子导电的岩石和电子导电的岩石。
13.沉积岩主要靠离子导电,其电阻率比较低。
虽然在沉积岩中造岩矿物的自由电子也可以传导电流,但相对于离子导电来说是次要的。
14.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导电能力。
15.当砂岩的孔隙中,不仅含水,而且含有油时,在连通的条件下,水处于颗粒表面,油处于孔隙的中央部位。
3地球物理测井基础知识

泥 岩 C1
扩散 方向
砂 岩 C2 泥 岩 C1
钻 井 液
泥岩结构、 化学成分 与砂岩不 同,自然 电位数值 与砂岩差 别大,且 符号相反 粘土表面 具选择吸 附负离子 能力
Cmf
C1≥C2≥Cmf 井内自然电场分布示意图
扩散电动势( ) 一、扩散吸附电位——扩散电动势(Ed)-扩散动态平衡 扩散电动势
Ed
自然电场
Ed单位 单位mV;浓度 1,C2单位 ; 单位g/L; 单位 ;浓度C Kd为扩散电位系数,单位mV;与溶液 为扩散电位系数,单位 为扩散电位系数 与溶液 中盐类化学成分和温度有关 溶液, 对NaCl溶液,当t=25℃(18 ℃)时,测 溶液 ℃ 时 得Kd=-11.6mV =
高 浓 M 度 C1 半透膜 C1>C2
Cmf
扩散 方向
Eda2
Eda2
泥 岩
Csh
Eda1
Csh≥Csd>Cmf
井内自然电场分布示意图
井内自然电位的等效电路
rsh
泥岩 Eda1 等效电阻
Eda2 Ed
rmf
钻井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效电阻
砂岩 r 等效电阻 t
结论:在井 结论: 与砂岩、 与砂岩、泥 岩的接触面 上,自然电 流回路的总 自然电动势 Es为各接触 面上自然电 动势的代数 和
2、过滤电位(一般可忽略): 过滤电位(一般可忽略)
泥浆柱与地层之间存在压差时, 泥浆柱与地层之间存在压差时,液体发 生过滤作用产生的。 生过滤作用产生的。 与压差、 与压差、滤液电阻率成正比 。 渗透层 平均值约为 0.77 mV 吸附电位
泥岩 -
+
+ 扩散电位
地球物理测井-考点整理

绪论储集层分类及特点碎屑岩储集层:(40%储量,也称孔隙性储集层)(1)岩石类型:砂岩为主,砾岩、粉砂岩、泥质砂岩等;(2)围岩:一般为泥岩,性质稳定,常做为参考值;(3)特点:粒间孔隙为主,孔隙度较大(10~30%),分布均匀,各种物性和泥浆侵入等基本为各向同性;测井评价效果较好、技术较成熟。
碳酸盐岩储集层:(50%储量、60%产量,裂缝性储集层)(1)岩石类型:渗透性石灰岩、白云岩及其过渡岩性;(2)围岩:致密的碳酸盐岩;(3)特点:储层空间包括孔隙、裂缝、溶洞等,原生孔隙一般较小且分布均匀,渗透率低;次生孔隙相对较大,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匀,渗透性较高;测井评价难度大、效果较差。
其它类型储集层:包括火山岩储层、泥岩储层、砾岩储层等。
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孔隙度φ:岩石内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1)总孔隙度:总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t)(2)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e)(3)次生孔隙度:次生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φ2)。
渗透率 k:描述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参数,单位:μm2 (或达西D ),常用10-3 μm2 (毫达西mD)(1)绝对渗透率:只有一种流体时测得。
测井上一般指绝对渗透率;(2)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存在多种流体时对其中一种所测,一般用ko、kg、kw表示;(3)相对渗透率:有效/绝对,用kro、krg、krw表示。
饱和度 S:储层中某相流体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
含水饱和度Sw,含油气饱和度Sh(So、Sg)(1)原状地层:Sh=1-Sw (Sh=So+Sg)(2)冲洗带: Shr=1-Sxo (残余油气Shr、含水Sxo)(3)可动油气: Shm=Sxo-Sw , Shm=Sh-Shr(4)束缚水Swirr: Sw=Swm+Swirr有效厚度 he:(1)岩层厚度:岩层上、下界面间的距离。
界面常以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变化为显示特征;(2)有效厚度: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产出工业价值油气的储层实际厚度。
地球物理测井总复习

1动平衡:在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过程中,正负离子的富集形成电场。
随着自然电场的增大,离子的扩散速度降低。
当自然电场的电动势增大到使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相同时,电荷的富集作用停止,离子的扩散作用仍进行,此为动平衡。
2泥岩基线:大段泥岩岩性稳定,在SP曲线上显示为一条电位基本不变的直线。
3静自然电位:自然电位的总电动势,即自然电流回路断路时的电压SSP。
4电极系:四个电极中的三个形成的一个相对位置不变的体系。
5视电阻率:井眼中实际测量的、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反映地层电阻率相对大小的电阻率。
