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专利信息分析

合集下载

戴森吹风机宏观环境分析

戴森吹风机宏观环境分析

戴森吹风机宏观环境分析
戴森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早在2007年全球申请了无叶风扇专利,还命名为AirAmplifier™空气倍增技术,超音速无刷电机将空气通过过滤网被吸入手柄的底部,然后通过加热盘管气温能升至所需温度,最后推送至中空圆形管,这与喷气式飞机引擎及汽车涡轮增压中的技术原理类似,康达效应据称能喷射3倍的强劲气流,给DysonSupersonic™吹风机提供强劲且平稳的大风力。

要知道一架喷气式飞机的引擎转速通常约1.7万转/分钟,汽车六缸机涡轮增压器的转速约在8万转/分钟,而戴森的V9数码马达转速高达11万转/分钟,13片叶轮,宽度仅为27mm,据称每秒钟能推13升空气。

戴森吹风机正因为采用超音速数码马达,为减少手柄的振动,V9无刷直流电机被装在橡胶套筒中。

为减少噪音,机身柄部还采用了四枚高密度阻燃材料的降噪绵。

吹风机的加热丝周围套有一个云母绝缘套,可防止塑料外壳过热并灼伤用户的手。

图中我们还能看到黑色的滑动电源开关和“一键冷风”的按键开关。

戴森无叶风扇 专利书

戴森无叶风扇 专利书

戴森无叶风扇是一种创新的家用电器,它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而成,无叶风扇的核心技术在于通过叶轮内部产生的强大气流来产生强劲的风速,并将其扩散到整个房间内。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和均匀的风力,还能够减少噪音和能源消耗。

戴森无叶风扇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1.强大的气流产生:戴森无叶风扇内部设有一个高速运转的叶轮,通过其特殊的造型和空气动力学设计,在运转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气流。

这个叶轮的设计使得气流不会呈现旋涡状,而是以直线型的方式流动,因此无叶风扇在产生风力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涡流和空气湍流的产生。

2.强力扩散技术:戴森无叶风扇通过一个特殊设计的扩散器件来将强劲的气流扩散到整个房间内。

这个扩散器件具有特殊的造型和层次结构,它能够将叶轮产生的气流有效地扩散和均匀分布,使得无叶风扇能够覆盖更广泛的风力范围。

3.噪音控制技术:戴森无叶风扇在设计中考虑了噪音的问题,并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噪音产生。

例如,通过叶轮和扩散器件的精确设计,可以减少空气流动时的摩擦和振动产生的噪音;另外,无叶风扇还采用了静音技术,通过优化电机的运转方式和减少机械传动的噪音。

4.节能设计:戴森无叶风扇具有出色的节能性能,它采用了先进的电机和电子控制技术,使得风扇在运转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

此外,无叶风扇还具备智能控制功能,可以根据实际环境和用户需求智能地调整风速和风力,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体而言,戴森无叶风扇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它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和精密的工程技术,实现了较低噪音、均匀舒适的风力输出,并且能够节约能源。

这些技术要点的结合和应用使得戴森无叶风扇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电器之一,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与认可。

无叶风扇研究报告-黄任

无叶风扇研究报告-黄任

无叶风扇调查研究报告12072108黄李童摘要电风扇作为炎炎夏日必不可收的一件产品,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创新----无叶电风扇。

本文就沁恒和法斯特两种品牌的小额功率(35—45)进行市场调查,为消费者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无叶电风扇原理比较正文无叶电风扇引领了风扇行业新革命!无叶风扇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没有了传统风扇的”叶”!自上市以来,无叶风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眼球。

在炎炎的夏日,无叶片电风扇的出现,对电风扇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没有扇叶和转轮的新型电风扇,在吹出清爽凉风的同时,还能完全避免了清洗扇叶之苦。

它能产生神奇的持续性的吹出凉风,由于没有叶片,不会覆盖尘土,对有好奇性的儿童不具有伤害,是理想的既安全又节能的产品。

1、工作原理:首先,底座将大量的空气通过底部的吸风孔以加仑每秒5.28的流量吸入,随后空气被增压,带入环形的内壁中,圆环边缘的内部隐藏的一个叶轮则把空气以圆形轨迹喷出,运动空气的流动会造成空气压力的变化,最终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

如此一来,徐徐凉风便飘然而至。

2、无叶电风扇的市场前景:在生产工艺上,无叶风扇与传统风扇相比,主要增加了出风框内腔的设计、制造和装配环节,带来的成本增加并不是十分明显,特别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流水线生产后,不用担心原材料稀缺致使价格过高,也不会因为工艺过于复杂繁琐加大制造难度,更不会因为结构设计改变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所以,无叶风扇在多项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叶片风扇,而价格却几乎与传统风扇相近,远远低于空调的费用。

