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三)、测温点布置基础大体积砼内测温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砼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

1、测温点位置该基础砼计划以后浇带为界分区段浇筑,各区段内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

因此,在平面上的温度测点为梅花形布置,间距10m,并综合考虑电梯井的位置(测温点布置平面图见附图)。

由于底板混凝土最高温度多出现在厚度中部,故每个测温点按厚度方向沿厚度中部、混凝土表面和底部处布置三根测温线。

2、注意事项(1)所有测温线的埋设,必须按测温点布置图进行编号,并在埋设前进行测试检验。

(2)测温线必须在钢筋绑扎完毕和混凝土浇注前安好,测温线采用钢丝或胶布绑在一根Φ14的钢筋上,其感温头应处于测温点位置,不得与钢筋直接接触(测温点测温线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测温点测温线布置示意图(3)测温线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留在外面的测温线长度应大于20cm,?并按上中下顺序分别绑扎,每组测温线在线的上段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

(4)砼表面测温线感温头位置在砼外表以内5cm处,砼底部测温线感温头位置在砼底面上5cm处。

三、测温(一)、测温要求1、一般在砼浇注完毕后10h开始测温,每班定时测定大气温度、砼内部温度,砼浇筑时,还应测砼的入模温度。

2、测温工作不分昼夜24h连续进行,第1天至第5天,每2h测温一次;第6天至第10天,?每4h测温一次;第11天至第28天,每8h测温一次。

3、测温数据应认真仔细记录分析,及时汇报结果,以便对混凝土的温控实施更及时的养护措施。

(二)、温控指标依据《YBJ224-91块体基础大体积施工技术规程》、《JGJ6-99?高程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内部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25℃,温度场中的断面各测点温度陡降控制在10℃以内;大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应控制在30℃以内;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一般不宜大于2℃/d。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n长度大于6000mm勺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和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测温的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v 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的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的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伽,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的下部和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 cm部位量取。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完整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完整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完整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_____,基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混凝土方量约为_____立方米。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内部温度变化较大,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以便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

二、测温目的1、实时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

2、为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混凝土质量。

3、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三、测温设备1、采用电子测温仪,型号为_____,测量范围为_____至_____,精度为_____。

2、测温探头采用热敏电阻式传感器,型号为_____,长度为_____,直径为_____。

3、数据采集仪,型号为_____,能够自动采集和存储测温数据。

四、测温点布置1、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和厚度,合理布置测温点。

测温点应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

2、在混凝土的中心部位、表面、底面及侧面分别设置测温点。

3、对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应在不同深度设置测温点,间距一般为_____。

4、每个测温点设置_____个测温探头,分别测量混凝土不同深度的温度。

五、测温时间1、从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为止,持续进行测温。

2、混凝土浇筑后的前_____天,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第_____天至第_____天,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第_____天后,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

六、测温数据处理1、每次测温后,及时将测温数据记录在测温记录表中,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混凝土温度等。

2、对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

3、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判断混凝土内部温度是否符合温控要求。

如果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七、温控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专项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专项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专项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_____,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基础形式为_____。

其中大体积混凝土部分主要为_____,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浇筑方量约为_____立方米。

二、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18)3、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三、测温目的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如果内外温差过大,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通过测温可以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四、测温设备及布置1、测温设备采用电子测温仪,型号为_____,测温精度为±05℃。

测温探头采用热电偶式探头,长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测温点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能真实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浇筑平面上,测温点应布置在边缘和中间部位;在混凝土浇筑厚度方向上,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

具体布置方式如下:平面上,每隔_____米布置一个测温点;厚度方向上,底部测温点距离底面_____厘米,中部测温点位于混凝土厚度的 1/2 处,表面测温点距离顶面_____厘米。

五、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为止,预计测温时间为_____天。

2、测温频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前 3 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第 4-7 天,每 4小时测温一次;第 8-14 天,每 8 小时测温一次;14 天后,每天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

六、测温数据记录与分析1、数据记录测温人员应按时进行测温,并将测温数据记录在专用的测温记录表中,记录内容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编号、混凝土温度等。

测温记录表应字迹清晰、数据准确、不得涂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一、 概述:
基础混凝土底板混凝土较厚,水化热较大,为精确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和控制大体积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差不大于20度,进行测温监控。