6理想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距离趋于无穷大的电位电机系。
7有效厚度: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出工业性油气流的油气层实际厚度。
8线圈系:感应测井中用来探测地层电导率的探测器。
9岩石声阻抗:岩石的声速与其密度的乘积。
10声耦合率:两种介质声阻抗之比。
11声波时差:声波通过单位距离所需的时间。
12滑行(纵)波:折射波以该区域的纵波速度沿界面向前滑行传播的波。
13临界角:折射角为直角时对应的入射角。
14源距:由发射探头到第一接收探头的距离。
(单发单收)15间距:两个接收探头间的距离。
(单发单收)16周波跳跃:在含气疏松的地层,由于声波能量的严重衰减致使首波只能触发第一接收探头而不能触发第二接收探头,第二接收探头被后续波触发,在时差曲线上出现急剧偏转或特别大的时差值。
(+裂缝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盐岩扩径严重+泥浆气侵)17衰变常数:表征衰变速度的常数,即单位时间内每个核发生衰变的概率。
18放射性涨落: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强度进行重复多次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不相同,但总在某一数值附近上下变化。
原因:放射性元素的各个原子核的衰变彼此是独立的,衰变的次序是偶然的。
19零源距(中子测井):不同含氢量具有相同的热中子密度时的源距。
20含氢指数:单位体积该种物质的氢核数与同体积淡水氢核数的比值。
地球物理测井

(1)数据表 (2)成果表:1)矢量图。2)杆状图。3)方位频 率图。4)改进的施密特图。 地层倾角测井的地质应用 三、倾角模式及地质含义。 地层倾角测井研究构造和沉积时,在矢量图上可以 把地层倾角的矢量与深度关系大致分为四类: 1) 红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增 大的一组矢量,它可以指示断层、砂坝及河道 等。 2) 蓝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增加逐渐 变小的一组矢量。它一般反映地层水流层理、 不整合等。 3) 绿模式。倾向大体一致,倾角随深度不变的一 组矢量。一般反映构造倾斜和水平层层理。 4) 白模式 (杂乱模式) 。 倾角变化大或矢量点很少, 这种倾角模式的可信度差,标示着有新层面、 风化面或岩性粗的块状地层等存在。
1) 影响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电动势 的大小,自然电位或自然电流分布特性。自然电势 和自然电流分布受温度、岩性、电性、泥浆和地层 水电解质成分、地层厚度等因素影响。 2)影响自然电位分布的因素: (1)地层岩石厚度与电阻率。
4/5
取各分波的到时、时差、幅度、频谱等信息。 (1) 采用校正周波跳跃后的常规声波时差曲线, 拟合出四条 P 波到时曲线, 拟合精度可在半 个周期之内。 (2) 采用速度扫描双窗移动相关技术, 定出较为 准确的 S 波到时。 (3) 然后再用改进后的时域相关方法定出较准 确的 S 波时差。 (4) Stonely 波振幅提取。 5、 利用全波列测井资料可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和孔隙 度。 1) 利用弹性力学公式计算体变模量、泊松比、切 变模量等岩石力学参数。 2) 采用弹性模量推导公式计算孔隙度。
rm 、 rs 、 rt 分别为泥浆、围岩、岩层的等效电阻,
I 为自然电流, U SP 为自然电位幅度。
第二章 声波测井 周期跳跃: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声波的首波严重衰减, 两个接收器不是被同一个峰所触发的曲线跳动,在 时间上造成的误差刚好是一个周期。 1、岩石的弹性力学性质: (1)杨氏模量。 (2)切变模量。 (3)泊松比。 (4)体积模量。 2、岩石的声学参数: (1)岩石的声波速度。 (2)纵波时差和横波时差。 3、声波速度测井应用: (1)确定岩层孔隙度。 (2)识别岩性。 (3)判断气层。 声波测井声脉冲频率一般选择 20Hz, 声波频率选择 20kHz。 4、声波全波测井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 声波全波测 井仪沿井眼随深度逐点记录一组全波波形曲线。全 波由纵波(P 波) 、横波(S 波) 、斯通利波(Stonely 波)等主要分波构成。利用下列处理技术可从中提
地球物理测井知识点复习

1.地球物理测井,根据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法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三大类。
2.电法测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井。
3.标准测井是一种组合测井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普通电阻率,井径三条曲线。
4.微电极测井,主要包括微梯度,微电位两条曲线,在曲线图上一般重叠绘制,根据该曲线的异常幅度及差值,可辅助划分渗透层(岩性)。
5.自然电位测井测量的是井孔中岩石的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的曲线。
