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测温与养护方案
大体积砼测温与养护方案

华润▪幸福里2号地块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监测方案大体积砼测温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也就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一个主要成因是温度差应力。
大体积砼质量控制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可从设计、施工的工艺、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过程状态以及大体积砼养护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来进行控制。
从材料方面看,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根据水泥品种的不同,其7天水化热约为200-400J/Kg。
在绝热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升可达30-70℃。
水泥的水化热大部分集中在前7天释放,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存在发热和散热两种因素,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一般在2-4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步降温,这样就会产生冷缩,温度每下降10℃时,产生冷缩值约0.01%,相应地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拉应力;另一方面,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较慢,这样内外将会出现很大的温差,从而在内部产生温差应力,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
2.大体积混凝土抗裂基本原理与建议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因散热降温引起的冷缩比干缩更容易引起开裂,常规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用冷骨料和冰水、覆盖保温、内部加循环水等)往往既复杂又费钱。
采用水化热低、又有一定膨胀性能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加以适当的温控措施,就可以做到既经济合理、又能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他提出了混凝土冷缩和干缩的联合补偿模式,即当∣ε2—S2—S T∣≤εP+ C T,就能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式中,ε2为钢筋混凝土限制膨胀率,S2混凝土干缩值,S T混凝土最大降温冷缩值,εP混凝土极限延伸率, C T混凝土受拉徐变。
根据这一理论,在工程中我们拟采用ZY膨胀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或矿渣粉)的“三掺”技术,即利用ZY 使混凝土产生较高的膨胀率,利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从而减少冷缩值,这种“抗”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测温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测温1、掌握混凝土内温度变化情况,在现场设置测温房进行全天测温,采用电子测温仪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大气温度,水温进行及时温度测试,按规定时间进行,做好测温数据的记录,并及时绘制温度曲线,测温人员发现温差有上升时应及时地向工程技术人员通报,技术人员要采取表面升温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需控制在25℃以内,为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采用电阻侧温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测温。
采用昼夜测温连续监测,前5天每3h测温一次,5天以后每6h测温一次,连续进行不少于10天。
3、测温要求(1)测量探头:热电偶(2)导线:四芯导线(3)测温仪:WXK02型(4)测点布置:WXK02(8个点/每台)4台设备(5)测温步骤a、设备的配件购买,按实际布线长度。
b、钢筋绑扎完毕,立即进行测点布置,并调试成功c、混凝土接触探头之前,每两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接触探头d、混凝土与探头接触时,每半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e、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薄层浇筑,当温度上升时,应合采取降温措施,如撒冰,降低入摸温度。
f、混凝土浇筑完毕,茬混凝土温度峰值出现前后,应准备草包等物质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每一小时测温一次g、当混凝土峰值温度出现后约两天,即可拆除测温装置,整个过程完毕h、测温数据处理,绘制测温曲线4、大体积混凝土保温材料热工计算本工程基混凝土底板厚H=2.5m,施工时平均气温为18℃(To=18℃,Tb=18℃),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度控制在25℃以内,采用草袋保温养护。
混凝土为C40抗渗混凝土7,采用42.5号矿渣水泥配制用量Q=360Kg/m3,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5℃,查表知草袋导热系数取λ=0.14W/mk。
Tmax=1.1Q/(10+18)=1.1×360/10+18=57.6℃Ta=Tmax-25℃=32.6℃草袋厚度:δ=0.5Hλ(Ta-Tb)×k/(25×λ)=0.5×2.5×0.14(32.6-18)×1.3/(2.3×25)=0.058m=5.8cm所以,初步采用3层草袋保温养护,为保证保温效果,可增加一层塑料布,以增强抗风能力。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砼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养护和测温环节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砼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大体积砼养护测温的相关内容以及记录的重要性。
一、大体积砼的特点大体积砼一般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其特点主要包括:1、混凝土用量大:由于结构尺寸较大,所需的混凝土量也相应较多。
2、水化热高: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大体积砼由于混凝土量大,内部热量积聚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温度升高。
3、温度应力大:由于内外温差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养护的目的和方法1、养护目的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水泥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2、养护方法(1)保湿养护:常用的方法是覆盖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2)保温养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岩棉被、泡沫塑料板等,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三、测温的意义和要求1、测温意义通过对大体积砼内部温度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温度,防止裂缝的产生。
2、测温要求(1)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
一般在混凝土的上、中、下部位及边缘和中心分别设置测温点。
(2)测温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升情况和环境温度来确定。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测温间隔时间应较短,随着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3)测温仪器应准确可靠,常用的测温仪器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等。
四、测温记录的内容和格式1、记录内容(1)测温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一、工程概述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较快,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特制定本测温方案。
二、测温目的1、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及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情况。
