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第三讲PPT演示文稿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

成 了 为领 导 同志 讲 中 国古 代 科技 史 的任 务 。
这 一 系 列 讲 座 始 自 “ 国 古 代 科 技 发 展 概 中
说 ” “ 界 视角 下 的 中 国古 代科 技 ” 纵横 与 世 的
就搁 笔 。 赶紧 打住 吧 。■
开 篇 , 于 “ 学 史 上 若 干 理 论 问 题 与 李 约 对 科
世语新篇
冒 险家为 什么 这样牛?他敢跟死神打擦边球。 ——李 青
霉 i
… :
辩 尹
2 0 年第 1 09 2期
学史所 的研究 人员 率先在 国 内就科学技 术 的
文化 内涵 、 科学 活动 的社会 环境 、 科学文 化与 人 文 文化 的相容 性 问题 开 展跨 学科 的研 究 。
几 种病 的地 步 , 则你 怎 么解 释 , 国水 浒 红 否 三 楼 ,最 能体 现 中国人 文化 心理 传统 的几 部 文 学 名著里 不 断闹 出筷 子 上 的演义 ? 奇怪 的是 ,
这些 朋友 一看 ,原来 人 家 老外 也生 过类 似 的
时期 中 , 技 的起 源 、 展过 程 与 历史 作 用 , 科 发 却 是 整 个 文 明 史 中 人 们 了解 得 较 少 的部 分 之一 。 2 自 0世 纪 中叶科学 史成 为一个 相对独
很 难 的 。但 常 识 让 我愿 意 至 少 再重 复 一 遍 : 难 道 因 为别 人 有 和 我一 样 的 毛病 , 就 拒 绝 我
上 医 院看病 救 自己?
路 甬祥
身体是 我 的 , 当然 别人 也有 身 体 , 要 的 重
是 , 好 健 康 活着 , 好 是属 于 我 和 别人 、 于 所 属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ppt课件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唐 《耒耜 陆龟 介绍常用农具 经》 蒙
《茶经》陆羽 研究茶叶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ppt课件
28
时间 名称 作者
特点
地位
新石 器
南稻北栗
春秋 战国
确立耕作与时令, 有整套田间灌溉系统
双季稻
汉
牛耕技术
龙骨水车
北魏 《齐民 贾思 北方生产经验 要术》 勰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观
东 汉
张衡
测
地动仪
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仪
器
元
郭守 敬
创制改进10 多种天文仪 器
如:简仪、高表、仰仪
远 古
《黄帝历》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
夏
历 法商
周
《夏历》
以农历正月为岁首,现代农历的起源
设置闰月
元
郭守 敬
《授时历》
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也是最精确的历
法p,pt课比件国际早300年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ppt课件
26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全书共10卷 92篇,内容 丰富,介绍 了农、林、 牧、副、渔 业的生产方 法
ppt课件
27
时间 名称 作者
特点
地位
新石 器
南稻北栗
春秋 战国
确立耕作与时令, 有整套田间灌溉系统
双季稻
汉
牛耕技术
龙骨水车
北魏 《齐民 贾思 北方生产经验 要术》 勰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ppt课件
1
一般的科技成就
① 天文学 ② 数学 ③ 农学 ④ 医学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内容提要第一讲中国古代科技纵览:从“李约瑟问题”谈起第二讲育遍嘉禾,先熟天下:中国古代农学第三讲敬天授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第四讲大哉言数:中国传统数学第五讲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第六讲格物与成器:中国传统工艺和技术(冶金和纺织)第七讲空间语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第八讲中华大地:中国古代地理学第九讲东西会通: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第十讲东方智慧:中国古代自然观和科学思想本讲目录1、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2、中国古代科学概况3、中国科学史何以可能?什么是科学?从“李约瑟问题”谈起 4.国内外的中国科技史研究1.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以血缘关系而非地缘关系组结而成的文化团体,亲情高于契约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稳定压倒一切大一统专制政治体制,单一,崇尚权威作为政府官员的知识分子,科举制度特殊的知识体系(经史子集)连续而非断裂的人神关系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唯一保存了自己的民族独立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希腊罗马的历史,都被外族入侵所中断甚至失传,甚至今天这些国家的居民,也不是古代当地居民的后代,更不用说文化传统了。
唯有中华民族,不仅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独立,而且保持了5000年以来的文化传统。
我们可以堂堂正正地说:我们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个光荣称号!历史年表夏朝(约前2100-前1700)商朝(约前1700-前1100)周朝(约前1100-前256),孔子(前551-前479)秦朝(前221-前206)汉朝(前206-后220)晋朝(265-420)隋朝(581-618)唐朝(618-907)宋朝(960-1279)元朝(1206-1368)明朝(1368-1644)清朝(1616-1911)2、中国古代科学概况实用、功利。
所有的知识或服务于大一统王朝的需要,或服务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宜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机智。
见机行事,与时俱进。
有机自然观。
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士大夫阶层与技工阶层相隔绝,精英知识与实用知识从未结合,文人墨客喜吟诗作赋,好琴棋书画,对工匠技艺不屑一顾四大学科:农学、天文、算学、医学四大日用技术:陶瓷、丝绸、冶金、建筑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中国科技史的历史分期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距今170万年—4000多年前)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夏商西周时期约前21世纪—前770年)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秦汉时期前221—220)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古代科技体系的持续发展(隋唐五代581—960)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宋元960—1368)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明清时期上1368—17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明清时期下17世纪—1840)近代科学技术(清末民初时期1840—1919)中国科技史简要历史分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3、中国科学史何以可能“中国科学史何以可能”取决于“科学是什么”中西知识的差异理的知识(西)爱的知识(中)概念再澄清科学一:近代数理实验科学科学二:希腊理性科学科学三:系统的自然知识科学四:技术文明“中国科学史” 的“科学”即取上述“科学三”和“科学四”两种定义,即同时包含了一般自然知识与技术工艺等4.国内外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国外:英国剑桥大学、法国、日本等国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西北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哲学中心第二讲育遍嘉禾,先熟天下——中国古代农学本讲目录1、农本思想的确立农业思想:天地人“三才”理论2、不同时期的农业技术3、五大农书中国传统农学发展阶段先秦时代的农学(萌芽和形成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农学(发展与成熟)隋唐宋元时代的农学(全面发展阶段)明清时代的农学(继续深入发展阶段)1、农本思想的确立农业立国。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课件