6.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井孔中渗透性砂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作用带负电,泥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吸附作用带正电,所以,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上,以泥岩所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曲线上出现的自然电位负异常,代表渗透(砂)层。
7.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曲线主要用于划分(区分)渗透(砂)层。
8.自然电位曲线具有如下特点:1 )当地层、泥浆均匀,渗透性砂岩的上下围岩(泥岩)的岩性相同时,自然电位曲线对砂岩地层中心对称;2 )当渗透性砂岩地层较厚(大于四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3 )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
9.在砂泥岩剖面中,渗透性砂岩,如果其泥质含量增加,或渗透性变差,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减小。
10.普通电阻率测井包括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和微电极测井。
11.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根据岩石导电性的差别,测量地层的视电阻率。
用以研究井孔剖面的岩性、孔隙性、渗透性及含油性。
12.按导电机理的不同,可把岩石分为两大类:离子导电的岩石和电子导电的岩石。
13.沉积岩主要靠离子导电,其电阻率比较低。
虽然在沉积岩中造岩矿物的自由电子也可以传导电流,但相对于离子导电来说是次要的。
14.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导电能力。
15.当砂岩的孔隙中,不仅含水,而且含有油时,在连通的条件下,水处于颗粒表面,油处于孔隙的中央部位。
现代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复习资料

1从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四个因素分析低阻油层的可能成因。
:1)岩性:当油层岩石骨架中含有一定量的金属矿物时,由于金属矿物自由电子多,导电能力增强从而导致电阻率降低。
此外,当岩石中粘土含量高时,由于粘土束缚水饱和度较大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强,使得粘土的附加导电性突出, 电阻率降低。
2)孔隙度:当油层岩石孔隙度较大,孔隙分布均匀且孔隙之间连通性较好时,导电能力增强。
此外,若地层发育微孔隙,束缚水含量明显增高也会加强导电能力。
3)含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较低且岩石骨架的润湿性为亲水性的储集层的电阻率也会较低。
4)地层水电阻率:高矿化度地层水导致地层电阻率相当低,有时比周围泥岩的电阻率还低。
因此,若油层的地层水矿化度比水层高较多时,会出现低阻油层。
2 如何根据成像测井资料求取裂缝的倾角(已知井径):对于一般的中低角度裂缝(裂缝的倾角小于60°),在成像测井资料上会有正弦波形状的曲线显示。
记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深度为D1,最低点对应的深度为D2,井眼直径为d ,即裂缝倾角)/12arctan(d D D -=θ3根据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的电流分布分析不同产状的裂缝对侧向测井和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
:1)从电流流动上看,侧向测井仪器供给的直流电视沿储层径向流动,所经的径向地层是一种串联关系,感应测井仪器是利用发射线圈发射交流电,由此产生的交变磁场是在地层中感应出此生电流,感应电流是环绕井轴流动的,径向上相邻的地层对于电流是一种并联关系。
2)高角度裂缝:对于感应测井说,其测量电路是与很小部分的裂缝串联,从径向分布上看,由知,虽然裂缝流体电导率大,但几何因子小,整体上高角度裂缝对于感应测井影响较小;对于侧向测井说,裂缝实际提供了低阻通道,原来径向上相邻的地层由串联变为并联关系,电阻率降低幅度较大,因此对于侧向测井影响较大。
3)低角度裂缝:对于感应测井说,由知,在几何因子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裂缝流体的高电导率对于视电导率影响较大,即低角度裂缝对于感应测井影响较大;对于侧向测井说,裂缝流体的电导率高,从而电阻率低,由知,对于视电阻率影响较小,即对于侧向测井影响小4比较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声波反射成像测井的测量原理及资料的主要用途,分析它们的探测特性和适用条件。
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基础知识

第一章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基础知识一、概述地球物理测井也叫油矿地球物理或矿场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钻井中途所进行的测井作业依据所获取资料的目的不同而分为工程测井、中途对比测井和中途完井,在钻至设计井深后都必须进行的测井作业,称为完井测井。