一旦发现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超过允许温度,现场立即启动循环管散热系统。

二、 测温管的设置
在核心筒不同位置埋设Φ25钢管,钢管下口封堵,上口高出混凝土面250mm 。

在浇灌混凝土以前先用保护盖遮盖,预防混凝土进入管内。

测温点详见附图。

测温点5#
测温点4#
测温点3#
测温点6#测温点7#
测温点2#
测温点9#
测温点8#测温点1#基础筏板砼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消防水池
消防水池
内筒
三、 测温方式
专职测温人员在砼浇筑完成12小时后,采用智能温度测控仪,
在养护期内全过程跟踪和检测,在前七天每隔二小时测温记录一次,在后七天根据测温情况作相应调整,为了控制裂缝的产生,不仅要对混凝土成型后的内温检测,而且应在一开始对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和入模温度系统进行实测。

四、测温人员安排
测温组由四人组成,分日夜两班,一人负责测温,一人负责记录。

停止测温须经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同意,才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

编制人:审核人:日期:。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长度大于6000mm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和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测温的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的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的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的下部和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部位量取。

3、测温的时间砼浇注完6至10小时开始测温。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测量混凝土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温度的变化会对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中,测温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原理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过程中,一般采用探针法进行测量。

探针法是以温度计的感应探头为测量对象,将探头通过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混凝土进行测量。

混凝土搅拌机中的混凝土通过不断的搅动,温度会逐渐趋于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测量混凝土中的温度值,并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的平均温度值。

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1.试验设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之前,需要进行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是为了确定测量混凝土温度的具体方案。

试验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探针的材料选择。

(2)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和配筋组合。

(3)测量温度的区域和深度。

(4)探头的数量和布置。

(5)探头与温度计的匹配方式。

2.试验操作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1)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先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将其中的探头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测量。

(2)为了确保测温的准确性,需要不断地调整探头的位置,使其更贴近混凝土的中心地带。

(3)在混凝土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需要及时停止混凝土的测量,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试验操作,可以得到混凝土温度的测量结果。

这些结果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对应的处理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三、测温方案的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中,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需要进行优化。

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探头选用目前市场上的探针种类比较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选择探针的质量和防水性能要尽可能好。

2.测温深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中,一般要求探头的插入深度达到混凝土中心一定的深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长度大于6000mm得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与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得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得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精品文档,超值下载当时得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得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得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得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得措施。

2、测温得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得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得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得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得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得布置测温点得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得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得地方。

测温点得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得下部与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部位量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三)、测温点布置基础大体积砼内测温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砼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

1、测温点位置该基础砼计划以后浇带为界分区段浇筑,各区段内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

因此,在平面上的温度测点为梅花形布置,间距10m,并综合考虑电梯井的位置(测温点布置平面图见附图)。

由于底板混凝土最高温度多出现在厚度中部,故每个测温点按厚度方向沿厚度中部、混凝土表面和底部处布置三根测温线。

2、注意事项(1)所有测温线的埋设,必须按测温点布置图进行编号,并在埋设前进行测试检验。

(2)测温线必须在钢筋绑扎完毕和混凝土浇注前安好,测温线采用钢丝或胶布绑在一根Φ14的钢筋上,其感温头应处于测温点位置,不得与钢筋直接接触(测温点测温线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测温点测温线布置示意图(3)测温线插头留在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留在外面的测温线长度应大于20cm,并按上中下顺序分别绑扎,每组测温线在线的上段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

(4)砼表面测温线感温头位置在砼外表以内5cm处,砼底部测温线感温头位置在砼底面上5cm处。

三、测温(一)、测温要求1、一般在砼浇注完毕后10h开始测温,每班定时测定大气温度、砼内部温度,砼浇筑时,还应测砼的入模温度。

2、测温工作不分昼夜24h连续进行,第1天至第5天,每2h测温一次;第6天至第10天,每4h测温一次;第11天至第28天,每8h测温一次。

3、测温数据应认真仔细记录分析,及时汇报结果,以便对混凝土的温控实施更及时的养护措施。

(二)、温控指标依据《YBJ224-91块体基础大体积施工技术规程》、《JGJ6-99高程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内部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25℃,温度场中的断面各测点温度陡降控制在10℃以内;大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应控制在30℃以内;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一般不宜大于2℃/d。

(三)、监测程序1、检查测温线及测温仪。

2、埋设测温线。

3、在浇注的过程中检查测温线的位置及情况,开始采集数据,进行监控。

4、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

5、提供监测报告。

在监测期间,每天提供各温度控制点的
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大气温度,并指导现场保温、养护和拆模工作。

四、测温点保护措施1、砼下料时,砼不得直接冲击测温线,特别是感温头。

2、振捣砼时要特别注意,振动棒不得触及测温线,避免测温元件失效。

3、砼找平人员要注意,找平时别把露在外面的测温线插头抹到砼里面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