3
主要内容
①原始社会 ②夏商周 ③春秋战国 ④秦汉时期 ⑤魏晋南北朝
⑥隋唐时期 ⑦宋元时期 ⑧明清时期 ⑨近现代
⑩建国以后
4
一、原始社会
9
砍砸器
▪ 旧石器时代 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出土 长13厘米、12厘米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 形体较大的工具,器身厚重, 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 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 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 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 等工作。
10
骨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
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当代)
佃杰
2015.9.4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前言
▪ 本内容展示将以历史朝代为经,以重要学 科或科技成就的发展脉络为纬,综合概述 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进程和重大的科 技成就。
5
6
背景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上古文明及 科技发展的独特风貌和自成体系。
1)中国地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大单元,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连绵不断 、持续发展。 2)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 生活资源。 3)黄河、长江等江河孕育了文明,特别是农业文明。 4)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保证持续不断的生产活动和劳动经验的世代继承 ,为生活的改善、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科技史资料库.ppt

近现代科技人物传记目录 ——12577条
科技典籍目录库
古籍目录
——12861条
国内中算典籍目录 ——5317条
日韩藏中算书目 ——1715条
民国科技著作典籍
——190种古籍全文,53441页
科技史图像动画库
图像资料库 —— 144条
二十五史科技人物传251条454条科技人物籍贯生卒年查询1499条明清来华科技人物年表96条近现代科技人物传记目录12577条科技典籍目录库古籍目录12861条国内中算典籍目录5317条日韩藏中算书目1715科技史图像动画库22条中国工程发明史专题库6911条科技史研究论著目录库科技史研究论文目录库7481条数学史研究论文目录库1385条其他科技名词术语库153条照片库157条建设过程资源整合资源建设相关工具书的词条元数据设计对照片库等元数据进行扩展按照本单位著录规则执行与基本元数据项做映射资源数字化由资源数字化中心承担设备
资源建设
馆藏 科技史研究所研究成果 中文数学数字图书馆资源 机械史数字图书馆资源 相关工具书的词条
元数据设计
CALIS的标准规范 对照片库等元数据进行扩展,按照本单位
著录规则执行 与基本元数据项做映射
资源数字化
由资源数字化中心承担 设备: 3台平板 AVA3 AVISION 扫描仪 2台平板FB6000E AVISION扫描仪 1台Minolta PS 7000 1台高速 AVISION AV3800 人员: 1名管理员, 1名技术指导, 5-10名临时工作人员 年制作能力: 5,000,000 page/year
内容包括:科技库、科技史研究论著目录库、科 技名词术语库和科学家专题资料库
科条
畴人传
——454条
科技人物籍贯、生卒年查询 ——1499条
中国科技成就的辉煌历程PPT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开端。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立完成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嫦娥二号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绕月飞行,并进行了多项科学探测任务,包括高精度地形测绘、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为后续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数据。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表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软着陆,并在巡视探测中发现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矿物资源等信息,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嫦娥工程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嫦娥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更大规模的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京广高铁:北京至广州段的建设与运营
复兴号动车组: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技术
复兴号动车组技术领先全球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是全球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推动中国铁路发展复兴号动车组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铁路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复兴号动车组提升中国科技形象复兴号动车组的成功研发,展示了中国在高速列车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提升了中国的科技形象。复兴号动车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复兴号动车组的运行,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的应用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03
长征火箭系列: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