以此获取多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依据。
在油气井未下套管之前所进行的裸眼测井作业,习惯上通常称为勘探测井或裸眼测井。
而在油气井下完套管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测井作业,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
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测井是确定和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解决一系列地质和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被誉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生产的“眼睛”。
它在勘探与开发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日益提高,成为现代勘探与开发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起源于1921年,当时巴黎矿业学院的康拉德·斯仑贝谢在法国诺曼底半岛上的瓦尔里切庄园进行了首次人工电场测量,并且获得了实验的成功。
直到1927年乔治·多尔等人在法国阿尔萨斯州成功地测出了第一条电阻率曲线,从而诞生了在井眼内进行“电测井”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1939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先生和几位石油界前辈在四川石油沟一号井测出了中国第一条电阻率曲线,成为我国测井的开端。
二、钻井基本知识石油及天然气,一般都在地下几百米至几千米深处,石油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将其开采出地面。
钻井是勘探开发油气田最基本的手段。
它是利用钻机从地面向地下钻一个圆柱形孔眼,构成油气流向地面的通道。
这个圆柱形孔眼,称为井眼。
井眼的最上部称为井口;井眼的最下部称为井底;井眼的圆筒形侧壁,称为井壁;井眼的直径,称为井径;从井口到井底的整个部分,称为井身;从井口到井底之间的距离,称为井深。
一般的油井都是由石油地质部门确定好井位,由钻井队完成钻井任务。
钻井时,由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钻具及下部的钻头旋转钻削岩层;与此同时,泥浆泵将配好的钻井液从泥浆池以高压打进钻具内孔,以很大的喷射力从钻头水眼喷出,在冲刷钻头的同时,携带着钻削下的岩屑由钻具外部和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返回地面,经地面泥浆专用设备将泥浆和岩屑分离,分离出的泥浆再流回泥浆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物理测井,根据地层岩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法测井,声
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三大类。
2.电法测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普通电阻率测井、侧向测井、感应测
井。
3.标准测井是一种组合测井方法,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普通电阻率,井径
三条曲线。
4.微电极测井,主要包括微梯度,微电位两条曲线,在曲线图上一般
重叠绘制,根据该曲线的异常幅度及差值,可辅助划分渗透层(岩性)。
5.自然电位测井测量的是井孔中岩石的自然电位随井深的变化的曲线。
6.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井孔中渗透性砂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作用带负
电,泥岩表面因离子的扩散吸附作用带正电,所以,在自然电位测井曲
线上,以泥岩所对应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曲线上出现的自然电位负异
常,代表渗透(砂)层。
7.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自然电位曲线主要用于划分(区分)渗透(砂)
层。
8.自然电位曲线具有如下特点: 1 )当地层、泥浆均匀,渗透性砂岩的上
下围岩(泥岩)的岩性相同时,自然电位曲线对砂岩地层中心对称;2)当渗透性砂岩地层较厚(大于四倍井径)时,可用曲线半幅点确定地层界面; 3 )渗透性砂岩的自然电位,对泥岩基线而言,可向左或
向右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
9.在砂泥岩剖面中,渗透性砂岩,如果其泥质含量增加,或渗透性变差,
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减小。
10.普通电阻率测井包括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和微电极测井。
11. 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根据岩石导电性的差别,测量地层的视电阻率。