2、发现温度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3、为施工过程中的养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硬化。
三、测温设备选择1、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温度测量,其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数据存储方便等优点。
2、测温传感器选用热敏电阻式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
四、测温点布置1、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和尺寸,合理布置测温点。
在平面上,测温点应分布均匀,在重点部位(如基础的边角、结构的核心部位等)应适当加密。
2、在垂直方向上,测温点应沿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布置,一般在混凝土表面以下50mm、混凝土中部和距底面50mm 处分别设置测温点。
3、每个测温点应设置多个传感器,以监测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
五、测温时间及频率1、从混凝土浇筑开始,即进行温度测量。
2、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每 2 小时测量一次;第 4 7 天,每4 小时测量一次;第 8 14 天,每 8 小时测量一次;14 天后,每天测量一次,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5℃为止。
六、测温数据记录与分析1、每次测量后,应及时记录测温数据,包括测量时间、测温点位置、各深度的温度值等。
2、对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温度变化曲线,观察温度的上升和下降趋势。
3、当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
七、温控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分层浇筑混凝土,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以利于散热。
3、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
(1)测温仪器选用:
测温采用JDC-2型电子测温仪及其配套预埋的金属测温导线,(2)测温点布置:
1)凡混凝土体积超过1000*1000*1000见方的均为大体积混凝土,均做测温控制。
2)测温点平面布置间距不小于6m
3)每个测温点埋设不少于3根导线,间距不小于100mm,成三角形布置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时间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后,为了掌握混凝土在各龄期各时段的湿度状态,了解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温度变化动态情况,须对混凝土进行测温,测温从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测温时间不少于14d。
要求在1~3d龄期,每2h测温一次;在4~7d 龄期,每4h测温一次,后一周每6h测一次;测温需按编号做好的记录,作为资料存档;
(4)测温指标:
测温指标包括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等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降温速度控制在1℃/d。
(5)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求
1)应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不大于25℃;
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35℃
3)大体积混凝土拆除保温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4)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清理
5)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要密实,结构表面裂缝不允许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长度大于6000mm得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与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得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得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精品文档,超值下载当时得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得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得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得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得措施。
2、测温得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得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得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得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得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得布置测温点得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得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得地方。
测温点得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得下部与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部位量取。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温度的控制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导致开裂。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至关重要。
1.使用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关键工具。
可以使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或插入式温度传感器。
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粘贴在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温度来推算内部温度。
插入式温度传感器则是将传感器插入混凝土内部,直接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这两种传感器都具有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传感器。
2.测量点布置在测量温度时,应该合理布置测量点,以获取尽可能准确的温度数据。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例如混凝土的体积和形状,以及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决定测量点的数量和位置。
通常情况下,应该在混凝土表面和内部设置多个测量点,以确保获取全面的温度数据。
3.数据采集和记录测温方案不仅要求准确测量温度,还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将测得的温度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或数据存储设备上。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系统,将测温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分析,以便后续的温度控制和质量评估。
4.温度控制测温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测温数据,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降低或增加环境温度、调节水泥的配比,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同时,还需要根据测温数据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
5.质量评估测温方案还可以用于评估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通过对测温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过热或过冷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测量点的温度变化进行比较,以评估施工质量和温度控制的效果。