3、无叶风扇较有叶风扇的优点:(1)传统风扇使用叶片割风,容易割伤小孩手指头,隐伏一定的危险性。

无叶风扇无叶片旋转,使用安全系数高,没有危险性。

(2),传统风扇使用叶片割风,吹向人体身前会产生有剧性的风感冲击,不平稳、让人感觉很不舒适。

无叶风扇通过空气倍增技术优化处理,吹向人体身前是100%的自然风,风感无一丝冲击性,平稳、舒适、对人体健康更有保护作用。

无叶片风扇工作原理

无叶片风扇工作原理

无叶片风扇工作原理
无叶片风扇是一种创新的风力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风扇大不相同。

无叶片风扇采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创造高压和低压气流来产生强大的风力,而不需要旋转叶片。

该设备由一个圆柱形的外形构成,中间有一个空心。

当风机工作时,电机会产生一个强制风力,这将在设备内部形成一种循环气流。

在设备的底部和顶部,有几个小孔用于吸入和释放气流。

当风机开启时,电机开始产生气流,并通过底部的小孔吸入空气。

由于设备内部的形状,这些气流会受到限制,导致气流加速并形成低压区域。

同时,顶部的小孔会释放出气流,形成高压区域。

通过这种压力差,空气会从底部流向顶部,形成一个强大的垂直气流。

在这个垂直气流形成的过程中,空气将从设备的顶部吹出,形成一个宽大的气流圈。

由于无叶片风扇没有旋转的叶片,因此没有剧烈的气流湍流,使得风速更加均匀和稳定。

此外,无叶片风扇还具有可调节风速和风向的功能。

通过改变底部和顶部的小孔的大小,可以控制空气的吸入和释放量,从而调节风速。

同时,通过改变设备的角度,可以调节气流的方向,使其更好地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总的来说,无叶片风扇利用气流压力差来产生强劲的垂直气流,
而无需旋转叶片。

它通过创新的设计和空气动力学原理,提供了更加均匀和稳定的风力效果,并具有可调节的风速和风向。

无叶风扇在华专利技术综述

无叶风扇在华专利技术综述

无叶风扇在华专利技术综述作者:郑海凤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检索、统计和分析全球及中国无叶风扇的专利申请文件,梳理了无叶风扇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并通过对无叶风扇在华专利申请的时空特征、技术领域以及布局等方面信息的分析,归纳出重要申请人的研究方向等结论。

关键词:无叶风扇;在华;专利;申请一、无叶风扇发展概述无叶风扇最早由英国发明家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于2009年10月推出,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它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因无叶片,不会覆盖尘土或伤到好奇儿童手指。

更奇妙的是其造型奇特,外表既流线又清爽[1]-[2]。

无叶风扇与传统风扇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没有了传统风扇的“叶”!无叶风扇利用喷气式飞机引擎及汽车涡轮增压中的技术,通过底部的吸风孔吸入空气,圆环边缘的内部隐藏的一个叶轮则把空气以圆形轨迹喷出,最终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

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流动比普通风扇产生的风更平稳。

无叶风扇具有风力平稳,自然,柔和;外形小巧,不会覆盖灰尘,便于清洗;因为无叶,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几个优点。

从这几个优点中我们不难看出,无叶风扇还是很好用的。

从以上关于无叶风扇的介绍不难看出,无叶风扇还是很不错的,现在市面上的无叶风扇还不是很多,相信以后是无叶风扇会发展得很好,快速占领市场的。

二、无叶风扇在华专利分析2.1无叶风扇主要国家申请量趋势图1 无叶风扇领域主要国家申请量统计如图1所示,从申请量分布来看,在2009-2010年,国外申请量较大,国内申请量非常的低,即表明在2009年之前在无叶风扇领域处于萌芽阶段,并且主要是外国在研发,申请量较少。

而在2010年后,申请量骤增,无叶风扇领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了213年形成了一个顶峰时期;而中国在无叶风扇领域占有较大申请量,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11年以后申请量增幅较大,这体现了我国在2010年以后不断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了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

无叶风扇

无叶风扇
了许 多 。
女性 不 用 担 心 睡 眠 不 足 , 晚 每
去年研究人员在 l 4年后设 法
睡不到 7至 8 个小时并不会要命 , 事实上只 睡 5小时 到 6小 时半还
可能更长寿。
联系所有这 些妇女 ,看看 她们 是
否还在 世 ,结果 发现每 晚睡 眠时 间超过 6小时半的人 , 以及不到 5 小 时的人 , 至今仍活着 的可能性低 主持研 究的克 里普克教 授表 示 :令人 意外的是 客观地衡 量睡 “ 眠时间时 , 发现 只睡 5小时到 6小