用以研究井孔剖面的岩性、孔隙性、渗透性及含油性。
12. 按导电机理的不同,可把岩石分为两大类:离子导电的岩石和电
子导电的岩石。
13.沉积岩主要靠离子导电,其电阻率比较低。
虽然在沉积岩中造岩矿
物的自由电子也可以传导电流,但相对于离子导电来说是次要的。
14.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导电能力。
15.当砂岩的孔隙中,不仅含水,而且含有油时,在连通的条件下,水处于
颗粒表面,油处于孔隙的中央部位。
由于石油电阻率很高,所以含油岩
石电阻率比含水岩石大,岩石含油越多(即含油饱和度越高),岩石电阻率就越大。
16.钻井过程中,一般泥浆柱的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泥浆的滤液向渗透层的
孔隙中渗透,在渗透层靠近井壁的部分形成泥浆滤液的侵入带,并在井壁上形成泥饼。
侵入带内泥浆滤液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靠近井壁的部分,泥浆滤液几乎占据了整个孔隙空间,这部分叫泥浆冲洗
带。
17.通常把渗透层的侵入特性归纳为两种典型的侵入剖面:高侵剖面(高阻
侵入)和低侵剖面(低阻侵入)。
淡水泥浆钻井,水层一般具有典型的高侵剖面。
油气层一般具有典型的低侵剖面。
18.侧向测井受井筒泥浆矿化度的影响较小,适用于淡水泥浆及盐水泥浆井
孔剖面的测井,主要用于确定侵入带电组率和地层真电阻率。
19. 对于渗透性好的高阻油层,由于减阻侵入的结果,深侧向的读数明显
于浅侧向的读数,曲线出现正差异,渗透性越好,正差异越
高大。
20.沉积岩的孔隙度与声波速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即随着孔隙度增大,
声波速度减小。
21.声波测井包括声波时差测井和声波幅度测井。
22.对于同一种频率的声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如果岩石的密度小即弹性低,
则声波幅度衰减大,经过地层岩石后所探测到的声波幅度值低。
23.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同一种岩石中传播时,声波频率超高,则声波幅度衰
减越大。
24.气层井段声波时差曲线幅度低且出现周波跳跃。
25.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决定于岩石所含放射性(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26.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主要应用于划分岩性剖面,确定泥质含量,地层
对比,在工程上主要是与磁定位结合应用于射孔确定层位。
27.三种孔隙度测井,是指声波时差孔隙度,密度孔隙度及中子孔隙度。
28.井温测井可以查找气层和出气口以及出水层位。
还可以确定水泥面等。
29.在油气的勘探开发中,一般井孔剖面主要有两种类型:砂泥岩剖面,碳酸
盐岩剖面。
30.碎屑岩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胶结物(如泥质、灰质、硅
质和铁质)及孔隙空间组成。
31.常见的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有孔隙型,裂缝型两种类型。
32. 微电阻率测井方法有
微球形聚焦测井(
微电极测井( ML )、微侧向测井(MLIJ)、MSFIJ )和邻近侧向测井(PL )等,一般只选用
一种。
33.评价一个储集层的好坏,要考虑以下四个参数:孔隙度、渗透
率
、含油饱和度、储集层厚度。
34.中子、密度和声波测井值不仅与孔隙度有关,而且也与岩性、孔隙流
体性质有关。
35.碳酸盐岩测井系列的选择:1)电阻率测井法包括:侧向和感应测井。
常用
深浅组合的方法,将测量的曲线进行重叠比较,以研究储集层径向电阻率
的变化,判断油气或水层。
2 )三种孔隙度测井法,它包括中子测井,密
度测井,声波测井,各类孔隙度测井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
定量的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3 )微电阻率测井,如微侧向或邻近侧向测井,可以求出冲洗带电阻率,计算冲洗带含水饱和度,并对其它电阻率测井资料进行校正。
4 )自然伽玛、自然电位测井、井径测量,主要用来计算地层中的泥质含量,划分渗透性地层,研究储集层物性等。
36.砂泥岩剖面油层(渗透层+含油性)测井曲线的一般特点:
(1)自然电位负异常;(略低于邻近水层);
(2)深探测电阻率高(比邻近水层的电阻率大 3 - 5 倍),浅探测电阻率低(即低侵显示);
(3)微电极数值中等;
(4)钻时低;实际井径小于钻头直径,录井显示为砂岩;
(5)含油饱和度数值较高,可动油显示好。
37.砂泥岩剖面气层测井曲线的一般特点:
(1)气层有三高特点,即电阻率高、气测读数高、声波时差高;
(2)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曲线显示为渗透层(负偏移);
(3)“ 周波跳跃”;
(4)中子伽马读数明显增高,密度测井曲线明显减小;
(5)在声波-中子伽马重叠曲线上有明显正差异,而油层和水层基本重合。
当解释为气层没有把握时,可按油层处理,但应给以补充说明。
38. 砂泥岩剖面水层测井曲线的一般特点:与油层显示刚好相反,为增
阻侵入。
( 1)、深探测电阻率呈低值;(2)自然电位异常略大于油气层,无可动油;( 3)录井无油气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