总之,制定一个有效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对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合理布置测量点、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根据测温数据进行温度控制和质量评估,可以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长度大于6000mm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和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测温的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的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的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砼测温与养护方案
方案编制:韦永斌
2003.9.1
一、大体积砼测温的重要性:
大体积砼测温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也就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一个主要成因是温度差应力。
大体积砼质量控制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可从设计、施工的工艺、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过程状态以及大体积砼养护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来进行控制。
从材料方面看,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根据水泥品种的不同,其7天水化热约为200-400J/Kg。
在绝热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升可达30-70℃。
水泥的水化热大部分集中在前7天释放,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存在发热和散热两种因素,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一般在2-4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步降温,这样就会产生冷缩,温度每下降10℃时,产生冷缩值约0.01%,相应地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拉应力;另一方面,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较慢,这样内外将会出现很大的温差,从而在内部产生温差应力,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
2.大体积混凝土抗裂基本原理与建议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因散热降温引起的冷缩比干缩更容易引起开裂,常规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用冷骨料和冰水、覆盖保温、内部加循环水等)往往既复杂又费钱。
采用水化热低、又有一定膨胀性能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加以适当的温控措施,就可以做到既经济合理、又能有效地解决大体积
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他提出了混凝土冷缩和干缩的联合补偿模式,即
当∣ε2—S2—S T∣≤εP+ C T,就能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式中,ε2为钢筋混凝土限制膨胀率,S2混凝土干缩值,S T混凝土最大降温冷缩值,εP混凝土极限延伸率, C T混凝土受拉徐变。
根据这一理论,在工程中我们拟采用ZY膨胀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或矿渣粉)的“三掺”技术,即利用ZY 使混凝土产生较高的膨胀率,利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从而减少冷缩值,这种“抗”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普通混凝土,温差应控制在25℃之内,否则,往往因温差应力而产生开裂(冷缩裂缝)。
而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这个温差可放宽至40-45℃。
其原理如下:设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为T1,表面温度为T2,大气温度为T3;ZY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是ε2,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为α(α=1.0×10-5/℃),产生的膨胀当量温度T4=ε2/α,一般ε2=1.5-3×10-4,则T4=15-30℃。
若采用普通混凝土,须ΔT1=T1-T2≤25℃,否则,混凝土会开裂。
而采用ZY补偿收缩混凝土后:ΔT1=T1-T2≤25+ T4(℃),
ΔT2=T1-T3≤25+ T4(℃)。
当量温度与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成正比。
这意味着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放宽了温控指标,一般不必再用冷却骨料、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等传统施工方法。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昂贵的施工费用。
二、计算机测温方案:
1.计算机测温的必要性
本工程大梁高度为3.5米,宽度2米,属大体积砼,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砼的尺寸较大,其内部水泥水化热难于释放,必然要产生高温,为了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必须对砼内的温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其内部温差最大不超过25摄氏度;以前的方法是在大体积砼中预埋测温管,内置温度计,人工提升温度计到砼外,读数,并作笔记。
这种方法是无法准确测量出砼中的实际温度,数据处理比较困难,根本无法满足大体积砼温度测控需要。
因此,本工程采用计算机自动测温,其热传感器预埋在砼中,无需脱离被测砼,计算机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时显示出被测各部位的温度历史曲线、实时数据,同时根据历史曲线可以看出温度发展趋势,实时指导砼的保温、养护工作,为确保砼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2.计算机测温系统概述
(1)系统名称:
大体积砼温度预测与测控系统
(2) 系统构成:
电源:AC220V 3A 、UPS。
主机:奔腾166以上,商用机即可,工控机为最佳选择。
操作系统:Win 9x 、 Win me 、win2k等。
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数据采集系统:大体积砼温度预测与测控系统软件,模数转换电路,模拟电路接口,信号线以及温度传感器等组成。
测温系统结构图
测温软件流程图
(3) 系统性能
a 温度预测:
可预测厚度0.8米以上的大体积砼温度场函数 T(h,t),打印温度曲线。
b 温度测控:
测温点数:32×N。
测温分辨率:0.02摄氏度。
测温精度:0.1摄氏度。
测温采样间隔:2~3600秒。
传感器导线长度:任意可调。
记录测温数据长度:一般无限制
测温结果输出形式:数据清单、温度曲线、数据软盘、表格。
3.大体积砼温度的预测,后附预测样本。
4.大体积砼温度的实测
(1) 测温系统室内设备安装与调试:
电源:AC220V3A、 UPS
传感器:50K的正负温系数均可。
导线:选择护套防水信号线。
(2) 测温点设置的原则
选择有代表性、体积大的位置设置测温点,在空间分布及结构类型上均要考虑到。
(测温点布置图附后)
(3) 测温传感器预埋
传感器导线穿20mmPVC管走底板上层钢筋网片,以防止浇筑砼时振捣棒对导线的破坏,共布置13个传感器,其中砼中12个,测大气温度1个。
基坑外的导线必须架空或穿管埋置,严防人为损坏,影响测温的正常进行。
(4) 实时采集数据
设置采样间隔为600秒,清除数据库原有数据,开始采集数据;
设专人定期维护机器,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为了防止
停电,设置备用电源;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系统会在第28天自动结束数据采集。
(5)测温结束
根据实测的温度数据,当砼中最高温度与气温差小于25摄氏度时即可停止测温工作。
一般2米厚度砼为6-10天左右。
三、控温方案:
1.砼的温度监控与养护
温度监控。
为了正确的了解砼的内部温度分布场,在测温手段上,选用先进的大体积砼温度预测与测控系统,进行实时温度监控。
合理布点,共布传感器13个,每个点上、中、下三个传感器,能反映出砼的温度梯度大小及温差。
养护,根据经验及理论计算,采用塑料薄膜底层覆盖,干草袋或麻袋上层覆盖,保温又保水,同时根据测温数据及时调整覆盖层,确保砼内温差符合规范要求。
2.施工管理。
应加强施工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施工技术规范,岗位到人,责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