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外伤急救小常识
外伤现场急救原则

外伤现场急救原则
外伤现场急救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护现场:尽量保持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可以采取措施,如戴上手套、佩戴口罩等。
2. 判断意识和呼吸:检查伤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情况。
如果伤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 停止出血:对于出血的伤口,应该尽量控制出血。
可以使用直接压迫、加压绷带等方法。
4. 固定骨折:如果发现伤者有骨折,应该尽量固定伤处,以防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进行固定。
5. 保持伤者体温:受伤后,身体容易失去热量,容易引发低体温。
可以使用绝缘材料、毯子等保持伤者体温。
6. 避免移动伤者:除非伤者处于危险环境中,否则应该尽量避免移动伤者,以免加重伤势。
7. 及时送医:在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后,应该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注意:以上原则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的急救措施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如果不具备急救能力,应该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急救知识大全(强烈建议收藏)

急救知识大全(强烈建议收藏)以下是13个常见急救常识!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很难避免也很难预料,如果我们不及时医治或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所以,掌握一些急救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踝扭伤踝关节扭伤后,停止继续行走,不要揉搓、转动受伤关节,以免加重伤情。
立即用冷毛巾或冰块敷患处,帮助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
24小时后改为热敷。
如果有内出血现象,最好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如果有骨折现象,最好用夹板或木棍固定受伤处,并尽快就医。
眼睛进沙子眼睛是最娇嫩的器官,进了沙子如果不及时清除,眨眼时会有疼痛感,还会引起炎症、溃烂甚至失明。
异物入眼时,最忌讳使劲揉眼睛、用干纸巾或用毛巾擦眼睛。
正确做法是睁开眼睛,让同伴帮忙翻开眼皮,检查眼白 ( 球结膜 ) 、下眼睑和角膜。
如果异物在眼皮或眼白部位,可用纸巾蘸少许纯水轻轻擦去异物 ( 在家时,最好用棉签沾少许抗生素类眼药水擦去异物 ) ;如果异物在上眼睑内、角膜处,或嵌入较深,则必须及时到医院处理。
低血糖低血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综合症,发病时可以有心慌、心悸、饥饿、软弱、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增加、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
如果只是轻度低血糖,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达到迅速纠正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如果经过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或者病人神智不清时,应该立即送医院急救。
飞虫钻进耳朵飞虫钻进耳道,千万不能用手指或其他东西去掏它,以免越钻越深钻破鼓膜,引起听力下降。
正确的做法是到黑暗的地方,用手电光照着耳道,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光引出飞虫。
也可以在耳道内滴几滴烹调油,使飞虫的翅膀浸湿而无法张开,再用耳勺将虫掏出耳道。
如果上述方法不奏效,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蜂蜇伤外出郊游如果被蜜蜂蜇伤,应该先将残留毒刺拔出,轻轻挤捏伤口,挤出毒液,涂一点氨水或苏打水。
如果是被黄蜂蜇伤,应该涂醋酸水中和毒液,局部冷敷减轻肿痛。
摔伤的急救方法

摔伤的急救方法摔伤是指身体在跌倒、碰撞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损伤,常见于日常生活和运动中。
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减轻伤害,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以下是摔伤的急救方法:1. 安全评估:在给予急救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伤者处于危险的环境中,例如在火灾或车祸现场,应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才能进行急救。
2. 停止出血:如果摔伤导致明显的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轻轻压在出血处,并用绷带固定。
如果出血无法止住,应尽快就医。
3. 冷敷伤处:冷敷是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的有效方法。
可以用冰袋、冷水或冷湿毛巾冷敷受伤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重复3-4次。
注意不要直接将冰袋贴在皮肤上,以免引起冻伤。
4. 抬高伤肢:如果受伤的是手臂或腿部,应尽量将其抬高,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可以用枕头或折叠的衣物垫在伤肢下方,使其保持抬高的位置。
5. 紧缩包扎:对于较严重的摔伤,可以进行紧缩包扎,以固定受伤部位。
首先用纱布或绷带固定伤口周围的正常组织,然后再固定伤口。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避免活动:在急救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避免过度活动受伤的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如果需要移动伤者,可以使用担架或其他固定装置,避免直接用手扶持伤者。
7. 服用止痛药:如果伤者感到剧烈疼痛,可以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
但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避免过量使用。
8. 就医检查:即使伤势看起来不严重,也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X光、CT等检查确定伤势的严重程度,并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急救方法仅适用于一般的摔伤情况。
如果伤势严重或出现疑似骨折、内出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
总结起来,对于摔伤的急救方法,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停止出血,冷敷伤处,抬高伤肢,紧缩包扎,避免活动,适量服用止痛药,尽快就医检查。
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轻伤害,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紧急救护的小常识

紧急救护的小常识一、创伤救护概述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或场馆的急救人员。
1. 止血技术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
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 比赛场馆内的志愿者,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
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 包扎技术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绷带包扎手部“8”字包扎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外伤院前急救基础知识