长征火箭系列: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的发射成功自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300多次长征火箭系列。长征二号火箭在1984年首次发射成功,长征三号火箭于2003年投入使用。这些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长征火箭系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长征火箭系列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长征火箭系列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长征火箭系列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为中国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长征火箭的研制过程中积累的关键技术和经验为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任务等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科技发展史ppt课件

原子弹
奋 起
中近程地导弹
直 追
东方红一号
杂交水稻三峡水ຫໍສະໝຸດ 工程日人类基因组织计划
新 月
神州号系列
异
载人深潜器“蛟龙”
号
航母“辽宁”号
五、魏晋南北 朝
1、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这 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 地理著作。
2、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 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 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学。
3、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系统地 总结了6世纪以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 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内容,是中国现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法,他被奉为“脉学之宗”。 ❖ 6、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制成“司
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三、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形成
➢1、秦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 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 2、天文学地理学方面,西汉关 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 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了能测定地 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地理学方 面形成了以《汉书*地理志》为 代表的疆域地理志体系。
✓ 2、天文观测仪器比较齐备,多次进行了恒星观测和制作星图。宋代一共进行了18 次的历法改革,对各种测算方法和计算方法也进行了许多改进。在元代则出现了郭 守敬、王恂等所编《授时历》。
✓ 3、 在传统医学方面,则有金元四大家的出现:以刘完素为代表的“寒凉派”; 以张从正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杲为代表的“温补派”;以朱震亨为代表的 “养阴派”。
中国科技发展史
一、科学技术的萌芽
生产 工具 的制 作和 发展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击方法制造各种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

• 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 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 小棍子,,多用竹子制 成,也有用木头、兽骨 、象牙、金属等材料制 成的,大约270几枚为 一束。需要记数和计算 的时候,放在桌上、炕 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17
•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 行数字计算的一种简便 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 五大发明。
• 刘洪,东汉人,是我国 古代和数学家,珠算发 明者,被后世尊为"算圣 "。
28
元朝 王祯 《农书》
• 王祯《农书》它兼论中国北 方和南方农业技术。他在前 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 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 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 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 元朝留下了三部农学著作。 《农桑辑要》,王祯的《农 书》和《农桑衣食撮要》。
29
明朝 徐光启《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著名科学家 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 巨著。《农政全书》包容了 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 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 术知识,等等,不仅是17 世纪以前中国农学的总结, 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 业知识。
8
•是书写材 料的一次 伟大革命 。
9
•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 了雕版印刷术。宋代 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 代。
• 11世纪,北宋平民 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 印刷术,是印刷也的 一大革新。
10
• 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了火药。
•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军事。
•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 火枪、火箭、火炮等 。
• 宋朝上广泛使用火药 。
54
中国第一台 计算机“银河一号”
• 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 ,是1983年12月22 日我国第一台被命 名为"银河"的亿次巨 型电子计算机,由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研究所在长沙研 制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中国最早的天文、地理和医学文献
➢ 天文方面:《甘石星经》 ➢ 物候学方面:《夏小正》 ➢ 地学方面:《山海经》、《禹贡》 ➢ 医学方面:《黄帝内经》已被证明最迟成书于这
个时代。 ➢ 算术:中国珠算鼻祖——筹算技术最迟在这个时
期已出现。
10
铁器时代的开端:冶金技术
➢ 春秋战国时代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莫过于制铁 技术的成熟。
13
曾侯乙墓铜尊盘
➢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 最精美的青铜器件,1978年在湖北 曾侯乙墓中出土。
➢ 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 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 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 蟠龙和32条蟠螭,铜盘盘体上共装 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尊颈部 和盘内底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 字铭文。说明是曾侯乙生前用器。