嚣 盼
◎ 冯 康
最近 ,英 国著 名设计 师詹姆 斯 ・ 森正式 对外 戴 推出一款无 叶风扇 。无叶 风扇产品中拥有 10多项 0
3 3升 的 空 气 吸人 风扇 基 座 内部 ,经 由气旋加速器
加速后,空气流通速度最
大被增大 1 倍左右 , 由 6 经
无 叶风扇扇头环形 内唇环 绕 ,其环绕力带动扇头附 近 的空气 随之 进入 扇头 , 并 以每秒 4 6升的速度 向 0
空调及风扇更容易清洗 。

◎ 余 秉 松

命 长于那些 睡眠 时间较多 的人 。 美 国加州大 学圣地 亚哥分 校
医学 院的研究人员 自 19 年展 开 95 研究 ,追踪这些最初年龄在 5 0到 8 岁 之间的女性 ,想要 确立睡 眠 l 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 结果发现每
觉得 自己睡眠不足的忧虑。
技术专利 ,其 中最典型 的
特点在于其基座 中使用 了 气旋加速器 ,这是项广泛 利用 于喷气式飞机引擎及 汽车涡轮增压 中的技术。 普通型无叶风扇的工
外吹出 。 风扇不带扇 叶 , 该

专利变现的成功案例分析

专利变现的成功案例分析

专利变现的成功案例分析专利变现是指将专利权转化为经济利益的过程,成功的专利变现案例鼓舞了许多创新者和企业家投入到专利创造和保护的工作中。

本文将分析几个成功的专利变现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并对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专利变现中的启示进行思考。

一、苹果公司的触摸屏专利变现苹果公司在2007年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并引领了智能手机的革命。

然而,苹果能够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导者,离不开其创新的触摸屏技术以及成功的专利变现策略。

苹果公司通过获得触摸屏相关的专利,并将其成功应用于iPhone和iPad等产品中,实现了卓越的商业表现。

苹果公司的触摸屏专利变现的成功原因在于两方面。

首先,苹果公司在专利创造和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不断积累并规避相关技术的专利风险。

其次,苹果公司采用了灵活的专利变现策略,通过与其他智能手机厂商签订专利许可协议,获得了丰厚的专利授权费用,稳定了其市场地位并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戴森公司的无叶风扇专利变现戴森公司是一家以设计和创新著称的家电品牌,其无叶风扇的专利变现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戴森公司通过创造性地将空气加速并聚焦到环状通道中,实现了无叶风扇的独特设计,进而获得了相关专利保护。

通过专利变现,戴森公司迅速占领了无叶风扇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戴森公司无叶风扇专利变现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独特的设计和专利保护。

戴森公司在无叶风扇领域的创新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风扇的一些弊端,并通过专利保护确保了竞争者无法轻易复制。

此外,戴森公司还通过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提高了无叶风扇的知名度和市场接受度,进一步推动了专利变现的成功。

三、谷歌的广告技术专利变现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谷歌通过其广告技术的专利变现实现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谷歌公司拥有众多与广告相关的核心专利,如广告排名技术、广告投放系统等。

通过将这些专利成功变现于AdWords(广告投放系统)和AdSense(广告联盟)等产品中,谷歌成为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在线广告公司之一,并带来了巨额的收入。

无叶风扇的原理

无叶风扇的原理

看看专利文献内容,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无叶风扇的核心技术和原理:(关于该产品的更详细介绍,请前去Dyson官网~)1、柯恩达(Coanda)表面和空气放大这是无叶风扇的圆环的横截面,标示14即为柯恩达表面,实际上就是能够产生柯恩达效应的物理表面。

所谓柯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又被叫做康达效应,指的是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

当流体与它流过的物体表面之间存在表面摩擦时,流体的流速会减慢。

只要物体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依据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定律,流速的减缓会导致流体被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流动。

简单说,就是遇到曲面后,水流或气流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转而随着曲面流动。

维基百科中的例子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现象:水向下流时,根据重力应当以图中黄色箭头的方向流下,但实际上,水流似乎摆脱了重力的束缚,继续沿着鸡蛋下表面流了一段时间。