外伤处理的一般原则:1、迅速做好急救,如清理创面、止血、止痛、包扎固定等,及时得到外科处理。
2、对开放性创伤,要根据伤情和当时的条件,尽快做好早期外科处理。
对商情一时判断不清者,要边处理边观察边检查,查明原因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常见外伤处理方法1.闭合性损伤.多见于碰撞、扭拉或者挤压后导致局部疼痛,红肿青紫,这说明外力导致皮下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血液自破裂处渗到皮下所致.处理方法:24小时内可局部冷敷(毛巾包冰块/冷毛巾)减少出血后,局部喷擦云南白药喷雾或者涂擦消肿止痛酊或者正红花油(三选一即可)如果头皮血肿采用加压包扎,必要时进一步处理。
2.开放性皮肤损伤.多见于外力作用如碰撞、挤压,刮擦、切割或者刺破等致皮肤组织破溃,可伴有出血和疼痛。
处理方法:2.1.清洗创面。
用盐水冲洗伤口部位的泥土沙粒等污物,如为异物切割或者刺伤,就仔细检查伤口处有无异物残留,如有及时清理干净。
2.2.止血。
(轻微擦伤无明显渗血此步骤可省略)可用无菌物品压迫止血,如棉签或者纱布块压迫创面,或者消毒后加压包扎;如果肢体损伤出血量较大时可在近心端系上止血带(记住时间不能长于30分种);2.3.消毒,用碘伏棉签消毒创面(方法为以伤口为中心螺旋形消毒,再次消毒必须换干净棉签;已经用过的棉签不能放进碘伏溶液中)2.4.包扎。
创口小可用创可贴包扎,创面大的用碘伏纱布覆盖,加盖干纱布后用胶布或者绷带固定。
3.骨头关节的创伤3.1.骨折——骨质的完整或连接被破坏,称骨折。
3.2.骨折的诊断:A、多是局部疼痛、压痛,这是骨折最重要的症状之一。
B、局部出血,水肿,肿胀。
C、肌肉收缩,局部畸形。
D、功能丧失或障碍,不能动。
3.3.急救处理:患肢限制活动,可用软垫稍抬高,待条件许可时送医院诊治。
如果需要搬动时,最好用长的树枝,木棍,长雨伞或者硬纸板将肢体固定,长度超过疑似骨折部位处的两个关节,一侧下肢骨折时可将双下肢固定利于搬运。
绷带固定松紧适度,过松不能起到固定效果,过紧可能造成组织损伤。
常见创伤急救常识

常见创伤急救常识
常见创伤急救常识包括以下内容:
1. 大面积出血:及时止血是急救的首要任务。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压迫伤口进行止血,如果出血严重,还可以使用止血带或者扎带进行止血。
2. 骨折:在急救骨折时,要尽量保持骨折部位不动,可以使用固定带或者毛巾进行固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将伤肢抬高。
3. 创伤性窒息:当有人因窒息而无法呼吸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按压进行急救。
4. 烧伤:对于小面积、浅度烧伤,可以用冷水冲洗伤口,并涂抹创面抗菌药膏进行保护;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
5. 中毒:急救中毒时,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毒物质、中毒途径和症状,并尽量阻止进一步中毒。
如果中毒物质为化学物质,可用清水冲洗患者的受污染部位。
6. 深度刺伤:当有人被刺伤时,应尽快洗净伤口,用干净的敷料进行覆盖,然后送往医院就诊。
7. 高空坠落:当有人从高处坠落时,应先确保患者的安全,然后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的其他身体部位不动,仅保持呼吸道通畅。
8.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关键。
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以上是常见创伤急救常识的简要介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急救步骤还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求医。
此外,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救人的能力。
日常外伤急救小常识

日常外伤急救小常识
1.擦伤:用清水冲洗干净,涂上适量的消毒药膏,用敷料包扎固定。
2. 磕碰:用冰袋敷患处,缓解疼痛并减肿。
如出现淤血,可在敷冰袋的基础上进行热敷,促进淤血消散。
3. 割伤:用干净纱布或手帕压住伤口,控制出血。
然后清洗干净伤口,涂上适量的消毒药膏,用敷料包扎固定。
如出现大量出血或伤口较深,应立即就医。
4. 烫伤:用流动的冷水冲洗患处,缓解疼痛并减轻烫伤面积。
如出现疼痛明显或烫伤面积较大,应及时就医。
5. 扭伤:用冰袋敷患处,缓解疼痛并减肿。
然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并提高患肢,避免长时间负重行走。
6. 跌打损伤:用冰袋敷患处,缓解疼痛并减肿。
如出现淤血,可在敷冰袋的基础上进行热敷,促进淤血消散。
如伤势较重,应及时就医。
7. 食物中毒:及时将食物吐出,用清水漱口。
如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8. 窒息:迅速采取击打背部、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
9. 晕厥:将患者平卧,提高患者的双腿,保持通风,观察患者情况,并及时就医。
10. 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采取CPR急救措施,并及时
送往医院。
救护外伤的四项基本技术