三. 春秋战国时代跨越的年代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 年。
4
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已经从原始的定性描述向 着定量化的目标前进。
➢ 数学的十进位值制和筹算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 ➢ 至战国末期,医学已经从春秋中期比较原始的理
论形态发展到比较完整的《内经》理论体系。
5
超级链接:春秋战国时代
15
曾侯乙墓编钟
➢ 共 64 件,其中钮钟 19 件,甬钟 45 件。此外另有楚惠王五十六年 (前 433)制镈钟一件。最大一 件甬钟通高 154.4 厘米,重 203.6 公斤。编钟以大小和音高 为序编排,分别悬挂在钟架上。 钟架为铜木结构,分上、中、下 三层,呈曲尺形。钮钟全部悬挂 在上层,甬钟挂在中、下层,镈 钟挂在下层右面甬钟中间。木质 梁架上满饰黑漆彩绘花纹,两端 都套有浮雕和透雕的青铜套,起 着装饰和加固的作用。钟架十分 坚固,承受重达 2500余公斤的全 套编钟,历时 2000 多年,出土 时仍矗立如故。
16
中国古代的铸铁技术
➢ 铸铁是中国人对铁器时代的独特贡献。和西方相比,中国 的铁器时代迟到了三四百年,但使用铸铁技术却比西方早 2000多年。
➢ 在中国,铸铁技术与块冶炼技术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中国 冶铁技术的这一独特发展路径令中外冶金史专家百思不得 其解。 江苏六合程桥吴墓中曾出土了同属于春秋晚期的快炼 铁制品和铸铁制品。 现代所知的早期铸铁器件如江苏六合铁丸、湖南长沙 铁、铁鼎等,其年代都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这与《左 转》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 513)“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 鼎”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 大规模的水利兴修,显示了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楚国 的芍陂、吴国的邗沟、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至今仍在发挥 作用。
➢ 百家争鸣:专攻手工业技术的墨家、研究农业技术和探讨自然 哲学的阴阳家、探索逻辑学的名家。
➢ 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地理和医药文献也都成书于这个年代。
3
超级链接:春秋战国时代
一. 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 灭为止,共传25王,前后经历了515年。
14
曾侯乙墓铜尊盘
➢ 该墓属公元前433年或稍后,因此两器的时代为战国早期。 ➢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
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极其别致。尊敞口,呈喇 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 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 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 ➢ 尊与盘精美细腻的镂孔附饰,玲珑剔透,精巧华丽。其铸造上的 高度技巧,有着鬼斧神工之妙。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 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尊颈附饰 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由此可知,早 在公元前5世纪,失蜡铸造法在中国已有很高的技艺。
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 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
24.9厘米。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 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 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 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 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 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 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 全力承托重器,张口咋舌,更托青铜器 的威严之感。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 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
➢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这一 时期涌现出大量器薄形巧、纹饰纤细二清晰的青铜 器。
➢ 铸造工艺也从较为单一的范铸转变为使用浑铸、分 铸、锡焊、铜焊等多种工艺。 莲鹤方壶(春秋中期) 大型曾侯乙墓编钟、铜尊盘(战国早期) 战国青铜剑(干将、莫邪)
12
莲鹤方壶
➢ 青铜器,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园公选课
走进中国科技史殿堂
第三讲
2013年3月
主要内容
一、概说 二、冶铁技术 三、农业和水利 四、机械和物理 五、其他自然知识
2
概说:文明之路
➢ 随着西周王室的衰亡和诸侯势力的崛起,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 战国时代。这是中国文明的第一次大繁荣。
➢ 春秋时期,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发明 了铸铁技术。由七雄之一的齐国编纂的《考工记》是中国目前 所见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二. 东周实际上分为两个时期,以周平王元年(公元前 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 期;因孔子改编的鲁史《春秋》而得名,其特点是天 下权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诸侯;周元王元年到东周灭 亡(公元前256年)35年后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 年)为战国时期。因西汉刘向所编《战国策》一书而 得名。
➢ 西周时期,周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可禁止诸侯 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
➢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 徒具虚名,再没有控制诸侯的力量,由此历史也开始了一 个列国纷争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
➢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 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 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 于是,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铁器时代的开端,先进的铸铁 技术是中国铁器时代明显区别于西方的最重要特征。
➢ 另一方面,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 也臻于极致。
当时不但能够铸造出纹饰和器形极尽复杂的作品, 而且根据不同的用途发展出了6种不同的青铜合金配 方,即所谓“六齐之术”。
11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技术