无叶风扇的这一柯恩达表面,能让气流从排气口(12)出来后继续沿着曲面前进。

这一方面改变了气流的方面,使它能吹向使用者;另一方面,从排气口吹出的气流能将其周边的气流卷吸走,把小气流变为大气流,起到了空气放大器的作用。

这就是无叶风扇被称作“空气倍加器”的原因所在。

2、雷诺数空气被放大后,还需要解决一个技术问题,那就是从排气口(12)吹出气流的稳定性。

如果主气流搅动很大,其卷吸的副气流也不会稳定,那么总气流也是不均匀的,这实际上就没能解决掉传统风扇风力不均的问题,产品的优势将大打折扣。

这里又涉及到雷诺数。

所谓雷诺数,是惯性力和黏滞力的比值。

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紊流流场。

也就是说,雷诺数决定了流体的稳定情况。

一般管道流雷诺数<2100为层流状态,大于4000为湍流状态,2000~4000为过渡流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叶风扇专利信息分析
作者:高洁郑兴兴郝曼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19期
摘要:该文通过检索、统计、分析无叶风扇行业相关专利,得出无叶风扇专利的申请量趋势、重要申请人分布、技术分支、技术功效矩阵,为无叶风扇行业的发展提供专利方面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无叶风扇专利技术分支技术功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a)-0255-02
无叶风扇,又称空气增倍机,与传统风扇最大不同是它没有传统风扇的扇叶,由底部的马达吸入空气,并通过涡轮增压器与喷气式引擎的结合技术,由圆环边缘的内部隐藏的一个叶轮把空气以圆形轨迹喷出[1]。

1 分析样本
该文选取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外文数据库(VEN)作为检索库,按照专利分析的一般方法,利用IPC分类号结合关键词进行检索,将获得的无叶风扇技术领域的专利作为分析样本,对专利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2]。

2 专利申请分析
(1)历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发展趋势,见图1,无叶风扇全球专利申请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①萌芽期:英国戴森公司于2007年9月4日首次申请了无叶风扇专利,此时该领域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其专利申请主要来自戴森公司[3]。

②快速增长期:国内首次于2009年12月15日提交了一篇关于无叶风扇的专利,这一时期全球的申请量呈现出阶段性增长的态势,在2011年申请量达到了巅峰。

③平稳增长期:这一时期全球研究热潮逐渐降温,申请量较为稳定。

(2)在华申请主要申请人分布,国内的排名第一的主要申请人为任文华,第二为美的集团,第三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任文华的申请方向主要集中在附加功能及紧凑便携性上,美的集团主要是针对风向调节进行了改进,戴森公司的申请量虽然不是最多,但其专利大部分涉及无叶风扇的基本原理、结构等核心技术,专利质量很高。

(3)主要技术分支,从结构上划分,无叶风扇的一级技术分支可以分为喷嘴、基座、附加功能和控制4个方面,相关专利文献也都是针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的。

对无叶风扇的一级分支继续进行细分,还可以将各一级分支细分为若干二级分支,且在相关专利文献中,在一级
分支方向上的研究一般都会具体到二级分支上,进行二级分支层次的统计,可以更加细化地分析出现有专利文献的研究方向及脉络。

图2为现有无叶风扇专利的技术分支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得出:现有专利文献中,在喷嘴方面的改进主要集中在结构尺寸、出风方向和引导面三个方向,其中对喷嘴的结构尺寸方面的研究占比最高,对出风方向和引导面方面的研究数量也较多,以上是无叶风扇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对基座方面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叶轮、电机和可拆卸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专利量较均衡。

对无叶风扇附加功能的研究中,消音占比最高,说明降噪仍是无叶风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4)技术功效分析,图3是无叶风扇专利的技术功效矩阵分布图,经过分析可知:在无叶风扇的相关研究中,针对喷嘴和机座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专利占比量最大;在功能的改进方面,提高风速和风量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接下来是提高风扇的便携或紧凑性,降噪也是研究的重点,另外给无叶风扇附加取暖或制冷功能的研究也较多。

对喷嘴方向的改进主要可以改善无叶风扇的风速风量,还可以调节出风方向,降低风扇运行噪音,特别是通过改进喷嘴的结构来提高风速风量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对基座方面进行改进来使风扇更加便携或紧凑是相关专利布局的重点,接下来是提高风速风量和降低噪音;对附加功能的改进主要方向为无叶风扇增加取暖或制冷功能。

3 结语
无叶风扇行业属于新兴行业,正快速发展,其中戴森占绝对领导地位。

该行业在专利申请方面已经度过快速增长期,提高风速和风量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降噪仍是无叶风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薇.浅谈无叶风扇的原理应用工业前景[J].企业导报,2014(4):285.
[2] 马天旗.专利分析——方法、图表解读与情报挖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 董胜,陶应磊.无叶风扇的创新与保护[J].装饰,2015(3): 6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