救护外伤的四项基本技术救护外伤的四项基本技术外伤是指人体在遭受物理力量作用后,引起的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外伤包括刀伤、擦伤、撞伤等,其处理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以确保伤者的生命安全和快速康复。
本文将按照不同类型的外伤将救护技术进行分类,为您详细介绍救护外伤的四项基本技术。
一、出血止血技术外伤引起的出血是救护外伤时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
对于不同类型的出血,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止血技术。
对于小面积浅表出血,可用纱布进行局部压迫止血;对于大面积或严重出血,可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使用止血带时,应将其绑在出血部位远离心脏的位置,并适度松紧,以减轻出血程度,防止绑带过紧导致组织坏死。
二、骨折固定技术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情况之一,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骨折的处理首要任务是固定断裂骨骼,以减轻疼痛、避免骨骼进一步错位。
常见的骨折固定技术包括夹板固定、三角巾固定等。
使用夹板固定时,应尽量将断裂骨骼两端固定一起,以保持其稳定性。
而三角巾固定则是将断裂骨骼的两侧用三角巾绑扎在一起,并在中间填充一些软性物体,如衣物等,以缓解疼痛。
三、创面处理技术创面处理是指在外伤处理过程中,对创口进行合理清洁、消毒及包扎处理的技术。
对于浅表擦伤,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用消毒纱布进行包扎。
对于深度较大的创口,应注意将伤口用敷料进行固定,避免感染和创口扩大。
同时,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四、心肺复苏技术在严重外伤导致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是指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使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维持下去。
在实施胸外按压时,应注意按压的位置在胸骨下缘至胸骨体交界的位置,每分钟按压次数应控制在100-120次。
而人工呼吸则可以通过憋气式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器进行。
通过以上四项基本技术的掌握,我们可以在外伤发生时及时展开救助行动,有效控制伤者的伤情,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外伤急救小常识
一、擦伤、割伤
日常生活中撞伤了手肘,摔破了膝盖,割伤了手指之类的事是免不了的。
较严重的伤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话,几小时之内就会引起感染。
适当的处理则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仅仅是擦伤或表皮割伤,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如条件所限也可用清水),再用碘伏或碘酒等擦涂在伤口上,然后用创可贴包好伤口。
隔1-2天应打开创可贴观察,并用碘伏等消毒创面。
如果伤口较深,流血较多,用无菌纱布紧紧地压住伤口。
如果压住伤口5
分钟之后,血还没止住,应该到医院处理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看急诊?
●压住伤口时间超过5分钟了,血仍未止住;
●被动物或人咬伤出血的;
●伤口很深或者划开了口子;
●被玻璃或金属嵌入、扎入;
●不感到伤口疼,有可能已伤了该处的神经;
●伤处活动受限,有可能肌腱损伤;
●伤口红肿热痛,有脓液,出现感染的迹象。
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
被铁钉、木楔扎伤的细长伤口容易感染破伤风杆菌。
一旦感染就可能发展成破伤风,会影响整个中央神经系统,使肌肉抽筋僵硬,威胁生命。
如果伤者5年内注射破伤风防疫针则一般不必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如果距伤者上次注射防疫针已超过5年或从未注射过防疫针,建议立刻去打预防破伤风抗毒素以防不测。
二、软组织损伤
(一)肌肉拉伤:
它的症状是伤处的肌肉疼痛、肿胀,有明显的压痛,摸摸发硬的感觉。
可根据疼痛的程度推断受伤的轻重,疼痛越重表示受伤越重。
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
没有冰块和冷毛巾,就地取材,让同伴到附近小卖部买支冰冻矿泉水(越冰越好)或者冰棒,用力按压在疼痛部位云南最好的男科医院5-10分钟后拿开片刻,再压敷上去,免得伤者太过疼痛,这样不断持续保持30分钟。
这样做以减少局部充血、水肿,能减少第二天皮肤的肿胀程度。
肌肉拉伤早期不建议立即用药,经过以上冰块压敷处理后,24-48小时以后可以局部应用红花油等活血化瘀药物。
(二)挫伤:
挫伤在生活中多见于各类撞伤。
轻度挫伤的临时处理方法与肌肉拉伤一样,采取冰块加压冷敷的方法。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有个习惯,被撞到了用手不停地揉撞伤部位,甚至用热毛巾敷,这是错误的。
这种活血的“热处理”应该在24小时之后。
太早热敷会使淤血渗出。
在挫伤发生后的第一天,应予以冷敷,第二天才改为热敷,可以用活血化淤药物(如红花油),约一周后便可基本恢复。
较重的挫伤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三)扭伤:
足扭伤是最常见的类型,轻度崴脚只是软组织的损伤,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还可能是内、外踝的双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
轻的可以自己处置,重的就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说,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不是剧烈疼痛,还可以勉强持重站立,勉强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云南哪个男科医院好骨头上而是筋肉上的话,大多是扭伤,可以自己处置。
如果自己活动足踝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头上,或扭伤时感觉脚里面发出声音,伤后迅速出现肿胀,尤其是压痛点在外踝或外脚面中间高突的骨头上,那是伤重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去诊治。
正确使用热敷和冷敷:热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疗法,作用却截然不同。
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
所以,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的时候要冷敷,以控制伤势发展。
待出血停止以后方可热敷,以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